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高效率建立“知识体系”的38本入门书,节省10年时间的11个误区和经验,读经典是最大的误区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4月也称读书月,后台朋友天天问应读什么书,让推荐书。现就读书方法谈谈我的认识,并且列一个试图建立完整知识体系的“思想地图”书单2.0版。(本文所指读书,主要指非学业、非专业、每个人生活工作中都需要的业余通识性阅读)
 
寻找一条最高效率读书的路径,以建立“思想的地图”,是本文考虑的主要目的。也是我的长期目标。
 
读书最重要的有两点,一是要读,二是读什么书。书一直在读,主要问题出在“读什么书”上:一是阅读领域狭窄,后果就是导致以偏概全,也就是形成偏见,难以全局性的看问题;二是好书太多,难以取舍,不知道看什么,影响读书效率。这两个问题,有些人意识到了,有些人没意识到。
 
前10年,哪位名家说哪本书好,就买来读,看到书评推荐,也买来读……选书就像随机运动的布朗分子,到处乱撞,没有体系,没有章法,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心里完全没谱
 
20年后,回头看去,受到很多误导,走了很多弯路,浪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如果刚刚开始的时候,能有个正确的指引,至少能节省10年时间。也看过很多名家的读书心得,看过《如何阅读一本书》等许多专门指导阅读的书。但是在“如何选择”、“应该读哪本书”问题上都没有清晰的答案,至少难以让我满意。
 
后10年,慢慢有了一些经验,现在写出来,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发。每个人读书的目的、偏好都不同,但至少应该知道自己知识的位置
 



1.读书方法论:大局观、地图感
 

读书要有大局观、地图感的意思就是:要知道眼前知识(在读的书、将读的书)在所有知识中的位置。
 
如果我们在一个陌生的世界寻宝,最重要的是什么?当然是藏宝图。遇到问题,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办法或知识相当于宝藏,而我们探索、学习知识就像是在知识的陌生世界里寻宝。
 
如果我们能够大概掌握知识世界的寻宝图,哪怕只是一个非常粗略的地图,当我们遇到生活工作中各种问题的时候,我们就知道答案的大概方向,更快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假如当前大概已知的知识世界有三块大陆:人文大陆、社会科学大陆、自然科学大陆。绝大多数人的知识都是狭隘的岛屿性的,比如知道社会科学大陆→哲学国→中国哲学省→中国古代哲学市→先秦哲学县→儒家乡→论语村。
 
而问题是,即使你把论语村的情况掌握的非常熟悉,然后你遇到了论语村之外的问题,你根本没有其他知识的基本概念,根本不知道还有其他知识,根本不知道去哪里找答案,会很懵逼,就只能从论语里找解释——也就是:半部论语治天下。
 
但这是坐井观天,很多井底之蛙式砖家的胡话就是这么来的,他们不知道自己知识的位置,没有领域感,出了能力圈还不自知。这样非常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如果掌握了知识地图,最起码能保证寻找问题答案的大概方向是正确的。而方向是最最最最最最重要的。这就是本公众号名字“思想地图”中“地图”二字的由来。

 
2.注重知识的“思想含量”
 
 
不是所有的知识都同样有用。比如,知道“回字有四种写法”的知识,作用就很小;知道“二十七种非形式逻辑谬误”,就非常有用。
 
适用范围比较广、重要、根源性的知识可以称之为思想。
 
所以,读书、选书的时候要注意:在保持兴趣、能读下去的前提下,尽量选一些有思想的书。这就是本公众号名字“思想地图”中“思想”二字的由来。
 
 
3.多读“面”上的书,谨慎读“点”上的书
 
 
我现在选一本书的时候,会先评估下这本书的“分量”、在思想地图上的位置、是“面”上的知识、还是“点”上的知识……等等。“面”就是概括、大局、地图、指引性的意思。
 
如果一本书全书的主要内容能用几千字清楚的概括出来,这本书就是“点”上的知识,比如《混乱》;如果一本书很难概括,就是“面”上的知识,比如《高难度谈话》。但是也有一些概念“点”极其重要,这种书也是必读的,比如《微习惯》《周期》,但这类书特别少。要多看“面”上的书。
 


 
4.注意“经典”“原著”的陷阱
 
 
这是多数名人推荐书单最常犯的毛病。比如,经济学书单推荐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凯恩斯《就业利息货币通论》,心理学书单推荐弗洛伊德《梦的解析》,社会学书单推荐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费孝通的《乡土中国》,哲学书单推荐黑格尔的《小逻辑》,有一次还看到有人推荐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要我说,这种推荐思路简直蠢不可及,如果一般人看书也是这种思路就更蠢了。
 
