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格论

  前言

  我一直认为,人文科学领域原本都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彼此相辅相通,可现代学科分类过于专业化,让彼此孤立,从而对文化探索造成一定的制约。在传统人文人领域中,哲学是一切学科的基础,可当今社会心理学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大有取哲学而代之之势。在西方现代艺术运动史中,弗洛伊德、荣格等人的影响不容忽视,可以说若没有他们建立的思想体系,就不会有我们今天看到的现代艺术。而在东方传统绘画艺术中,同样深受道家、禅宗思想中与心理学相关的内容影响,可以说中国艺术史其实就是一部心理学的历史。由此,我们今天在研究当代文化艺术时,也必须重视心理学理论基础上的探索。这篇《人格论》写于10年前,现在看来其中的观点多有些肤浅,但并不妨碍从中寻找一些思考……

  杜洪毅

  2016年10月22日于北京

  人格论

  就人格的定义而言,有一种普遍的定义为:稳定的行为方式和发生在个体身上的人际过程。如在日常生活之中我们常常见到的每一个人都有与他人不同独立而又相对稳定处世行为方式,这种独立而又稳定的行为方式是我们除人的外貌而外的又一种区别个体差异的基准。个体在与其他个体的交际过程中也表现一些相对稳定的程序,这些程序与相对稳定的行为方式结合成人格的基本表征,但这样的定义对于复杂的人格解释还过于片面,而且不能对个体内在人格过程做出充分的解释,为了给人格的定义作一个全面的阐释,现就从人格特质的两个方面来论述,一是人格表征,即外显性;其次是个体内在人格过程。

  人格表征,即日常观察到个体外显人格特质,由于个体的差异,每个个体外显人格特质都不尽相同,世界上不能找出两个具有完全相同人格特质的人。这些差异具体表现在个体日常生活行为方式上,如衣食住行性,言语表达能力与技巧,与人交往时沟通的能力与方式,以及外显个性特征,人的个性最为复杂,每一个人个性都是不同特质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组合,我们不能以任何方式来将个性加以归类定义,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常遇到一些具有不同常态个性特征的人这并不奇怪,因为在我们的信息加工系统中还没有与之相适的程序。

  内在人格过程表现为个体心理过程和特质,它直接影响着人格表征,传统的个体心理过程划分为知、情、意,动机——行为的过程,这种方式虽具有普遍性意义,但对于复杂的内在人格过程解释仍存在片面性与谬误,因为个体内在人格具复杂性,如有的人有时并不需要动机就能产生行为,而在无意识的控制之下就能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行为。知、情、意也不具备普遍性,有时候意志并不来源于情感,而同样是一种无意识过程,影响情感与无意识的也并非一定是认知过程,也许是潜在的意识形态,影响个体意识形态的因素是多元化的,它是取决于个体心理特质对外来信息的加工再创造与心理过程中的再加工的结果,个体内在人格物质也具有不同程度的矛盾性,外在表现的个性正是内在矛盾的结果。如理性与非理性的矛盾冲突因双方的强弱程度对比而形成个体不同的理智程度,若理性占上风,个体就表现理智的人格特质,若非理性占上风,个体就表现为出情绪化的人格特质,。当然,有时这种矛盾性也具有不稳定性,从而构成不稳定、多变的人格特质。这就是我们时常在生活中见到的一些性格反复无常、疯疯颠颠的人。

  综上所述,我在这里重新提出一个新的人格定义 :人格是人类内在精神世界和外在环境利益的矛盾冲突在个体身上的外在表象。

  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是内外多方面的.就内在因素来讲,它主要源自于生物学的的遗传因素.生物学的遗传因素对人格形成具有多大影响呢?这并无具体的标准,因个体的不同而不同,有的个体人格等特征受遗传影响相对较大,另有的个体人格特征受遗传因素影响较小.除遗传因素外,影响人格形成的内在因素还有个体的自我意识、信息加工模式,以及对外因影响的控制能力和自我完善能力.影响人格形成的外在因素是多方面的,因为我们生活的世界是复杂多元的,每一种因素都有可能对个体人格形成加以影响.个体的成长经历、家庭环境对人格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早年成长中的一些创伤性的经历、挫折往往影响人的一生。很多有某种心理缺陷的人都是早年伤痛经在历在人格中留下的划痕。尤其是对生性较每感内向善思的人影响更大,心灵上挥之不去的阴影造成孤独辟、怪异的个性和行为方式,以及对某些平常事物的畏惧感。另外教育对人格形成也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当然同一种教育模式对不同的个体的影响是不尽相同的,这主要取决于这种教育模式与个体人格特质的匹配程度。人生活的社会环境对人格形成也起作重要的作用,一个秩序良好的社会环境对人格的形成起着极积的作用,反之则起着消极作用.意识形态对人格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多元化的意识形态环境能培养健康的人,一元化的意识形环境往往培养出偏执狂、宗教狂热分子以及丧失人性的奴隶。影响人格形成的其它因素还有书本、新闻媒介和其它一些自然的偶然因素。对人格形成影响的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并非孤立,而是相辅相承,外因影响内因,内因也能作用于外因。两种因素对人格的影响大小也因个体的不同而不同。自我控制,自我完善能力强的个体,内因作用大于外因,相反则外因的作用大于内因。

