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皮肤病的经方治疗(胡希恕讲述,冯世纶整理)

2009 年 12 月 12 日冯老师在经方治疗皮肤病学会上的讲座文字整理稿

一、桂枝麻黄各半汤方证
经方治病啊,它不是讲的病因病机,它注重在什么?症状反应,从这一条就可以看出了,它是从症状反应上来治病的,辩证的。
    “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复发汗、复下、复吐也;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
为什么面色反有热色的,发热恶寒,热多寒少的,这疟疾啊,就是“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
必痒。”就是这个道理,这是后人总结的增加的,增加了这个些内容。
再一个体会,为什么说如疟状?如疟状为什么不用小柴胡?为什么用桂枝麻黄各半汤啊?这里头有他的道理。“得之八九日”一般伤寒,太阳病一两天就好了,这一拖,拖了八九日了还没好,这还在表吗?一般是不在表。但是出现了如疟状,这已经说,好像不在表了。但是还出现了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这是说什么呢?这是告诉你不在少阳。虽然如疟,症状如疟,寒热往来的属于疟疾啊,但是他不呕,不呕是没有在少阳。清便欲自可,告诉你什么?不在里,不在阳明。所以他就排除了在里和半表半里的可能。虽然得病八九日,已经出现寒热往来,但是却不是在少阳,不是小柴胡汤证,仍是什么?太阳病。那原先是太阳病啊,是麻黄汤证,还是桂枝汤证啊?不是。因为他发热恶寒,根据太阳病提纲,这是符合的。热多寒少说什么?这是个阳证。因为有些病啊,咱们看《伤寒论》啊,有些是发汗,大汗出,汗出淋漓,这个漏汗出,也就大汗出了。因为出汗伤津液,虽然在表,但是表陷于里的少阴病,津液伤得厉害,这个少阴病在表啊,但是只恶寒没有发热,是阴证了。这个是发热,热多寒少,说明也不是少阴,所以还是在太阳,太阳病是个阳热证,不在少阴,不在少阳,也不在阳明,那在哪,还是在太阳。他这一个条文,理解这个条文,等于把这个《伤寒论》的三阳,少阳、阳明、太阳这三个都给鉴别了,再一个就是少阴,少阴表证,他讲的是涉及到三经的内容。所以这个病啊,用桂枝麻黄各半汤。他主要特点是什么?热多寒少,寒热往来,这个原因是什么?身上痒。这个痒的原因?以其不得小汗出。所以,这里头没有说,实际暗藏着什么,身必痒,这个一出汗他就好了,那是什么?一个是表邪,还一个是什么?夹湿。为什么会夹湿啊?所以人体一虚了以后,一出汗,人体表邪出去了,剩下的是什么?湿留到身体里了。所以这种症状,你看看大青龙汤证就知道了。39 条:“身不痛,但重。”也是湿在表的一个表现,一个特征。
所以这个桂枝麻黄各半汤,它治疗身痒、治疗皮肤病的原理就是小发汗。小发汗是什么?
