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理论专刊·书法器用】“笔墨纸砚”与“英杰之馀事”综论 ■罗 斌

2022年9月21日《书法报》第37期10-12版
责编:李金豹 邮箱:sfbs1@163.com
转载请标明出处



“笔墨纸砚”与“英杰之馀事”综论

■罗 斌
  冯班《钝吟书要》:“书是君子之艺,程、朱亦不废。”朱长文《续书断》:“夫书者,英杰之馀事,文章之急务也。虽其为道,贤不肖皆可学,然贤者能之常多,不肖者能之常少也,岂以不肖者能之而贤者遽弃之不事哉!若夫尺牍叙情,碑板述事,惟其笔妙则可以珍藏,可以垂后,与文俱传;或其缪恶,则旋即弃掷,漫不顾省,与文俱废,如之何不以为意也。”这些论述明确告诉我们,文章假翰墨之助,可增一美。书法历来是君子“六艺”之一,只有“六艺”才能超群之人方可谓之“英杰”。“英杰”之“能”可以通过勤奋来实现,而英杰之“才”则不是光靠练手腕就能达到。笔墨纸砚历来是书家必备的文房雅器,也是广大书法爱好者在学习书法时首先要碰到的基本工具,它们对书法的影响直接而又深远。
一、历代书家对书法工具的总体要求和共性认识
  (一)尽善尽美是绝大部分书家对笔墨纸砚的总体要求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欧阳修《试笔·学书为乐》:“苏子美尝言:明窗净几,笔砚纸墨,皆极精良,亦自是人生一乐。然能得此乐者甚稀,其不为外物移其好者,又特稀也。”卫铄《笔阵图》:“笔要取崇山绝仞中兔毫,八九月收之,其笔头长一寸,管长五寸,锋齐腰强者。其砚取煎涸新石,润涩相兼,浮律耀墨者。其墨取庐山之松烟,代郡之鹿角胶,十年以上,强如石者为之。纸取东阳鱼卵,虚柔滑净者。”项穆《书法雅言·器用》:“纸不光细,譬之骁将骏马,行于荆棘泥泞之场,驰骤当先弗能也。笔不颖健,譬之志奋力壮,手持折缺朽钝之兵,斩斫击刺弗能也。墨不精玄,譬之养将练兵,粮草不敷,将有饥色,何以作气?砚不硎蓄,譬之师旅方兴,命在餱粮,馈饷乏绝,何以壮威?四者不可废一,纸笔尤乃居先。”虞龢《论书表》:“陛下渊昭自天,触理必镜,凡诸思制,莫不妙极。乃诏张永更制御纸,紧洁光丽,耀日夺目。又合秘墨,美殊前后,色如点漆,一点竟纸。笔别一二,简毫专用白兔,大管丰毛,胶漆坚密;草书笔悉使长毫,以利纵舍之便。兼使吴兴郡作青石圆砚,质滑而停墨,殊胜南方瓦石之器。缣素之工,殆绝于昔。”康有为《广艺舟双楫》:“昔人谓:'学者当用恶笔,令后不择笔。’虽则云然,而器械不精,亦不能善其事。故伯喈非流纨体素,不妄下笔。若子邑之纸,研染辉光。仲将之墨,一点如漆。若令思挫于弱毫,数屈于陋墨,言之使人于邑,侍中之叹,岂为谬欤?”书法虽作为“英杰之馀事”,但因为笔、墨、纸、砚是书法之助的缘故,故绝大部分书家均十分强调书法得“风神”的物质条件。
  (二)对笔墨纸砚的五种共性认识
  1.对应论: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夫纸者阵也,笔者刀矟也,墨者鍪甲也,水砚者城池也,心意者将军也,本领者副将也,结构者谋略也,飏笔者吉凶也,出入者号令也,屈折者杀戮也。”虞世南《笔髓论·辨应》:“心为君,妙用无穷,故为君也。手为辅,承命竭股肱之用故也。力为任使,纤毫不挠,尺寸有馀故也。管为将帅,处运用之道,执生杀之权,虚心纳物,守节藏锋故也。毫为士卒,随管任使,迹不凝滞故也。字为城池,大不虚、小不孤故也。”笔墨纸砚及书家的心、手都有对应之喻。
