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深情诗人李商隐的一些无题诗,其实翻译过来就是:我想你了

作者:九歌 来源:国馆
         

长安城南,一驾马车往乐游原去了。乐游原是长安城内陆势最高地,登之可望长安城,属唐代游览胜地。

传说有一年重阳佳节,李白登上了乐游原,遥望咸阳古道、灞陵柳色,心中百感交集,于是写下了一阙词《忆秦娥》: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转眼百年,乐游原上人非而物是。风起长林,残阳如血,仍旧照拂着那汉家帝王的陵阙,也依然笼罩着如今李唐的都城长安。李商隐极目远眺,看万丈霞光笼罩城中楼宇,心底悒郁稍减。可是天色渐暗,好景也终将不常。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李商隐《乐游原·向晚意不适》

         
同一夕阳,盛世之诗人多赞赏其壮美,同时激发“更上一层楼”的展望;衰世之作者虽亦赞赏其美好,却更易生出怅惘,惋惜好物不坚劳,彩云易散琉璃脆(白居易《简简吟》)。李商隐身处唐之末世,国运衰颓,加之半生沉沦,早已发不出陈子昂式的慨叹。“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成为了时代的过去式。
唐之末世,人生初程
         
李商隐的一生历经宪、穆、敬、文、武、宣六朝,正是史家所说的中晚唐时期。此时距离安史之乱,已经过去半个世纪,大唐与往昔相比,早不可同日而语。
         
唐宪宗元和七年(812),李商隐出生在获嘉县(今河南获嘉),他的父亲李嗣时任获嘉的县令。(关于李商隐的生年,学界有三种考证结论,本文对李商隐的定年参照刘学锴考订的年表。)李商隐上头有三位姐姐,大姐早夭,二姐在他出生时已经十九岁,李商隐的出生让老来得子的李嗣格外欣喜。
         
李嗣对第一个儿子寄予厚望,起名商隐,字义山。商隐之名取义于秦末汉初隐于商山的四位高士,即“商山四皓”。李嗣给孩子取名商隐,自然不是希望孩子隐居不仕,而是企盼他能像四皓一样,待时而出。商山四皓后来在张良的推荐下,出来辅佐汉高祖的太子,安定储位。对于这种寄望,李商隐有着深刻的领会。
         
图:商山四皓|图源@立达国学

李商隐从小就对自己的出身比较自豪,他有诗云“我系本王孙”,自述为凉武昭王李暠之曾孙李承的后裔,也就是李暠的十五代孙(唐高祖李渊为李暠七代孙),与唐皇室同宗。
         
李商隐引以为傲的宗亲关系,并没有给他带去任何政治、经济上的实际利益,李家的近世宗亲也没有身居名宦高官的。相反,李家有些倒霉。李家从商隐曾祖父起,父系中一连几代都过早病故。李商隐十岁那年,李嗣在浙西幕府病逝。
         
李嗣一死,李家顿时失去了生活来源,年方十岁的商隐从此肩负起了作为家中长男的责任,和母亲、三姐、弟弟羲叟一起护送父亲的灵柩,千里迢迢回了郑州。此时李商隐的心中充满了茫然,后来回想起这段日子他称:“四海无可归之地,九族无可倚之亲。既祔故邱,便同逋骸。”(李商隐《祭裴氏姊文》)。
         
李商隐的祖籍原本在怀州河内,从他的祖父起才迁居郑州。由于在郑州定居的时间不长,李家在当地没有其他可依靠的亲族,显得势孤而力单。加之运送灵柩、丧葬花费,所耗不小,几乎花光了李家的所有积蓄,使得商隐一家的生计变得更加艰难。虽回到了故乡,却实同外来的逃荒者。

图:仇英绘 青绿山水工笔国画|图源网络
         
守丧结束后,李商隐主动接过了维持家庭生计的担子。他和弟弟羲叟一起去给官府抄写文书,去买进谷物舂米后出售,靠着微薄的收入应付一大家子的温饱。至于中断的学业,有赖一位从淮海回到郑州的堂叔教授。
         
这位堂叔学问渊深,曾在太学读书,父死,结庐守墓,终身不仕。他给商隐兄弟“亲授经典,教为文章”,让他们既完成了儒家经典的传统教育,又给予了古体诗文的系统训练。

后来李商隐十六岁就能写《才论》、《圣论》,凭借着一手优秀古文声名鹊起于名士大公间,甚至超过了文坛上一些年长的作者,堂叔的指导功不可没。更为重要的是,这位堂叔个性耿直狷介,淡泊名利,不汲汲于富贵,使得日后李商隐亦发出了“千百年下,生人之权,不在富贵,而在直笔者”的呐喊。
         
