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五位农民的宣言:医疗卫生体系排斥当年赤脚医生,是“过河拆桥”

当年的赤脚医生是医改成功实验,曾震惊世界,为广大农村地区提供了低成本,高效的基本医疗服务。

赤脚医生响应“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号召,下乡行医,拔山涉水,研究“土疗法”,尝百草,成为农民医疗的守护神,贡献巨大。

改革开放后,医疗日益正规化,因赤脚医生当年大都是农民出身,文化水平有限,往往被医疗行业执医,资格证书卡死,逐渐边缘化,年老体衰的他们也面临养老的困难,生活陷入困境。

赤脚医生,虽说他们的文化水平低有限,但在学医方法不亚于高学业,虽经过短期的培训,实践,但回村去,能解决村民看病的问题,和医院医生们工作经验不分上下,现在学医的大学生出学校后,问他们能回去独立坐诊看病吗?不能,那年代搞预防工作全靠赤脚医生,搞计划生肓做工作上环也靠赤脚医生配合,生产队都集体劳动有小病,农民没有时间看病,也靠赤脚医生跑田边送药下生产队,因为你们不了解而已,有谁真正了解他们的工作,时代把他们都遗忘干净了,好心痛呀。

六七十年代的农村是什么样子?一个大队整个村子少则千把口人,多则三四千人的性命都系在村里一个赤脚医生的身上。在我小时候的记忆中,每年冬天三个月,我爸爸至少要抢救20位病危的人,包括老人孕妇小孩,还有喝农药的村民。距离乡镇卫生院十公里,只有人拉的板车,把病人半夜一两点拉到医院会是什么样子?零下十几度。现在的医改,坑的全部都是当年的赤脚医生,我爸六十多了还要学电脑,每天都要在电脑上订药,登记健康档案,输入处方,村里的慢性疾病,传染病都要按时回访,通知村里小孩去防疫站打疫苗,为那些上年纪的老人定期体检,事情繁杂的不得了。

还有当年的非典,每个村回去的在外打工的村民,不都是有本村的赤脚医生进行的监控体检吗?就我村的几个村民,住的村南村北,村东村西地里都有,每天傍晚开始,等全部量完体温回到家里都晚上十点了,还要总结报告乡卫生院,全套处理完都要十一二点了。就给了两套简易的医疗服,那可是传染病唉!

说公道话,在一穷二白的年代,在适者生存的时代,在人才奇缺的情况下,有谁能想出比这更快的出成果?天花,小儿脊灰病,麻疹,白喉,百日咳,破伤风这些病的预苗就是这些没文化的赤脚医生去接种的,在那个年代靠医学博士生,硕士研究生,能完成这个壮举吗?不要拿现在的协和医院等等,与那个年代的赤脚医生相比,我认为那个年代的赤脚医生远超现在的博士生。反过来想一想,你现在生了伤风感冒之类的小病,有几个人是经医学博士,硕士治疗的!

我是下乡青年,有一次我的脚摔骨折了当时我们大队有个合作医疗站。我上那看的拿了很多药,确实很方便。大队赤脚医生到集体户也给我看了几次。如果没有医疗站没有赤脚医生。离我们公社二十多里,离县五十多里。那我得遭多少罪,合作医疗和赤脚医生在农村确实起了很大的作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毛主席的医疗革命,开天辟地!
【中国记忆】“赤脚医生”远去的背影
40年,从“赤脚医生”到“家庭医生”
纪念毛主席“626”指示,“赤脚医生”与新中国的卫生保障制度
赤脚医生
一次无麻醉的外科手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