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们的思维有什么问题?

许锡良

 

我们最大的思维误区就在于动辄以圣人之言代替甚至剥夺每个人的思考的权利,也代替对真理的追求。圣人之言加辩证统一论,我们的思维里浸透了话语霸权的因子。一经这样的思维洗礼,很难有多元共存的空间。多元只能够共存于一个社会,而不可能是多元共存于同一个人。但是,这并不等于我们不能够从各门各派中汲取思想营养,而是,无论一个人从多少门派中汲取营养资料,也必须形成自己的一贯思想立场。在自己的思想领域里至少要做到逻辑上的自洽。

 

一个人如果向各种不同的思想观点点头,那么,其实就是没有经过自己的思考消化的结果,那不是博大,更不是海纳百川,而是一脑袋浆糊。我们吃各样的食品,但是都得到一种有益于自己身体健康的营养。倘若我们吃下猪肉,身体便长出一块猪肉,吃下牛肉,身体便长出一块牛肉,这不仅是滑稽的,而且也是病态的。人思维也莫不如此,我们从各种不同的思想观点里汲取营养,但是,都必须有一个清晰的思路,一脑袋浆糊是要不得的。

 

世界是复杂的,现实是模糊的。但是,我们的思想可以简洁,表达必须清楚。每个人的思想网络只能够面对复杂而模糊的世界打捞起属于自己的鱼。只要这个世界有无数张网,而不是只有圣人之网,那么,遗漏的鱼自然会有别的更为精密的网捕捞上来。宏大的思想网络可以打捞巨大的鱼,精细的网络却可以捕捞起细小别致的鱼。允许无数张网的存在,就像允许每个人打开自己的大脑去自由思考一样。

 

因为追求思想的简洁,因为追求表达的清晰,面对复杂多样,变化无穷的世界,自然会有遗漏的地方,只要这个社会是自由开放的,你没有表达清楚的,自会有他人去表达清楚,被你忽略了的,自然会有人来重视,被你遗漏了的,自然会有捡起,唯独只有一张网,只有一个思想的情况下,损失会最大。

 

思考的人要追求思想的简洁,不要企图制造出一个网络,将世界完全覆盖。因此,对一个人动辄以片面责备他,是不公正的。如果一个人能够把片面说得很清楚,很简洁,也很深刻,那么,他的言说仍然是很有价值的。唯独哪些只会含糊地用一些大词,表达貌似的全面才是无价值的。“既这样,又那样,把这样与那样有机密切结合起来”,这样的表达其实等于什么都没有说。对思想与知识的进步毫无帮助。

 

中庸之道确实是不错的。但是中庸之道是社会多元共存,在自由开放中博弈的结果,而不是一个人宣称自己就是中庸,掌握了判断真理的标准。因为很明显的一个难题就是:中庸是执其两端而取中间,但是,两端又在哪里?中间又怎样断定?世界复杂多样,变化无穷,这个边界你怎么去捉摸?如果没有自由开放的多元博弈,只会产生话语霸权。这样的中庸结局就是:哪个权力大,哪个人就掌握了真理。于是,指鹿为马也就成了“真理”。

 

无论多么深刻的思想,无论多么睿智的话语,只要成了圣人之言,只要成了只允许恪守,而不允许讨论的“格言”,思想的生命活力就停止了。苏格拉底与孔子的最大差别,不是苏格拉底讲了多少智慧的格言警句,相反,孔子在这方面的成就特别突出。但是,最具有迷惑性的地方也就在这里。

 

苏格拉底常常喜欢讲的只是一个鞋匠、一个铁匠之类的例子,所讨论的问题,也常常平淡无奇,但是这样平淡中蕴含的恰恰是无穷的智慧。他的思维是一个动态的对话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没有预设的标准答案,没有权威结论,永远只有平等开放的探讨。思想智慧就在这灵动的互动过程中蕴藏,这样的探讨永远没有结束的时候,苏格拉底探讨到最后,仍然是一种没完没了的遗憾。

 

这种遗憾的魅力就在于,他暗示后人,真理还没有找到,你们还要继续下去。这也是为什么继古希腊苏格拉底之后,会有无穷无尽的思想大家出现,而且总有后起之秀,在接起前人的思想智慧的同时,创造出新的思想智慧来,或者开拓新领域,或者将前人的思想精细化。

 

总之,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而且是一代胜过一代。但是,孔子在他自己还活着的时代,就显示了一代不如一代。他的学生没有一个在思想智慧上超过孔子,也没有在六艺这样的具体技能上超过孔子,甚至在寿命上超过孔子的也不多见。到了孟子时代,孟子再有出息,也只能够算个亚圣,亚圣,便是二流圣人了。因此,在学术思想上,孔子所创下的思想模式便是:九斤老太太,一代不如一代。既然一代不如一代,中国人只好永远活在过去的辉煌里,而不敢面向未来。自豪起来,也只会:我的祖先比你们阔多了。为何会如此?盖因为他们为后人提供的思维方式的样板不同焉。

 

孔子的话说得再好,也是死的,是不容人们质疑的。孔子的对话都虚假对话,因为对话前答案都事先隐藏在孔子的心中。合他的意,孔子则大喜,不合他的意,则破口大骂,不是“小人哉”,就是“朽木不可雕也”。在这里,所谓中庸,就变成了合他的意,则中庸哉,贤哉,大善哉,不合他的意,则“小人哉”、“可恶哉”。他也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但是这句关于思的话,本身成了不可讨论的东西,成了禁锢人们''的根源。

 

更何况,孔子之思,仍然是他自己心目中的那个含糊不清的“仁”,及繁文缛节的“礼”的标准,也就是说“思”到这里便为止了,“思”在这里不是自由的,而是有“非礼莫视,非礼莫听,非礼莫言,非礼莫动”的层层繁琐而森严的规矩的。与苏格拉底自由开放式的对话相比,完全是另外一种风格。而这种思维模式只会导致人治社会。

 

所谓学会做人,也就成了学会看上司的脸色行事。但是脸色的稳定性与法律制度的稳定性是无法相比的。这也是中国思想智慧枯竭,千年社会动态不安,多灾多难的重要根源。

 

孔子的思想如果作为多元中的一元,也没有什么不好,但是“圣化”与“独尊”便是一种灾难。历史是博弈出来的,思想智慧也是在讨论中碰撞出来的。讨论也是一种博弈。中国人选择独尊孔子,其实是孔子的思想与思维方式决定了的。这是偷懒的思想方式,总想寻找到一个可以代替我们思想的人。数千年来,我们便陷入在这个思想迷雾之中,一直到现在,我们仍然被这种思维的误区禁锢着。

200885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易经与中国人的思维方式
中庸之道蕴含着深刻智慧【哲文】
国学与现代管理智慧(下)
联说儒家、儒学、儒教
2568周年后的今天,孔子依然是我们民族的伟大榜样!
为《中庸》正名——“君子”“小人”古今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