这个痉湿暍病治疗风湿,就要小发汗吗,这样风湿俱去,小发汗。这个小汗出要注意,不是
大汗出,小汗出以后就是说让风邪、寒邪和湿一块儿出去。所以桂枝麻黄各半汤的它这个病
因病机呀,以前不知道,后人逐渐总结认识到了,发汗,这个痒就是湿在表,所以这个湿,
在表,引起了痒,所以解表、小发汗、祛湿是治痒的一个办法。所以就在《伤寒论》总结这
么一个经验。
        病例:痒因湿在表
      例 1,王某,女,13 岁,2003 年 3 月 6 日初诊。自感身痒 1 周多,自服新息敏效不明
显,白天痒轻,晚上痒较重,用手挠之起小丘疹,白天却看不到,有时感面热,无汗出,口
中和,别无所苦,舌苔薄白,脉细寸微浮。证属太阳表不解,营卫不和,湿郁皮肤,为麻黄
桂枝各半加赤豆蒺藜汤:
桂枝 5 克,麻黄 3 克,白芍 3 克,生姜 2 片,炙甘草 3 克,赤小豆 10 克,白蒺藜 6 克,
大枣 2 枚。
结果:上药晚上服一剂,身见微汗,身痒未再发作。
     从这一个病例大家可以看到,咱们看一看吧,这个小女孩,十三岁,她身痒一周多,自
服息斯敏,痒不见轻,白天痒的很轻,到晚上就厉害了。用手挠一挠,就起那种小丘疹,白
天看不到,到晚上就看的明显。她自已感到脸上发热,没有汗出,口中和,别的没什么痛苦
了,小孩叙述症状不会太清楚。舌苔薄白,脉细寸微浮。这个病属于什么?太阳表不解,营
卫不和,湿郁肌肤。这是麻黄桂枝各半汤加赤小豆、蒺藜。 
二、桂枝加荆防汤方(胡老常用方)
    跟桂枝麻黄各半汤一样。不过胡老经常用的,小发其汗,在桂枝汤基础上加了荆芥、防风。荆芥、防风相当麻黄,与麻黄近似,也是小发汗、微汗,不过荆芥和防风发汗的力实际上比麻黄不相上下,麻黄力量偏大。所以既然是不要发大汗,就换荆防了。
     病例:姜某,女,50 岁,08,10,11 日:一周来,四肢皮肤痒,粟粒样湿疹,下肢成
片,微汗出,口干,二便调,苔薄白,脉浮细。太阳阳明合病,荣卫不和挟湿,为桂枝加荆
防苡仁败酱槐花汤:桂枝 10,白芍 10,生姜 12,大枣 4 枚,荆芥 10,防风 10,炙甘草 6,白蒺藜 15,生苡仁 30,败酱散 30,炒槐花 10。
     因为这个病例,合并了里症,所以又加了入里的方子。这个女的是08 年治的,她一周了,四肢皮肤痒,粟粒样湿疹,下肢明显,还有微汗出,口干,二便调,脉浮细。所以这个有微汗出,是桂枝汤证,不是完全麻黄汤证,有口干是有里了,阳明里,苔薄白,脉浮细,这个病是什么?是太阳阳明合病,薏苡附子败酱散,。桂枝麻黄各半汤这是治疗有湿在表的皮肤痒,出现湿疹或风疹、荨麻疹都是一类的,经方看这就是湿在表,
属于表不解,当然就用桂枝麻黄各半汤了,或者用麻黄汤小发其汗,两个方子量用的很小。
这个合并了阳明病了,有口干了,就是有里阳明热了,合并治里阳明热的,用的白蒺藜、生薏仁、败酱草、炒槐花这些清解阳明里热,所以根据六经辨证,而不是单纯表证了,它是由太阳阳明合病,湿疹。所以这就是方证对应。
二、麻黄连翘赤小豆方证
      条文就是 262 条:“伤寒,瘀热在里,身必发黄,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主之。“。关于身发黄,这个跟太阴有关系,还跟阳明有关系,如果湿胜那就要发黄,如果热胜就是阳明里实热证,那就不发黄了。所以这个瘀热在里,身必发黄,就是湿胜在表,所以这是表、湿、热在表,同时也有阳明里证,所以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它这个方子是治疗太阳阳明合病的方子。
连翘,清阳明里的。杏仁是解表的,赤小豆是理湿的。桑白皮是清热利湿的。有的用白藓皮,白藓皮有强壮作用,所以这个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是一个湿与热的合发,湿在表。所以中医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病例:尹某,男性,40 岁,病历号 192297,1966 年 3 月 4 日初诊。近 2 个月右上腹