经典当然是好书。然而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不同领域的经典有很大的区别,比如文学艺术类的经典,是关于美方面的,要多看,后世很难取代、超越前世。
 
自然科学类基本上是不看经典原著的,学物理完全没必要看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除非是研究科技史的,即使研究物理学的专家也没必要看牛顿的原著。
 
社会科学类和现实紧密相关,存在是否适合现代社会的问题,有实证,分真假,会进步,这方面就需要多看现代书籍,越新越好。
 
总结一下就是“美”恒古不变,变化很慢,“善”(道德规则)则随着社会的发展不停的在变,“真”虽然不变,但是人对“真”的认识会逐步深入,变化最大。
 
所有只有人文类的需要多看经典原著,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类的书要多看今人写的书,即使历史、政治、哲学方面,今人写的书对今人来说也更具备实用价值。

 
5.多读“社会科学”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对自己的认识,是最重要的。日常生活中,“德”比“美”更重要,比“真”更重要。
 
中国当前对自然科学的教育重视程度足够,对文学艺术的重视程度也很足够。唯独不够重视社会科学。而相对人文、自然学科,社会科学对人更好的生活、更好的工作,更重要。
 
比如经济学、金融学、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等普通个人能够自学、应用的社会科学,对我们个人日常工作的作用,要远远大于绘画、文学、音乐等人文学科,也要远远大于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科学,因为这些知识我们普通人没办法自学、应用,主要由专业人士提供服务,中学掌握的自然科学知识也足够了。
 
但是我们一直到大学毕业,关于日常工作生活中比较重要的知识如心理、管理、沟通等,掌握的都不够。
 


 
6.社会的复杂性要求掌握不同的“社会科学”知识
 
 
不同的问题,需要不同的解决方式,需要不同学科的解决方式。比如经济学就不能解决物理问题,但是经济学家经常只用经济方法去解决政治问题、社会问题,这有个专门的名词,叫专业主义
 
这种老想着用一种方法、学科解决所有问题的思维方式叫刺猬的思维方式(刺猬无论遇到什么问题都只用缩起来这一种方法解决,呆板的死脑筋书呆子),实际上应该针对不同情景下的不同问题,用不同的方法、学科来解决,这叫狐狸思维,灵活应变。
 
在一个拿着锤子的人脑子里,看什么都是钉子,但是我们的知识工具箱里不仅仅需要一种工作,解决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需要各式各样的工具、知识。所以要处理好博学与专学的关系,尤其是研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社会科学领域。
 


 
7.多读人人“生活”必需类的书
 
 
列书单不能仅仅是选自己觉得好的N本书。就像做菜,把好材料好调料乱七八糟的放在一起,肯定不能吃。很多名人推荐书单,仅仅是因为是好书,书与书之间是什么关系?书单有没有清晰的目的?都不考虑。而每个书单都应该有一个自己的目标、对象,放在整个人类知识框架里面进行衡量读书效率。
 
有一些问题是每个人都会面对的,而且主要只能靠自己来解决,很难依靠别人,比如处理人际关系、管理决策,怎么样面对、解释、处理日常生活工作中的各种问题,甚至遇到一些问题向谁求助,应该找谁,我们应该相信什么,选择什么,等等。
 
本文主要推荐这类必需类书籍。
 
 
8.尽量尝试多读“教科书”
 
 
不要看到教科书就怕,很多入门的外国教科书写的都很浅显易懂,初中生都能看懂。
 
教科书本身就相当于知识地图,是一个学科的概论、导论,统领整个学科。能够形成学科的知识都是最最重要的知识。现在学校教育为什么都用教科书?因为这是效率最高、最简单易懂、最容易入门、最适合大众的学习方式。
 
所以学习、建立自己的思想地图,首先要多看导论性、入门性的教科书,哪怕是人文类,最好的方式也是先看教科书。
 
比如大量看文学之前,先看《西方文学史》《中国文学史》,对整个知识有了个大概的框架,之后看书的时候脑子里就有了个清晰的地图,知道来龙去脉,知道重点,知道相互之间的关系,存在的问题,这是脑子清楚的看书。看哲学就不是先看《小逻辑》《理想国》《论语》,要先看哲学导论,同样,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等,都要先看导论类的书籍。
 
这是效率最高的读书方式。对于多数人来说,看1本哲学导论远远比看10本哲学经典原著更有用,就像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来说,1本小学算术教材比100本经典高阶数学原著更有用
 


 
9.多读外文入门教科书
 
 
为什么不推荐中国人写的书?
 
