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孩子胆小,遇到问题总是产生畏难情绪,应该怎么办?

作者|Pinky   来源公众号:记忆的瓶子Pinky

每个人性格不一样,有的孩子谨慎,有的孩子胆大。谨慎的孩子没有什么不好,在我看来他们更有安全意识,更加懂得保护自己,这明明就是优点啊!绝对是优点!!

我女儿xier可是没少被周围人说胆小什么的怕黑,说我们胆小;怕不明响声,说我们胆小;适应阶段不敢近海水,说我们胆小……每次听到这句话,就气到头炸。

内心波涛汹涌想吵架,表面还要强压怒气说“孩子比较谨慎,比较有安全意识,有些事情得等她准备好了才会去做”。

而事实就是这样子呀!难就难在大人们总用自己一厢情愿想法去评价孩子,希望孩子有天不怕地不怕的劲头,喜欢孩子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

可是我并不想孩子这样!如果她这样,我反而会担心一些安全问题,因为xier现在对于安全隐患有自己明确、准确的判断,这让我很放心!

不过今天还是想说说孩子遇到一般困难(仅指一般困难,孩子年龄匹配的力所能及事情),总是产生畏难情绪,作为父母的我们应该如何引导孩子。

遇到困难会产生畏难情绪,这几乎是每个人都会面临的状况,成年人也会这样啊,更何况小孩子了,唯一的区别就是成年人可以靠自己克服困难(一般情况下),而孩子有时需要大人引导一二,可以采取的方法如下:

一、鼓励孩子再试一次

依然记得我女儿xier刚满一岁的时候,第一次把一个小棍插到一个小孔里,试了好多次都没有成功,急得直喊。十三个月的时候,第一次玩拼图、积木的时候,怎么努力都拼不到一起,一着急把拼图积木弄得到处都是……

而我能做的就是说了一句“再试一次看看,看看这么做行不行呢?”有时会做一遍演示给她看,女儿就会试一次、两次、三次……然后成功啦,开心极了。

到现在她四岁半喜欢上游泳,一开始刚下水紧张到不行,即便穿着整套游泳臂圈和腰带圈,这是很正常的情况。

所以她一开始全程被爸爸扶着托着,还有被鼓励着“要不要自己试一次?看看能不能挑战成功?”

到第二次来游泳入水的时候,她开始想要自己尝试,松开了爸爸的手,爸爸的手就在她伸手可触碰的地方,随时准备着。

到第三次她可以全程摆脱掉爸爸的手了,甚至不允许我去碰她,帮助她,一圈一圈又一圈游来游去(穿着全套游泳圈)😁

听着爸爸妈妈肯定她的每一点进步,她开心极了,更加乐于挑战,喜欢在水里玩耍游泳。

当孩子做成一件事后,都渴望从父母那儿得到肯定和支持。他们希望父母关注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并得到称赞。

二、成功后别忘了表扬一下孩子的努力

很多育儿书中会有提及到,要多对孩子做某件事情的过程,付出的努力给予表扬,这样更有助于孩子培养良好心态,有助于孩子为克服困难做出努力。

父母的语言:3000万词汇塑造更强大的学习型大脑》书中就写道:

称赞孩子的方式有很多,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称赞都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卡罗尔·德韦克教授的著作里曾经提到,目前存在着两种类型的称赞。 

基于个人的称赞(以孩子为核心的称赞):“你真是太聪明了!”基于过程的称赞(以孩子的努力过程为核心的称赞):“你一直很努力地拼图,现在终于完成了,真棒!”

研究表明,如果孩子们更多听到的是基于过程的称赞,那么他们在面对挑战的时候,就不会轻言放弃,会坚持在学习和生活中做到更好。

就像小朋友正在拼图,妈妈在一旁关注着游戏的进行。为了填上一个缺口,小朋友一直不停地试,直到找到了需要的那块儿拼图。

这时,妈妈称赞了孩子在拼图过程中的不断努力。“妈妈很高兴看到你一直不停地努力,直到找到正确的拼图。这说明你的意志很坚定。恭喜你终于完成了!”这时,孩子就会懂得,不放弃也是一种力量。

三、大人适时地指引、帮忙,最好参与进来!