  2.乖合论:孙过庭《书谱》:“又一时而书,有乖有合,合则流媚,乖则雕疏。……纸墨相发,四合也;……纸墨不称,四乖也;……乖合之际,优劣互差。得时不如得器,得器不如得志,若五乖同萃,思遏手蒙;五合交臻,神融笔畅。”试想,如果书家偶然兴高采烈、灵动欲书,又恰遇气候宜人、纸墨俱佳、相互映发,即所谓的“天时、地利、人和”,所作则必定神情交融、笔调畅达。
  3.刚柔论:卢携《临池诀》:“用水墨之法,水散而墨在,迹浮而棱敛,有若自然。纸刚则用软笔,策掠按拂,制在一锋。纸柔用硬笔,衮努钩磔,顺成在指。纯刚如以锥画石,纯柔如以泥洗泥,既不圆畅,神格亡矣。画石及壁,同纸刚例,盖相得也。”
  4.强弱论:王羲之《书论》:“用尖笔须落锋混成,无使毫露浮怯,举新笔爽爽若神,即不求于点画瑕玷也。为一字,数体俱入。若作一纸之书,须字字意别,勿使相同。若书虚纸,用强笔;若书强纸,用弱笔。强弱不等,则蹉跌不入。”大意是尖笔落锋须浑然天成,不使笔毫显得浮漂怯弱,用新笔似有神明,俊朗出众,不必过分拘泥于点画的瑕疵。一个字要吸收、融入各种书体的笔法;一幅字,每个字都要各有笔意,切忌雷同。纸质柔软的,用硬毫,纸质硬的,则用软毫。强弱不当就会导致笔法蹉跌,失势不合。
  5.干湿浓淡论:陈绎曾《翰林要诀》:“强弱有分数,笔力临时斟酌之。水太渍则肉散,太燥则肉枯。干研墨则湿点笔,湿研墨则干点笔。墨太浓则肉滞,太淡则肉薄。粗即多累,积则不匀。”
二、对书法工具(笔、墨、纸、砚)的再认识
  解缙《春雨杂述·书学详说》:“书肇于庖牺,笔墨纸砚,皆世古用,后世异其制尔。”
  (一)关于毛笔
  宗白华《中国书法里的美学思想》说:“书字从聿,聿就是笔,篆文,像手把笔,笔杆下扎了毛。殷朝人就有了笔,这个特殊的工具才使中国人的书法有可能成为一种世界独特的艺术,也使中国画有了独特的风格。中国人的笔是把兽毛(主要用兔毛)捆缚起做成的。它铺毫抽锋,极富弹性,所以巨细收纵,变化无穷。”柳公权《笔偈》将毛笔的性能功用概括为:“圆如锥,捺如凿,只得入,不得却。”翻成白话,就是“尖、齐、圆、健”的要求。书法之所以能成为艺术并得到不断的延续和发展,毛笔的决定性作用不可低估。周星莲《临池管见》:“书法在用笔,用笔贵用锋。……笔管以竹为之,本是直而不曲,其性刚,欲使之正,则竟正。笔头以毫为之,本是易起易倒,其性柔,欲使之正,却难保其不偃。倘无法以驱策之,则笔管竖,而笔头已卧,可谓之中锋乎?”梁巘《评书帖》:“用硬笔,须笔锋糅入画中,用软笔,要提得空。用软笔,管少侧,笔锋外出,笔肚著纸,然后指挥如意。用硬笔,管竖起,则笔锋透背,无涩滞之病。”姜夔《续书谱·用墨》:“笔欲锋长劲而圆:长则含墨,可以取运动;劲则刚而有力,圆则妍美。予尝评世有三物,用不同而理相似:良弓引之则缓来,舍之则急往,世俗谓之揭箭;好刀按之则曲,舍之则劲直如初,世俗谓之回性;笔锋亦欲如此,若一引之后,已曲不复挺,又安能如人意邪?