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黄帝内经>针法针方讲记》第三讲针方
4、丑未之年 少阳相火升之不前刺方
《素问·本病论》云:“丑未之年,少阳升天,主窒天蓬,胜之不前,又或遇太阴未迁正者,即少阴未升天也,水运以至者,升天不前,即寒雰反布,凛冽如冬,水复涸,冰在结,暄暖乍作,冷复布之,寒暄不时。民病伏阳在内,烦热生中,心神惊骇,寒热间争,以久成郁,即暴热乃生,赤风肿翳,化成疫疠,乃化作伏热内烦,痹而生厥,其则血溢。”“天蓬”,水星的别名。此处代表在天之水气。丑未之年,太阴当迁正司天,而少阳相火当有由去岁子午岁在泉之右间,上升为丑未岁司天之左间,若遇到在天水气过胜,故丑未年少阳相火之气不能前进。故云:“丑未之年,少阳升天,主窒天蓬,胜之不前。”“或遇太阴未迁正者,即少阴未升天也,水运以至存,升天不前。”“民病伏阳在内,烦热生中,心神惊骇,寒热间争。”此乃丑未岁升之不前所见的病候。人们生病大都是伏火在内,心中烦热,惊骇不安,寒热交作。“以久成郁,即暴热乃生,赤风肿翳,化成疫疠,乃化作伏热内烦,痹而生厥,其则血溢。”意谓郁久必复,到了一定的时候,气候转为暴热,风火之气聚积覆盖于上,变生疫疠,于是有伏热内烦,四肢麻痹而厥冷,更严重的有出血的症状。
《素问·刺论法》云:“火欲发郁,亦须待时,君火相火,同刺包络之荥。”意谓刺手厥阴包络之荥穴劳宫。针刺手法同己亥岁。尚可取手少阳三焦经之原穴阳池,均泻之,今名:“少阳相火升之不前刺方”。
5、寅申之年 阳明燥金升之不前刺方
《素问·本病论》云:“寅申之年,阳明升天,主窒天英,胜之不前;又或遇戊申戊寅,火运先天而至;金欲升天,火运抑之,升之不前,即时雨不降,西风数举,咸卤燥生。民病上热,喘嗽,血溢;久而化郁,即白埃翳雾,清生杀气。民病胁满。悲伤,寒鼽嚏,嗌干,手坼皮肤燥。”“天英”,火星的别名,此处代表在天的火气。寅申之年,阳明燥金应从去岁丑未年在泉之右间,上升为寅申年司天之左间,若遇到在天火气过胜,故寅申年阳明燥金之气不能前进。故云“寅申之年,阳明升天,主窒天英,胜之不前。”“又或遇戊申、戊寅,火运先天而至。金欲升天,火运抑之,升之不前。”意谓又若遇到戊申、戊寅年,戊为阳火有余,火运太过,其气先天时而至,金被火克,虽欲上升,仍然是不能前进。大凡戊申、戊寅两年,必为寅申岁阳明燥金升之不前之年。“民病上热,喘嗽,血溢;久而化郁,即白埃翳雾,清生杀气。民病胁满。悲伤,寒鼽嚏,嗌干,手拆皮肤燥。”此乃寅申岁升之不前所见的气候、物候和病候。此时人们多病热在上出血;当久郁忽然通达的时候,白埃之气飞扬,肃杀之气弥漫。人病多胸胁苦满,易于悲伤,鼻发干,两手拆裂,皮肤干燥之候。
《素问·刺法论》云:“金欲升而天英窒抑之,金欲发郁,亦须待时,当刺手太阴之经。”天荥,火星也。寅申岁,燥金当升为天之左间,而火胜抑之,则金郁为害,待时而发。金郁不升,则人病在肺,故刺手太阴之经穴经渠。景岳有“刺三分,留三呼,气至急出之,先左后右”之法。今名“阳明燥金升之不前刺方”。
6、卯酉之年 太阳寒水升之不前刺方
《素问·本病论》云:“卯酉之年,太阳升天,主窒天芮,胜之不前;又遇阳明未迁正者,即太阳未升天也,土运以至,水欲升天,土运抑之,升之不前,即湿而热蒸,寒生两间。民病注下,食不及化;久而成郁,冷来客热,冰雹卒至。民病厥逆而哕,热生于内,气痹于外,足胫痠疼,反生心悸,懊热,暴烦而复厥。”“天芮”土星的别名,此处代表在天的土气。卯酉之年,太阳寒水应从寅申之年在泉之右间,上升为卯酉之年司天之左间,若遇到在天的土气过胜,水不气不能前进。故云:“卯酉之岁,太阳升天,主窒天芮,胜之不前。”“又遇阳明未迁正者,即太阳为升天也,土运以至,水欲升天,土运抑之,升之不前。”意谓凡遇到阳明未得正司中位,就使太阳无从上升,己卯、己酉土运之年,土运已到,寒水要升,受了土运的抑制,也就不能前进。大凡己卯、己酉两年,必为卯酉岁太阳寒水升之不前之年。“民病注下,食不及化,久而成郁,冷来客热,冰雹卒至。”此乃卯酉之岁,升之不前所见的气候、物候及病候。该岁人病多急剧的泄泻,饮食来不及消化;但久郁忽然开通的时候,冷气胜过热气,则会陡然下降冰雹。“民病厥逆而哕,热生于内,气痹于外,足胫痠疼,反生心悸,懊热,暴烦而复厥。”意谓人病多生厥气上逆而打呃,热气生于内,阳气痹于外,足胫痠疼,反见心悸懊热,暴烦而又厥逆。
《素问·刺法论》云:“水欲升而天芮窒抑之,水欲发郁,亦须待时,当刺足少阴之合。”天芮,土星也。卯酉岁,寒水当升为天之左间,而土胜抑之,则水郁为害,待时而作。水郁不升,人病在肾,故云“当刺足少阴之合”穴阴谷。景岳有“刺四分,留三呼,气至急出之,先左后右”之法。今名“太阳寒水升之不前刺方”。
七、六气降之不下针方
在六十年一甲子中,六气降之不下之纪,必有乙丑、乙未、丙申、丙寅、丁卯、丁酉、丙辰、丙戌、癸巳、癸亥、甲子、甲午十二年。
1、丑未之岁 厥阴风木 降之不下刺方
《素问·本病论》云:“丑未之岁,厥阴降地,主窒地晶,胜而不前;又或遇少阴未退位,即厥阴未降下,金运以至中,金运承之,降之未下,抑之变郁,木欲降下,金承之,降而不下,苍埃远见,白气承之,风举埃昏,清燥行杀,霜露复下,肃杀布令。久而不降,抑之化郁,即作风燥相伏,暄而反清,草木萌动,杀霜乃下,蛰虫未见,惧清伤藏。”“丑未之岁,厥阴降地,主窒地晶,胜而不前。”地晶、地玄、地仓、地彤、地阜,为金、水、木、火、土五星之别名。“地晶”西方金司之星。全句意谓丑未之年,厥阴风木当从去岁子午年司天右间,下降为今岁丑未年在泉左间,因遇到去岁子午年在地的金气(阳胆燥金在泉),木气受制而不能行进。“又或遇少阴未退位,即厥阴未降下,以金运以至中,金运承之,降之未下,抑之变郁,木欲降下,金承之,降而不下。”意谓又或遇到上年子午岁气有余,司天少阴未退位,厥阴就无从下降,而乙丑、乙未年在中的金运已至,因金运下承,从致降而不下,阻抑于中,久之变而成郁,由于木欲下必,金运相承,使它不能下降。大凡乙丑、乙未金运之年,必为丑未岁厥阴风木降之不下之年。“久而不降,抑之化郁,即作风燥相伏,暄而反清,草木萌动,杀霜乃下,蛰虫未见,惧清伤藏。”意谓丑未岁因木气久而不降,郁抑日久,就要化成燥气伏于风内,气候应该温暖而反见清冷,草木应该发芽生长,可是严霜又至,蛰虫也未见出现,人们亦惧怕清冷之气要伤害内脏。
《素问·刺法论》云:“(丑未岁)木欲降而地晶窒抑之,降之郁发,散而可得位,降而郁发,暴如天间之待时也,降而不下,郁可速也,降可折其所胜也,当刺手太阴之所出,刺手阳明之所入。”降者自天而入于地,大凡旧岁司天之右间,必降为新岁在泉之左间。其有被郁不降而病者,可刺治先防。地晶,金星也。丑未岁,厥阴风木当由去岁司天之石间,降为今岁地之左间,因旧岁阳明燥金在泉之气窒之,降不得入,则郁发为变,必得郁散,木乃得位。因其为害同司天之间气应升不升一样,即应降不降,而很快郁滞形成疾病,当速刺之,木郁不降,肝胆受病,当治金之胜气,因肺与大肠属金,故刺手太阴之所出少商穴,刺一分留三呼,气至急出之,又刺手阳明之所入曲池穴,刺五分,留七呼,气至急出之。今名“厥阴风木降之不下刺方”。
2、寅申之岁 少阴君火降之不下刺方
《素问·本病论》云:“寅申之岁,少阴降地,主窒地玄,胜之不入,又或遇丙申丙寅,水运太过,先天而至,君火欲降水运承之,降而不下,即彤云才见,黑气反生,暄暖如舒,寒常布雪,凛冽复作,天云惨凄,久而不降,伏之化郁,寒胜复热,赤风化疫。民病面赤、心烦、头痛、目眩也,赤气彰而温病欲作也。”“寅申之岁,少阴降地,主窒地玄,胜之不入。”“地玄”,水星之别名。全句意谓寅申之年,少阴君火当从丑未年司天右间,下降为寅申年在泉左间,若遇到云岁丑未年在地的水气太阳寒水在泉,使火受水制而不能行进。“又或遇丙申、丙寅,水运太过,先而至,君火欲降,水运承之,降而不下。”意谓丙为阳水,或遇到丙申、丙寅之年,水运之气太过,先期而至,少阴君火要下降,逢到水运的相克,不能下降。大凡丙申、丙寅水运之年,又必为寅申岁少阴君火降之不下之年。“民病面赤、心烦、头痛、目眩也,赤气彰而温病欲作也。”意谓寅申岁人们多病面赤、心烦、头痛、目眩等病。火气过分显露,是湿热病将要发生的征兆。
《素问·刺法论》云:(寅申岁)“火欲降而地玄窒抑之,降而不入,抑之郁发,散而可矣,当折其所胜,或散其郁,当刺足少阴之所出,刺足太阳之所入”。地玄,水星也。寅申岁,少阴当由去岁司天之右间,降为今岁地之左间,因辰戌岁之少阳降为新岁地之左间,而水胜窒之,故郁发为变,必散而后可,火郁不降,则心主受病,当制水之胜。肾与膀胱五行属水,故刺足少阴所出涌泉穴,刺三分留三呼,气至而出之;刺足太阳所入之委中穴,刺五分,留七呼,气至急出之。今名“少阴君火降之不下刺方”。
