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加强全员创新,推动企业转型

加强全员创新 推动企业转型

 

在目前加速变革的社会中,创新已经成为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创新驱动是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实现从“追赶者”变成“超越者”、甚至是“领跑者”的决定性因素。

一、擦亮双眼,认清创新

首先,创新本质上是一种“智慧”。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分成四等,最普遍的是数据,到处都是数据,按照一定的规律整理就变成信息,信息再经过科学的分析归纳,就变成知识,但是最重要的是,有知识的一部分人要具有技术和天赋,他可以将知识升华到智慧,这就是创新。数据是一座山,信息是一堵墙,知识是一层窗户纸,创新,就是要捅破这层纸。

第二,创新最大的敌人是“思维定势”。当一个新任务,新课题出现以后,尤其是难做的事情,以前没有做过的事情,人们的习惯反应就是不可能、办不了。要实现创新,就要改变心智模式,首先要考虑怎样创造条件实现它,不按照以往的经验,简单断定不可能或做不到,而找到它的可能性因素以及不可能的原因,然后逐一解决,使不可能的事情变成可能。

第三,创新更多的是“改善”。创新有两大类,一是重大的创新,可以使整个产业变化了,二是渐进的创新,重大创新世界上也没几个,数得上的就是像科学原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为我们的航天航空技术奠定了基础,量子力学为电子科学奠定了基础,双螺旋发现为生物技术奠定了基础。在企业里边一般发生渐进创新,也叫做“改善”,就是采取了新理念、新办法、新措施,把过去没有办成的事情办成了,把过去办成的事情办得更漂亮了。创新不神秘,不是高不可攀。要把群众性、全员性放在岗位创新的突出位置,最大限度地吸引广大职工参与,使创新工作深入到每个部门、每个班组、每位职工,树立人人都是创新主体、处处都有创新课题的新观念。

二、全员创新支撑企业创新

技术的创新过程越复杂,难度越大,产业关联性越强,对管理变革的需求就越迫切,管理变革的“震感”也越强烈,变革的“烈度”也越大,有时甚至需要对原有的企业构架实施全局性重组。这是生产力进步对生产关系提出的合理要求,也是企业自主创新所应该遵循的客观规律。

一个企业能否成功转型,取决于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两个“轮 子”是不是能够同时转起来。两个 “轮子”同时转,硬科学、软科学一起抓,企业才能拥有持续发展的动力。

比如,在立项阶段,要对市场环境、客户需求、相关产业、竞争对手等进行全面的可行性研究和战略决策;在研发过程,要进行科研队伍的组织、激励和研发流程设计;在大规模投产时,生产组织、工艺布局、员工培训、物料供应、品质保证等管理工作不可或缺;新产品投放市场之后,营销、市场开拓、品牌推广等将会遇到更大挑战,这些都需要企业通过管理创新来解决。

在企业创新过程中,人才是第一要素。引入创客精神,倡导全员创新,这既是对技术创新的重要支撑,也是对管理模式的巨大创新。

当前科技创新活动日益社会化、大众化、网络化,新型研发组织和创新模式将显著改变创新生态,使创新门槛迅速降低,协同创新不断深化,创新生活实验室、制造实验室、众筹、众包、众智等多样化新型创新平台和模式不断涌现,科研和创新活动向个性化、开放化、网络化、集群化方向发展,催生出越来越多的新型科研机构和组织。以“创客运动”为代表的小微型创新正在掀起新一轮创新创业热潮。这些趋势将带来人类科研和创新活动理念及组织模式的深刻变革,激发出前所未有的创新活力。