故长而不劲,不如弗长;劲而不圆,不如弗劲。纸笔墨,皆书法之助也。”卫铄《笔阵图》中有一个突出观点,就是讲笔力。“下笔点画波撇屈曲,皆须尽一身之力而送之”“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谓之筋书,多肉微骨者谓之墨猪;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这一强调笔力与筋骨的书法美学观念,在后世书论中被广泛运用。只有通过勤奋刻苦的训练,才能提高驾驭毛笔的能力,表现出书法艺术的骨、肉、筋、血,惟有笔力的墨迹,方能流出万象之美。
  朱履贞《书学捷要》:“学书有捷径。古人居则画地,广数步;卧则画席,穿表里。以此推之,则学书者不必皆笔也。解学士谓:古人学书,几石皆陷。则学书之法不必皆笔,又可知矣。古人有不传之秘,在后人心领神会,力行无怠耳。”宋曹《书法约言》:“初作字,不必多费楮墨。取古拓善本细玩而熟观之,既复,背帖而索之。学而思,思而学,心中若有成局,然后举笔而追之,似乎了了于心,不能了了于手,再学再思,再思再校,始得其二三,既得其四五,自此纵书以扩其量,总在执笔有法,运笔得宜。”要正确认识“学习书法不必皆笔”的观点,“不必皆笔”,不是不握毛笔,不作实训,诸如心摹手追的读帖、背帖、观展、观摩等也是我们学习书法的重要途径。
  陈绎曾《翰林要诀》:“初学须用佳纸令后不怯,须用恶笔令后不择笔。”陈槱《负暄野录·俗论笔墨》:“俗论云,善书不择笔,盖有所本。褚河南尝问虞永兴曰:'吾书孰与欧阳询?’虞曰:'询不择纸笔,皆得如志,君岂得此!’裴行俭亦曰:'褚遂良非精墨佳笔,未尝辄书,不择笔墨而妍捷者,余与虞世南耳。’余谓工不利器而能善事者,理所不然,不择而佳,要非通论。”朱长文《续书断》:“君性嗜酒,每大醉,呼叫狂走,下笔愈奇。尝以头濡墨而书,既醒视之,自以为神,不可复得也,世以此呼张癫。”康有为《广艺舟双楫》:“作榜书,笔毫当选极长至二寸外软美如意者,方能适用。纸必当用泾县。他书笔略不佳,尚可勉强,惟榜书极难,真所谓非精笔佳纸,晴天爽气不能为书。盖又过于小楷也。字过数尺,非笔所能书,持碎布以代毫,伸臂肘以代管,奋身厉气,濡墨淋漓而已。若拓至寻丈,身手所不能为,或谓持帚为之,吾谓不如聚米临碑,出以双钩之易而观美也。”清代书法家宋湘以甘蔗渣等材料作笔,在书写工具上进行大胆尝试,从另一个侧面诠释了“高手不择笔”。
  此外,陈槱《负暄野录·论笔墨砚》讲道:“笔忌干捺,则毫随胶折。……用笔时,当先以清水濡毫令稍软,然后循毫理点染,仍别置洗具,用毕随即涤濯,勿使留墨,则难秃也。藏笔宜皂角子水调铅粉蘸上,则不生蠹。……如藏笔则高挂,用木匣悬于梁栋间。”从中我们可以一窥古人日常使用和收藏毛笔的方法。
  (二)关于墨及墨色