疼痛,经中西药治疗,效果不显,自昨日起发热恶寒、身目发黄、身痒、口黏不思饮,小便
黄少,苔白腻,脉浮弦。证属外邪里湿,郁而化热,治以解表化湿,与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麻黄 6 克,连翘 10 克,赤小豆 30 克,桑白皮 10 克,炙甘草 6 克,大枣 4 枚,生姜 10 克,杏仁 10 克。结果:上药服三剂,热退,痒已,但黄疸不退,且逐渐加重,后确诊有胰头癌,不及 2 个月病逝。
      像这一个病人,40 岁,这个病啊是两个月有右上腹疼痛,经过中西药治疗效果不显,
昨天起发热恶寒,身目全身都发黄,身痒,口粘不思饮,小便黄少,苔白腻,脉浮弦,从这
个症状辨证属于外邪里湿,郁而发热,治疗需解表发热。它的方证是什么?麻黄连
翘赤小豆汤:结果吃了 3 付,这个病人热退,阳证没了,但黄疸不退,后来逐渐加重,后来查了是胰头癌,黄疸没去,痒是去了,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有止痒的作用。就是根据发黄,湿郁在表,通过发表利湿治疗太阳和阳明,平阳明里热,表里双解。但黄疸没去,湿热厉害的胰头癌,最后病人死于胰头癌了。就是说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它治疗皮肤病的机理是湿郁,和桂枝麻黄各半汤道理是一类的,都是湿在皮肤。
      三、当归四逆汤方证
     《伤寒论》351 条“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
当归四逆汤主之。都是用四逆,厥逆。这一条却用了“厥寒”。厥,就是血液不通,血液不通造成了干燥、寒冷,寒的厉害,所以用厥寒这个词,用这个当归四逆汤,出现厥寒的这么一个特点。再一个就是血虚血瘀容易生疮,为什么?人体得病都得抵抗力差,手足厥冷厥寒,血液到不了,抵抗力就差。
     这个病人是胡老治疗的一个病人,是 1965 年治的,  
      病例:郝某,女性,30 岁,华北无线电厂工人,初诊日期 1965 年 12 月 6 日。四肢关
节疼 10 余年,遇冷即发,近三四年来发作较频,常有头晕、四肢逆冷,天气刚冷手足即出
现冻疮,口中和不思饮,苔白润,舌质暗红,脉沉细。此属外寒内饮,寒凝血滞之证,治以
调荣和卫,温通气血,与当归四逆汤:当归 10 克,桂枝 10 克,白芍 10 克,细辛 10 克,
炙甘草 6 克,通草 6 克,大枣 5 枚。
结果:上药服三剂,四肢觉温,继服 20 余剂四肢冷及关节疼、疮消除。
         四、黄芪芍药桂枝苦酒汤方证桂枝加黄芪汤方证
这两在一块讲,这两相近。在《金匮要略·水气病》第 28 条:“黄汗之为病,身体肿,发热汗出而渴,状如风水,汗沾衣,色正黄如柏汁,脉自沉,何从得之?师曰:以汗出入水中浴,水从汗孔入得之,宜芪芍桂酒汤主之。”这是黄芪芍药桂枝苦酒汤证的原文。
      桂枝加黄芪汤是 29 条“黄汗之病,两胫自冷;假令发热,此属历节。食已汗出,又身常
暮卧盗汗出者,此劳气也。若汗出己反发热者,久久其身必甲错;发热不止者,必生恶疮。
若身重,汗出已辄轻者,久久必身润,润即胸中痛,又从腰以上必汗出,下无汗,腰宽弛痛,
如有物在皮中状,剧者不能食,身疼重,烦躁,小便不利,此为黄汗,桂枝加黄芪汤主之。”
      这是原文条文,这个条文说明什么?它是治疗黄汗,但是黄汗与皮肤病有关系吗?刚才
我已经按条文讲了,发黄这个也是,而且有表虚了,这个表虚就更厉害了,用黄芪了。这个