在跟从堂叔求学的这段时间,李商隐还曾到济源西北的玉阳山学道。有唐一代寻仙问道的风气很浓,玉阳山以及主脉王屋山都是唐代著名的求仙学道之所。唐睿宗的第九女昌隆公主就曾在玉阳修道,后封为玉真公主,唐玄宗还为玉真公主的道观亲自题署为灵都观。
         
在东、西玉阳山之间,有溪水蜿蜒流经,名为玉谿,李商隐就此自号玉谿生,又自称玉谿李商隐。显然,这段学道生活给李商隐影响很深,日后也在诗中频繁回忆“十年长梦采华芝”。
         
唐文宗大和元年(827),这一年李商隐十六岁了,他结束了学道生活,离家踏上了求仕的道路。他的一生将与幕府生活结下不解之缘,整整二十年。
         

知遇之人,半夜传衣

         
大和三年(829),李商隐去了东都洛阳,向东都留守令狐楚呈献自己的文章。令狐楚从小聪颖异常,五岁就能作辞章,才思俊丽,后来因为善写章奏而获得了唐德宗的赏识,官至宰相。令狐楚的骈文,与韩愈的古文、杜甫的诗歌在当时被公认为三绝。
         
这样一位骈文大家却对李商隐的文章另眼相待,对他的文才大加青睐,甚至有心栽培这位初出茅庐的年轻文士。令狐楚不仅让李商隐和他的儿子们(令狐绪、令狐绹、令狐纶)一起同学同游,增进感情,还让商隐参与文会。文会上文士显宦聚集,其中就包括了时任太子宾客分司东都的白居易。令狐楚为李商隐引荐了白居易,成就了日后二人交游的佳话。
         
图|图源@以诗会友

李商隐刚得到令狐楚的赏识,对商隐有教导之恩的堂叔就因病去世了,从此商隐的少年求学阶段结束,而令狐楚即将接过“恩师”的接力棒。
         
大和三年的年底,令狐楚调任天平军节度、郓曹濮观察等使(在今山东郓城),李商隐被破格聘入了幕府为巡官。一般来说,唐代的节度使、观察使招幕僚,很重出身。而李商隐以未登第的白衣文士身份入幕,原则上是不符合朝廷规定的。因此李商隐自知这是令狐楚对他的特殊恩遇,对这种提携之恩深表感激,曾言:“天平之年,大刀长戟,将军樽旁,一人衣白”。
         
此外,令狐楚亲自指点,教李商隐写今体文。今体文是相对于不讲骈俪的散体古文而言的,也就是四六骈文,是唐代官方文书通用的文风,能写得一手好骈文也是胜任幕府工作的基本要求。再者,善于写骈文是顺利仕进的条件之一,令狐楚本人就是典型的例子。因而令狐楚传授李商隐骈文章奏的写作技巧,就不单是文章之学的传授,同时更是政治上的一种提携了。
   
图:李商隐画像
   
李商隐过去只工古文,不善骈体,如今令狐楚的亲自教导,如同及时雨一般润物细无声。李商隐逐渐完成了由散向骈的写作转变,此后他很少再写散文。李商隐对令狐楚的知遇深怀感恩,他写过《谢书》一诗表达他心中的感恩之情、自得之意:

微意何曾有一毫,空携笔砚奉龙韬。

自蒙半夜传衣后,不羡王祥得佩刀。

         
令狐楚还曾两次资助李商隐进京参加进士考试。但是这两次应试,连同次年的第三次应试都被彼时的宰相贾餗所斥,李商隐落第。
         
大和七年(833)六月末,令狐楚调任回京为检校右仆射兼吏部尚书,因为吏部尚书门下没有荐辟僚属的可能,所以李商隐只好改投华州刺史崔戎的门下。崔戎是李商隐的重表叔,他也对李商隐分外照顾。在崔戎的幕府,李商隐仍然负责文书类的工作,代其草拟奏表。
             
期间崔戎曾送李商隐短暂习业南山,期间也曾载酒往访,二人把酒论道,畅谈古今。崔戎是继令狐楚后又一对李商隐有知遇之恩的人,使得他禁不住再三写诗抒怀:古人常叹知己少,况我沦贱艰虞多”。
     
图|图源@360百科
         
一年后,崔戎转任兖海观察使,刚上任月余就感染霍乱,猝然去世。李商隐只好返回郑州,并准备大和九年(835)春的礼部进士试。可惜,李商隐第四次落第,他离开了长安,回到了郑州故乡。然而,此时京城里正在酝酿着一场巨大的风暴,“山雨欲来风满楼”。
         