  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字之巧处在用笔,尤在用墨,然非多见古人真迹,不足与语此窍也。”萧衍《答陶隐居论书》:“少墨浮涩,多墨笨钝。”欧阳询《八诀》:“墨淡则伤神采,绝浓必滞锋毫。”丰坊《书诀》:“书有筋骨血肉。筋生于腕,腕能悬则筋脉相连而有势,指能实则骨体坚定而不弱。血生于水,肉生于墨,水须新汲,墨须新磨,则燥湿调匀而肥瘦得所。此古人所以必资乎器也。”康有为《广艺舟双楫》:“墨之为器械也,譬之今日,其犹炮乎?用何钢质,受药多少,皆有分度,犹墨之浓淡稠稀也。墨太溃则散,太爆则枯。东坡论墨,谓如小儿眼睛。每起必研墨一斗,供一日之用。盖古人用墨必浓厚。观《晖福寺》《温泉额》《定国寺》,丰厚无比。所以能致此者,万毫齐力,而用墨浆浓色深,故能黝然作深碧色也。笔墨之交,亦有道。笔之著墨三分,不得深浸,至毫弱无力也。干研墨则湿点笔,湿研墨则干点笔。太浓则肉滞,太淡则肉薄。然与其淡也宁浓,有力运之,不能滞也。”姜夔《续书谱·用墨》:“凡作楷,墨欲干,然不可太燥。行草则燥润相杂,以润取妍,以燥取险。墨浓则笔滞,燥则笔枯,亦不可不知也。”墨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包世臣《艺舟双楫》:“然而画法字法,本于笔,成于墨,则墨法尤书艺一大关键已。笔实则墨沉,笔飘则墨浮。凡墨色奕然出于纸上,莹然作紫碧色者,皆不足与言书;必黝然以黑,色平纸面,谛视之,纸墨相接之处,仿佛有毛,画内之墨,中边相等,而幽光若水纹徐漾于波发之间,乃为得之。盖墨到处皆有笔,笔墨相称,笔锋着纸,水即下注,而笔力足以摄墨,不使旁溢,故墨精皆在纸内。不必真迹,即玩石本,亦可辨其墨法之得否耳。尝见有得笔法而不得墨者矣,未有得墨法而不由于用笔者也。”正如孙过庭《书谱》所言:“带燥方润,将浓遂枯;泯规矩于方圆,遁钩绳之曲直;乍显乍晦,若行若藏;穷变态于毫端,合情调于纸上;无间心手,忘怀楷则;自可背羲献而无失,违锺张而尚工。”梁巘《评书帖》:“矾纸书小字墨宜浓,浓则彩生。生纸书大字墨稍淡,淡则笔利。学书须步趋古人,勿依傍时人。学古人须得其神骨,勿徒貌似。”学习书法要师古,只有取法乎上,方能做到“心能妙探于物,墨能曲尽于心”。陈绎曾《翰林要诀》:“磨墨之法,重按轻推,远行近折。砚,池宽面细,每夕一洗,则水墨调匀,血肉得所。端石惟取细润停水,歙石惟取缜涩发墨,兼之斯为宝矣。凡磨墨不得用砚池水,令墨滞笔沍,须以水滴汲新水临时斟酌之。凡书不得自磨墨,令手颤、筋骨大强,是大忌也。”陈槱《负暄野录·俗论笔墨》:“又世俗评墨诀云:'拈着轻,嗅着馨,磨着清。’此亦非真知墨者。盖墨质贵重实,轻则不坚;色贵光黑,清则不浓。又墨之香者多使脑麝,好恶初不在此,且生蒸腐。今其所论皆非佳墨所宜,俗辈之见不明,其说不可据如此。”《负暄野录·论笔墨砚》:“惟墨能用胶得宜,笔能择毫不苟,斯可兼尽其善。……墨忌濡湿,则易昏滞;……研墨当旋滴水,勿使停积。昔人多用砚板,不凿墨池,政恐胶久而凝滞也。……藏墨当以茶蒻包之,又以绵裹而入于椟,则蒸滃不能入。”他告诉人们墨的品质区分及研墨和藏墨的正确方法。
  (三)关于纸及其他书写载体
  胡小石《书艺略论》:“书之所施,或于金石,或于简札,或于缣素,或于笺纸。所施虽不同,而工具则一,即笔是也。”自有毛笔起,书写载体就呈现了多样性的特点,各种纸张、布幔、绢帛、竹木片(板),乃至墙壁、地面、芭蕉叶等都曾被用来尽情书写。
