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你是如何对待孩子玩手机打游戏这件事的?

现在信息时代,用手机很普遍。每天每时每刻都有各种信息直接或间接地呈现在人们面前,信息的传播是没有选择性的,不会单独传播给成年人,而避开未成年人。我们不可能控制孩子的眼睛和耳朵不让他们接收信息,所以与其“防止”不如“疏导”。如何看待、对待孩子手机上网、玩游戏,是一个令许多家长到头痛和困惑的问题。

    人都有叛逆心理,你越限制我的自由,我就越向往自由;你越不让我做什么,我偏偏就要做。很多家长在处理“孩子迷恋手机游戏”这种事的时候都走进了误区,要么简单粗暴不许玩,要么姑息纵容懒得管,最终发现孩子视力也不健康了,成绩也不好看了,开始着急了。

    其实,在孩子沉迷之前都是有诱因的,也是有征兆的。而这些诱因和征兆,几乎都来源于家长。在孩子成长期的行为举止方面,基本都是家长教育孩子,很少有孩子教育家长的。完全可以确定的说,你什么样,孩子就是什么样。你的一举一动都在映他的眼睛里,写入他的思想里。很多家长,自己整天抱着手机不离手,吃饭看,睡前玩,却要求孩子少看手机别玩游戏,这不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吗?这么没道理的事,你都好意思不在意,那孩子为什么要在意你的良苦用心呢?

    永远不要把孩子当成孩子。孩子其实什么都懂,你做事有原则,孩子自然不敢触碰你的原则禁区;如果你的原则是个摆设,那么孩子也会产生侥幸心理,“虽然这件事不是正确的,反正大人都在做,我做了肯定也没事”。于是,你说脏话,孩子也嘴巴不干净;你爱占小便宜,孩子也无孔不入;当然,你业余时间屁股一撅,身子一仰,窝在沙发玩手机,他自然也会心安理得的打开各种游戏玩个痛快……

这时候你怎么办?凡事皆有因果。内因是家长的“榜样作用”,外因则是孩子所处环境的直接感染。孩子在学校和同学们在一起,肯定也有其他孩子讨论手机游戏,如果孩子因为不了解游戏而融入不了话题,会有一种“落伍”“不合群”的感觉,这也会让他想方设法接触游戏。外因是无法避免的,因为我们不可能限制孩子的交际活动。那么,内因外因都找到了,就没有办法约束孩子的行为了吗?



    面对孩子沉迷网络、荒废学业的情况,父母切不可对孩子严厉责骂,或是禁止孩子上网。一方面,孩子年纪还小,对诱惑的抵抗力低,很容易着迷:另一方面每个人都会沉迷某种东西,对网络和游戏着迷可以理解。以和孩子一起制定每天必须是在功课做完之后,或者户外活动(包括运动)完之后才可以玩手机规则,遵照执行就行了。协商玩的时间时长限制,商量一个大人、小孩都接受的方案,在规定时间的同时要让孩子知道:我比别的家长仁慈,我很理解你,我让你玩,但是你也要理解父母,将心比心。并暗示孩子:如果我给你机会玩,你还是不能控制时间和频率,那么你将彻底永远失去玩游戏的机会,说到做到。父母对此应该表示理解,这样才有利于引导孩子正确利用网络。

    在大多数家长看来,孩子上网有利有弊。但是如果孩子沉迷于网络之中,那就是不好的现象了。此时,父母首先要告诉孩子,人的时间有限,游戏可以玩,但不能沉迷其中。其次父母应该引导孩子正确的利用网络,让网络成为孩子的私人图书馆。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支持他做他喜欢的事,让兴趣动力超越游戏动力。想办法拓展孩子的课余生活,让他接触可以培养成兴趣的新事物。孩子几乎不会拒绝课余时间的各种外出活动,例如旅游、参观、拜访、兴趣活动。这样既能分散孩子集中在游戏上的注意力,又能拓宽见识以及兴趣养成,何乐而不为?

    每个孩子都有每个孩子的爱好,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在网络中寻找到符合孩子个人兴趣的网站,添加到收藏夹,这样孩子就有了一个不断更新的图书馆。打开电脑,孩子就会首先高兴的在自己的图书馆里寻找自己喜欢的东西。孩子一旦体会到这个私人图书馆的魅力,那么他对其他的聊天和游戏的兴趣就会逐渐减弱。

   家长对孩子网络的使用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家长应当不断地学习网络知识。这一方面是时代发展所必需的,另一方面是使自己成为孩子网络使用的引路人。家长还应该告诉孩子,网络就像社会,有阳光的地方,也有不好的地方。人应该朝着阳光,远高阴影帮助孩子也学会健康上网,正确利用网络。

   家长要让孩子知道网络的利与弊,而一些危害是完全可以克服的。如:不痴迷于网上虚无飘渺的事情,不要将网络作为精神寄托;家长要控制孩子使用网络的时间,了解孩子上网的行为等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教育孩子注意10要和10不要
【家庭启蒙课】给孩子最好的教育是“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
孩子反复沉迷玩手机怎么办?聪明家长从来不指责,从自身做起
教育孩子的心得体会
家长3件无心之举,会悄悄“偷走”孩子的专注力,父母还一无所知
家长要对多动症孩子改变教育方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