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唯玉惟尚:2017苏富比(香港)古玉(上)
  
  高山而仰止,玉美而众敬,水清则玉润,玉琢则动灵。中华得沃土,瑰玉出东方,冰雪亿万载,以德传世情。今春古玉佩拍卖得风得水,展示了许许多多的高古玉精品,拍价也可圈可点,显示了高古玉器的高尚地位,令人属目。笔者唯玉最爱,愿陆续将今年上半年收集的古玉拍品整理为集,以飨好玉之友。

西汉 玉谷纹环 9.4cm 1,062,500 HKD
青白玉,玉質瑩潤,玻質感強。褐沁,局部有朱砂沁。雙面細密穀紋,琢刻精細,撫之有刺手感。內緣外廓均有刃部。


西汉 玉谷纹珩 17cm  137,500HKD
 青白玉,褐黃沁,局部雞骨白,拋光細膩,有玻璃光。生坑玉器,略有土沁。四邊起廓,較為鋒利。兩面佈滿細密穀紋,外廓有數組對稱脊牙,背中有一細孔,單面鑽。


战国 玉谷纹环  10.7cm  525,000HKD




东汉 玉螭虎纹璏 7.3cm  175,000HKD
 白玉,局部雞骨白,玉質瑩潤,拋光細膩,有玻璃光。璏面高浮雕一隻扭曲盤臥的螭虎,並以簡潔流暢的陰線刻表現細節,另一隻小螭虎從璏面左側鑽出,與之兩兩相望,典型的東漢雙螭虎形象。兩簷均向下淺淺彎曲,底面有褐色鐵沁。
  許慎在《說文解字》中稱:「璏,劍鼻玉也。」劍鼻是指劍鞘上供貫組帶以懸繫之處,因此玉劍璏即指安於劍鞘外的玉製劍扣。這種璏式佩劍法在中國的東周兩漢時期十分流行


西汉 玉弦纹璏  6.4cm 87,500HKD
 青白玉,褐黃沁,玉質瑩潤,局部鈣化呈雞骨白。璏面飾兩道凸弦紋,製作規整。據孫機先生對劍璏的分型分式,此造型屬「雙簷璏」型,兩端出簷,但只有一端簷微卷,詳見孫機,〈玉具劍與璏式佩劍法〉,《考古》,1985年第1期,


战国 玉夔龙纹饰 4.3×3.8cm  106,250HKD 
  长方體玉佩,一半鈣化呈雞骨白,一半為青玉,有褐沁,玉質瑩潤,拋光細膩。四邊輪廓起節,中間有孔,孔內遺留對鑽台階。玉佩兩面淺浮雕龍首蟠虺紋,琢工細膩,陰線刻細如毫髮。此類造型的玉佩源自西周的「堵頭」,即項飾或組玉佩中掛於頸後,相當於鏈扣的部件。考古出土的堵頭造型各異,有系璧,動物型,幾何形等,中間皆有圓孔,為固定絲線而用。


 西汉及战国玉谷纹剑首及玉兽面纹璏  4.2cm、5.8cm 375,000 HKD
 玉穀紋劍首,青白玉,玉質瑩潤。外區穀紋,中區微凸,陰線刻四組渦紋,中心圓孔後鑽,紋飾被破壞,背面為納劍柄的溝槽和小孔。該玉劍首流行於秦漢之際,廣州西漢南越王墓出土八件,可知中間完整的陰刻紋飾應為四組渦紋和細密菱格紋,見《西漢南越王墓》。
 



西汉 玉谷纹环 8cm 275,000 HKD


西汉 玉豚一对 10.6cm 937,500 HKD
  两漢至六朝多作玉豕,棱角明暢,臥伏而陳,為日用及隨葬玉作之大類。此類玉豕以寥寥數刀深刻而成,其技謂為“漢八刀”,長鼻下有兩孔,通至尾脊,或止於尾上,有如此對。玉豕之用猶待推敲,然墓葬出土見例浩繁,此物多持於墓主人手中。


或商 玉环 13.3cm   162,500HKD
 

战国 玉龙形佩两件 14.8cm、16.5cm  81,250 HKD
  玉,含黑斑點,局部雞骨白。玉質透光,未作打磨,表面乾澀。龍身作S形波浪式扭曲狀,頭冠、胸鰭、尾翼分叉,迂迴勾轉,造型生動。雙面工,龍眼作橢圓形陰線刻,龍身佈滿陰線刻勾雲紋。龍背中間單向鑽孔,用於繫掛。
  因材施形,造型各異的S形龍佩,打破了西周以璜佩為主的造型傳統,為東周的組玉佩帶來新興的審美意識。這類龍佩出土地域廣泛,數量較多,經常成對製作出現,是東周貴族階級的重要禮儀佩飾。