  卫恒《四体书势》:“弘农张伯英者因而转精其巧,凡家之衣帛,必先书而后练之。”可见,只要是家里的衣服棉帛、丝绸等,张芝必定先在上面写字然后再煮染。羊欣《采古来能书人名》:“师宜官,后汉,不知何许人、何官。能为大字方一丈,小字方寸千言,《耿球碑》是宜官书,甚自矜重。或空至酒家,先书其壁,观者云集,酒因大售,俟其饮足,削书而退。”此为壁书较早的记载。虞龢《论书表》:“又羲之性好鹅,山阴昙禳村有一道士,养好鹅十余,右军清旦乘小艇故往,意大愿乐,乃告求市易,道士不与,百方譬说不能得。道士乃言性好《道德》,久欲写河上公《老子》,缣素早办,而无人能书,府君若能自屈,书《道德经》各两章,便合群以奉。羲之便住半日,为写毕,笼鹅而归。又尝诣一门生家,设佳馔供亿甚盛,感之,欲以书相报;见有一新棐床几,至滑净,乃书之,草、正相半。门生送王归郡,还家,其父已刮尽,生失书,惊懊累日。”“子敬出戏,见北馆新泥垩壁白净,子敬取帚沾泥汁书方丈一字,观者如市。羲之见叹美,问所作,答云:'七郎。’羲之作书与亲故云:'子敬飞白大有意。’是因于此壁也。有一好事年少,故作精白纱裓(和尚穿的衣服),着诣子敬。子敬便取书之,正、草诸体悉备,两袖及褾略周。年少觉王左右有凌夺之色,掣裓而走。左右果逐之,及门外,斗争分裂,少年才得一袖耳。子敬为吴兴,羊欣父不疑为乌程令。欣年十五六,书已有意,为子敬所知。子敬往县,入欣斋,欣衣白新绢裙昼眠,子敬因书其裙幅及带。欣觉,欢乐,遂宝之。后以上朝廷,中乃零失。子敬门生以子敬书种蚕,后人于蚕纸中寻取,大有所得。”这段文字生动再现了二王在缣素、新床几桌、粉刷好的墙壁、精白宽大的衣服、裙幅及裙带等各种载体上书写的场景。
  康有为《广艺舟双楫》:“纸法,古人寡论之,然亦须令与笔墨有相宜之性,始可为书。若纸刚则用柔笔,纸柔则用刚笔。两刚如以锥画石,两柔如以泥洗泥,既不圆畅,神格亡矣。今人必以羊毫矜能于蜡纸,是必欲制梃以挞秦、楚也,岂见其利乎?”陈槱《负暄野录·论纸品》:“《兰亭序》用鼠须笔书乌丝栏茧纸,所谓茧纸,盖实绢帛也。乌丝栏即是以黑间白,织其界行耳。布缕为纸,今蜀笺犹多用之。其纸遇水滴则深作窠臼,然厚者乃尔,故薄而清莹者乃可贵。古称剡藤本,以越溪为胜,今越之竹纸甲于他处,而藤乃独推□□清江。清江佳处,在于坚滑而不留墨。新安玉□□理极腻白,然质性颇易软弱,今士大夫多糨而后□,既光且坚,用得其法,藏久亦不蒸蠹。又吴人取越竹以梅天水淋,令稍干,反覆锤之,使浮茸去尽,筋骨莹澈,是谓春膏。其色如蜡,若以佳墨作字,其光可鉴,故吴笺近出而遂与蜀产抗衡。江南旧称澄心堂纸,刘贡父诗所谓百金售一幅,其贵如此。今亦有造者,然为吴、蜀笺所揜(同“掩”),遂不盛行于时。外国如高丽、闍(dū)婆亦皆出纸,高丽纸类蜀中冷金,缜实而莹,闍婆者厚而且坚,而长者至三四丈。”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宋时有人以黄素织乌丝界道,三丈成卷,诫子孙相传,待书足名世者,方以请书。凡四传而遇元章,元章自任腕有羲之鬼,不复让也。”这便是今人所见的米芾《蜀素帖》的由来。
  因“纸寿千年”的缘故,宣纸这一书法主流载体的地位至今依然稳固不变。书家偶遇佳纸,宝爱之情常常会流露于笔端。如:
  宋蔡襄尺牍(图1):“澄心堂纸一幅。阔狭厚薄坚实皆类此乃佳。工者不愿为。又恐不能为之。试与厚直莫得之。见其楮细。似可作也。便人只求百幅。癸卯重阳日。襄书。”