注意什么?“久久必甲错,发热不止者,必生恶疮”,所以这种黄汗,往往伴随这个一些疮疡、湿疹都可以见到。所以黄芪芍药(桂枝)苦酒汤方证这个咱没见识着,这个拿胡老的一个病例,他说他一生也就见这么一例。大家看一看。
     病例 1、李某,女,30 岁,北京市工人。因长期低热来门诊治疗,屡经西医检查未见
任何器质性病变,经服中药亦未效。症见口渴、汗出黄黏、恶风、虚极无力、下肢浮肿、自
感身重,舌苔薄白,脉沉细。查黄疸指数正常,身体皮肤无黄染。此为黄汗表虚津伤甚证,
拟以黄耆芍药桂枝苦酒汤:生黄耆 15 克,白芍 10 克,桂枝 10 克,米醋 30 克。
     结果:上药服六剂,诸症尽除。
     所以这是一个典型的黄汗,这个黄汗什么?有汗出有津液伤,伤的厉害,所以这种情况
用黄芪芍药桂枝苦酒汤。有黄芪,白芍,桂枝,米醋(就是苦酒)。
      这个方子,用黄芪固表来止汗、调和营卫,桂枝汤,生姜大枣都去了,因为汗出厉害,
只是用黄芪来利湿固表,不用生姜发汗,为什么,因为伤汗,汗出太多了,伤津液太厉害了,
所以不但不用生姜发汗,还用黄酒、米醋酸敛一下,敛汗是这个道理,所以这个病人吃了 6
付药,病就好了。
        第 2 个是桂枝加黄芪汤方证,这个病人也挺特殊。
     病例 2、韩某,女,41 岁,哈尔滨人,以“肝硬化”来门诊求治。其爱人是西医,检查详
尽,诊断肝硬化已确切无疑。但黄疸指数、胆红素皆无异常,皮肤、巩膜皆无黄染。其人面
色黧黑,肝脾肿大,常有胸胁串痛,曾经多年服中西药不效,而特来京求治。初数与疏肝和

血药不效。后见其内衣领黄染,细问乃知其患病以来即不断汗出恶风,内衣每日更换,每日
黄染,伴见腰髋痛重,行动困难,必有人扶持,舌苔白腻,脉沉细。经复诊确认为黄汗,证
属表虚湿盛,为桂枝加黄耆汤证,与该方以益气固表、利湿祛黄为治:桂枝 10 克,白芍 10
克,炙甘草 6 克,生姜 10 克,大枣 4 枚,生黄耆 10 克。嘱其温服之,并饮热稀粥,盖被
取微汗。
     结果:上药服三剂,汗出身疼减,服六剂汗止,能自己走路。继依证治肝,逐渐恢复健
康,返回原籍。2 年后特来告之仍如常人。
       本例是肝硬化并见黄汗之证,黄汗不去,则肝病长期治疗不效,当把黄汗治愈后,再治
肝病,则肝病很快好转。提示了仲景学说的“先表后里”治则的正确性、重要性。又此案是黄
汗的正证、正治,对其变证、变治也当熟悉。还值得注意的是,本案虽是肝病、黄汗并见,
但黄疸指数、胆红素等皆无异常,黄汗之黄的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胡老就想到了这一条,黄汗,所以就不按肝硬变治疗了,就是按照黄汗治疗,他一看是
桂枝加黄芪汤,有汗出恶风得厉害,桂枝汤调和营卫不行,再加黄芪,加黄芪,一个是固表,
一个是利湿退黄,所以黄芪有利湿退黄的特长,温服,而且有啜稀粥,吃了药以后接着喝
一碗稀粥,加被,见微汗,这样调和营卫,微汗出,刚才前面讲的桂枝麻黄各半汤一样,让
他微微出汗,这样达到驱邪的目的、祛黄的目的。这  样他服了三剂,汗出,身痛减,服六剂
呢汗就止住了,能自己走路了,继续医治,黄汗没了再治肝炎,治肝,根据证、病,重新辨
证吗,治疗肝硬变,慢慢、慢慢好了。两年以后,来了人告诉我,这个病也好转了。
      这个病人,体会是什么?肝硬变并发黄汗,黄汗不去,肝病长期治疗无效,把黄汗治愈
后,再治肝病,肝病也就好转,所以提示什么?提示先表后里的治则,他的证的重要性。桂
枝加黄芪汤,这是一个黄汗的证,用这个桂枝加黄芪汤治疗他的正证,还有其他的变证,变
治。刚才黄芪芍药桂枝汤这是变证,所以中医治病啊遵循有什么证用什么方,它是这么一个
原则。这里没提到疮疡,实际上有疮疡的时候,有一些湿疹啊,这个方子就可以治疗,应该
用这个方子。
      五、薏苡附子败酱散方证;薏苡附子散方证