或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 玉琮形管及玉环 7.6cm、10.6cm 812,500HKD 
 

战国及汉 玉涡纹璧、玉涡纹珩及玉龙形饰 20.4cm、14.4cm、17.3cm 68,750 HKD


新石器时代齐家文化或商 玉刀 27cm 150,000 HKD


 汉 玉螭虎纹璏 9.7cm  250,000 HKD
   青玉,佈滿白色鈣化璊斑。璏面高浮雕一對子母螭虎,大螭虎身體細長,呈S形彎曲匍匐,長尾回捲,以簡潔陰線刻表現細節,另一隻小螭虎盤臥左側,與之相望,同類型劍璏流行於兩漢時期。


战国至西汉 玉涡纹璧  16.4cm  40,000-60,000 HKD


西汉 玉蒲纹珩 16.3cm 81,250 HKD
   青白玉,淺褐沁,局部雞骨白,拋光細膩,有玻璃光。生坑玉器,土沁嚴重。四邊起廓,兩面淺浮雕細密蒲紋,外廓有數組對稱脊牙。珩背中有一單面鑽細孔。這種形制的大玉珩在戰國中晚期已有出土,後一直延續流行至漢代。廣州南越王墓左夫人、泰夫人出土的兩套組玉佩中,類似的大玉珩懸掛在組玉佩中的最下端。



宋 战国式玉索纹镯 7.9cm 500,000 HKD


春秋末 玉双龙首珩  7.6cm  125,000 HKD
   璜佩在西周的多璜組玉佩中,通常以兩端鑽孔,凹弧向上的方式佩戴;而發展到東周兩漢時期,則以中間穿孔、兩端朝下的方式佩戴,這樣的玉佩稱之為「珩」。
  玉,玉質瑩潤,龍首兩端鈣化呈雞骨白。雙面工有別,一面淺浮雕蟠虺紋,雕琢細膩,另一面陰線刻勾雲紋,紋飾流暢。兩端為龍首,中間以綯索紋將紋飾分區。


新石器时代至商 玉镯形器及玉环 12cm、5.9cm  68,750HKD


或商 玉鹰形笄  5.5cm  562,500HKD
   青玉,玉質滋潤,局部褐沁。圓柱體,頂端為鷹首,淺浮雕頭型五官,羽翅以簡潔的陽起線表現,腹部單面鑽孔,笄尾收細。新石器時代石家河文化的鷹形玉笄,多為長10公分以上的細長體,前端爪足隱現,。然而,這種鷹形玉笄延續至商漢時期,尺寸較短,裝飾有異,與本拍品造型相仿的玉笄出土於河南淮陽馮唐村商墓,以及安徽廬江葉屯漢墓,


汉或更早 玉环及玉玦 5.8cm、8.3cm  25,000 HKD


汉 玉塞 5.8cm  10,000HKD
  應為肛塞,九竅塞之一,意護墓主永世不朽。

或西汉 玉龙形觽  9.1cm  37,500HKD


西汉 玉兽面纹璏 8cm 52,500 HKD


或新石器时代 玉斧 10cm  125,000 HKD


战国 玉带钩  10.5cm、9.4cm  30,000-50,000HKD


战国末至西汉初 玉勾连云纹环 9.5cm   325,000HKD
青白玉,褐沁,鈣化呈雞骨白,玻質感強。雙面工,全器勾連雲紋,琢磨精細。


西汉 玉兽面纹璏  9.5cm   137,500HKD
青白玉,玉質瑩潤。黃褐色沁,沁色斑駁,部分呈雞骨白。璏面細陽線雕刻出獸面勾雲紋,紋飾細膩。據孫機先生的分型分式,此劍璏屬成熟期的「雙卷簷」璏,扁管中空,以穿劍帶。


或西汉 玉勾连纹珌 6.3cm 93,750 HK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17苏富比(香港)拍卖古玉(上)
古玉及拍卖价格参考
玉玦还是玉佩?边看延禧攻略边学习
香港匡时2018秋拍▪虞舜昭华—古代玉器专场
古玉界:370万成交—“疯狂的小鸟”
佳士得香港『隹王以珮–私人收藏古玉佩飾』专场拍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