有很多事情孩子努力了依然无法做到、无法做好,有时暂时需要借助别人帮忙。

比如说宝宝刚开始玩拼图、拼接积木的时候,怎么玩都找不到头绪,比如孩子学游泳滑冰的时候,这时候就需要大人陪同一起玩,这时候大人起到指引作用。

而且孩子很喜欢和爸爸妈妈一起做游戏呢,看着孩子着急地不行,都要放弃了,这时候,一句“我们一起玩吧”,也许就扭转了局势。

一起玩几遍几次后,孩子差不多能自己玩了,就可以让他们自己玩耍。当发现孩子遇到困难时,可以问问“需不需要妈妈帮忙?

让孩子知道有些自己暂时无法独自解决的问题,可以寻求外力帮助,爸爸妈妈、老师同学、好朋友等,都可以。

xier喜欢滑冰,最近每周都带她去滑冰,一开始她不敢松开爸爸的手,跟刚下水游泳的时候一样。

她告诉爸爸:“爸爸,你在我旁边,爸爸你领着我”,因为她需要帮忙几次之后,她慢慢放开了手,虽然依然会紧张,可是她感觉自己准备好了”。

当然,她也会发出“滑冰太难了”的感慨,可是她却喜欢跟爸爸妈妈在滑冰场上一起挑战。

所以父母做的很多事情比指引帮助孩子更重要的是,参与进来,跟孩子一起,这就能带给孩子莫大的勇气和鼓励🥳

四、今天解决不了的问题,也许明天、后天,甚至长大了就能完全解决了

有些事情孩子太小,无法自己去做,而且大人会限制孩子自己去做。

比如说让小孩子倒热水,比如说让小宝宝自己爬楼梯,再比如说,电源充电器插到插线板上等等,这些存在安全隐患的情况,坚决拒绝孩子自己去做。

再比如说刚学会走路的小宝宝看到别人玩滑板车、平衡车也眼馋,想玩。

这时候可以告诉孩子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明确告诉孩子不可以自己做,但是最后别忘了告诉孩子“等你长大了,就可以自己做了呢”

这样可以减轻我们拒绝孩子所带来的挫折感,反而对长大以后的生活充满期待呢。

就像《冰雪奇缘》中可爱的雪宝Olaf唱出人生大道理的一首歌“"When I Am Older",歌词中所描述的那样:

That will all make sense when I am older, So there's no need to be terrified or tense. Growing up means adapting, Puzzling at your world and your place(当我长大了,这一切就能解释通了,所以没有必要害怕或者紧张。成长意味着适应周围的环境,意味着在自己的世界里困惑着)。

所以有时时间真得能解决很多问题,今天解决不了的问题,也许明天、后天就能解决了,甚至都不是什么问题了,也说不定。

基于以上,可以做这些事情让孩子慢慢克服畏难情绪。

  • 多多鼓励尝试几次,如果孩子自己解决了问题,父母们应该多表扬孩子为此付出的努力,让孩子知道,与成功相比,努力更值得肯定。
  • 如果孩子尝试了几次依然没有解决问题,依然没有成功,父母可以参与其中,指引帮助一二,让孩子知道,适时地学会借助外力。
  • 有些无法克服的困难,暂时实在无法解决,无法克服,让孩子懂得交给时间,也许过几天就能找到解决办法了,也许长大一些就能解决了呢。

还想说说两件不能做的事

五、不要强迫孩子去做某件事

之前看到过一个问题是关于“孩子不玩滑梯,大人该不该强制孩子去玩”,试想如果连玩个滑梯都需要强制训练,人生是一件多么没有意思的事情啊。

有一句话说得好“如果想让孩子喜欢某一件事,就去诱惑他,如果想让孩子讨厌某一件事,就去强迫他。

小孩子在特定阶段害怕去做一些事情很正常啊,就像我现在都害怕做摩天轮那些高的速度快的玩乐项目,我女儿xier四岁半会害怕黑,更小时候害怕大海,害怕玩滑梯,我并没有觉得有什么问题。

xier在15个月之前,一直不喜欢坐在滑梯上,每次都会问她“要不要玩会滑梯呢?”她都会拒绝。

直到有一天,她自己走到滑梯那里,要求上去,然后就坐上去了,一开始就在滑梯口坐着,我会在旁边扶着她滑下来,再后来才尝试着自己滑下来。

想玩就玩,不想玩就不玩,又有什么大不了呢,顺其自然得好,当然顺其自然的同时,可以引导。

很多孩子对于之前没有做过的事情,其实他内心会是有一点担心,有一点好奇的。就像我们每次去做新事情,尝试新事物,也会有一种比较复杂的心情,紧张、担忧又特别期待兴奋。

孩子也会这样,这时候,如果孩子表现出来紧张担忧的情绪多一些,我们可以等孩子准备好了再做,毕竟又不是什么大事。

如果孩子表现的好奇情绪多一些,会依依不舍地不忍离开,会一直看着别人玩,当别人去做这件事情时,会表现地比较兴奋……

那么我们就可以多些引导,比如:

“滑梯并不可怕,很好玩的,爸爸妈妈就在旁边保护着你,要不要去玩一次?”

