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二千年文房四宝与文人精神

公元一年为西汉末平帝元始元年,西汉后期至东汉前期一百年间,出现了刘奭(西汉元帝)、扬雄、陈遵、刘睦、曹喜、杜操、邓绥(东汉和帝皇后)等书家,这是文献上记载可靠、有名有姓的一批书家。

中国书法的临习和创作,离不开笔墨纸砚等用品,故将笔墨纸砚称之为文房四宝。笔墨纸砚的优劣与书法创作的关系至大,随着书家的风格追求、创作意图、使用习惯等需要,这些用品会不断加以改进和创制出新品种。

而不同性能的书法用品也会促使技法和书风的变化,两者往往相辅相成、互为因果。

笔墨纸砚是中国传统书法艺术所不可或缺的用品,其中砚台对书法所起的作用算是最小。汉代的砚台主要是石雕和陶制的,质地较粗砺。砚台配有研子,用以研墨。

汉漆盒石板砚,国家博物院藏


汉辟邪盖三熊足石砚,通高14厘米、直径14.6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尉氏县出土汉代三足砚 开封博物馆藏

魏晋以后,由于墨的改良,已开始不用研子,而用墨直接在砚台上研磨。

洛阳涧西轴承厂西晋墓出土四足卷云纹石砚 洛阳博物馆藏

巩义出土隋代白釉瓷多足砚 郑州博物馆藏

唐宋以后,端、歙、澄泥、洮河被列为四大名砚,还有葛公、红丝、易水、村等石砚。

唐箕形陶砚,长12.6厘米、宽9.2厘米、厚1.9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宋洮河石抄手砚,长23.5厘米、宽15.5厘米、高3.7厘米,天津博物馆藏

砚台自汉代以来,就有实用和玩赏两重作用。到后世,对砚台的质料、式样、刻工等愈益讲究。尤其是端砚,其坑口、色泽、斑纹、品相各说众多。优异者价同球璧,古砚和有名家款识者,也会是藏家之珍玩。

从实用看,砚只是用以研墨,以石质细润、容易发墨、墨色鲜浓为尚,与书法关系还不大。

对于书法创作,墨要比砚重要得多。汉代以前书写的载体主要是竹木简牍,所有用的墨做成颗粒状,小的像芝麻,大的如药丸。

用黑烟灰加粘合的胶汁制成,较松软,但色泽黝黑,不晕化,有一定附着力,使用时不是直接在砚台或砚板上研磨,而是将一颗或少许墨放在砚上,注水后用研子研磨。

汉代墨丸 广东省博物馆藏

当时墨的计量是丸或枚。东汉应劭《汉宫仪》卷上记:“尚书令、仆、丞、郎,月赐隃麋大墨一枚、小墨一枚。”隃麋在今陕西千阳县境内。隃麋墨为郡国所贡特产,皇室和官府所用之墨都出于隃麋。

敦煌马圈湾烽燧出图西汉毛笔、砚台


到了汉末,由于书家喜用缣、纸,对墨的质量要求也就越来越高。张芝弟子韦诞将制墨的方法做了很大的改进,他以松枝烧取好醇烟,然后捣细、筛选,以一定的配方合胶和加药料,再捣三万杵以上,并对合墨的时令、环境都有讲究。他曾夸口说过:“用张芝笔、左伯纸及臣墨,兼此三具,又得巨手,然后可逞径丈之势,方寸千言。”高档的书写用纸,对墨的质量要求是非常高的。韦诞新的制墨法对后世影响极大,以后历代名工制墨都延用此法或在此制法上略加改进。魏晋以后,研墨不再用研子,而将墨直接在砚台上研磨了。


东汉松塔墨 国家博物馆藏

古代书写都用浓墨,以湛墨有光采为上。若灰墨脱胶者,不仅入纸渗污,而且滞笔毫,难于使转,以坏手法,对之败兴,影响创作情绪,作品裱褙后神气索然,不能传久。虽墨的精良对一个时代或个人的书风无甚影响,但对即时创作影响颇大。故书家、文人对墨的好坏极为讲究,甚至亲自参与制墨,如苏子瞻、王晋卿、晁季一、贺方回、张秉道、康为章、杨用修等都能制墨。由于旧墨性能更佳,有“笔陈如草、墨陈如宝”之说。故书画家往往喜欢收藏名工所制古墨,盛以豹囊漆盒,如同珍宝。