大唐自安史之乱以后由盛转衰,藩镇割据、统治腐败、宦官专权、赋税苛重等弊病沉积日久。虽然由于唐宪宗的奋发有为,出现过短暂的“元和中兴”,但是此后他日益骄奢,宠信宦官,一味寻仙问道,执意迎佛指骨,直到被宦官杀死,开了唐后期宦官废立甚至杀害皇帝的先例。宪宗死后,穆宗继位,一场科场取士的不公,让官僚集团内部斗争愈发激烈。而敬宗少年登位,更是大兴土木,耽于游宴,宠信宦官,又为宦官所杀。文宗继位之初,就立志挽回穆、敬二朝江河日下的局势。
         
可惜,文宗虽有求治之心,却无施政之才,既暗于知人,又缺乏决断。他所任宰相,多小人而少君子。文宗在位期间,宦官专权和牛李党争的矛盾最为突出。他因宦官迎立而继位,察觉到宦官势力正在失控后,便一直暗中准备,企图彻底清除宦官势力。大和九年十一月冬至,文宗与宰相李训、郑注等合谋,使人在早朝时诈称左金吾卫大厅的石榴树上夜降甘露,诱使宦官头子仇士良率众宦官去验看。结果仇士良等人发觉了伏兵,反而逃回殿上,劫持了文宗,使得最后参与预谋的李训、郑注等朝官先后被杀,未参与合谋的宰相贾餗、王涯等也被族灭,造成了“流血千门、僵尸万计”的大惨剧,史称“甘露之变”
         
图|图源@山川文社

甘露之变后,朝廷大权进一步落入了宦官的控制中,文宗自己也差一点被废,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了傀儡皇帝,自叹连东周和东汉最后一位君主周赧王、汉献帝都不如。这场震惊朝野的大变乱给李商隐以巨大震撼,他接连写下了一系列反映甘露之变的政治诗,语言激烈,掷地有声,迥然不同于老一辈众多文人“国事不可为”的颓废心态。
         
以白居易、刘禹锡为中心的前辈诗人群体,曾引领了中唐后期诗坛的主流。两人早年都是热心政治的人物,白居易以直道奋,写下大量讽喻诗,歌生民病,补察时政,刘禹锡更是永贞革新的重要成员,然而到了文宗朝,他们都已失去了往日的从政热情和战斗精神。他们“酣宴终日,高歌放言,以诗酒琴书自乐”,端的是一个知足保和、独善其身的人生姿态,再不“先向诗歌求讽刺”。
         
胡可先在《中唐政治与文学》一书中将甘露之变作为中晚唐政治与文学的交会点,提出:“甘露之变后的晚唐文人,对于变幻莫测的政治风云深感忧虑,中唐时期那种积极用世、改革社会的革新精神,被全身远祸、冷眼旁观的漠然心态所代替”“刘白”由诗坛巨擘的角色变为诗坛“遗老”,正是时代变化的缩影。而作为新生代的李商隐接过了为生民歌呼的旗帜。

图:李白画像|图源网络
         
李商隐写甘露之变后满目荒凉的曲江:望断平时翠辇过,空闻子夜鬼悲歌”(《曲江》)写京西郊区的残破景象,进而借村民的口控诉社会症结:“农具弃道旁,饥牛死空墩。依依过村落,十室无一存。”(《行次西郊作一百韵》)。

对于唐代后期,许多皇帝不重求贤重求仙,李商隐也一再借咏史来冷嘲热讽。例如,他写人民在受冻挨苦,皇帝却在妄求长生,迷信神仙之道,企图永远享受:“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瑶池》)借汉文帝讽刺唐文宗暗于知人,使得人才沉沦,不能真正发挥所长:“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贾生》)
         
开成二年(837)的正月,李商隐第五次参加了在长安举行的礼部进士考试,此时甘露之变的影响在时人的记忆中已经消淡。令狐一家在这场巨变中没有受到什么影响,令狐楚进封彭阳郡开国公,愈加荣贵,其子令狐绹自大和四年中进士后,仕途通达,这一年任左补阙。李商隐在洛阳时一直与令狐家保持着友好往来。
         
这一年主持进士试的是礼部侍郎高锴,而高锴刚好与令狐绹交往最密切。有一日两人在朝中相遇,高锴问令狐绹:“八郎之友,谁最善?”令狐绹说是“李商隐”,并且强调了三次。令狐绹报上李商隐之名后并没有接着说推荐的话,而是一说完就离开了。后来,正月二十四日放榜,进士登第者共四十人,李商隐榜上有名。
         