  由于现实中个体人格特征具有复杂多元性,我们并不能以任何一种方式加以归类,但为了深入的解释人格现象,现就以人格基本特征动态分布网的形式进行综合分析(附图)。从这个网可以看出人格相互对立的特征处于两个极端,中间用“0”来表示,靠左侧用正数值来表示,靠右侧用负数值来表示,每一个体的人格是每一基本特征中数值的综合,但对于复杂的人格现象,并不能以确定的数值来加以分析。为了更加客观的进行人格分析,现就归纳出以下四种类型来对人格分网进行解释,偏执型,指人格特质略偏向一边的个体,可能是正数值一边,也可能是负数值一边,具有这种类型人格特质的个体在人群中比较常见,如我们在日常中常见到的具有鲜明个性和情感色彩的人;摆动型,指人格特质在相互对立两点摆动,如“4”和“-4”点,“5”和“-5”点,这类个体户往往是带有强烈情绪的人,个性反复无常,让人难以捉摸,往往做出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这种类型在现实中不多见,但具有很强的隐藏性,也许我们熟悉的某人就是这种类型的人;极端型,指处于正数什极端或负数值极端,现实中不多见,但很容易让人发现,容易成为典型人物,如善的极端和恶的极端;居中型,虽然现实中真正处于居中型的人并不多见,但还是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在这种类型的人身上很难找出鲜明的个性,也就是我们常常说的中庸之辈,这种类型的人往往坏不了什么样事,但也很难有多大作为。对于人格作以上四种类型的解释并不是说就能将现实中的人用这四种类型加以归类,前面已说过人格是不可归类的,有千百万的人就有千百万种类型的人格。现实中大多数个体都是不同人格特质、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综合,从而构成了复杂多元的人格现象。

  一个个体所表现的人格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能预料到一些熟悉的人要说的话和处理事情的方式等,一种行为方式就是某一个体的代表,但人格同样具有发展性,由于外在环境因素的影响和内在自我完善能力的作用,在个体的生命轨迹中能看到人格的一些不稳定的发展变化,人格的发展变化很多时候是缓慢逐步进行的,但是有时受强烈的偶然性因素影响,能对人格产生很大的改变,有时甚至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关于人格的稳定性和发展性个体之间的差异很强,有的个体一生的人格特征都趋于基本稳定,很难看出明显的变化。但有的个体却有很大的波动,有时甚至能从一种类型转换到另一种类型。

  人对生活方式的选择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并且有很多因素都是内在自我难以改变的,但人格特质的差异对生活方式选择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具有不同人格特质的人很难选择相接近的生活方式。一般来说,越是个性鲜明、独立性强的人对生活方式的选择选择欲望越强。反之中庸之辈往往更容易受到环境的摆布。具有独立性人格的人往往不屈从于外在环境强加给自己的生活方式,而勇于按照自己的想法去选择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其实人生活的过程本来就是寻找自己独特生活方式的过程。

  人们常说个性即命运,虽然人的命运受到来自多个方面因素的影响,但外部环境本是我们自身无法控制的,如果排除这些不可控制的影响,对人命运影响最大的就是自身人格特质。不同人格的人在同样的情景下能作出不同的决策和行为方式,不同个性的人和社会他人的协调程度也不同,这些因素都影响着个体的生活和命运,一个执著而又独立性强的人与一个顺从而又依赖的人的命运肯定大相径庭。

  杜洪毅

  本文2006年写于广州

  来源:心像艺缘

  作者:杜洪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什么是人格
2019年《心理学》试题5
九型人格
人格特质与人格类型
人格特质
人格心理学:特质、类型与动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