3、卯酉之岁 太阴湿土 降之不下刺方
《素问·本病论》云:“卯酉之岁,太阴降地,主窒地苍,胜之不入,又或少阳未退位者,即太阴未得降也;或木运以至,木运承之,降而不下,即黄云见而青霞彰,郁蒸作而大风,雾翳埃胜,折陨乃作,久而不降也,伏之化郁,天埃黄气,地布湿蒸。民病四肢不举、昏眩、肢节痛、腹满填臆。”“卯酉之岁,太阴降地,主窒地苍,胜之不入。”地苍,木星。全句意谓卯酉之年,太阴湿土当从寅申年司天右间,下降为卯酉年在泉左间,若遇到去岁寅申年在地的木气,即寅申年在泉之气为厥阴风木,使土受木制而不能行进。“又或少阳未退位者,即太阴未得降也;或木运以至,木运承之,降而不下。”意谓上年寅申年,岁气有余,故少阳相火未能退位,太阴不能下降;或者丁卯、丁酉年,中运木运相袭,欲降不下。大凡丁卯、丁酉木运之年,又必为卯酉岁太阴湿土降之不下之年。“民病四肢不举、昏眩、肢节痛、腹满填臆。”意谓卯酉岁太阴不降,方出现肢不能举动。头目昏眩,肢节疼痛,胸腹胀满等病候。
《素问·刺法论》云:(卯酉岁)“土欲降而地苍窒抑之,降而不下,抑而郁发,散而可入,当折其胜,可散其郁,当刺足厥阴之所出,刺足少阳之所入。”“地苍”,木星也。全句意谓卯酉岁,太阴由去岁司天之右间,当降为今岁地之左间,而木胜窒之,欲其郁发,当速刺之。土郁不降,则脾胃受病,故当折木之胜。肝胆五行属木,故刺足厥阴之所出大敦穴,刺三分,留十呼,气至急出之;刺足少阳之所入阳陵泉,刺六分,留十呼,得气急出之。今名“少阴君火降之不下刺方”。
4、辰戌之岁 少阳相火降之不下
《素问·本病论》云:“辰戌之岁,少阳降地,主窒地玄,胜之不入,又或遇水运太过,先天而至也,水运承之,降而不下,即彤云才见,黑气反生,暄暖欲生,冷气卒至,甚即冰雹也。久而不降,伏之化郁,冷气复热,赤风化疫。民病面赤、心烦、头痛、目眩也,赤气彰而热病欲作也。”“辰戌之岁,少阳降地,主窒地玄,胜之不入。”“地玄”,水星也。全句意谓辰戌之年,少阳相火当从去岁卯酉年司天右间,下降为今岁辰戌年泉左间,若遇到在地的水气,即卯酊年在泉主气为太阳寒水,使火受水制而不能行进。“又或遇水运太过,先天而至也,水运承之,降而不下。”意谓又或遇到水运太过,先交其气,水运相承,相火便不能入地。大凡丙辰、丙戌水运之年,又必为辰戌岁,少阳相火降之不下之年。“久而不降,伏之化郁,冷气复热,赤风化疫。民病面赤、心烦、头痛、目眩也,赤气彰而热病欲作也。”意谓辰戌岁,少阳相火久而不能下降,伏久必定化郁为通,冷气转为热气,火气化成疫疠。人们易患面赤、心烦、头痛、目眩等病。假如火气过分的显著,热病就要发生了。
因少阴君火、少阳相火同气。“辰戌之岁,少阳降地”,与“寅申之岁,少阴降地”,均为“地玄” 抑之,火郁不降,均刺足少阴之所出涌泉穴,足少阳之所入阳陵泉穴。今名“少阳相火降之不下刺方”,盖刺法同寅申之岁。
5、巳亥之岁 阳明燥金降之不下刺方
《素问·本病论》云:“巳亥之岁,阳明降地,主窒地彤,胜而不入,又或遇太阳未退位,即阳明未得降;即火运以至之,火运承之不下,即天清而肃,赤气乃彰,暄热反作。民皆昏倦,夜卧不安,咽干引饮,懊热内烦,大清朝暮,暄还复作,久而不降,伏之化郁,天清薄寒,远生白气。民病掉眩,手足直而不仁,两胁作痛,满目䀮䀮”。“巳亥之岁,阳明降地,主窒地彤,胜而不入。”“遇太阳”之太阳,原作“太阴”。“即阳明”之阳明,原作“少阳”,据《类经》改之。“地彤”,司火之星。全句意谓巳亥之年,阳明燥金当从去岁辰戌年司天右间,下降为今岁巳亥年在泉左间,若遇到本年在地的火气,金受火制(巳亥年在泉之客气为少阳相火)而不能行进。“又或遇太阳未退位,即阳明未得降;即火运以至之,火运承之不下。”意谓上年辰戌之年,岁气有余,故遇到司天的太阳未曾退位,于是阳明无从下降,或遇中运火运之年,因火运的相乘,使金气不能下降入地。大凡癸巳、癸亥火运之年,又必为巳亥岁阳明燥金降之不下之年。“民皆昏倦,夜卧不安,咽干引饮,懊热内烦,大清朝暮,暄还复作,久而不降,伏之化郁,天清薄寒,远生白气。”全句意谓巳亥之年,因阳明燥金之气不降,人们皆感昏倦,夜卧不能安宁,咽喉发干,口渴引饮,闷热内心烦躁。“民病掉眩,手足直而不仁,两胁作痛,满目䀮䀮”此乃巳亥岁金气不降为致之病候。即人们易患掉弦,手足强直,麻木无知,两胁作痛,双目视物不清。《素问·刺法论》云:(巳亥岁)“金欲降而地彤窒抑之,降而不下,抑之郁发,散而可入,当折其胜,可散其郁,当刺心包络所出,刺手少阳所入也。”意谓巳亥岁,阳明当由去岁司天之右间降为今岁地之左间,而逢巳亥年,火胜窒之,则郁发为变,金郁不降,则肺与大肠受病,当折火之胜,故刺心包络之出中冲穴,刺一分,留三呼,气至急出之;刺手少阳所入天井穴,刺一分,留十呼,气至急出之。今名“阳明燥金降之不下刺方”。
6、子午之岁 太阳寒水降之不下刺方
《素问·本病论》云:“子午之年,太阳降地,主窒地阜胜之,降而不入。又或遇土运太过,先天而至,土运承之,降而不入,即天彰黑气,瞑暗凄惨,才施黄埃而布湿,寒化令气,蒸湿复令。久而不降,伏之化郁。民病大厥,四肢重怠,阴痿少力,天布沉阴,蒸湿间作。”“子午之年,太阳降地,主窒地阜胜之,降而不入。”“地阜”,司土之星。全句意谓子午之年,太阳寒水应从去岁巳亥年司天右间,降为今岁子午年在泉左间,水畏土,若逢到在地的土气,水受土制,以致太阳不能降而入地。“又或遇土运太过,先天而至,土运承之,降而不入。”此乃子午岁,太阳寒水降之不下的气候和物候。意谓又或遇到子午年土运太过之岁,先交其气,因土运的相承,使太阳不能入地。大凡甲子、甲午土运之年,又必为子午岁太阳寒水降之不下之年。“久而不降,伏之化郁。民病大厥,四肢重怠,阴痿少力,天布沉阴,蒸湿间作。”意谓因太阳寒水久而不降,伏久郁化为通,人们患大厥,四肢重而倦怠,阴痿少力。天气阴沉,时常且有湿气蒸发。
《素问·刺法论》云:(子午岁)“水欲降而地阜窒抑之,降而不下,抑之郁发,散而可入,当折其土,可散其郁,当刺足太阴之所出,刺足阳明之所入。”地阜,土星也。子午岁,太阳寒水当降为地之左间,而逢子午年,土胜窒之为郁,必散之而后方降。水郁不降,则肾与膀胱受病,故折土之胜,则水郁可散。当取足太阴之所出隐白穴,刺一分,留三呼,气至急出之;取足阳明之所入足三里穴,刺五分,留十呼,气至急出之。今名“太阳寒水降之不下刺方”。
八、六气不迁正针方
《素问·本病论》云:“正司中位,是谓迁正位,司天不得其迁正者,即前司天,以过交司之日,即遇司天太过有余日也,即仍旧治天数,新司天未得迁正也。”意谓正司天地的中位,叫做迁正位,司天不得迁于正位的,是因为前年的司天已过了新旧之交的大寒日,就是司天太过的余日,仍旧治理着天气,于是形成新司天不能迁正了。
1、巳亥之岁 厥阴不迁正刺方
《素问·本病论》云:“厥阴不迁正,即风暄不时,花卉萎瘁。民病淋溲,目系转,转筋,喜怒,小便赤。风欲令而寒由不去,温暄不正,春正失时。”“厥阴不迁正,即风暄不时,花卉萎瘁。”意谓前一年辰戌年太阳寒水司天太过,致今岁巳亥年厥阴风木不得迁居正位,于是风木温暖之气不能及时行令,而见花草枯槁之候。“民病淋溲,目系转,转筋,喜怒,小便赤。”此乃厥阴不迁正所致的病候,盖因木失其正,肝失疏泄,人们易患小便淋痛不利,肝阴失养,易患目系转,转筋,善于发怒,小便赤等病。“风欲令而寒由不去,温暄不正,春正失时。”意谓今岁风木要行令,而去岁太阳寒水之寒气不去,因此气候温暖不正常,失去春天正常的时令。
《素问·刺法论》云:“太阳复布,即厥阴不迁正;不迁正,气寒于上,当写足厥阴之所流。”上年辰戌岁太阳寒水司天之后,今岁当巳亥岁厥阴风木继之。若旧岁寒水既退位而复布,则今岁巳亥年之厥阴风木不得迁正,风化不行,木气郁塞于上,人病在肝,故当泻足厥阴经之所流。“所流”,即荥穴行间。刺六分,留七呼,气至急出之。今名“厥阴不迁正刺方”。
2、子午之岁 少阴不迁正刺方
《素问·本病论》云:“少阴不迁正,即冷气不退,春冷后寒,暄暖不时。民病寒热,四肢烦痛,腰脊强直。木气虽有余,位不过于君火也。”“少阴不迁正,即冷气不退,春冷后寒,暄暖不时。”意谓若上年厥阴风木不退位,则今子午岁少阴君火不得迁居正位,若君火不正,故冷气不退,春天先冷后寒,和暖气候不能及时而至。“民病寒热,四肢烦痛,腰脊强直。”此乃少阴不迁正之年病候。盖因阳气不正,时多寒冷,故人们易患寒热,四肢烦痛,腰脊强直之病。“木气虽有余,位不过于君火也。”意谓上年厥阴之气,至本年初气之未,交于春分,则主客为火气,皆已得位,厥阴风木之气虽然太过,留恋在位不退,但终究不会超过君火当令之时的。