因为古代经典虽然很好,但是古今社会变化太大,古代的书不适合当下社会,至少需要大幅调整以后才能适应现代生活工作,但是现在几乎没有人能够很好的做到。生搬古代的知识硬套在现在的生活工作上,会水土不服。
 
你没看错,中国古人自己创造的东西在中国已经水土不服了,古人的知识不适合今人的社会(主要指社会科学),西方也一样。中国现在的社会结构、工作、生活更接近现代西方而非中国古代,所以,西方的知识更适合当下中国。而现代中国人写的书,和西方现代书籍,还是有差距的。
 
 
10.  100本书决定你的人生
 
 
看思想类的书籍,普通人最多也就是每年看30本,20多岁工作后有20年时间看书(对多数人来说50岁以后职业很难再有上升空间)。所以600本书是决定人生的重要部分之一。实际上不用600本,100本精选的书,足够彻底改变一个人的人生了。
 
而对于绝大多数读书的人来说,20年也读不完600本理论书籍,我觉得10年能读100本,应该就差不多了,差不多每年1本、每月1本。怎么样选择这100本书,是我开思想地图这个微信公众号的初衷。
 
下面的书单以我自己读完之后对生活工作的重要性排序,不以难易程度排序,知识结构上基本不分先后。每个人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需求,安排自己的读书计划。
 
兴趣是第一位的,必须有兴趣,否则很难坚持。看了这些书单不要头大有压力,毕竟我是计划列一个10年书单的,下面的25本书,如果5年内能看完,就可以了。
 


 
11.坚持每天读1-10页
 
 
人往往高估自己1天能够做的事情,却往往低估坚持1年能够做的事情。
 
你多少年没有读过一本完整的“正经”书了?如果很多年了,不妨从每天读1页开始,1年365天,就是365页,相当于1本书。
 
如果你还经常读书,那么过去一年做到每天都读书了吗?如果没做到,不妨从每天读5页或10页开始。
 
我从2019年开始,第1次坚持做到了每天都至少读10页书。2017年之前也经常读书,但是每年至少半年180天没读书。这180天每天读10页,就是1800页,多读6本,10年就是多读60本。
 
所以推荐的第1本书,就是《微习惯》,首先开始读书,之后才谈得上读什么书、怎么读。

01
 
微习惯就是设定一个轻而易举能完成的“小目标”——把“每天读50页书”的目标缩成每天读1页。微习惯太小了,小到不可能失败,所以它不会给人造成任何精神、时间上的负担。
 
你让自己每天读50页,可能想想都觉得困难而不想行动,而微习惯恰恰帮人扫除犹豫,马上可以开始行动。人们常常会以为,一项自我改变的行动,无法持续下去,是因为自己的原因,但其实有问题的不是他们,而是他们采用的策略
 
对多数人,我建议读书微习惯,每天不要超过5页,否则很难完成,很难坚持。一旦完不成,做不到,很容易有畏难情绪,最后索性不读了,这就是半途而废。每天读1页,主要是保持每天都接触书,万事开头难,每天读1页书,就是每天开个读书的头,微习惯就是尽量把开头做的更容易。
 
如果每天读1页,实际上多数情况下,拿起书来,读了1页,一般没有其他事情,还会读第2页,第3页,最后读了很多页。多接触,才能养成好习惯。如果能够每天接触书,那么至少能保证大部分时候能多读几页。
 
微习惯其实就是自己骗自己,是一种骗自己的策略,但是很有用。如果哪天实在不想读,哪怕应付性的读1页,找轻松的书读1页,真的只读1页,自己也会有一种保持了习惯的成功感
 
人都是喜欢成功,讨厌失败的。当人喜欢一件事的时候,动力就充足。讨厌一件事情的时候,就不想做。所以我们要自己欺骗自己的情绪,把读书伪装成一件讨人喜欢、不难的事情,于是就没有了压力,只会有收获的成功感,这种感觉很好,于是我们才能坚持下去,最终养成读书的习惯。

02

健康是基础,1天睡8小时,睡眠占人生的1/3,是我们花费最多时间的一个事情。所以首先要了解睡眠,管理好睡眠。这本书轻松易读。后面接着应该推荐营养学的书的,但是买了2本还没看,日后读了再加进来。

03
学校不教,人生必学。沟通比什么都重要,是生活的核心。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是国人非常非常不重视、但是又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人和自我之间的沟通,夫妻之间,亲子之间,领导下属,公司谈判,教师学生,群体之间的沟通等等,极其重要,但是被社会忽视最多,导致的各种严重的冲突。比如90%以上的医患矛盾都是因为沟通不畅引起的。


