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历史的错觉》⑦ | 你的嘴,就是你的风水
userphoto

2022.10.17 上海

关注

领读 | 渺渺 · 主播 | 晓念

回顾:

一本好书,一种人生,十天陪你一段旅程。

本期,十天陪你读本书为您带来赵运涛的作品——《历史的错觉》。

让我们开始今天的阅读吧!

苏轼曾卷入一场攸关生死的“文字狱”。

王安石变法,苏轼反对其中一些不合理的政策,于是遭到新党的打击。

先是从中央调到杭州任杭州通判,后来又到密州任知州,再任徐州知州、湖州知州。

被任命为湖州知州的时候,苏轼已经四十三岁了。

到任后,按照惯例,苏轼要向皇帝报告一下当下的基本情况以及未来的工作计划,结果苏轼在报告中流露出一些抱怨。

其《湖州谢上表》写道:

“陛下知其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意思是陛下您知道,我愚钝,跟不上时代了,跟“新进”的人们合不来。

新党想着继续整苏轼,于是指责他这份《湖州谢上表》有问题:

皇帝和我们都在变法,苏轼居然说不一起玩耍,还说自己愚钝。

谁不知道你是第一文人,阴阳怪气的,还你笨,是在抱怨皇帝打压你吗?

太妄自尊大了。

抱怨一下,实际是文人们官运不通时的一种“通病”,但往往会因“口无遮拦”而招来一些祸端。

元丰二年,苏轼的仕途就因为“口无遮拦”遇到了危难。

御史何正臣等弹劾苏轼,说他写的诗文讥刺朝政,包藏祸心,辱骂皇帝,大不尊敬,应该定为死罪。

御史台是中央行政监察机关,这里的御史们的主要职责是监督官员,看他们有什么错,弹劾他们。

御史台自汉代就有,汉代的御史台,庭院中有柏树,柏树上经常有乌鸦,因此官员们常说御史是“乌鸦嘴”,御史台被称为“乌台”。

苏轼这个案子,在历史上就被称为“乌台诗案”。

神宗皇帝对《湖州谢上表》的“问题”其实并不怎么在意。

但御史台李定、何正臣等开始“挖坟”,寻找苏轼以前写的一些有“问题”的诗文,想找更多的证据来给苏轼定罪。

南宋王铚(zhì)《元祐补录》记载说,写《梦溪笔谈》的沈括参与了这场“文字狱”。

沈括本来跟苏轼是好友,但其在政治主张上是靠近新党的,深受宋神宗、王安石的赏识。

他参与了王安石变法,于是与苏轼、司马光等旧党成为了“政敌”。

但因为与苏轼还有旧交情,所以二人还有往来。

苏轼在杭州的时候,沈括充任监察御史察访两浙。

沈括离开京师时,宋神宗特意嘱咐他,苏轼任杭州通判,你要好好对他,宋神宗很可能想调苏轼回朝廷,让沈括去看看苏轼怎么样。

沈括作为老朋友去找苏轼,二人谈论旧情,相谈甚欢。

沈括抄录了苏轼的一些作品带回家,苏轼以为他是喜欢自己的诗文。

谁能想到沈括回家后,却是仔细琢磨其中是否有讥讽朝廷的大不敬之言。

他把自己理解的一些有问题的诗文挑出来,又做了解读,呈现给了皇帝。

后来御史们就根据沈括找出来的这些材料来打击苏轼。

这条材料如果可信的话,那么,在“乌台诗案”发生六年前,沈括就开始收集苏轼的黑材料了。

只不过六年前,沈括把苏轼那些诽谤新法的言论呈上去,苏轼只是没有被调回中央,并没有受到其他的指责。

《元祐补录》说六年后,这些材料为御史台所利用。

这件事只有南宋王铚的《元祐补录》记录了,沈括是不是这样的人、记录是否属实很难说。

不过,沈括确实得罪了不少人。

新党当权的时候,他打击旧党,旧党上台后,他又攻击新政,有点儿“趋炎附势”,这大概就是后人“黑”他的原因之一吧。

苏轼在后人看来,那是偶像级别的人物,把你写成欺负苏轼的人,你当然就是坏人了。

御史台是不是受到了沈括的启发,我们不得而知。

但他们确实是从苏轼的诗文入手来整苏轼的。

他们指责苏轼经常在诗文中讥讽朝政,骂大臣,尤其是骂新党的大臣,甚至还暗自骂皇帝。

如苏轼有一句“根到九泉无曲处,世间惟有蛰(zhé)龙知”,御史们说:

好家伙,苏轼你说世间的是蛰龙,真龙在九泉,你在咒皇帝死?