   “     薏苡附子散”出在“胸痹”篇,是治疗心痛短气的,条文很简单,“胸痹缓急者,薏苡附子散主之。”治疗什么呢,治疗冠心病,胸痹,中医说有湿,有寒湿,又有寒又有湿,这个是什么?是阳明太阴合病,所以治疗冠心病胸闷、短气,胸痹,缓急就是说一会急一会厉害的,属于阳明太阴合病的,用“薏苡附子散”。
   “薏苡附子败酱散”出在《金匮要略·疮痈肠痈浸淫病》第 3 条:“肠痈之为病,其身甲错,
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腹无积聚,身无热,脉数,此为肠内有痈脓,薏苡附子败酱散主之”。
     这个方子是上热下寒,属于阳明太阴合病,所以这是治疗阳明太阴的皮肤病,
有些皮肤病,湿疹、肠痈、疮疡,出现上热下寒的时候,就用薏苡附子败酱散。疮疡多见于阳明太阴合病,并不是说单纯的阳明病,阳明病也能见,但是比较多见的是阳明太阴合病,所以治疗肠痈也用,治疗皮肤病也用。
      病例:1972 年胡老在商丘曾治一女孩,手掌肿痒流黄水,即所谓鹅掌风的剧证,久治
不愈,思与本方,因当时无败酱,即以生苡仁 30 克,附子 6 克为方与之,一剂知,连服六
剂即复常,为效之速,实出意料。  
     吃了一付,就恢复了,明显见效,吃了六付以后完全好了。回来讲的这么一个典型病例。皮肤病阳明太阴合病。用这个治疗阳明太阴的方、药,薏苡、附子这两味药,所以方药对症他就见效了,不在多少。
        再一个就是“薏苡附子败酱散证”,
      病例:董某,男性,10 岁。头面及四肢发黄水疮,瘙痒而流黄水,此起彼伏,已 2 个
月不愈,曾用西药青霉素等消炎治疗无效。饮食如常而大便干燥,苔白厚,脉细数。此属内
有瘀热,郁久成痈毒而发于外,为薏苡附子败酱散的适应证,与薏苡附子败酱散加味:生苡
仁 30 克,制附片 3 克,败酱草 30 克,山栀 10 克,连翘 18 克,银花 18 克,甘草 6 克。
       结果:上药服二剂,流黄水减,服六剂,黄水疮消失。
     黄水疮,皮肤病。生活条件不好的经常出黄水疮,实际是湿疹流黄水,严重的流黄水,痒,痒的厉害,2 个月,便干燥,苔白厚脉细数,这个辨证属于有内热,内热久郁成痈毒,发于外,所以用薏苡附子败酱散来治疗。主要是薏苡仁 30 克,制附片 3 克、败酱草 30 克,还加了连翘、银花、甘草,用附子很少,这个附子振兴沉衰作用,加强人体的机能作用,无阳阴无以化,我们辩证是阳明太阴合病,以阳明上热为主,太阴有湿嘛,去湿必需用温药,“脉得诸沉者,当责有水,”治疗水饮当用温药和之,有了湿以后一定要用温药。
两付,黄水就少了了,服了六付黄水疮就就消失了。
      六、甘草泻心汤方证
      甘草泻心汤方证,是治疗狐惑病,就是白塞氏综合症,按中医说上热下寒是厥
阴病。但是在临床上看常见是是神经官能症,神经官能症出现了,如寒无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想睡觉睡不着,容易出现口腔溃疡,不愿吃东西,脸色一会红一会白的,口腔容易溃疡,饮食不好的,咱们这地方经常碰到口腔溃疡的。这里头提到口腔溃疡,
    实际临床经常见到口周疱疹,一样的道理。这都是上热下寒,用甘草泻心汤。甘草泻心汤还有这一条,“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热结,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硬也,甘草泻心汤主之。”
     你说这是什么呀?就是说上热下寒,这就是厥阴病的特征。心下痞是人参证的一个特征,
所以甘草泻心汤治疗上热下寒。甘草泻心汤证,出现了上热下寒这种症状出现了一些皮肤病
都可以用。口腔溃疡也好、皮肤湿疹也好都可以用。这是胡老利用甘草泻心汤治疗的笔记,
这是他自己写的,这是他的笔记,我给它抄在《经方传真》上了。
      病例 2:史某,男性,42 岁,住东四六条,1965 年 11 月 15 日初诊。反复发作口舌溃