《素问·刺法论》云:“厥阴复布,少阴不迁正;不迁正,即气塞于上,当刺心包络之所流。”意谓旧岁巳亥年司天之后,今岁子午年继之。若风气既退而复布,则子午少阴不得迁正,火化不行,热气郁塞于上,人病在心主,故当泻心包络经之荥穴劳宫,刺三分,留六呼,气至急出之。今名“厥阴不迁正刺方”。
3、丑未之岁 太阴不迁正刺方
《素问·本病论》云:“太阴不迁正,即云雨失令,万物枯焦,当生不发。民病手足肢节肿满,大腹水肿,填臆不食,飱泄胁满,四肢不举。雨化欲令,热犹治之,温煦于气,亢而不泽。”“太阴不迁正,即云雨失令,万物枯焦,当生不发。”意谓今岁丑未年,若因上年少阴子午年不退位,则太阴不得迁于正位,万物赖土以生,土气失正,故当生不发,云雨就不能及时,万物因而枯焦,当生长为不能发育。“民病手足肢节肿满,大腹水肿,填臆不食,飱泄胁满,四肢不举。”意谓太阴不迁正,则土气失和,脾经病也,人们于患手足肢节肿满,大腹水肿,心胸填胀,不欲饮食,泄泻完谷不化,胁满,四肢不能举动等病。“雨化欲令,热犹治之,温煦于气,亢而不泽。”意谓由于上年君火有余,本当太阴湿土行令,而少阴君火不退,仍行热令,所以因湿化不行,而气候温暖,干旱无雨。
《素问·刺法论》云:“少阴复布,太阴不迁正,不迁正,即气留于上,当刺足太阴之所流。”旧岁子午年少阴司天之后,新岁丑未年继之。若上年司天君火太过有余,继该司布政令,则新岁丑未年太阴不得迁正,雨化不行,土气稽留于上,人病在脾,故当刺足太阴之荥穴大都,刺三分,留七呼,气至急出之。今名“太阴不迁正刺方”。
4、寅申之岁 少阳不迁正刺方
《素问·本病论》云:“少阳不迁正,即炎灼弗令,苗莠不荣,酷暑于秋,肃杀晚至,霜露不时。民病痎疟,骨热,心悸,惊骇,甚时血溢。”“少阳不迁正,即炎灼弗令,苗莠不荣,酷暑于秋,肃杀晚至,霜露不时。”意谓今岁寅申年,若因上年丑未岁太阴不退位,则今岁少阳不得迁入正位,相炎失正,则炎热的气候不能行令,苗莠不能繁荣。莠,似稷之草。酷暑见于秋天,肃杀之气晚至,霜露不能及时下降。“民病痎疟,骨热,心悸,惊骇,甚时血溢。”意谓太阴湿土不退位,寅申之年人们易患疟疾,骨中发热,心悸,惊骇,甚则时见出血,此皆相火郁热之病。
《素问·刺法论》云:“太阴复布,少阳不迁正,不迁正则气塞未通,当刺手少阳之所流。”上年丑未岁,太阴湿土司天之后,今年少阳相火继位。若上年太阴湿土之气太过有余,继续司布于上,则新岁寅申少阳不得迁正,火化不行,热气郁塞,人病在三焦。故当刺手少阳之流荥穴液门,刺二分,留三呼,气至急出之。今名“少阳不迁正刺方”。
5、卯酉之岁 阳明不迁正
《素问·本病论》云:“阳明不迁正,则暑化于前,肃杀于后,草木反荣。民病寒热,鼽嚏,皮毛折,爪甲枯焦,甚则喘嗽息高,悲伤不乐。热化乃布,燥化未令,即清劲未行,肺金复病。”“阳明不迁正,则暑化于前,肃杀于后,草木反荣。”意谓卯酉之年,若因上年寅申岁少阳不退位,则阳明不得迁入正位,金为火制,故炎暑的气候先行,肃杀的气候后至,金令衰退,草木反见繁荣。“民病寒热,鼽嚏,皮毛折,爪甲枯焦;甚则喘嗽息高,悲伤不乐。”意谓卯酉燥金不迁正,少阳相火灼金,肺经受病,故人们易患寒热,鼻流清涕,喷嚏,皮毛不华,爪甲枯焦,甚则气喘咳嗽,呼吸气粗,悲伤不乐等病。“热化乃布,燥化未令,即清劲未行,肺金复病。”意谓卯酉阳明燥金不迁正,是因少阳相火不退位,阳明燥金清劲之气金之衰,故炎热气候仍旧布散,燥气未能行令,就是清肃的气候未来,肺金因而受病。
《素问·刺法论》云:“少阳复布,则阳明不迁正;不迁正,则气未通上,当刺太阴之所流。”上年寅申岁少阳相火司天之后,今年阳明燥金继位,若上年少阳相火之气太过有余,继续司布于上,则新岁卯酉之年不得迁正,金化不行,燥气郁滞,人病在肺,当刺手太阴肺经之所流荥穴鱼际,刺二分,留三呼,得气急出之。今名“阳明不迁正刺方”。
6、辰戌之岁 太阳不迁正
《素问·本病论》云:“太阳不迁正,即冬清反寒,易令于春,杀霜在前,寒冰于后,阳光复治,凛冽不作,雰云待时。民病温疠至,喉闭嗌干,烦燥而渴,喘息而有音也。寒化待燥,犹治天气,过失序,与民作灾。”“太阳不迁正,即冬清反寒,易令于春,杀霜在前,寒冰于后,阳光复治,凛冽不作,雰云待时。”意谓辰戌年,若因上年阳明燥金不退位,则今岁太阳不得迁入正位,水气衰退,以致冬时清肃寒冷的气候反见于春天,肃杀的霜露下降于前,寒冷坚冰凝结于后,如果阳光重新行令,则凛冽的寒气不会发生,雰云待时而出现。“民病温疠至,喉闭嗌干,烦躁而渴,喘息而有音也。”辰戌太阳寒水不迁正,是因阳明燥金不退位,水亏金燥,人们就会发生温病疫疠,喉闭嗌干,烦躁而渴,喘息有音的疾病。“寒化待燥,犹治天气,过失序,与民作灾。”意谓辰戌岁不迁正,故寒化须待燥去。即太阳寒水的气候,要待到燥金之气去,才能司其气化之令,若燥气过期不去,时序失常,人们就要发生灾害。
《素问·刺法论》云:“阳明复布,太阳不迁正;不迁正,则复塞其气,当刺足少阴之所流。”旧岁卯酉阳明燥金司天之后,今岁辰戌太阳寒水继位。若上年阳明燥金之气太过有余继续司布政令,则今岁辰戌之太阳不得迁正,加之上年主气终气太阳寒水双重郁塞,水化不行,寒气复塞,人患病在肾,故当刺足少阴肾之所流荥穴然谷,刺二分,留三呼,气至急出之。今名“太阳不迁正刺方”。
九、六气不退位针方
《素问·本病论》云:“所谓不退者,即天数未终,即天数有余,名曰复布政,故名曰再治天也。即天令如故,而不退位也。”意谓所谓不退位,就是司天之数未终,也就是天数有余,名叫复布政,也有称之为再司天的,就是天令仍如过去,而不退位的缘故。即天数有余,应退不退,故于新岁,犹行旧岁之令。
1、厥阴不退位刺方
《素问·本病论》云:“厥阴不退位,即大风早举,时雨不降,湿令不化。民病温疫,疵废,风生,皆肢节痛,头目痛,伏热内烦,咽喉干引饮。”“厥阴不退位,即大风早举,时雨不降,湿令不化”“疵废”:张景岳注云:“疵,黑斑也。废,体偏废也。”意谓巳亥年为厥阴风木之年,天数为终,余气仍在,故于子午新岁,厥阴就会不退位,就会不时大风早起,木胜制土,风胜湿,应该下雨的时候不下雨,湿令不能施化之候。“民病温疫,疵废,风生,皆肢节痛,头目痛,伏热内烦,咽喉干引饮。”意谓子午新岁,仍行旧岁厥阴风木之令。因风气有余,故为瘟疫,黑斑,肢体偏废等风病发生,一般多有肢节痛,头目痛,伏热内烦,咽喉发干引饮。
《素问·刺法论》云:“气过有余,复作布正,是名不退位也。使地气不得后化,新司天未可迁正,故复布化令如故也。”意谓旧岁司天之气太过而有余,继续司布政令,称着不退位。去岁在泉的地气也不能退居新岁的右间,新的司天未能迁正,所以去岁司天仍旧司而政令。
该篇又云:“巳亥之岁,天数有余,故厥阴不退位也,风行于上,木化布天,当刺足厥阴之所入。”意谓巳亥年厥阴风木司天的气数有余,到子午年新岁厥阴风木仍不退位,风气仍行于上,布散旧岁木的生化之气,新岁之热化不行,反为灾害。意谓旧气有余,非泻不除,旧邪退则新气正,故当刺旧岁之经,即刺足厥阴之所入合穴曲泉穴。刺六分,呼七呼,气至急出之。今名“厥阴不退位刺方”。
2、少阴不退位刺方
《素问·本病论》云:“少阴不退位,即温生春冬,蛰虫早至,草木发生。民病膈热,咽干,血溢,惊骇,小便赤涩,丹瘤疹疮疡留毒。”“少阴不退位,即温生春冬,蛰虫早至,草木发生。”意谓旧年子午岁少阴不退位,君火再布温热盛行,新年丑未岁温暖的气候发生于初春季冬,蛰伏的虫类早期发动,草木提前发芽生长。“民病膈热,咽干,血溢,惊骇,小便赤涩,丹瘤疹疮疡留毒。”意谓丑未新岁,仍行旧岁少阴君火之令。由于旧岁子午年君火应退不退,新年丑未岁人们易患隔热,咽干,惊骇,小便赤涩,丹瘤疹疮疡留毒等病。
《素问·刺法论》云:“子午之岁,天数有余,故少阴不退位也,热行于上,火余化布天,当刺手厥阴之所入。”旧岁子午之年司天之数有余,而到了新岁丑未之年,少阴君火不退位,仍行子午之令,新岁雨化不行,热气仍行于上,布散有余的热气,故当泻旧岁之气,旧邪退则新气行也。可泻心包络之相火,故刺手厥阴经之所入合穴曲泽,刺三分,留七呼,得气急出之。今名“少阴不退位刺方”。
3、太阴不退位刺方
《素问·本病论》云:“太阴不退位,而取寒暑不时,埃昏布作,湿令不去。民病四肢少力,食饮不下,泄注,淋满,足胫寒,阴痿,闭塞,失溺,小便数。”“太阴不退位,而取寒暑不时,埃昏布作,湿令不去。”意谓旧岁丑未之年,太阴土气不退位,故于新岁寅申少阳相火之年,寒冷与暑热不时发生,尘埃昏蒙弥漫天空,太阴湿土之令不去。“民病四肢少力,食饮不下,泄注,淋满,足胫寒,阴痿,闭塞,失溺,小便数。”意谓寅申新岁,仍行旧岁丑未湿土之行。故土气不退,湿滞在脾,致人们易患四肢少力,饮食不下,大便泄泻,小便淋漓,腹满,足胫寒冷,阴痿,大便不通,尿失禁,小便频数等病。