苏轼有没有讥讽朝政呢?

是有的,苏轼也承认了一部分,如对盐政的不满,苏轼对于新政中的一些不合理措施确实采取批评的态度。

因为当时皇帝是支持新法的,所以反对新法就是错误,就是反对皇帝。

所以御史们就找来苏轼一些模棱两可的诗文,指责他某句是在批评某新政。

如说他《山村五绝》“赢得儿童语音好,一年强半在城中”就是在讥讽青苗法,等等。

这些御史为了整苏轼,牵强附会的特别多。

比如苏轼写诗赞美过原宰相司马光,新党就指责苏轼,你觉得原来的宰相好,就是在影射现在的宰相不好喽。

他们还从苏轼与驸马王诜(shēn)的交往入手,想从苏轼“与王诜往来诗赋”中去寻找更重的“罪证”。

因为宋朝是严禁士大夫与皇亲国戚结交的。

当然,他们也不是把所有语带嘲讽的诗句都当作“罪证”。

比如苏轼写给弟弟的、写给和尚的诗。

如果没有广泛传播,没有发朋友圈,没有发微博被转500次,仅限于当事人两个人知道,影响力不大,就没事。

苏轼七月二十八被捕,十二月二十八结案,总共经历了五个月的牢狱风波。

负责审讯的是御史台,负责判决的是大理寺。

大理寺审判的结果是应该流放两年,但当时正好赶上大赦天下,所以就不罚了吧。

御史台忙活半天,好家伙,白忙活,他们当然不干。

他们以苏轼骂皇帝这样十恶不赦的罪行控诉苏轼,就是希望能杀掉他,结果却没有达到他们的目的,于是他们吵吵闹闹。

宋代的审刑院,相当于现在的检察院,他们负责复核判决结果。

最终,他们顶住了御史台的压力,支持大理寺的判决,苏轼应该享有当时颁布的赦免政策。

宋朝的司法体系还是值得称道的。

最后皇帝结合御史台的控告和大理寺的判决,既要照顾御史台的情绪,又要参照现行的法律条文,最后没杀苏轼,采取了赦免的态度。

但为了表示惩罚,给苏轼点儿小教训,将其贬到黄州。

史书上记载是“特责”,也就是说如果按照法律条文,根据大赦的政策,苏轼没罪了,但还是要给他点儿特别的小惩罚。

《宋史·苏轼传》说宋神宗放苏轼一马,是因为爱才,怜惜他。

又说,宋神宗是看了苏轼在狱中写的绝命诗而爱惜其才华,才没有杀苏轼的。

另外,不仅皇帝爱苏轼之才,为其“放水”,还有人说有大赦的政策,是因为太皇太后曹氏也是苏轼的粉丝。

苏轼的一生,历经英宗、神宗、哲宗三朝。

他二十二岁中进士,三十六岁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自请去地方任职,为杭州通判,三年后又任徐州太守、湖州太守。

在湖州任上不足三个月,发生“乌台诗案”,谪居黄州。

在黄州他写了《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名篇佳作。

死里逃生,苏轼曾以为此地将是他的养老之地了。

后来旧党得势,苏轼被重用,但苏轼又不满旧党一刀切,把王安石新政都废除,就又遭到了旧党的排挤。

五十九岁起,因新党重新执政,苏轼再度遭贬。

先后谪于惠州、儋(dān)州等地,直到六十六岁他去世的那年,才从海南放归,于北返途中病殁。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今日共读

《历史的错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乌台诗案”的起因经过,苏轼为何被牵连了?
谁是苏东坡“乌台诗案”的始作俑者?
宋代的文字狱
【散文】孟健君/苏轼,让苦难灿烂成绚丽的花
结党营宋(二三)乌台诗案是苏轼的人生转折点,案件背后主谋是谁
从苏轼的一首小诗看“乌台诗案”的尘埃落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