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孩子只想玩不想学?别急着打骂,用“普雷马克原理”养出好习惯

人的一生都在学习,不论是从课本上汲取知识储备,还是在日常生活中增添经验,我们都需要不断地学习来满足自身的生存需求。

孩子天性贪玩好动,他们是在自我意识的推动下更加向往自己所在意的事情,更想去接触自己所感兴趣的,也是有判断能力不足的问题,往往不会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而是会选择自己想要做什么。

所以在管教孩子学习上,很多家长真是煞费了苦心。

平日里可能因为学校的作业布置安排,孩子会因为老师的检查而不得不完成作业任务,但是在放假期间,不少家长为了能让孩子去学习经常气的直跺脚,往往采取的也都是逼迫的方法,把孩子按在作业前盯着完成,孩子心不甘情不愿的做作业,仿佛在被用刑一般。

孩子只想玩不想?家长们也不要急着采取打骂这种热处理行为,试着用'普雷马克原理',培养孩子好习惯。

一:什么是普雷马克原理?

普雷马克原理又称祖母原则,一般是指:如果有一件愉快的事情在等着我们做,我们会很快的完成另一件不喜欢做的事情。

很容易理解这一原理隐藏的内容,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你做完了作业,就可以看电视了。'

该原理就是用来帮助教育者选择最有效强化物的一张方法,用被教育者视为重要行为(喜欢做的事情)作为低频行为(不喜欢做的事情)的有效强化物。

普雷克的实验也证明了这一原理的可行性,他让孩子们在玩弹球游戏和吃糖这两种行为中选择一种,有的孩子选择了前者,剩下的孩子选择了后者。有趣的是,通过观察,那些喜欢吃糖的孩子,如果把糖作为强化物,那么他们就会增加玩弹球的频率;而选择玩弹球的孩子,如果把弹球作为强化物,则可以增加他们吃糖的数量。

所以家长们如果想让孩子做一些他们不喜欢的事情,就可以了解他们喜欢做什么,然后以此来作为强化物,让孩子心甘情愿的完成任务。

二:普雷马克原理运用时的两个注意事项

关于普雷马克原理的运用,很多家长在不了解这一原理名称时,可能都曾在教育孩子中运用过。

但是也要注意,如果我们在选择有效强化物的时候,是带有一定主观意识的,比如一件事情是这个孩子感兴趣的,那么他就会在此吸引上尽快完成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但是可能另一个孩子对这个事情并不感兴趣,所以即使你条件开的再怎么诱人,对他来说也没有吸引力,起不到半点激励作用。

同样,还有一点就是有效强化物也是带有一定时效性的,孩子喜欢看一个动画片,你告诉他做完作业就可以看喜欢的动画片,一开始孩子会斗志高昂的完成手头上的任务,然后欢欣鼓舞的看动画片去。但是如果孩子不喜欢看动画片了,这个时候再以此来作为奖励,对孩子也不会很好的激励作用,也就是说如果过度使用强化物,强化物可能会失去原有效力。

所以,为了能使普雷马克原理的运用发挥更好的效果,家长们在运用时要注意正确的使用。

三:如何正确使用普雷马克原理?

1.主次顺序不能弄反

首先事件A和事件B的顺序不能弄颠倒,也就是说比如到了孩子写作业的时间,但是孩子不舍得放下手中的玩具,这个时候写作业就是事件A,玩玩具就是事件B,而事件B就是事件A的有效强化物。

家长要想孩子乖乖的完成作业,就要给孩子说:'你先把作业完成了,就可以玩玩具了。'

而不是先让孩子玩玩具玩尽兴了,再让孩子去做作业,这样孩子直接失去了助力,根本就不会认真对待做作业这件事,态度是拖拉敷衍的。

2.必须保证质量和高效

普利马克原理的运用是为了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家长的短暂性目的也是为了孩子能够完成被要求的任务,而如果家长对任务完成方面并没有质量和时间上的要求,孩子也不会用心去对待这件事,注意点全都都在事件B 上,对事件A完全就是一种敷衍了事的态度,这样不利于养成好的习惯,根本起不到正面的积极效果。

3.强化物的选取正确

要想普雷马克原理 的运用发挥效果,对于强化物的选择也是要多上心的,如果挑选的强化物并不能起到激励作用,孩子自然也不会很用心的去完成事件A,所以家长们要在平时多了解孩子,多观察孩子。同时也要注意,最好将事件B 的选择也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比如'完成了作业,你就可以去画画''可以练习钢琴',并非一直都是看电视或者玩游戏等活动,所以最好还是培养孩子多一些兴趣爱好。

四:内心驱动力的形成

普列马克原理其实和奖励机制很相似,不过从本质上来讲都是一种外界助力,来对孩子产生激励效果的方法,一旦这种方法使用的过于频繁,可能会导致孩子形成依赖心理,不利于养成孩子的自觉主动性,所以家长们还是要多注意培养孩子的内心驱动力形成。

在一些刻意练习下形成的固定行为习惯,会对大脑产生刺激,分泌多巴胺。

也就是说,家长们在运用普雷马克原理的时候,通过以事件B来作为事件A的强化物,在这个行为过程中,其实已经形成了一种短暂性的习惯,培养出了孩子的大脑反应。

在这个期间,家长们需要做的是除了行动的采取,更是要给予孩子表扬和激励,记住我们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眼下,更多是为了培养孩子养成一个固定良好的行为习惯,并且能够一直坚持下去,在未来的某一天可以不再需要强化物的作用,便可以很自觉的完成应该做的事情。

从强化物的使用到内心驱动力的产生,是我们使用普列马克原理的真正目的所在。

而从心理学角度来讲:一个人的内心驱动力源于自恋,而要形成健康的自立人格,就必须主体和个体之间建立适度的连接。

简单来说,就是需要家长将通过采取事件B这一外力助力的方式,慢慢的转变为孩子内心的自信心,让孩子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收获到满足感和归属感,提高孩子的个人兴趣和能力,产生胜利者效应。

所以家长们在陪伴孩子成长时,要多注意孩子的情感需求,在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家长们要多站在一个指引者的身份上,让孩子试着自己去寻找答案,并且在孩子得到成就时,及时的给予表扬和夸赞。

自恋型人格在婴幼儿时期达到一个峰值,所以如果在早期环境中,父母能够给予孩子充分的关注和回应,孩子也会获得满足感和自信心,从而更加有勇气的面对困难,形成强大的内心驱动力。

我是鲸鱼妈妈,也是3岁宝宝的妈妈,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普雷马克原理在教学和生活中的运用
只想“玩”不想“学”?别急着骂,可用“普雷马克原理”来纠正
孩子做事爱拖拉,这3个心理学效应很有用,父母不妨试一试
普雷马克效应:先写作业,再看电视
教师不可不知的59个心理效应
家长如何教育孩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