《素问·刺法论》云:“丑未之岁,天数有余,故太阴不退位也,湿行于上,雨化布天,当刺足太阴之所入。”意谓旧岁丑未年气数有余,到了新岁寅申之年,太阴湿土不退位,故火气不行,湿气仍行于上,布散雨湿气象,当泻旧气之邪,旧邪退而新气正,故刺足太阴脾经之所入合穴阴陵泉,刺五分,留七呼,气至急出之。今名“太阴不退位刺方”。
4、少阳不退位刺方
《素问·本病论》云:“少阳不退位,即热生于春,暑乃后化,冬温不冻,流水不冰,蛰虫出见。民病少气,寒热更作,便血,上热,小腹坚满,小便赤沃,甚则血溢。”“少阳不退位,即热生于春,暑乃后化,冬温不冻,流水不冰,蛰虫出见。”意谓上年寅申少阳相火不退位,即今岁卯酉阳明燥金之年,炎热的天气就会发生在春天,暑热逗留不去,冬天温暖不寒,流水不能凝结成冰,蛰伏的虫类出现。“民病少气,寒热更作,便血,上热,小腹坚满,小便赤沃,甚则血溢。”意谓卯酉新岁,仍行旧岁寅申相火之令。由于相火不退位,相火为病,卯酉年人们易患少气,寒热往来,便血,上部发热,小腹坚硬胀满,小便赤,甚则出血等病。
《素问·刺法论》云:“寅申之岁,天数有余,故少阳不退位也,热行于上,火化布天,当刺手少阳之所入。”意谓旧岁寅申年司天气数有余,到了卯酉年新岁仍行寅申之政,即金化不行,热气仍行于上,布散火热气象,当泻旧岁火热之余邪而新气则正,故刺手少阳三焦经之所入合穴天井,刺三分,留七呼,气至急出之。今名“少阳不退位刺方”。
5、阳明不退位刺方
《素问·本病论》云:“阳明不退位,即春生清冷,草木晚荣,寒热间作。民病呕吐,暴注,食饮不下,大便干燥,四肢不举,目瞑掉眩。”“阳明不退位,即春生清冷,草木晚荣,寒热间作。”意谓辰戌之年,因旧岁卯酉燥金不退位,金气清凉,阳和不舒,寒热交作,故辰戌年之春天气候清冷,草木推迟繁荣,气候或寒或热相间而发。“民病呕吐,暴注,食饮不下,大便干燥,四肢不举,目瞑掉弦。”意谓辰戌新岁,仍行旧岁卯酉燥金之令。由于旧岁阳明燥金清肃之气,致人们易患呕吐,剧烈泄泻,或饮食不下,或大便干燥。木受金克,肝筋为病,故四肢不能举动,头目眩晕振掉。
《素问·刺法论》云:“卯酉之岁,天数有余,故阳明不退位也,金行于上,燥化布天,当刺手太阴之所入。”意谓辰戌新岁,犹行旧岁卯酉之令,即卯酉之年,司天气数有余,而到了辰戌之年,阳明燥金不退位,新岁寒化不行,金气仍行于上,布散燥金之气,当泻旧岁之余邪,则新岁之气方布。因肺五行属金,故泻手太阴肺经之合穴尺泽,刺三分,留三呼,气至急出之。今名“阳明不退位刺方”。
6、太阳不退位刺方
《素问·本病论》原文脱佚。根据《素问·刺法论》的记载,巳亥新岁,仍为旧岁辰戌太阳寒水行令,太阳寒水不退位,寒气行于上,而散凛冽寒水气象。据《素问·至真要大论》中“诸寒收引皆属于肾”,“诸病水液,澄澈清泠皆属于寒”之意,故其病当与“寒”与“肾”有关。金刻本有如下之补:“太阳不退位,即春寒复作,冷雹乃降,沉阴昏翳,二之气寒气不去。民病痹厥,阴痿,失溺,腰膝皆痛,温疠晚发。”
《素问·刺法论》云:“辰戌之岁,天数有余,故太阳不退位也,寒行于上,水化布天,当刺足少阴之所入。”意谓巳亥之年,太阳寒水不退位,仍行旧岁辰戌年之令,寒水之气布天,风化不行,当泻旧岁之余邪,新正方布。肾五行属水,故刺足少阴肾经之合穴阴谷,刺四分,留三呼,气至急出之。今名“太阳不退位刺方”。
第二节     疫病针方
 
    疠,又名疠气,通厉,疫疠之气,为具有较强的传染性的致病邪气。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记云:“厉大至,民善暴死。”今就天地失序化疫之纪及其针法、针方作一介绍。
    一、刚柔失守化疫之纪针方
    《素问》不见“疫”字,乃《刺法》、《本病》二篇之遗也。《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太阳司天之政初之气有“民乃厉”,厥阴司天之政终之气有“其病温厉”之记。“厉”同“疠”。大凡天气之病曰“疫”,地气之病曰“疠”。故疫以气方,疠以形言。现以《素问》遗篇之文讲一下五疫易发之年份及五疫之刺。
    《素问·本病论》云:“帝曰:余闻天地二甲子,十干十二支,上下经纬天地,数有迭移,失守其位,可得昭乎?岐伯曰:失之迭位者,谓虽得岁正,未得正位之司,即四时不节,即生大疫。”“阳年三十年,除六年天刑,计有太过二十四年,除此六年,皆作太过之用。”此段经文表述了天地二甲子,十干与十二支,上下相合经纬天地之气,其数有相互更移的,有失守其位的。若失却更移之正位,虽得当岁之正位,然而未能得其司正位之气,就使四时失去节令变化,将会发生大疫了。即阳年三十年,除去六年天刑,计有二十四个太过之年。天刑,为气克运,如庚子、庚午之年,君火刑金运;庚寅、庚申之年,相火刑金运;戊辰、戊戌之年,寒水刑火运,共计六年。若不然的话,是因为刚柔佚失其位,虽是太过有余,亦当作为不及。于是就有了刚柔失守其位,“不相和奉”之年。故本节重在阐明《素问·本病论》与《素问·刺法论》刚柔失守化疫之义。
    《素问·刺法论》云:“黄帝问曰:刚柔二干,失守其位,使天运之气皆虚乎?与民为病,可得平乎?岐伯曰:深乎哉问!明其奥旨,天地迭移,三年化疫,是谓根之可见,必有逃门。”此处黄帝与岐伯之问对,表述了十干五运,分属阴阳,阳干气刚,甲、丙、戊、庚、壬也,阴干气柔,乙、丁、己、辛、癸也,故云“刚柔二干”。刚干和柔干失守,必会给人造成疾病,要明白它的奥妙之所在,又必须通晓为何司天在泉之气逐年更迭迁移,三年左右就可造成时疫流行。如果能够懂得这里面的奥妙,就能找到它的根源,也就有了避免它的方法。故云:“根之可见,必有逃门。”对此景岳注云:“根者,致病之本也。逃门,即治病之法。”于是就有了“刚柔二干,失守其位”,“三年化疫”之刺。
    1、甲子阳年太过
    土疫刺方
    《素问·本病论》云:“假令甲子阳年,土运太窒,如癸亥天数有余者,年虽交得甲子,厥阴犹尚治天,地已迁正,阳明在泉,去岁少阳以作右间,即厥阴之地阳明,故不相和奉者也。癸巳相会,土运太过,虚反受木胜,故非太过也,何以言土运太过,况黄钟不应太窒,木即胜而金还复,金既复而少阴如至,即木胜如火而金复微,如此则甲己失守,后三年化成土疫,晚至丁卯,早至丙寅,土疫至也,大小善恶,推其天地,详乎太乙。又只如甲子年,如甲至子而合,应交司而治天,即下己卯未迁正,而戊寅少阳未退位者,亦甲己下有合也,即土运非太过,而木乃乘虚而胜土也,金次又行复胜之,即反邪化也。阴阳天地殊异尔,故其大小善恶,一如天地之法旨也。”此段经文表述了甲子年阳年,土运太过抑塞,若去岁癸亥年司天之数有余,年虽已交得今年甲子,可是去年司天厥阴尚未退位,故云“窒”。甲子年在泉的是阳明燥金。今年在泉的阳明已经迁正,去年在泉之少阳已退作在泉右间,即去年的厥阴仍在司天的位置,今年在泉之阳明已迁正,上下不能相合,故云“不相奉和者也”。癸己相会,虽是土运太过,但其气已虚,反受木克,所以就不是太过了。六律的黄钟为太宫之律不应太窒,木既胜上,则土之子金必来报复,金既来报复而少阴司天忽至,则木反助火克金,故金的报复力必微,如此则甲己失守,甲己化土,故其后三年化成土疫。迟至丁卯年,早至丙寅年,土疫就要发生。其大小轻重和预后良恶,就要察看当年司天在泉之气的盛衰和北极星所指的月令了。又只如甲子年,在上的甲与子合,相应司天之位,在下阳明己卯未能迁正在泉,去年戊寅的少阳未曾退位,也就形成了甲己在下的戊寅相合,土运就不是太过,而木乃乘虚克土,它所产生的金又行复胜,即反成病邪。在上的司天与在下的在泉,阴阳属性不同,所以产生的疠的大小与善恶,和司天在泉的变化是一样的。故土疫、土疠,湿温,即后世所谓之湿温之类疾病。
    综上所述,可形成“土疫”之年计有甲子、甲戌、甲申、甲午、甲辰、甲寅六年。另,可形成“土疠”之年,尚有甲子年。