三、以全员创新应对新挑战

1、树立互联网时代的创新观念,挖掘数据信息商业价值

近年来,继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之后,大数据正在成为新一波信息化浪潮中最具颠覆性的技术。世界经济论坛的报告认定,大数据将为世界发展带来新机会、新财富,价值堪比石油。麦肯锡的报告指出大数据是下一代创新、竞争、生产力提高的前沿,如果充分利用“大数据”,零售业的营业利润将提高60%以上,制造业可以节省一半的成本。首先,数据的核心是预测,可以为我们提供可量化的分析工具,使决策行为更为科学和理性。更为关键的是,通过海量数据分析精准地了解客户需求,为个性化的定制和服务提供依据,从而开拓业务范围和潜在市场,创造新的价值。大数据为我们提供一个洞察世界的新视角,一种世界观。一旦思维转变过来,数据就能够被巧妙的用来激发新产品和新服务。在我国,一些先行者已经开始探索并从中率先受益,腾讯公司将其7.5亿即时通信用户、1亿微信用户、4.25亿微博用户和超过1亿的视频用户产生的海量数据汇聚到一起,通过层层解读用户的兴趣爱好、归属地、社会关系等有价值的信息,实现了精准的个性化营销。

2、打破创新主体边界,构建协同创新的新模式

随着技术创新的日益复杂、创新速度的加快以及互联网的发展,企业的组织边界被打破,创新已突破传统的线性链条和封闭模式,呈现出非线性、多角色、网络化、开放性的特征,并逐步演变为以多元主体协同互动为基础的新模式。

许多跨国企业创新发展的一条重要的成功经验,就是打破领域、区域和国别的界限,构建起庞大的创新网络,实现创新要素最大限度的整合。开放式创新、协同创新已经成为时代潮流。

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协同创新强调各创新主体之间的协同互动和有效配合,通过“合作”提升创新的效率和效益。

在实施协同创新的过程中,组织或企业可在内部建立知识、思想、专业技能或者技术分享机制,各独立的创新主体拥有共同的目标、内在动力,可直接沟通,依靠现代信息技术构建资源平台,可进行多方位交流、多样化协作。

3、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人是企业转型的主要力量。推进全员创新必须将领导推动与群众性创新活动相结合。实践证明,企业主要领导人,特别是“一把手”,是全员创新的倡导者和第一推动力。凡是企业创新进步快的企业,无不是“一把手”高度重视,亲自推动。而企业的普通员工则是企业创新活动的源泉和践行者,他们处于管理的前沿和基层,对企业管理的薄弱环节和不完善之处深有体会。因此,发挥普通员工的创新积极性和能动性对推进企业创新具有重要作用。

当前,企业“两高”即高端科技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十分缺乏,严重制约了企业创新发展。从高端科技人才队伍来看,我国装备制造业的研发人员占从业人员的比例仅为1.26%,而美国达到6.02%,日本为4.95%。如果企业高端科技人才瓶颈问题不解决,企业的竞争力将长期停留在低级阶段。从高技能人才队伍来看,我国技能劳动者总量已突破1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达到2600多万人,占比为26.3%,远低于发达国家35%的水平。在这种情况下,要以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作为主线,处理好职工培训、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技术革新、劳动竞赛、合理化建议等传统活动之间的关系,发挥不同载体培养人、锻炼人、激励人的作用,形成“学习提升—创新实践—评价激励”的闭环运行模式,锻炼人才队伍,破解创新瓶颈。

此外,要努力提供全员创新的平台。加快建设创新工作室、创新协会、创新基地等职工创新平台,盘活闲置厂房、办公场所、物流设施等,为职工创新提供场所,使职工创新有场所、有课题、有经费。依托于“互联网+”,提供开放共享服务,集聚各类创新资源,建立具有互联网思维的开放式创新机制,搭建起“资源雷达”,精准匹配各类创新资源,探索建立跨层级、跨部门的协同创新组织模式,推动各类要素资源聚集、开放和共享,推动创新工作的持续深入开展。

运行司 陈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的八个关键点
传统企业战略转型创新之道 | 和君每日观察
埃森哲发布报告显示—— 中企数字化稳步推进
打破思维定势,直面转型难关:以“好事多磨”的心态面对企业数字化转型(视频+文字)
​数字经济背景下企业管理模式探索
推动企业发展和青年成长双提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