图1 [宋]蔡襄尺牍
  明代书画家陈道复书(图2):“金粟纸来吴中数十年,为余涂抹者多矣。是卷其可少罪过乎。道复识。”此作用金粟纸写就,纵30.5cm,横11.7cm,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图2 [明]陈道复尺牍

  虞龢《论书表》:“新渝惠侯雅所爱重,悬金招买,不计贵贱。而轻薄之徒锐意摹学,以茅屋漏汁染变纸色,加以劳辱,使类久书,真伪相糅,莫之能别。故惠侯所蓄,多有非真。”其大意是用茅屋漏进的雨水染旧纸的颜色,然后加以磨损,以混充很久以前的书迹。由此可见,纸张做旧之法在南朝刘宋时已有。

  (四)关于砚台

  砚台如同书家的灵魂伴侣,默默地源源不断地为书画人提供着艺术生命的“原浆”。

  赵构《翰墨志》:“端璞出下岩,色紫如猪肝,密理坚致,潴水发墨,呵之即泽,研试则如磨玉而无声,此上品也。中、下品则皆砂壤相杂,不惟肌理既粗,复燥而色赤。如后历新坑皆不可用,制作既俗,又滑不留墨。且石之有眼,余亦不取,大抵瑕翳于石有嫌,况病眼、假眼,韵度尤不足观,故所藏皆一段紫玉,略无点缀。”“宋虞龢论文房之用,有吴兴青石圆研,质滑而停墨,殊胜南方瓦石。今苕、霅(霅溪,在浙江,即今东苕溪)间不闻有此石砚,岂昔以为珍,今或不然?或无好事者发之。抑端璞、徽砚既用,则此石为世所略。”陈槱《负暄野录·论笔墨砚》:“砚贵细而润,然细则多不发墨。惟细而微有铓锷,方其受墨时,所谓如热熨斗上溻(原文此字为火字旁)蜡,不闻其声,而密相粘滞者,斯为上矣。……又砚忌枯燥,则易吸水;……故爱砚之法,当以髹匣相之,不惟养润,亦可护尘。”磨过的墨不能停放在砚台上,要放在墨床,否则会因墨的含胶大而粘结砚面,倘若硬去掰墨,会损伤砚面;每次用毕,清洗砚台,洗尽残墨,这些都是爱惜砚台的常识。

