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一)》第1章~第4章主要内容总结(结束)

【经验分享】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一)》第1章~第4章主要内容总结(结束)

快乐丫头 楼主

2015-02-27 08:47:29 75251160
重点代表著作:
《神农本草经》简称《本经》,为汉代本草代表作。各论载药365种,以上、中、下三品分类,所记功用大多朴实有验。该书系统总结了汉代以前我国药学发展的成就,是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为本草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本草经集注》为魏晋南北朝本草代表作。作者为陶弘景,将所载730种药物分为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食及有名未用7类。该书第一次全面系统地整理、补充了《本经》,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本草学成就,初步确立了综合性本草著作的编写模式。
《新修本草》又称《唐本草》,为隋唐时期唐代的本草代表作。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药典性本草,并被今人誉为世界上第一部药典。
《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简称《证类本草》,为宋金元时期宋代的本草代表作。作者唐慎微,该书图文对照,方药并收,医药结合,资料翔实,集宋以前本草之大成,使大量古代文献得以保存,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文献价值。
《本草纲目》简称《纲目》,为明代本草代表作。各论按自然属性分列为16部共60类,成为当时最完备的分类系统。
《本草纲目拾遗》简称《纲目拾遗》,为清代本草代表作。作者赵学敏在广泛收集民间用药和注意研究外来药的基础上撰成此书。
《中华本草》为当代本草代表作。

快乐丫头1楼

2015-02-28 08:43:01
五味所示的效用:
1.辛:能散、能行,有发散、行气、活血作用。
2.甘:能补、能缓、能和,有补虚、和中、缓急、调和药性等作用。
3.酸:能收、能涩,有收敛固涩作用。
4.苦:能泄、能燥、能坚
5.咸:能软、能下,有软坚散结、泻下通便作用。
6.涩:能收、能敛,同酸味一样有收敛固涩作用。
7.淡:能渗、能利,有渗湿利水作用。

快乐丫头2楼

2015-03-02 08:39:16
毒的重点内容:一、毒的基本含义:
有毒与无毒,从狭义上讲,是指药物用于人体后能否造成伤害而言。从广义上讲,除指药物的作用能否对人体造成伤害外,还应包括药物对人体治疗作用的强弱。

广义的“毒”含义有二:
一为药物的总称,也就是说药即是“毒”,“毒”即是药;
二为药物的偏性,也就是说药物之所以能治病,就在于其有某种偏性,这种偏性就是“毒”,其对人体具有两面性,即既能治疗疾病,又能毒害人体,关键在如何应用。

二、确定药物的有毒无毒的依据:
1.是否含毒害成分
2.整体是否有毒
3.用量是否适当

三、影响有毒无毒的因素
药物的有毒与无毒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主要有品种、来源、入药部位、产地、采集时间、给药途径、用量、用药次数与时间长短、皮肤与黏膜的状况、施用面积的大小、病人的体质、年龄、性别、种属、证候性质,以及环境污染等。

快乐丫头3楼

2015-03-03 08:39:11
一、引起中药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
1.品种混乱
2.误服毒药
3.用量过大
4.炮制失度
5.剂型失宜
6.疗程过长
7.配伍不当
8.管理不善
9.辨证不准
10.个体差异
11.离经悖法
二、使用有毒药的注意事项
1.用量要适当,采用小量渐增法投药,切忌初用即给足量,以免中毒。
2.采制要严格,在保证药效的前提下,严格把住采制药各个环节,杜绝伪劣品。
3.用药要合理,杜绝乱用滥投,孕妇、老幼及体弱者忌用或慎用毒烈之品。
4.识别过敏者,及早予以防治。

快乐丫头4楼

2015-03-04 08:58:46
中药材产地加工的目的:
1.除去杂质及非药用部位,保证药材的纯净度
2.按药典规定进行加工或修制,使药材尽快灭活,干燥,保证药材质量。对需要鲜用的药材进行保鲜处理,防止霉烂、变质
3.降低或消除药材的毒性或刺激性,保证用药安全。毒性药材如附子等。对咽喉有刺激性的带绒毛的药材如狗脊、枇杷叶等。
4.有利于药材商品规格标准化
5.有利于包装、运输与贮藏

药材产地加工的干燥方法:
(1)烘干、晒干、阴干均可的,用“干燥”表示。
(2)不宜用较高温度烘干的,则用“晒干”或“低温干燥一般不超过60℃)表示。
(3)烘干、晒干均不适宜的,用“阴干”或“晾干”表示。
(4)少数药材需要短时间干燥,则用“曝晒”或“及时干燥”表示。