合适的引导之后,接下来的选择权就让自己自己去做好了,我们要做的就是支持他的决定。

总之,没必要强迫着孩子去玩什么去做某件事,一旦孩子准备好了,很多事情他们会主动去做的,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我们有耐心的等待,必要的时候给予引导帮助鼓励。

如果孩子一直不喜欢,怎么办呢?那就不喜欢唄,好玩的事情那么多,没必要纠结于这一项或几项上。

就像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有的孩子喜欢钢琴,有的孩子喜欢吹笛子,有的孩子喜欢跳舞,都是特别正常的事情。
耐心地帮孩子找寻孩子的乐趣点所在,适当地时候可以往前推一把,等孩子做好了就会感到有成就感,自然就会更喜欢去做,但是强制的成分是越少越好。

而喜欢才是做好一件事情最根本的动力,喜欢的事情,无需坚持,热爱的事情,无需强迫,因为自己主动就去做了啊。

六、避免给孩子贴标签

千万不要给孩子贴上“胆小”“自私”等负面标签。

如果我们给一个孩子贴上反应慢的标签,他便开始认为自己就是反应慢。如果我们觉得一个孩子淘气,他总会有机会向我们显示出他有多淘气。如果我们给孩子贴上胆小的标签,孩子就会怀疑自己可能真的胆小了。

这就是“自我实现预言”的危害,或者说是给孩子贴标签的影响。

无论如何我们都应该避免给孩子贴标签。毕竟父母如何看待孩子,不仅影响到孩子如何看待自己,也会影响到他们的行为。

多理解尊重他们一些,多鼓励他们一些,多给予他们成长的耐心和力量,记住:大多数等孩子准备好了,就会去做这件事了,而强迫很多时候只会适得其反!

我们要让孩子知道:

他感到不自在的事情,他不喜欢的事情,我们是不会强迫他去做的,但是我们也不会希望他永远停留在原地。他在感到时机成熟的时候,来决定是否去改变。

🌸最后碎碎念🌸

最近xier在学游泳学滑冰,确切地说,应该是:最近xier喜欢在游泳池里、在滑冰场上跟爸爸妈妈一起玩,巴不得每天都去的那种。

所以我也一起跟着学跟着玩。大学学会的滑冰,一毕业就还给了老师,陪着xier在滑冰场,自己练习了几次,终于又可以滑出去了。
大学阶段跟着室友在学校游泳池学了两天游泳,没学会就放弃了,最近又随着xier去游泳提上日程了,下决心这次一定要学会游泳✌️
今天带xier去游泳的时候,跟旁边教授其他小朋友课程的教练闲聊了两句。她说:“你们从现在到年前这段时间就带着孩子玩,等她以后不害怕把头伸到水里的时候,可以再找教练教一下”。
我告诉她我自己比较害怕水,每次把水伸到水里特别有压力,她说:“父母其实就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我说:“所以我在练习适应游泳呀,尽力把头伸水里多练习”😂
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不能再赞同了!也一直在为之努力的路上,一起加油~今天就分享到这里啦,以上所述仅供参考!希望能有所帮助,比心♥️


参考资料:

父母的语言:3000万词汇塑造更强大的学习型大脑》. 达娜·萨斯金德(Dana Suskind)贝丝·萨斯金德. 机械工业出版社.
END

我是 @记忆的瓶子Pinky ,药学法律双背景硕士,在这里分享好书好物|英语启蒙|陪读绘本|育儿干货,关注我,一起守护孩子的成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当女儿跟我说:爸爸,这个拼图我不会……
好爸爸教出好作文:让孩子带着“任务”去游玩
小主人在玩滑梯,随后遭遇飞狗之祸,被撞到趴地吃土主人还在狂笑
家长社区
如何激励孩子从“我不会”到“我能行”,培养出孩子的自信心
总是不能按时完成?用这个方法立竿见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