  自20世纪80年代起,成品墨汁渐渐替代了磨墨,东晋砖砚、汉瓦砚、唐代三彩釉簸箕砚、宋人抄手砚、陶砚等砚台逐渐成为书家案台上的一件摆设,其实用功能大大下降了。

  除了笔墨纸砚,还有笔架、笔搁、笔帘、砚滴、水勺、水盂、笔洗、墨床、墨夹、镇纸、文盘、印章等其它许多文房用品。

三、对“英杰之馀事”的再认识

  (一)书山有路勤为径

  笔墨纸砚虽然是书法学习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要条件。古人“十日一笔,月数丸墨”“展指画地,以草刿壁”的例子比比皆是。苏轼《论书》:“笔成冢,墨成池,不及義之即献之;笔秃千管,墨磨万锭,不作张芝作索靖。”蔡希综《法书论》:“昔锺繇与胡昭俱能为行狎书,繇初师刘德升,后传蔡邕笔法,由是学之致妙,繇临终于囊中出授子会曰:'吾精思三十馀载,行坐未尝忘此,常读他书未能终尽,惟学其字,每见万类,悉书象之。若止息一处,则画其地,周广数步;若在寝息,则画其被,皆为之穿。’其用功如此。”解缙《春雨杂述·学书法》:“学书之法,非口传心授,不得其精。大要须临古人墨迹,布置间架,捏破管,书破纸,方有功夫。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墨。锺丞相入抱犊山十年,木石尽黑。赵子昂国公十年不下楼。巙子山平章每日坐衙罢,写一千字方进膳。唐太宗皇帝简板马上字,夜半起把烛学《兰亭记》。大字须藏间架,古人以帚濡水,学书于砌,或书于几,几石皆陷。”李世民《论书》:“太宗尝谓朝臣曰:'书学小道,初非急务,时或留心,犹胜弃日。凡诸艺业,未有学而不得者也,病在心力懈怠,不能专精耳。’”李世民说书法虽属小道,不是什么急迫的要务,但只要时常留意,不虚度时光,没有学不会的,问题往往出在松懈懒散、不能专心持久。其《王羲之传论》:“虽秃千兔之翰,聚无一毫之筋;穷万谷之皮,敛无半分之骨。”大意是虽然写秃了一千只兔子的毛做成的笔,也没有一笔表现出筋力来;纵然写完了一万株树皮做成的纸,也寻不出半点骨力来。从上面的众多论述,我们可以大致得出结论:勤能补拙,书法学习贵在勤奋,贵在坚持!但是,光有学习书法的满腔热情还远远不够,仍须找对了勤学苦练的方法,方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二)如何进入良好的书写状态

  张怀瓘《书断上》:“题之竹帛,谓之书;书者,如也,舒也,著也,记也,著明万事,记往知来,名言诸无,宰制群有,何幽不贯,何往不经,实可谓事简而应博,岂人力哉。”蔡邕《笔论》:“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若迫于事,虽中山兔毫,不能佳也。夫书,先默坐静思,随意所适,言不出口,气不盈息,沉密神采,如对至尊,则无不善矣。”韩方明《授笔要说》:“夫欲书先当想,看所书一纸之中是何词句,言语多少,及纸色目,相称以何等书令与书体相合,或真或行或草,与纸相当。然意在笔前,笔居心后,皆须存用笔法,想有难书之字,预于心中布置,然后下笔,自然容与徘徊,意态雄逸,不得临时无法,任笔所成,则非谓能解也。”陈思《秦汉魏四朝用笔法》:“每欲书字,喻如下管,稳思审之,方可用笔。且笔者心也,墨者手也,书者意也,依此行之,自然妙矣。”