所谓情商高,就是会说话,就是会沟通。一句话让人笑,一句话让人跳。读这类书,刚开始可能有一个误区,就是发现读了好像也没啥用,沟通还是失败不畅,其实这类书只能慢慢的、逐步的提高一个人的沟通能力,比如从50分提高到51分,提高沟通的成功概率,提升沟通的效果。


04
最近2年,看了10几本“沟通类”的书,这本可以排在沟通类的第1,人人必读。前面《沟通的艺术》放在沟通第1位,纯粹是因为教材。

05
必读。没什么好说的。读就是了。

06
中国人比西方人更缺少逻辑思维,逻辑是思考方法,最基本,必学,人要是不讲逻辑,啥都不是。逻辑主要分为形式逻辑、非形式逻辑、归纳逻辑,形式逻辑简单了解下就好,逻辑演算我也是一看而过,但是非形式逻辑和归纳逻辑要吃透。看完这本可以看下《简明逻辑学导论》,以及各种外国人写的逻辑学的小册子。能从各个方面更深入的了解逻辑以及实践。

07
统计也属于方法论,不要看到数学就害怕,这本书只要有初中基础都能看得懂。外国人写教材,深入浅出,方便自学。统计可能是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数学分支。这本书主要以心理学为案例写的,但是道理基本上都是想通的,社会学等其他学科也需要统计基础。看不下去,翻翻也是好的。以后再推荐更简单的统计学入门教材。

08
社会新闻是人人都最关注的新闻,但是我们怎么样剖析一个社会问题,一个社会观点是否可靠,是否可信?这本书和上面的逻辑、统计3本书一起,是关系到我们相信什么,不相信什么的关键,是建立思维方式的基本。

09
之所以把实验心理学放在心理学导论之前,是因为方法比结果更重要。但是看书的时候,还是建议每个领域都要先看导论,再看研究方法。如何发现人性的方法,能够改变我们的思维,提高一个人的“信商”——选择相信什么、不相信什么。

10
心理学的重要性远超想象。心理学是研究人性的,是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以前主要是哲学研究人性,而今天以科学的方法研究人性的学科就是心理学。学习心理学首要作用是认识自己,改变自己,通过改变自己去影响他人,影响社会。苏格拉底说认识你自己,未经省察的人生不值得一过,孔子说吾日三省吾身,等等。现在心理学就是最好的工具。

当时选择心理学导论的时候,选了很久,比较了很多版本,最终选了这本,而没选更畅销的《心理学与生活》。豆瓣评分,这本书也比《心理学与生活》评分高0.3分。

看起来很厚很专业,其实也就是国外大学写给大一新生的教科书,高中生都能看得懂。对付这种刚刚入门而且比较不太容易读下去的书,不用强迫自己,我连续读一个小时也脑子疼。

我的方法的早上、午饭后、睡前各读半小时或5-10页。积少成多,每天读10页,一两个月也能读完了。这种方法适合很多严肃书籍。我一般同时也看趣味性比较强、轻松一些的书,比如《人类简史》等,调节下。

11
教科书里面写的最好的,没有之一。好到几乎每看一页都想拍腿大吼一声卧槽

12
这本书为什么放在曼昆的书前面,是因为当年买了经济学原理2年都看不下去,当时还不懂上面说的如何啃大部头的方法。后来买了这个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写的简单易懂有趣,能让人抓到经济学的主要思想,很快就读完了,然后接着读了下面曼昆的经济学原理。

13

毋庸置疑,最好的经济学入门教材。我当年读完这2本以后,还读了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书,萨缪尔森的《经济学》、斯蒂格利茨撰写的《经济学》,都非常好。

萨缪尔森说过一句非常经典的话:“假如我能够为这个国家写作经济学教科书的话,我才不关心是谁起草一个国家的法律。”可见教材的重要性,也可见本文思想地图的选书宗旨得到了大师的印证。

14
最好的社会学教材。看了这本书,你就知道,很多人谈论的问题,都有专门的人在研究,以后对社会发表看法的时候,会少很多自信,多一分谦虚。

15
无论是员工还是领导,都应该看一看,看完以后会觉得,很多朦朦胧胧的管理经验、想法,前人都有非常精确、清晰的研究且写在了纸上,而且总结的更好。非常开阔人的思维。

很多人喜欢看名人谈管理,这就是自我体会式的常识和科学研究的区别:个人常识狭隘、不确定性太高,而且经常有错误归因。科学研究更权威、更可靠、更正确。

16
管理类经典教材。浅显易懂。收获非常大。

17
政治学教材。强烈推荐。比较政治学。对比各国的政治制度以及发展脉络。如果对政治感兴趣,这本必读。同一作者还有一本更有名的《政治学与生活》(又名政治科学)。初中生毕业的基础都能看,浅显易懂。