    《素问·刺法论》云:“假令甲子刚柔失守,刚未正,柔孤而有亏,时序不令,即音律非从,如此三年,变大疫也。详其微甚,察其浅深,欲至而可刺。刺之当先补肾俞,次三日,可刺足太阴之所注。又有下位己卯不至,而甲子孤立者,次三年作土疠,其法补写,一如甲子同法也。其刺以毕,又不须夜行及远行,令七日洁,清静斋戒。所有自来。肾有久病者,可以寅时面向南,净神不乱思,闭气不息七遍,以引颈咽气顺之,如咽甚硬物,如此七遍后,饵舌下津令无数。”“甲子”、“己卯”:甲与己属土运,子与午属少阴君火司天。凡少阴司天必阳明在泉。阳明属卯酉,而与土相配,则己卯为甲子年在泉之化,所以上甲则下己,上刚则下柔。此段经文表述了甲与己合,皆土运也。子午则少阴司天,必阳明在泉,故上甲下己,上刚下柔,此天地之合,气化之常也。假如甲子司天之年刚柔失守,司天之气未能迁正,在泉之气便孤立而空虚,四时气候不按节令到来,象音律不能相应一样,这样土气被抑,在三年左右,就要变为土疫。审察它程度的微甚浅深,当它将要发生之前,可以针刺预防,刺法应先补膀胱经的肾俞。盖因肾俞为足太阳膀胱经之穴,土疫将至,恐伤水脏,故当先补肾俞。隔三天再刺足太阴经之所注太白穴。盖因太白为足太阴经所注为输,又为脾经之原穴。土郁之甚,故刺此以泄土气。又有在泉之气己卯不能迁正,而司天甲子孤立的,在三年左右可发生土疠,补泻的方法,同甲子司天失守一样。刺完之后,不能夜行和运行,七日之内,务须洁净,精神清净,素食斋戒,使疫疠之邪不致乘虚而来。凡是原来久患肾病的人可以在寅时,面对南方,集中思想,消除杂念,闭住气息,连作七次伸颈用力咽气,象咽很硬的东西一样,这样七遍之后,再把舌下津液咽下去,不拘其数。故此针法,今名“土疫刺方”。
    2、丙寅阳年太过
    水疫刺方
    《素问·本病论》云:“假令丙寅阳年太过,如乙丑天数有余者,虽交得丙寅,太阴尚治天也。地已迁正,厥阴司地,去岁太阳以作右间,即天太阴而地厥阴,故地不奉天化也。乙辛相会,水运太虚,反受土胜,故非太过,即太簇之管,太羽不应,土胜而雨化,木复即风,此者丙辛失守其会,后三年化成水疫,晚至己巳,早至戊辰,甚即速,微即徐,水疫至也。大小善恶,推其天地数及太乙游宫。又只如丙寅年,丙至寅且合,应交司而治天,即辛巳未得迁正,而庚辰太阳未退位者,亦丙辛不合德也,即水运亦小虚而小胜,或有复,后三年化疠,名曰水疠,其状如水疫。治法如前。”此段经文表述了丙寅岁是阳年太过,若去岁乙丑年司天之数有余,今年虽交得丙寅,而去年司天之太阴尚未退位。但今年在泉的厥阴风木已经迁正,是去年在泉之太阳已经退位而作地之右间,形成为去年的司天太阴,为今年的司地厥阴的局面,所以地下不能承奉天令所化,故云“地不奉天”。如上乙下辛相会,水运太虚,反受土克,故不得算阳土太过。十二律对应十二支,阳支寅对应阳律太簇,太羽为水运,如果太簇与太羽音律不能相应,土胜而雨化,木来相应则化为风,此是丙辛失守其会,丙辛化水,后三年化成水疫。迟到已巳年,早到戊辰年,甚者其至速,微者其至迟,水疫就要发生。其大小与善恶,要根据司天在泉的气数及北斗所指的月令来推算。又只如丙寅年,为阳干丙与阴支寅相合,少阳应作司天,即辛已厥阴未得迁正在泉,庚辰太阳未得退位,那上位司天之丙不能得下位在泉之辛,使水运小虚而有小胜小复,以后三年化为疫疠,名为水疠,病状如水疫。治法同前。故水疫、水疠,即后世所称之寒疫阳证之类。
综上所述,可形成“水疫”年份,计有丙寅、丙子、丙戌、丙申、丙午、丙辰六年。另,可形成“水疠”之年,尚有丙寅年。
    《素问·刺法论》云:“假令丙寅刚柔失守,上刚干失守,下柔不可独主之,中水运非太过,不可执法而定之。布天有余,而失守上正,天地不合,即律吕音异,如此即天运失序,后三年变疫。详其微甚,差有大小,徐至即后三年,至甚即首三年,当先补心俞,次五日,可刺肾之所入。又有下位地甲子辛巳柔不附刚,亦名失守,即地运皆虚,后三年变水疠,即刺法皆如此矣。其刺如毕,慎其大喜欲情于中,如不忌,即其气复散也,令静七日,心欲实,令少思。”此段经文表述了丙与辛合,皆水运也。寅申年少阳司天,必厥阴在泉,厥阴属巳亥而配于水运,则辛巳为在泉之化,故上丙下辛,丙刚辛柔,一有不正,皆失守矣。假如丙寅司天之年刚柔失守,司天之气未能迁正,在泉之气亦不能独主其令,丙年虽属水运太过,但上下失守,就不是太过了,不能机械地以太过论治,阳年司天虽属有余,但刚柔失守而不能迁正,上下就不能相合,正如律吕不相协调而其音各异,这样自然界气候就不正常,其后三年左右,就要变为水疫。详细审察它程度的微甚和差异的大小,徐缓的可在三年后发生疾病。严重的不到三年就发生疾病,应当先补膀胱经的心俞。盖因心俞为足太阳膀胱之穴,又为心经之俞穴。水邪之至,恐伤火脏,故当先补心俞以固其本。隔五天,再刺肾经之所入阴谷穴。肾之所入为足少阴所入之合穴阴谷,水邪之至,故当刺此穴以泄其气。又有在泉之气辛巳不能随着司天而迁正,也叫失守,就使在泉之气与运气都虚,三年以后变成水疠,刺法也同丙寅失守一样。刺过以后,当避免过分的喜悦等心情的干扰,如果不谨慎预防,就会使心气仍旧耗散,要令其安静的休养七天,心要踏实,避免空想思虑。故此针法,今名“水疫刺方”。
    3、庚辰阳年太过
    金疫刺方
    《素问·本病论》云:“假令庚辰阳年太过,如己卯天数有余者,虽交得庚辰年也,阳明犹尚治天,地已迁正,太阴司地,去岁少阴以作右间,即天阳明而地太阴也,故地不奉天也。乙巳相会,金运太虚,反受火胜,故非太过也,即姑洗之管,太商不应,火胜热化,水复寒刑,此乙庚失守,其后三年化成金疫也,速至壬午,徐至癸未,金疫至也。大小善恶,推本年天数及太乙也。又只如庚辰,如庚至辰,且应交司而治天,即下乙未未得迁正者,即地甲午少阴未退位者,且乙庚不合德也,即下乙未柔干失刚,亦金运小虚也,有小胜或无复,且三年化疠,名曰金疠,其状如金疫也。治法如前。”此段经文表述了旧岁为已卯年司天,譬如今岁为庚辰太阳寒水之年是阳年太过,若去岁已卯司天之数有余,则不退位,今年虽交得庚辰,阳明还在司天,则庚辰之年不能迁正,庚辰在泉太阴也,下面的太阴已经迁正在泉,去年在泉之已卯少阴退位,已作地之右间,就成为司天阳明而司地太阴的格局,天阳明,已卯也,地太阴,乙未也,已乙非合,所以司地不能承奉天令所化,故云“地不奉天也”。上乙下已相会,金运太虚,反受火克,故不得算阳土太过。姑洗为阳律火运,太商金运,如是姑洗与太商不能相应,火胜水复,气候当先热后寒,此是乙庚失守,其后三年当化成金疫,乙庚化金,快的至壬午年,慢的至癸未年,金疫就要发生。至其病的大小与善恶,要根据本年司天在泉的气数及北斗所指之月令而定。又只如庚辰应时迁正司天,而下乙未得迁正在泉,去年甲午少阴未得退位,那么上位司天便形成孤立,不能合德,即在下乙未柔干不能合刚,亦金运稍衰,有小胜或无复,后三年化成疠,名为金疠,其症状与金疫相似。治法同前。
综上所述,可形成“金疫”的年份,计有庚辰、庚戌二年。另,可形成“水疠”之年,尚有庚辰年。大凡太过之年,若气克运天刑之年,多无疫疠发生,如庚午、庚寅、庚子、庚申四年即天刑之年。
    《素问·刺法论》云:“假令庚辰刚柔失守,上位失守,下位无合,乙庚金运,故非相招,布天未退,中运胜来,上下相错,谓之失守,姑洗林钟,商音不应也。如此则天运化易,三年变大疫。详其天数,差有微甚。微即微,三年至,甚即甚,三年至。当先补肝俞,次三日,可刺肺之所行。刺毕,可静神七日,慎勿大怒,怒必真气却散之。又或在下地甲子乙未失守者,即乙柔干,即上庚独治之,亦名失守者,即天运孤主之,三年变疠,名曰金疠,其至待时也。详其地数之等差,亦推其微甚,可知迟速尔。诸位乙庚失守,刺法同,肝欲平,即勿怒。”此段经文表述了乙庚皆金运也。辰戌年太阳司天,太阴在泉,太阴属丑未配于金运,则乙未为在泉之化。庚刚乙柔,故一有不正,则失守矣。庚戌、乙丑,其气皆同。假如庚辰司天之年刚柔失守,司天之气失守,在泉之气无以相合,乙庚是金运,刚柔失守,上下不相呼应,上年司天的阳明燥金未退,在泉之火胜今年中运之金,上下胜复相错,称为失守,使太商阳律之姑洗与少商阴吕之林钟不能相应,这样天运变化失常,三年左右变为大疫。审察其天运的变化规律和相差程度的微甚,凡相差微疫情也微,程度甚疫情也甚,总在三年左右发生,应当先补膀胱经的肝俞。肝俞为足太阳经之穴,又为特定穴五脏之俞肝之俞穴。金邪之至,恐伤木脏,故先补之。隔三天,可刺肺经的经渠穴。经渠穴,手太阴肺经之所行为经穴。金邪之至,故当刺其所行,以泄金气。刺过以后,要保持精神宁静七天,切勿大怒,如果发怒真气必然耗散而虚却。又或在泉之气乙未不能迁正,即乙未失守,上位庚辰独自司天,也叫失守,即司天与中运独治之年,三年左右,有疠病的发生,叫做金疠,它要等到一定时候才发生。审察在泉之气变化规律的差异,推断疠气的微甚,可以知道发病的迟速,凡是乙庚之年上下失守的,刺法都相同。肝喜欢平和,勿要发怒。故此针法,今名“金疫刺方”。
    4、壬午阳年太过
    木疫刺方
    刚柔失守之义