疡 2 年,本次发作已半月。舌上舌下皆有巨大溃疡,因疼痛不能吃饭及说话,右胁微疼,

大便少微溏,苔黄厚,脉弦滑。证为上热下寒,治以苦辛开降,与甘草泻心汤:炙甘草 12
克,黄芩 10 克,干姜 6 克,半夏 12 克,大枣 3 枚,黄连 10 克,党参 10 克。
     结果:上药服两剂,舌疼已,进食如常,继调半月诸症消除。 
七、柴胡桂枝干姜汤方证
柴胡桂枝干姜汤为什么治疗皮肤病啊,也是因为上热下寒这么个道理,属于厥阴病。
     《伤寒论》第147条: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
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148条: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硬、脉细
者,此为阳微结,必有表,复有里也;脉沉亦在里也,汗出为阳微。假令纯阴结,不得复有
外证,悉入在里,此为半在里半在外也;脉虽沉紧,不得为少阴病,所以然者,阴不得有汗,
今头汗出,故知非少阴也。可与小柴胡汤,若不了了者,得屎而解。
     这 148 条就是解释 147 条的,解释什么?就是解释啊,为什么造成了微结,因为这个 148 条““胸胁满微结””后世各个注家都有,各种说法都有。实际这个微结就是指的什么?胸胁苦满,其实不是,微结就是指大便,大便干,津液伤引起的大便干。你看是这么说的:“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硬、脉微细者,此为阳微结”。    这几句话,就是解释“微结”的,为什么造成“微结”,就是本来就伤寒,经过五、六天,汗、下、吐治疗以后津液伤,津液伤以后入于半表半里,成为厥阴病,厥阴病津液更伤,比少阳证津液更伤。因为少阳病(本太阳病不解,转入少阳者,胁下鞭满)到了厥阴哪津液更伤了,但这个伤啊,还不到阳明里证大便硬,微结是什么意思?是大便干不是因为热,是因为津液伤,津液一伤再伤造成了大便干,所以这个“微结”就是指的大便干。所以大便硬,里头说了,大便硬脉细者,此为阳微结。就是解释 147 条,为什么造成大便硬啊,就是因为津液伤的厉害所以导致半表半里阴证,所以这样解释就行了。这是半表半里阴证,与小柴胡他讲的通吗?讲不通了。所以胡希恕先生经过了反复的阅读、修改,然后对照条文来解释、解读,最后得出什么?“可与小柴胡汤,不如柴胡桂枝干姜汤”贴切,是帮助我们理解柴胡桂枝干姜汤方证和理解厥阴病的一个关键地方。所以这个厥阴病,还是个上热下寒证,是半表半里的阴证。
     所以这个痤疮啊,经常出现半表半里的阴证。刚才好几位同志都在上面讲了,痤疮也好,湿疹也好,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所以这个痤疮哪上热下寒经常见到,给这些人治疗的,跟我在一块门诊的,病人经常见到。
     病例:张某,女,39 岁,08 年 8 月 13 日:近一年来月经不调,量少后期,痛经,腰
酸痛,乏力,口苦,口周及面颊痤疮,四逆,大便干,2~3 日一行,舌苔白根腻,脉沉细。属上热下寒,血虚水盛厥阴病,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方证:柴胡 12 克,黄芩 10 克
花粉 12 克,生龙牡各 15 克,桂枝 10 克,干姜 6 克,白芍 10 克,当归 10 克,川芎 6 克,
生白术 18 克,泽泻 18 克,茯苓 12 克,炙甘草 6 克。
服一周,面痤消,口苦减,大便日一行,继调经。
       这些症状分析起来是什么?上热下寒,血虚水盛,这就是典型的厥阴病。她这个厥阴
病,当然还可能有血虚水盛,不光柴胡桂枝干姜汤,根据方证要求啊,你还得对她这个血虚
水盛啊,用这柴胡桂枝干姜治疗厥阴病可以的,还有血虚水盛啊就差点,没有血虚,合并什