宋“文府”墨,长8.3厘米,宽2.7cm、厚0.9cm、重18.2g,安徽省祁门县北宋墓出土


元代中书省墨

到明末,方于鲁、程君房辈将墨模精镂细刻,争奇斗艳,巧极人工,所制墨成了可供玩赏的精美工艺品。有些书家结合自己的书风追求、运笔特点和所爱用的纸笔,在用墨上也形成特色,“浓墨宰相,淡墨探花”是典型例子,但这也与墨的优劣、制法无太大关系。现代发明了墨汁,书家创作时多用之,但只是省去研磨工夫而已。

明代程君房月宫图墨 天津博物馆藏

明代方于鲁齐云胜景图墨 天津博物馆藏

真正对书风起重大影响的是纸和笔,因而书家对纸笔最为注重。东汉章帝时书家曹喜曾作《笔论》一卷,这应是见于记载的最早书学论文,因原文已佚,究竟是论毛笔还是论用笔技法,不得而知。而稍后的蔡邕所作《笔赋》,则描述了毛笔的制作、性能、功用以及所能表现的各方面之象征,是一篇对毛笔的礼赞。

东汉以前的毛笔都较小,多用狼毫、兔毫制成,含墨量亦少,适用在简牍缣帛上书写,字都较小。当题写匾榜时,须作大字,往往都用特殊的书体——署书来写。署书是将笔画蟠曲以增其大,《张迁碑额》即为署书。


西汉查科尔帖纸

纸和笔的改进往往是相互影响的。纸为植物纤维制成,质地薄而软,纸面平整光滑,上面用细黑线条绘制了山、河流、道路等图形。这是目前所知最早的纸张实物。

在永元末年,任尚方令的蔡伦又改进了造纸技术,扩大了造纸原料的来源,创造了一些新品种,并广泛推广,贡献巨大。蔡伦用树皮、麻头及破布、鱼网作造纸原料,于是天下都按此法制造,称之为蔡侯纸。

蔡侯纸根据不同原料有不同名称的纸,有麻纸、彀纸、网纸等。其中彀纸是用树皮制造,彀树皮即楮树皮,来源甚广,且所制纸质地坚韧,用于书写比麻纸更适用,故晋、唐时纸多用楮皮制造。



造纸工序荡料入簾 见《天工开物》

安徽亳县曹氏宗族墓砖中的《为将奈何砖》、《为蒙恩当报砖》、《长示为保温润砖》等,写刻于建宁三年(一七〇),正值世人竞慕张芝草书之时,其字洒脱流动,势态狂逸,已具今草书特色。张芝创今草书之说是应该成立的,而笔纸墨的改进使今草书的产生有了物质条件。


西北地区古居延泽出土的居延汉笔

汉晋人使用的毛笔,大多用秋冬时的兔毫,这时的毫性最为剽劲,弹性好,所以汉晋人留下的墨迹都显得笔法雄强、中画饱满,转折时笔锋调正用使转方法多,而用提按方法少,这与当时使用三冬兔毫、笔性强健有极大关系。

甘肃博物馆陈列有武威地区出土的汉晋时大笔和抓笔,笔毫有长锋和短锋之别,长锋有九厘米左右,短锋的形状如今之“玉筍”笔,这些笔的笔毫应是羊毫或兼毫。相传卫夫人常用胎毛笔,而王羲之醉写兰亭用的是鼠须。晋代以后,制笔的材料也更丰富了。

日本正仓院藏十七支唐雀头笔



唐代笔仍以兼毫、硬毫为主,其时已有制笔名工出现。

蔡襄的《澄心堂纸帖》

纸自唐宋以来,有麻、楮皮、桑皮、藤、苔、竹等原料所造,这些纸制成后,还要加工令熟。方法有入潢、染色、锤打、砑光、拖浆、填粉、上蜡、施胶矾、飞金、描绘等,所成笺纸,品类繁多,不胜枚举。其纸质紧密不渗,细腻光洁,用兔毫、兼毫以浓墨书写,峻爽流美,光采四溢,相得益彰。

明嘉靖彩漆云龙管笔,长20.8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二千年来书法不断发展,笔墨纸砚亦在不断改进发展,二者相互影响,相辅相成。书法家犹如舞台上的演员,最为人们注目欣赏,而那些制作文房四宝有名或无名的工匠,则是幕后张罗道具和布景的人员,一台戏的成功,有他们的一份贡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文房】回顾二千年以来的文房四宝
文房四宝之“笔墨纸砚”
【理论专刊·书法器用】“笔墨纸砚”与“英杰之馀事”综论 ■罗 斌
笔墨纸砚
文化常识四大发明笔墨纸砚使用与保养
如果盛唐也有黑色星期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