《素问·本病论》云:“假令壬午阳年太过,如辛巳天数有余者,虽交得壬午年也,厥阴犹尚治天,地已迁正,阳明在泉,去岁丙申少阳以作右间,即天厥阴而地阳明,故地不奉天者也。丁辛相合会,木运太虚,反受金胜,故非太过也。即蕤宾之管,太角不应,金行燥胜,火化热复,甚即速,微即徐。疫至大小善恶,推疫至之年天数及太乙。又只如壬至午,且应交司而治之,即下丁酉未得迁正者,即地下丙申少阳未得退位者,见丁壬不合德也,即丁柔干失刚,亦木运小虚也,有小胜小复,后三年化疠,名曰木疠,其状如风疫也。治法如前。”此段经文表述了譬如今岁壬午年是阳年太过,若去岁辛巳司天之数有余,今虽交得壬午,但去岁厥阴尚在司天,下面的阳明已迁正在泉,去年在泉之丙申少阳已作地之右间,壬午年成为司天厥阴而司地阳明之纪。壬午年,丁卯阳明迁正在泉,以辛巳之天,临壬午之地,所以地不能承奉天令所化。辛不退,壬不正,丁不合壬而会辛,木运失守,金必胜之,上丁下辛相会合,木运太虚,反受金克,故不得算阳土太过。蕤宾阳律属午,即如蕤宾与木运太角不能相应,所以金行燥令之胜,火化热气之复,其后化成木疫,严重的其至快,轻微的其至慢。疫至大小与善恶,当看疫至之年的天数与北斗所指的月令。又只如壬午年应时迁正司天,而下位丁酉未得迁正在泉,去年在泉之丙申少阳未得退位,那末上位司天使形成孤立,上下不能合德,这就是丁柔干不能合刚,木运亦小虚,有小胜,同时也有小复,其后三年化成疠病,名为木疠。病状如风疫。木疠、木疫、风疫,即后世风温之类,治法同前。
    综上所述,可形成“木疫”的年份,计有壬午、壬申、壬辰、壬寅、壬子、壬戌六年。另,可形成“木疠”之年,尚有壬午年。
    《素问·刺法论》云:“假令壬午刚柔失守,上壬未迁正,下丁独然,即虽阳年,亏及不同,上下失守,相招其有期,差之微甚,各有其数也,律吕二角,失而不和,同音有日,微甚如见,三年大疫。当刺脾之俞,次三日,可刺肝之所出也。刺毕,静神七日,勿大醉歌乐,其气复散,又勿饱食,勿食生物,欲令脾实,气无滞饱,无久坐,食无太酸,无食一切生物,宜甘宜淡。又或地下甲子,丁酉失守其位,未得中司,即气不当位,下不与壬奉合者,亦名失守,非名合德,故柔不附刚,即地运不合,三年变疠。其刺法亦如木疫之法。”此段经文表述了丁壬皆木运也。子午年少阴司天,如阳明在泉,以阳明配合木运,则丁卯丁酉为在泉之化。刚柔不正,则皆失守矣。 譬如壬午司天之年刚柔失守,属壬之司天不能迁正,属丁之在泉单独迁正,那末虽然是阳年,而不能用阳年为太过阴年为不及的规律来衡量,上位下位失守,总会有相应的时候,但由于差异的微甚,各有一定之数,太角的阳律和少角的阴律相失而不和,待上下得位之时,则律吕之音相同有日,根据其微甚,三年左右要有大疫流行,应当先刺膀胱经的脾俞穴补之。脾俞,为足太阳膀胱经之穴,又为脾脏之俞穴。木疫之至,恐伤土脏,当先补脾之俞穴。隔三天,可再刺足厥阴肝经之所出大敦穴。大敦穴,为肝经所出,即井穴。木邪所至,故刺其所出,以泻木气。刺过之后,保持精神宁静七天,不能大醉或高歌取乐,否则能使正气进一步耗散,又不能吃得太饱,不能吃生东西,要想使脾气充实健全,不致气机郁滞饱满,那就不能久坐,不要吃过酸的东西,不要吃一切生的东西,要吃甘淡的食物。又或在泉之气甲子丁酉失守,未能迁正,就使运气不当位,在泉之气不能同司天之气相合,也叫失守,不能成为合德,因柔刚不相应,就是在泉之气与中运不合,三年左右变为疠病。刺法也和壬午司天失守预防木疫的一样。故此针法,今名“木疫刺方”。
    5、戊申阳年太过
    火疫刺方
    《素问·本病论》云:“假令戊申阳年太过,如丁未天数太过者,虽交得戊申年也。太阴犹尚司天,地已迁正,厥阴在泉,去岁壬戌太阳以退位作右间,即天丁未,地癸亥,故地不奉天化也。丁癸相会,火运太虚,反受水胜,故非太过也。即夷则之管,上太徵不应,此戊癸失守其会,后三年化疫也,速至庚戌,大小善恶,推疫至之年天数及太乙。又只如戊申,如戊至申,且应交司治天,即下癸亥未得迁正者,即地下壬戌太阳未退位者,见戊癸未合德也,即下癸柔干失刚,见火运小虚,有小胜或无复也,后三年化疠,名曰火疠也。治法如前,治之法可寒之泄之。”此段经文表述了今岁戊申年是阳年火运太过,若去岁丁未年司天之数有余,今年虽交戊申,去岁太阴犹尚司天,下面的厥阴已迁正在泉,去年在泉之壬戌太阴,已退位作地之右间,就成为司天丁未,司地癸亥,所以地不能承奉天令所化。上丁下癸相会,火运太虚,反受水克,故不得算作阳土太过。夷则为阳律申,即如夷则与太徵不能相应,此时戊癸失守其会,后三年之辛亥岁将化为疫病,快的发在庚戌年。其疫大小与善恶,要看疫至之年的天数和北斗所指的月令。又只如戊申应时迁正司天,而下面癸亥未得迁正在泉,壬戌太阳未得退位,那末上位司天便形成孤立,不能与在泉合德,这是下癸柔干不能合刚,火运稍衰,或有小胜,或无复,其后三年化而为疠病,名为火疠。火疫、火疠,乃火气为疫,即后世瘟疫热病之类。治法同前,治疗的方法可用寒法泻法。
    综上所述,可形成“火疫”的年份,计有戊申、戊寅、戊子、戊午四年。另可形成“火疠”之年,尚有戊申年。戊辰、戊戌乃气克运,为天刑之年,无疫病发生。
    《素问·刺法论》云:“假令戊申刚柔失守,戊癸虽火运,阳年不太过也,上失其刚,柔地独主,其气不正,故有邪干,迭移其位,差有浅深,欲至将合,音律先同,如此天运失时,三年之中,火疫至矣。当刺肺之俞。刺毕,静神七日,勿大悲伤也,悲伤即肺动,而其气复散也。人欲实肺者,要在息气也。又或地下甲子癸亥失守者,即柔失守位也,即上失其刚也,即亦名戊癸不相合德者也,即运与地虚,后三年变疠,即名火疠。”此段经文表述了戊癸岁皆火运之年,寅申必少阳司天之年,以厥阴配火运,于是戊申之刚在上,癸亥之柔在下,一有不正,则失守矣。假如戊申司天之年刚柔失守,虽然戊癸年是火运阳年,若刚柔失守,那末阳年也不属太过了,司天刚干失守,在泉柔干独主,气候不正常,因此有致病邪气干扰,司天在泉之气更迭变移,相差的程度有浅有深,等到刚柔将合的时候,阳律与阴吕必先应而同,如此天运失去正常时位,三年之内火疫要发生,应先刺膀胱经的肺俞穴。肺俞,足太阳膀胱经之穴,又为肺脏之俞穴,火疫所至,恐伤肺金之脏,故当先补之。刺过之后,保持精神宁静七天,不要太悲伤,悲伤就要动乱肺气,而真气进一步耗散。要想使肺健实,关键在于调息养气。又或在泉之气甲子癸亥失守,就是柔干失守不能迁正,就使在泉之气不能上合司天之气,也就称为戊癸不相合德,使运气与在泉之气空虚,三年后变为疫疠,就叫做“火疫”。故此针法,今名“火疫刺方”。
    综上所述,以五行来分立五年,以说明刚柔失守而致五疫或五疠,以定针刺之法。就是以上下刚干柔干失守来确定的,于是就有了五疫之刺法。故《素问·刺法论》云:“是故立地五年,以明失守,以穷法刺,于是疫之与疠,即是上下刚柔之名也,穷归一体也,即刺疫法,只有五法,即总其诸位失守,故只归五行而统之也。”
    “五疫之刺”时日,《素问》未明示。验诸临床,多以大寒日及三九日,或大暑日及三伏日。“土疫之刺”,计有甲子、甲戌、甲申、甲午、甲辰、甲寅六年;“水疫之刺”,计有丙寅、丙子、丙戌、丙申、丙午、丙辰六年;“金疫之刺”,有庚辰、庚戌二年;“木疫之刺”,有壬午、壬申、壬辰、壬寅、壬子、壬戌六年;“火疫之刺”,有戊申、戊寅、戊子、戊午四年。故《玄珠密语》云:“阳年三十年,除六年天刑,计有太过二十四年,除此六年,皆作太过之用。”其治,大凡“化疫之年”交大寒日行各自刺法。而甲子、丙寅、庚辰、壬午、戊申五年于大暑之日复行各自刺法。故“五疫之刺”,可防“四时不节,即生大疫。”之“治未病”之用也。验之临床,尝可于“五疫”可发之年,复行“五疫之刺”。
对于“五疫之至,皆相染易”,《素问·刺法论》有如下的记载,以供参考:“黄帝曰:余闻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不施救疗,如何可得不相移易者?岐伯曰:不相染者,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避其毒气,天牝从来,复得其往,气出于脑,即不邪干。气出于脑,即室先想心如日。欲将入于疫室,先想青气自肝而出,左行于东,化作林木;次想白气自肺而出,右行于西,化作戈甲;次想赤气自心而出,南行于上,化作焰明;次想黑气自肾而出,北行于下,化作水;次想黄气自脾而出,存于中央,化作土。五气护身之毕,以想头上如北斗之煌煌,然后可入于疫室。又一法,于春分之日,日未出而吐之。又一法,于雨水日后,三浴以药泄汗。又一法,小金丹方:辰砂二两,水磨雄黄一两,叶子雌黄一两,紫金半两,同入合中,外固,了地一尺筑地实,不用炉,不须药制,用火二十斤煅之也,七日终,候冷七日取,次日出合子,埋药地中,七日取出,顺日研之三日,炼白沙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日望东吸日华气一口,冰水一下丸,和气咽之。服十粒,无疫干也。”表述了“不相染”,皆因“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二、三虚化疫之纪针方