么啊,还有当归芍药散方证,得用两个方子合起来,就是柴胡、黄芩、花粉、生龙牡,我一
般龙骨和牡蛎一块儿用,桂枝、干姜、白芍、当归,白术,因为大便干,用生白术 18 克。
生白术通便,实际上大伙都熟悉了,因为《伤寒论》多处讲到了用白术,28 条、174 条,
都见到了用白术,因为大便硬,大便不通的时候用生白术。炒过的白术啊,通大便的就差点,
用生的通便就好一点。泽泻 18 克,泽泻有通便作用,所以用量也大。这个病人第二周来啊,
她这个痤疮啊好得特快,这一个我记得很清楚,口苦也减了,大便也通畅了,就是下边,月
经不调,实际上月经不调,即使没有痤疮,还是有这个证,还可以用这个方。
     皮肤病,痤疮也好,湿疹也好,在六经来说没有一个是专门治疗皮肤病的药、这个方。
但是,每一个《伤寒论》的方子都可以治疗皮肤病,那就看你属于六经中的哪一个经,它的
方证属于哪一个方证就可以了。所以方证对应,先辨六经后辨方证,所以哪一个方证也不治
皮肤病,哪一个方证也治皮肤病,就看你辨证。有这个证就有这个方。
     八、黄连粉和甘草粉蜜汤方证
      九、蛇床子散方证
      十、苦参汤方证
      蛇床子和苦参汤,在临床可能外用和内服都用得比较多,治疗比较广。我用内服啊
很少,这个苦参太难吃了,蛇床子也是,特难吃,煎完以后很难入口,但是外用非常好。
像这洁尔阴,开发地非常好。所以他就是说得这个病吧适应证非常广,常用的。
十一、大黄蛰虫丸方证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第 18 条:)五劳虚极羸瘦,腹满不能饮食,食伤,忧伤,
饮伤,房室伤,饥伤,劳伤,经络荣卫气伤,内有干血,肌肤甲错,面目黯黑,缓中补虚,
大黄蛰虫丸主之。
     虚劳病,它不是今天的慢性病,现在临床常见的,这个色素沉着。色素沉着,面部黧黑,其它部位,尤其长了疮疡以后,色素沉着不去。确实大黄蛰虫丸比较好。脸上长瘀斑、蝴蝶斑,妇女月经不调的,属于大黄蛰虫丸方证,它聚所有的毒药,水蛭、虻虫什么都有了,最多了,还有一些什么大黄,它这个大黄是用熟的。君药是干地黄,是补虚的,还可以补虚活血的  药,这个补血活血的药六经辨证指什么?这个怎么辨证啊?阳明。有活血的,有太阴,
实际上是阳明太阴合病。缓中补虚吗,养血活血补血,还有一些苦寒的药,但是它苦寒药不
厉害。生地黄,生地黄也是一个补血凉血的药,它治疗不是在阳明。所以这个药治的是瘀血,
是太阳阳明合病,所以凡是淤到面部、身体各部,有淤血的症状都可以应用。所以治疗一些
个美容方面用得比较多,大伙在临床用都有体会。
      麻黄连翘赤小豆、桂枝麻黄各半汤证、桂枝加荆防汤,这是表证。表阴证的,麻黄附子细辛汤、刚才讲的也不少,少阴证。在里就是阳明,白虎汤,薏苡败酱散,泻心汤这些都是治疗阳明热的。黄连解毒汤也是泻心汤变来的,治疮疡的。里阴证哪,就属于太阴了,虚寒,肾著汤,四逆汤啊等这一类的;在半表半里的,小柴胡,四逆散,这个黄芩汤,治疗少阳的。半表半里的阴证呢?上午咱们好几个都提到了柴胡桂枝干姜汤、甘草泻心汤,这些类的方子。治疗疮疡,出现这些症状就可以。
      所以这样看来,六经治疗皮肤病,用经方治疗皮肤病,就是先辨六经,后辨方证,这么
个规律。当然,我是外行了,只是这么一个在学习《伤寒论》得出这么一个启示。其它的经
验,刚才几位讲得很多非常地生动,讲得也非常动听,我就磕磕巴巴地讲得不太清楚,请大
家原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经方治疗皮肤病
【精讲伤寒】刘渡舟老先生:桂枝麻黄各半汤证
荨麻疹-桂枝麻黄各半汤证其一
医案连载211:荨麻疹-桂枝麻黄各半汤证其一
经方治疗皮肤病五则
《临证实验录》桂枝麻黄各半汤证其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