  (三)影响“英杰之馀事”的若干条件

  1.纸墨精新、纸笔精佳是书法能齐古人的物质条件之一

  赵构《翰墨志》:“士人于字法,若少加临池之勤,则点画便有位置,无面墙信手之愧。前人作字焕然可观者,以师古而无俗韵,其不学臆断,悉扫去之。因念字之为用大矣哉!于精笔佳纸,遣数十言,致意千里,孰不改观,存叹赏之心。以至竹帛金石传于后世,岂只不泯,又为一代文物,亦犹今之视昔,可不务乎?偶试笔书以自识。”姜夔《续书谱·风神》:“风神者,一须人品高,二须师法古,三须笔纸佳,四须险劲,五须高明,六须润泽,七须向背得宜,八须时出新意。自然长者如秀整之士,短者如精悍之徒,瘦者如山泽之癯,肥者如贵游之子,劲者如武夫,媚者如美女,欹斜如醉仙,端楷如贤士。”蔡希综《法书论》:“右军之迹流行于代众矣,就中《兰亭序》《黄庭经》《太师箴》《乐毅论》《大雅吟》《东方先生画像赞》咸得其精妙。故陶隐居云:'右军此数帖,皆笔力鲜媚,纸墨精新,不可复得。’”“旭常云:'或问书法之妙,何得齐古人?’曰妙在执笔,令其圆畅,勿使拘挛;其次识法,须口传手授,勿使无度,所谓笔法也;其次在布置,不慢不越,巧使合宜;其次变通适怀,纵合规矩;其次纸笔精佳。五者备矣,然后能齐古人。”

  2.才情(心手相应、落纸烟云、形神兼备等)是书家可擅时名的自身必要条件

  虞世南《笔髓论·契妙》:“且笔妙喻水,方圆喻字,所视则同,远近则异,故明执字体也。字有态度,心之辅也;心悟非心,合于妙也。且如铸铜为镜,明非匠者之明;假笔转心,妙非毫端之妙。必在澄心运思至微妙之间,神应思彻。又同鼓瑟纶音,妙响随意而生;握管使锋,逸态逐毫而应。学者心悟于至道,则书契于无为,苟涉浮华,终懵于斯理也。”赵构《翰墨志》:“昔人论草书,谓张伯英以一笔书之,行断则再连续。蟠屈拿攫,飞动自然,筋骨心手相应,所以率情运用,略无留碍。故誉者云:'应指宣事,如矢发机,霆不暇激,电不及飞。’皆造极而言创始之意也。后世或云'忙不及草’者,岂草之本旨哉?正须翰动若驰,落纸云烟,方佳耳。”张怀瓘《书断》:“及乎意与灵通,笔与冥运。神将化合,变出无方。虽龙伯系鳌之勇,不能量其力,雄图应箓之帝,不能抑其高。幽思入于毫间,逸气弥于宇内。鬼出神入,追虚补微,则非言象筌蹄所能存亡也。”王僧虔《笔意赞》:“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以斯言之,岂易多得?必使心忘于笔,手忘于书,心手达情,书不妄想,是谓求之不得,考之即彰。乃为《笔意赞》曰:'剡纸易墨,心圆管直。浆深色浓,万毫齐力。先临《告誓》,次写《黄庭》。骨丰肉润,入妙通灵。努如植槊,勒若横钉。开张凤翼,耸擢芝英。粗不为重,细不为轻。纤微向背,毫发死生。工之尽矣,可擅时名。’”

结语

  “字外无法,法在字中”,刘熙载《艺概》:“书以笔为质,以墨为文。凡物之文见乎外者,无不以质有其内也。”“笔性墨情,皆以其人之性情为本。是则理性情者,书之首务也。”张怀瓘《文字论》:“文者数言乃成其意,书者一字已见其心,可谓得简易之道。”大道至简,说到底,书法就是笔纸相触瞬间流芳液于笔端所获得的线条,这根线条刚而非石、柔而非泥,必须有血肉、有感情、有足够的张力及丰富的艺术想象力,这是书法用笔的最高要求。书法虽为“英杰之馀事”,然仍需要书家穷一生之功,临池志逸、孜孜以求。

《书法报》

国内统一刊号CN42-0062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笔墨纸砚
笔墨纸砚有名有姓,姓甚名谁您知道吗?
文房四宝之“笔墨纸砚”
好的书法创作,离不开好的笔墨纸砚和自由的表达
【文房】回顾二千年以来的文房四宝
二千年文房四宝与文人精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