    以上讲述了太过之年,因“刚柔二干,失守其位”,而有“天地迭移,三年化疫”之致病规律,并介绍了五疫之刺法。以下要讲述的是不及之年,因天气虚,人气虚,“神失守位”,因“三虚”而发五疫,及其相应之治法。《素问·本病论》云:“黄帝曰:人气不足,天气如虚,人神失守,神光不聚,邪鬼干人,致有夭亡,可得闻乎?岐伯曰:人之五藏,一藏不足,又会天虚,感邪之至也。”“邪鬼干人”,即疫邪伤人。意谓人体正气不足,又值五运不及之年,天气也不正常,精神不振,阳神不聚,即人气、天气与人神三虚而发疫病。同时《素问·刺法论》尝有“人虚即神游失守位,使鬼神外干,是致夭亡,何以全真?愿闻刺法”之问,继有“谓神移失守,虽在其体,然不致死,或有邪干,故令夭寿”之对。
    1、少阴司天 遇火不及之岁
    水疫伤心刺方
    《素问·本病论》云:“人忧愁思虑即伤心,又或遇少阴司天,天数不及,太阴作接间至,即谓天虚也,此即人气天气同虚也。又遇惊而夺精,汗出于心,因而三虚,神明失守。心为君主之官,神明出焉,神失守位,即神游上丹田,在帝太一帝君泥丸宫下。神既失守,神光不聚,却遇火不及之岁,有黑尸鬼见之,令人暴亡。”“上丹田”:张介宾认为即髓海。“帝太乙君”:即脑神。泥丸宫:即脑室,乃脑神所居之地。“鬼”:指疫邪。“尸鬼”: 指因其得病死亡后,其邪能传染他人,故称之。“黑尸鬼”:指水疫之邪。“黑尸鬼见”:水胜火也。此段经文表述了人过度忧愁思虑,就会损伤心脏。若遇到少阴司天之年,天数不及,太阴尚在左间,若少阴不足,则太阴作接者,未当至而至,即人气和天气俱虚。故云“太阴作间至,即谓天虚”。如果再遇到惊吓而伤心精,便成为三虚,而神明失藏。由于“心为君主之官,神明出焉”。神失守位却又遇到了火运不及之年,则水疫之邪致病,会使人猝然死亡。如2002年为壬午年,少阴君火司天,1998年为戊寅岁,少阳相火司天,遇2003年癸未岁火运不及之纪,易发水疫。加之2000年庚辰岁,为刚柔失守化疫之年,至癸未岁,化为金疫,于是寒气、清燥大行,而有2003年“非典”之疫发生。同理,2033年癸丑岁,为三虚化水之疫,刚柔失守化金疫发病之年。届时当重视疫情的防治。大凡少阴、少阳司天之年,又遇火运不及之岁,寒气大行伤心,而发水疫者计有:
    庚午年少阴君火司天,壬申年少阳相火司天,遇癸酉年火运不及之岁;
    壬午年少阴君火司天,戊寅年少阳相火司天,遇癸未年火运不及之岁;
    戊子少阴君火司天,庚寅年少阳相火司天,遇癸巳年火运不及之岁;
    庚子年少阴君火司天,壬寅年少阳相火司天,遇癸卯年火运不及之岁;
    壬子年少阴君火司天,戊申年少阳相火司天,遇癸丑年火运不及之岁;
    戊午年少阴君火司天,庚申年少阳相火司天,遇癸亥年火运不及之岁。
    水疫之邪致病,要点是火虚水乘伤心;故水疫之刺虚者当补之,而有阳池,心俞之刺。
    《素问·刺法论》云:“人病心虚,又遇君相二火司天失守,感而三虚,遇火不及,黑尸鬼犯之,令人暴亡,可刺手少阳之所过,复刺心俞。”此论表述了人有素病心虚弱者,又遇到君火或相火司天失守,再感受外邪,便成三虚,遇到火运不及的年份,水邪侵犯,形成水疫,使人猝死。先刺手少阳经的原穴阳池。盖因手少阳之过为原穴阳池。原穴均与三焦有密切关系。三焦为原气之别使,导源于肾间动气,而输布于全身,具和内调外,宣上导下,总司人的气化功能,特别是促进五脏六腑的生理活动,针刺原穴,能枢转气机,通达三焦原气,以调整人体内脏功能。故《灵枢》有“五藏有疾,取之十二原”之论。阳池穴为手少阳三焦经之原穴,故宜取之,以补少阳相火之不足。再刺膀胱经的心俞穴。盖因俞穴是脏腑经气输注于背部的输穴,故五脏有疾,多取背部的特定俞穴。心俞为心气所输、所注之处,有疏通心络,调补气血,养心安神,宁心定志之功,故为心气虚,心血不足,人神失守必取之穴,以补少阴君火之不足。故为“人忧愁思虑即伤心”,“人气天气同虚”,“神明失守”候必用之穴。故此针法,今名“水疫伤心刺方”。
    2、太阴司天 遇土不及之岁
    木疫伤脾刺方
    《素问·本病论》云:“人饮食、劳倦即伤脾,又或遇太阴司天,天数不及,即少阳作接间至,即谓之虚也,此即人气虚而天气虚也。又遇饮食饱甚,汗出于胃,醉饱行房,汗出于脾,因而三虚,脾神失守,脾为谏议之官,智周出焉。神既失守,神光失位而不聚也,却遇土不及之年,或已年或甲年失守,或太阴天虚,青尸鬼见之,令人卒亡。”“青尸鬼”指木疫之邪。“青尸鬼见”:木胜土也。此段经文表述了人饮食不节,过度劳累则损伤了脾脏,又遇到了太阴司天,天数不足,少阳司天的左间来代表,这叫做虚,即人气虚天气也虚。又因饮食过饱,伤胃出汗,或者酒醉行房,伤脾出汗,因而形成三虚,以致脾神失藏。由于“脾为谏议之官,智周出焉。”脾神既失其位,精神不振,又遇岁土不及的年份,或逢己年或甲年失守,或太阴司天天数不足,便有木疫之邪为病,使人猝然死亡。如1986年为乙丑岁,太阴湿土司天,遇1989年为已巳岁,土运不及之纪,易发木疫。大凡太阴司天之年,又遇到土运不及之岁,风气大行伤脾,而发木疫者计有:
    乙丑年太阴司天,又遇己巳年土运不及之岁;
    丁丑岁太阴司天,又遇已卯年土运不及之岁;
    已丑年太阴司天,又为当年土运不及之岁;
    乙未年太阴司天,又遇己亥年土运不及之岁;
    丁未年太阴司天,又遇己酉年土运不及之岁;
    已未年太阴司天,又为当年土运不及之岁。
    木疫之邪致病,要点是土虚木乘伤脾,故木疫之刺,虚者当补之而有冲阳、脾俞之刺。
    《素问·刺法论》云:“人脾病,又遇太阴司天失守,感而三虚,又遇土不及,青尸鬼邪犯之于人,令人暴亡,可刺足阳明之所过,复刺脾之俞。”此论表述了人有素病脾虚弱,又遇到太阴湿土司天失守,再感受外邪,便成三虚,又遇土运不及的年份,风邪侵犯,形成木疫,使人猝死。先刺足阳明经的原穴冲阳。盖因冲阳为足阳明之原,刺之以补后天气血生化之源。再刺膀胱经的脾俞穴。盖因脾俞为脾气所输、所注之处的特定穴,又是脾病之重要经穴。具补脾阳,益气血,助运化,除脾湿,敛脾精,化浊阴之功,故补之,为“人饮食、劳倦伤脾”,“人气虚而天气虚”,“脾神失守”候必用之穴。故此针法,今名“木疫伤脾刺方”。   
    3、太阳司天 遇水不及之岁
    土疫伤肾刺方
    《素问·本病论》云:“人久坐湿地,强力入水即伤肾。肾为作强之官,伎巧出焉。因而三虚,肾神失守,神志失位,神光不聚,却遇水不及之年,或辛不会符,或丙年失守,或太阳司天虚,有黄尸鬼至,见之令人暴亡。”“黄尸鬼”:指土疫之邪,“黄尸鬼见”:土胜水也。此段经文表述了人久居潮湿的地方,或者先强用体力,然后又感受水湿,就会伤肾。又遇到太阳寒水司天,厥阴尚为左间,若太阳不足,则厥阴作间接至,此属天虚。由于“肾为作强之官,伎巧出焉。”今有三虚,肾神失藏,精衰志失,精神不振,却遇到水运不及之年,或者辛不会合,或者逢丙年失守,或者太阳司天不及,就有土疫之邪致病,使人猝然死亡。如1988年为戊辰岁,太阳寒水司天,遇1991年辛未岁水运不及之纪,易发土疫。大凡太阳司天之年,又遇到水运不及之岁,雨湿流行伤肾,而发土疫者计有:
    戊辰年太阳司天,又遇辛未年水运不及之岁;
    庚辰年太阳司天,又遇辛巳年水运不及之岁;
    丙戌年太阳司天,又遇辛卯年水运不及之岁;
    戊戌年太阳司天,又遇辛丑年水运不及之岁;
    庚戌年太阳司天,又遇辛亥年水运不及之岁;
    丙辰年太阳司天,又遇辛酉年水运不及之岁。
    土疫之邪致病,要点是水虚土乘伤肾,故土疫之刺,虚者当补之,而有京骨、肾俞之刺。
    《素问·刺法论》云:“人肾病,又遇太阳司天失守,感而三虚,又遇水运不及之年,有黄尸鬼干犯人正气,吸人神魂,致暴亡,可刺足太阳之所过,复刺肾俞。”此论表述了人有素病肾虚弱,又遇到太阳寒水司天失守,再感受外邪,便成三虚,又遇水运不及的年份,有湿邪侵犯,形成土疫,损伤正气,人的神魂象被吸去一样,突然死亡。先刺足太阳经的原穴京骨,盖因京骨为足太阳之脉所过为原,有通达阳气,敷布元阳之用。再刺膀胱经的肾俞穴。盖因肾俞为肾气转输、输注于背部的特定穴位,又是治疗肾经病之要穴。具益水壮火,交通心肾,补髓益脑,明目聪耳,强筋健骨,温阳化气,利水渗湿之功。故为治“人久坐湿地,强力入水即伤肾”,“太阳司天虚”,“太阳司天失守”,“肾神失守”候必用之穴。故此针法,今名“土疫伤肾刺方”。