快乐丫头5楼

2015-03-05 08:43:27
中药的功效的分类:
1.按中医辨证学分类
(1)针对八纲辨证的功效:是指中药的某些功效分别与八纲辨证的各纲辨证相对应。
(2)针对病因辩证的功效:是指中药的某些功效分别与病因辩证的六淫、七情饮食劳伤、外伤等辨证相对应。
(3)针对气血津液辨证的功效:是指中药的某些功效与气血津液辨证的气、血、津液病证辨证相对应。
(4)针对脏腑辨证的功效:是指中药的某些功效分别与脏腑辨证的各脏腑病证辨证相对应。
(5)针对经络辨证与六经辨证的功效:是指中药的某些功效与经络辨证或六经辨证的各经病证相对应。
(6)针对卫气营血辨证的功效:是指中药的某些功效与卫气营血辨证的卫分、气分、营分、血分病辨证相对应。
(7)针对三焦辨证的功效:是指中药的某些功效与三焦辨证相对应。
2.按中医治疗学分类
(1)对因功效:是指某些中药能针对病因起治疗作用。具体包含祛邪、扶正、调理脏腑功效、消除病理产物等。
(2)对症功效:是指某些中药能缓解或消除疾病过程中出现的某些或某种症状。
(3)对病证功效:是指某些中药对疟疾、赘疣、痹证、鼻渊、黄疸、肺痈、绦虫证等病证,具有明显优于他药的疗效。
(4)对现代病症功效:使用传统功效术语又难于表达清楚,权借现代药理学术语来表达。

快乐丫头6楼

2015-03-06 08:35:44
中药主治病证的表述用语可分为三类:
1.病名类主治病证
是指以疾病的名称表述中药的主治病证,如疟疾、肺痈、肠痈、水火烫伤、毒蛇咬伤等。
2.证名类主治病证
是指以疾病的证名表述中药的主治病证,如热淋、血淋、热咳、冷哮、湿热黄疸、风热表证、风寒表证、风寒挟湿表证等。
3.症状名类主治病证
是指以病或证的某一症状名称表述中药的主治病证,如惊悸、耳鸣、耳聋、口臭等。
在上述三类表述用语中,当代使用最多的是证名,其次是病名,而症状名则最少
此外,有时在使用中医学病证名难于表述个别药物的主治病证时,也借用西医学的病症名,如胃下垂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等。

cqyx28017楼

2015-03-08 12:50:47
很棒,我打算好好抄写下,加强记忆,听了课老是觉得记不住,记忆模糊

sxtyyy12558楼

2015-03-08 15:16:54
是不是新的内容提要?

快乐丫头9楼

2015-03-11 08:34:17

回复#8楼sxtyyy1255的帖子

您好:
   是最新2015年教材的《中药学专业知识(一)》的内容概括。
   感谢您的关注!

快乐丫头10楼

2015-03-11 08:40:00

回复#7楼cqyx2801的帖子

感谢您的关注和支持!

快乐丫头11楼

2015-03-11 08:40:31
“四大怀药”——地黄、牛膝、山药、菊花
“浙八味”——浙贝母、白术、延胡索、山茱萸、玄参、杭白芍、杭菊花、杭麦冬
“四大藏药”——冬虫夏草、雪莲花、炉贝母、藏红花
“四大南药”——砂仁、益智仁、巴戟天、槟榔

快乐丫头12楼

2015-03-11 08:40:58
所谓“七情配伍”,又称配伍七情、药物七情。
包括:单行、相使、相畏、相须、相杀、相恶、相反
七情中,单行既不增效或减毒,也不增毒或减效,临床可据情酌选;
相须、相使表示增效,临床用药要充分利用;
相畏、相杀表示减毒,应用毒烈药时需考虑选用;
相恶表示减效,用药时应加以注意;
相反表示增毒,原则上应绝对禁止。
此外,若按协同与颉颃论,相须、相使表示协同,相畏、相杀、相恶却表颉颃