一得知这个好消息,李商隐立马就给在陕西兴元任山南西道节度使的令狐楚写了一封信报喜并道谢。他感激令狐楚待他如同家人子弟,关怀无微不至,连冬天御寒的衣料都千里迢迢地从陕西捎给商隐,又感激令狐楚的操心,怕他没有合适的工作,曾写信荐托时任同州刺史的刘禹锡招他入幕,更感激这一次能够顺利中榜,令狐楚父子所作的巨大努力。得知李商隐登第后,令狐楚回信要他到自己的使幕中供职,并多次催促。

图|图源网络
         
进士及第后,李商隐参加了长安的系列活动,如拜谒座主及宰相、曲江宴、杏园探花宴、雁塔题名等。这一切活动结束后,李商隐还要去济源探望随弟弟羲叟居住的母亲,因此尽管李商隐在信中表示最迟中秋会到兴元赴幕,但实际上中秋并未成行。直到入冬后,一封急召传来,令狐楚病危,李商隐才急忙赶赴兴元。
         
令狐楚自知时日无多后,叮嘱李商隐为他写遗表以及墓志铭。李商隐陪令狐楚走完了人生最后一程,在祭文中悲叹“送公而归,一世蒿蓬”。他协助令狐绪、令狐绹兄弟料理了丧事,一道护送灵柩返回了长安。
         

福兮祸兮,得失难明

         
失去了好乘凉的大树后,李商隐只好去参加吏部博学宏辞科的考试,以期考过了好安排官职。博学宏辞科的考试非常变态,主打一个“博”字,啥都考,连李商隐考完试后都忍不住拼命吐苦水:
         
夫所谓博学宏辞者,岂容易哉!天地之灾变尽解矣,人事之兴废尽究矣,皇王之文尽识矣,圣贤之文尽知矣。而又下及虫豸草木鬼神精魅,一物已上,莫不开会。此其可以当博学宏辞者邪?恐犹未也。         

本来李商隐已经顺利通过了这场极难的考试,主考官李回录取了他,掌选拔的官吏周墀也为他注拟官职了,结果上报中书审批时,却被一个中书长者以“此人不堪”为理由划去了李商隐的姓名。这件事对李商隐的打击特别大,以致他感到前程渺茫,未来一片黑暗。

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

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春来更远游。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

——李商隐《安定城楼》

图|图源网络

         
就在这时,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向他抛出了橄榄枝,邀请他来泾原幕府担任从事。待业青年李商隐毫不犹豫地接过了邀请,前往长安五百里外的泾州(今甘肃泾川)。像令狐楚一样,在李商隐入幕后,王茂元也发现了他的才华并大为赞赏,甚至把最小的女儿王晏媄嫁给了他。
         
在娶王氏之前,李商隐就曾娶妻,可惜第一个妻子过门没多久就去世了。传闻在初娶之前,李商隐在玉阳山学道时,曾爱慕上了玉真公主的侍女宋华阳(宋氏也随公主入道,成为女道士),李商隐为她写了很多饱含暧昧情愫的诗。
         
李商隐的一生写过非常多的缠绵悱恻的爱情诗,也写过很多意旨不明却耐人寻味的无题诗: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图:李商隐画像|图源网络
         
相传这首以“无题”为题的爱情诗是李商隐写给宋氏的相思诗。他们的相恋无望,被迫分离。李商隐被赶下山,逐出道观,而宋华阳被遣返回宫,大概是做了守陵宫女,或是卖入豪门做侍女。
         
自古人生别易会难,南朝梁江淹曾在《别赋》中说:“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别后思念既深,梦中相会转瞬即逝,梦醒时分李商隐始知天涯阻隔,会合良难: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无题四首》其一)
         
后来宴会上再度相逢,灯红酒暖,笑语喧哗,由于李商隐心中满怀相思的苦恼,相思相望不相亲,宴席的热烈便愈发衬托出他的寂寥,颇有种“热闹是他们的,而我什么也没有”的凄凉。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李商隐《无题》

图|图源@好玩的国学
         
在初娶丧偶之后,开成二年中进士之前,李商隐还有两段求而不得的爱情,他把这两段感情经历熔铸成了哀感顽艳的《燕台诗四首》和《柳枝五首并序》。后者的主人公柳枝是洛阳城里一位行商的女儿,天真活泼,通音律喜诗词。她有日在自家门前的柳树下,无意中听到李商隐的堂兄让山在吟诵李商隐的《燕台诗》,一下子就听懂了其中的悲剧性的爱情故事,急切地问让山:“谁人有此?谁人为是?”她迫切地想知道那段悲剧爱情体验的主人公是谁,更想知道是谁写了这样的诗篇。因为这样的共鸣,她在得知是李商隐所作后,更是大胆主动地托让山求商隐赠诗,约商隐三天后在她洗裙的水边相会。
         