4、厥阴司天遇木不及之岁
金疫伤肝刺方
    《素问·本病论》云:“人或恚怒,气逆上而不下,即伤肝也。又遇厥阴司天,天数不及,即少阴作接间至,是谓天虚也,此谓天虚人虚也。又遇疾走恐惧,汗出于肝。肝为将军之官,谋虑出焉。神位失守,神光不聚,又遇木不及年,或丁年不符,或壬年失守,或厥阴司天虚也,有白尸鬼见之,令人暴亡也。”“白尸鬼”:指金疫之邪。“白尸鬼见”:金胜木也。此段经文表述了人或有恚怒,气上逆而不能下降,损伤肝脏。又遇厥阴司天,天数不足,即少阴作司天左间来代替,这叫天虚,成为天人两虚。又或因奔走恐惧,汗出伤肝。由于“肝为将军之官,谋虑出焉。”故精神失藏,神明不振,人神亦虚,于是形成三虚,又遇到木运不及的年份,或丁年不相会合,或壬年失守,或厥阴司天不及,就有金疫之邪致病,使人猝然死亡。如1983年癸亥岁,厥阴风木司天,若遇1987年丁卯岁木运不及之纪,易发金疫。大凡厥阴司天之年,又遇到木运不及之岁,清燥大行伤肝,而发金疫者计有:
    癸亥年厥阴司天,又遇丁卯年木运不及之岁;
    乙亥年厥阴司天,又遇丁丑年木运不及之岁;
    丁亥年厥阴司天,又为当年木运不及之岁;
    癸巳年厥阴司天,又遇丁酉年木运不及之岁;
    乙巳年厥阴司天,又遇丁未年木运不及之岁;
    丁巳年厥阴司天,又为当年木运不及之岁。
    金疫之邪致病,要点是木虚金乘伤肝,故金疫之刺是补木,于是有丘墟、肝俞之刺。
    《素问·刺法论》云:“人气肝虚,感天重虚,即魂游于上,邪干,厥大气,身温犹可刺之,刺其足少阳之所过,次刺肝之俞。”此论表述了厥阴风木司天失守,而天运空虚,若人的肝气也虚,两虚相感,便成重虚,使魂不藏而游于上,再受外邪的侵犯,形成金疫,发生大气厥逆。身体温暖的,还可用针刺法救治,先刺足少阳经的原穴丘墟。丘墟乃足少阳胆经之原穴,具调达枢机,补益肝阴之功。再刺膀胱经的肝俞穴。肝俞乃肝气转输,输注于背部之特定输穴,具疏肝利胆,补养肝血,安神定志之功。故为治“人气肝虚,感天重虚”,“魂游于上”,“三虚”之要穴。故此针法,今名“金疫伤肝刺方”。
    5、阳明司天 遇金运不及之岁
火疫伤肺刺方
《素问·本病论》脱火疫伤肺一节,据“人气不足,天气如虚,人神失守”之三虚致邪之由,人当因悲伤肺,又遇阳明司天,天数不及,即太阳作接间至,而成天虚。又遇金运不及之年,有赤尸鬼见之,令人暴亡。“赤尸鬼”,即火疫之邪。“赤尸鬼见”,即火胜金,有火疫之邪致病。如1981年辛酉岁阳明燥金司天,若遇到1985年乙丑岁金运不及之纪,易发火疫。大凡阳明司天之年,又遇到金运不及之岁,暑热大行伤肺,而发火疫者,计有:
    辛酉年阳明司天,又遇乙丑年金运不及之岁;
    癸酉年阳明司天,又遇乙亥年金运不及之岁;
    乙酉年阳明司天,又为当年金运不及之岁;
    辛卯年阳明司天,又遇乙未年金运不及之岁;
    癸卯年阳明司天,又遇乙巳年金运不及之岁;
    乙卯年阳明司天,又为当年金运不及之岁。
    火疫之邪致病,要点是金虚火乘伤肺,故火疫之刺是补金之虚,于是有合谷、肺俞之刺。
    《素问·刺法论》云:“人肺病,遇阳明司天失守,感而三虚,又遇金不及,有赤尸鬼犯人,令人暴亡,可刺手阳明之所过,复刺肺俞。”此论表述了人有素病肺虚弱,遇到阳明燥金司天失守,再感受外邪,便成三虚,又遇金运不及的年份,火邪侵犯,形成火疫,使人猝死。先刺手阳明经之原穴合谷。合谷为手阳明大肠经之原穴,又是四总穴之一,为增强人体功能之要穴。再刺膀胱经之肺俞。盖因肺俞乃肺脏精气输注于背部之特定穴。具通达肺气实腠理之功,为治“人肺脏,遇阳明司天失守,感而三虚”必用之穴。故此针法,今名“火疫伤肺刺方”。
    以上讲述了三虚化疫之纪及其治法。诚如《素问·本病论》所云:“已上五失守者,天虚而人虚也,神游失守其位,即有五尸鬼干人,令人暴亡也,谓之曰尸厥。人犯五神易位,即神光不圆也。非但尸鬼,即一切邪犯者,皆是神失守位故也。此谓得守者生,失守者死。得神者昌,失神者亡。”意谓“人犯五神易位”,则“得守者生,失守者死。得神者昌,失神者亡”。那么如何“得守”、“得神”呢?于是《内经》又有调治之法。《素问·刺法论》云:“黄帝问曰:十二脏之相使,神失位,使神彩之不圆,恐邪干犯,治之可刺?愿闻其要。岐伯稽首再拜曰:悉乎哉问!至理道真宗,此非圣帝,焉究斯源!是谓气神合道,契符上天。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可刺手少阴之源。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可刺手太阴之源。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可刺足厥阴之源。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可刺足少阳之源。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可刺心包络所流。脾为谏议之官,知周出焉,可刺脾之源。胃为仓廪之官,五味出焉,可刺胃之源。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可刺大肠之源。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可刺小肠之源。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刺其肾之源。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刺三焦之源。膀胱者,州都之官,精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刺膀胱之源。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是故刺法有全神养真之旨,亦法有修真之道,非治疾也。故要修养和神也,道贵常存,补神固根,精气不散,神守不分,然即神守而虽不去,亦能全真,人神不守,非达至真。至真之要,在乎天玄,神守天息,复入本元,命曰归宗。”此段经文表述了人体十二个脏器是相互为用的,任何一个脏器不能保持神气的充足,就会使神彩不能丰满,容易受病邪的侵犯。如何用刺法调治,使十二脏之相使,神不守位,使邪不干犯,《内经》中的“气神合道,契符上天”,“至理道真宗”的思想,即中医学中“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形神统一的生命观”思想。
    《素问·灵兰秘典论》中之十二官说,是表述了十二脏腑各别功能及相互关系;而《素问·本病论》之十二官说,是表述了十二官之神明失守,感邪而生疫疠;而本篇《素问·刺法论》之十二官说,是表述了通过针刺十二经之源,而达到“全神养真之旨,亦法有修真之道,非治疾也”的治未病思想。
    盖因“焉究斯源,是谓气神合道”之“源”,即“原气“、“原穴”之义。意谓通过针刺十二经之原穴,可通达三焦原气,调整内脏功能。故“全神养真”取十二原,乃《灵枢》“五藏有疾,取之十二原”之谓。此法亦可为天地失序化疫之刺。
    据“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是故刺法有全神养真之旨”,故临证可取手少阴心经原穴神门,手太阴肺经原穴太渊,足厥阴肝经原穴太冲,足少阳胆经原穴丘墟,手厥阴心包经原穴大陵,足太阴脾经原穴太白,足阳明胃经原穴冲阳,手阳明大肠经原穴合谷,手太阳小肠经原穴腕骨,足少阴肾经原穴太溪,手少阳三焦经原穴阳池,足太阳膀胱经原穴京骨。常人可针灸同用。老人、小儿及体弱之人可施以灸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五运六气之运气布政9太阴司天
中医五运六气,五运六气基础,五运六气培训,王松华五运六气,五运六气入门,什么是五运六气,内经五运六气,王松华
内经临床运用 (养生防病)12.15. 五运和六气
五運六氣
《三因》运气方·司天方
五运六气在临床中的应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