快乐丫头13楼

2015-03-11 08:42:27
“八法”
1.汗法是通过发汗解表、宣肺散邪的方法,使在肌表的外感六淫之邪随汗而解的一种治法。
2.吐法是通过涌吐,使停留在咽喉、胸膈、胃脘等部位的痰涎、宿食或毒物从口中吐出的一种治法。
3.下法是通过荡涤肠胃,泻出肠中积滞,或积水、衃血,使停留于肠胃的宿食、燥屎、冷积、瘀血、结痰、停水等从下窍而出,以祛邪除病的一种治疗方法。
4.和法是通过和解或调和的作用以达到祛除病邪目的的一种治法。
5.温法是通过温中、祛寒、回阳、通络等作用,使寒邪去,阳气复,经络通,血脉和,适用于脏腑经络因寒邪为病的一种治法。
6.清法是通过清热泻火,以清除火热之邪,适用于里热证的一种治法。
7.消法是通过消食导滞和消坚散结作用,对气、血、痰、食、水、虫等积聚而成的有形之结,使之渐消缓散的一种治法。
8.补法是通过滋养、补益人体气血阴阳,适用于某一脏腑或几个脏腑,或气、血、阴、阳之一,或全部虚弱的一种治疗方法。

xx798814楼

2015-03-11 13:47:36
谢谢楼主,非常好的分享!!还有吗?

快乐丫头15楼

2015-03-12 08:41:20
组方原则:
“君臣佐使”,是指从多元用药的角度,论述各药在方中的地位及配伍后的性效变化规律。它是七情配伍的进一步发展,高度概括了中医遣药组方的原则,也就是组方的原则
1.君药
即对处方的主证或主病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它体现了处方的主攻方向,其药力居方中之首。
2.臣药
意义有二:一是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和主证的药物;二是针对兼病或兼证起治疗作用的药物。
3.佐药
意义有三:一为佐助药,即协助君、臣药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兼证的药物;二为佐制药,即用以消除或减缓君、臣药的毒性或烈性的药物;三为反佐药,即根据病情需要,使用与君药药性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
4.使药
意义有二:一是引经药,即引方中诸药直达病所的药物;二是调和药,即调和诸药的作用,使其合力祛邪。

快乐丫头16楼

2015-03-12 08:42:06

回复#14楼xx7988的帖子

除了工作日以外都会有新的内容,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

快乐丫头17楼

2015-03-13 08:35:14
(一)植物药类
不同的药用部分,采收时间也不同。
1.根及根茎类
一般在秋、冬两季植物地上部分将枯萎时及春初发芽前或刚露苗时采收,也有例外,如明党参在春天采集较好
2.茎木类
一般在秋、冬两季采收,此时有效物质积累丰富,如大血藤、鸡血藤、首乌藤、忍冬藤等。有些木类药材全年均可采收,如苏木、降香、沉香等
3.皮类
一般在春末夏初采收。少数皮类药材于秋、冬两季采收,此时有效成分含量较高,如川楝皮、肉桂等。
4.叶类
多在植物光合作用旺盛期,开花前或果实未成熟前采收,如艾叶、臭梧桐叶等。少数药材宜在秋、冬时节采收,如桑叶等。
5.花类
一般不宜在花完全盛开后采收。在花初开时采收的如洋金花等;在花盛开时采收的如菊花、西红花等;红花则要求花冠由黄变红时采摘。对花期较长,花朵陆续开放的植物,应分批采摘,以保证质量。
6.果实种子类
一般果实多在自然成熟时采收,如瓜蒌、栀子、山楂等;若果实成熟期不一致,要随熟随采,过早肉薄产量低,过迟肉松泡,影响质量,如木瓜等。种子类药材须在果实成熟时采收,如牵牛子、决明子、芥子等。
7.全草类
多在植物充分生长,茎叶茂盛时采割,如青蒿、穿心莲、淡竹叶等;茵陈有两个采收时间,春季幼苗高6~10cm时或秋季花蕾长成时。春季采的习称“绵茵陈”,秋季采的习称“花茵陈”。
8.藻、菌、地衣类
不同的药用部位,采收情况也不一样。
(二)动物药类
动物药因不同的种类和不同的药用部位,采收时间也不同大多数均可全年采收,如龟甲、鳖甲等。
(三)矿物药类
没有季节限制,全年可挖

xx798818楼

2015-03-13 09:02:22
每天来学习,谢谢楼主!

快乐丫头19楼

2015-03-16 08:32:11

回复#18楼xx7988的帖子

呵呵!加油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邓铁涛运用中药替代品经验总结
活络通乳,真的非穿山甲不可吗?
每周一测|中药学专业知识一考前模拟测试题(第二期)
夏枯草杂谈
三药相鼎,效强功专鼎三药,如鼎之三足,缺一不立。取三味中药之功效,配伍组合,相辅相成,共调一病。临证...
中药一般不谈治具体病证,而讲性味功效,因为中医看病多讲病机,通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