遗憾的是,李商隐一位约好了同去长安的朋友,开玩笑偷偷将李商隐的行李先拿走了,李商隐便没能留下来等三天后的相会,无奈爽约。不久柳枝就被东边一位节度使强娶了去。听闻柳枝出嫁,李商隐才提笔写下《柳枝五首》,聊以凭吊这段情愫。
         
等到李商隐娶了王茂元的女儿后,便进入了新的悸动之中。有个和李商隐同榜的进士叫韩瞻,他娶了王茂元的第六女,生子韩偓,后成为艳情闺怨诗代表诗人,受李商隐诗歌影响很大。在娶王晏媄之前,李商隐从韩瞻那就已经注意到这个姑娘了。
         
李商隐进入泾原幕府是在开成三年(838)暮春,娶王氏则在此之后。婚后两人的感情和美,清贫自守,却别多聚少。当他被秋雨阻隔,滞留荆巴一带时,收到了妻子从家中寄来的书信,询问归期。可是夜雨交织,绵绵密密,归期难定,李商隐心中愁苦,便只好畅想来日团聚的情景:归家后二人秉烛夜话,细言今时巴山夜雨之孤寂。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

图|图源网络
         
李商隐和王氏的婚姻大多数人看着都很满意,除了令狐绹。当时朝堂之上,牛李党争激烈,非牛即李。令狐父子为牛党要员,王茂元则被视为亲近李党的武人。李商隐两头都沾亲带故,结果反是两头都不讨好,终其一生都处在牛李党争的夹缝中,很不得志。这种尴尬处境,像极了当时的另一个著名诗人——杜牧。
         
李商隐在令狐楚死后,麻溜入职王茂元的幕府并且娶了他的女儿,这一行为自然让令狐绹很生气,指责李商隐这是“背家恩”,忘恩负义之举!后人甚至强行将当初李商隐被“中书长者”黜落一事,都归结为令狐绹对李商隐实施的打击报复,但是时间先后顺序不太对。
         
李商隐对此极力解释,剖白自己没有一刻忘记令狐一家的恩义,也没有要奔着依附李党的心思,只是为了求职,又刚好遇上爱情罢了。之后尽管令狐绹仍然对李商隐有所疑忌不满,但还是暂时性谅解了他。后来李商隐向令狐绹求助时,令狐绹也帮李商隐伸出了援助之手。

图:李商隐画像|图源网络
         
自开成四年(839)到会昌二年(842),这将近四年的时间里,李商隐一直为求仕奔走努力。李商隐先是通过了吏部书判拔萃科的考试,顺利入朝为秘书省校书郎,不久调补弘农尉,任上因为减免对受冤囚徒的刑罚,触怒了陕虢观察使孙简,被罢职。离职后李商隐重入王茂元的陈许幕府,后又入周墀的华州幕府,最后又重入秘书省为正字,兜兜转转重回原点。期间,朝中政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唐文宗自甘露之变后就变得郁郁不乐,开成四年十一月,他召见了当值学士周墀,谈话中用东周和东汉的最后一位帝王自比:“赧、献受制于强诸侯,今朕受制于家奴,以此言之,朕殆不如”!说完掩面痛哭,自此再不上朝。开成五年(840)正月文宗病重去世,武宗立。
         
唐武宗李炎,既有文宗的求治之心,又有文宗所没有的施政之才。他继位后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更重要的是召回了被排斥远放的李德裕,任用其为宰相。王茂元也是在这个时候被调回长安担任官职。
         
李德裕为相后,李党迎来黄金发展时期。可惜的是,李商隐这次重入秘书省持续的时间仍然很短。会昌二年冬,他的母亲去世,他因丁忧离任,从而错过了李党最佳的发展阶段。

本文为国馆原创。作者:九歌。原标题《万万没想到!原来这些“无题”诗,都是情诗》

遇见是缘,

点亮在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李商隐为什么被后世看不起(唐文宗——唐武宗)
叶嘉莹先生说李商隐诗〔二〕
不读这几首诗,你就永远不懂李商隐
李商隐简介:
李商隐《有感二首》赏析
李商隐:一路跟失败搏斗,谁知道成功是这个滋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