18
人的各种行为的终极原因是什么?答案可能超出你的想象,比如我们说的道德、美德、正义、美感等等基本上是生物进化决定的。颠覆很多哲学、政治、法律方面的基础理论,会觉得很对经典著作的理论基础就是个笑话,根本没有现实的根基。

19

社会学主要是研究工业社会,人类学主要是研究前工业社会。知道人的发展历史,才能更准确的理解当下人的各种行为、选择、差异。

20
管理类必读。

21
管理类必读。

22
最好的通史类书籍,据说中国编写中学历史书,就是以这本书的写作方法为基础的。

23
外行经常误以为心理学只有心理咨询(变态心理学),事实上,临床心理学只占心理学的十分之一。积极心理学是研究人的积极行为的,比如如何让人更幸福。但是写的不够好,但是也必须一看。塞利格曼的那套关于幸福的书,可以配套着看,以及《象与骑象人》。

24
多数哲学导论都是以时间顺序逐个介绍每个流派、每个哲学家的思想,这就导致思想碎片化,比如可能关于美的思想可能散见于20个哲学家,不利于对比理解。实际上,时间和哲学家等是哲学研究者关心的事情,对普通人来说,应该更关注思想、观点。这本书就是以思想为主线,把历史上的观点串起来。

25
非常非常好。建立思想地图的书。

26
从进化论角度,以生物适应性为基础,研究道德、政治、宗教。书里对柏拉图理性论、康德义务论、罗尔斯无知之幕的立论基础进行了强烈批评,哲学家都是自己拍脑袋的哲思,这本书以实证反驳各种哲学观点。看完非常震撼。强烈推荐。

27
传统的中国文化已经事实上断绝,毋须争论,以后会专门写一篇文章来说这个问题。现在来说,西方的过去才是中国的过去,西方的现在就是中国的未来。所以读西方历史,尤其是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以后的西方历史,最理解当下中国具有最现实的意义。

28

买了2年,还没排上阅读日程。只看了目录。直觉应该是最好的中国史之一。先推荐吧。其他同类的书还有日本讲谈社出的10卷本《中国的历史》,《企鹅欧洲史》等,我也还没挑好。等都看了再推荐。

29

为什么中西方文明差距会这么大?世界各地的文明发展差异是怎么出现的?这本书实证性的提出了自己的答案。墙裂推荐。这个作者还写了本《崩溃》,也很好。还有本书可以对照着看,《西方将主宰多久》。

30

投资股市必读第1重要书籍。一句话总结:散户买个股就是大傻逼,都应该去买指数基金。

31
投资第2必读书。发现自己的人性弱点。投资者最大的敌人是自己。如何避免人性常犯的错误。

32
投资第3必读书。一句话总结:给我信心给我胆。股灾、经济危机的时候要大胆抄底,要相信周期,不要绝望,肯定会涨起来的。买了指数基金可以死扛,而且要重仓抄底。

33

投资第4必读书。

34
投资第5必读书。这本书也是讲经济周期的。经济学大牛很多都是炒股的,炒股炒成经济学家,炒股炒出来好多诺贝尔奖。里面最大的收获,就是通胀时候的投资策略。

35

没有科学就没有现代社会。科学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作为现代人,无论如何都是应该了解下科学到底是什么的。这本书就是最浅显易懂的科学入门书。

36

启蒙运动开启了现代社会的大门。必须了解。同样需要了解的还有工业革命等。这本是我找到的汉语里最合适的入门书。看完之后,发现启蒙运动就是全程打鸡血啊,太有激情了。


37
这本书解决了我很多对物理学的疑问,大概了解下科学家对这些未知的事情,是个什么看法。写的非常通俗易懂,大白话,漫画的方式写的,有料又有趣。比如空间是什么?书里说空间就像是水一样,也是一种东西。等等。

38
最好的生命科普书。人类作为生命体,应该了解下生命诞生进化的过程。

以后随着读书的进程,有所思所想就进一步补充,再出思想地图3.0、4.0版……

我读书近20年经验的精华总结,都在这篇文章和这个书单里了。如果您觉得有启发,希望能转发分享给更多人,让更多人看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学哲学书单推荐
为什么你看了很多书,却依然没有洞见?
这套书单,帮你建立各个领域的知识框架
一份带你畅游心理学世界的地图
批判性思维书单-私藏好书推荐
3种方法,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