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程献忠:《山海经》考古续一(文化的魅力)





《山海经》考古续


文  / 程献忠



        关键词:轩辕 猃狁 狻麑单于 权 可汗  黄 四面发光  迦叶 鬼方 鬼臾区

 

        那么,公孙到底什么含义?果然是外来的音译?难道我们几千年祭拜轩辕黄帝是认错祖宗了?是否太荒谬?其实,问题比较复杂!如果我们不能够理清与厘清其中的关系与概念,没有办法回答上面的问题!而厘清这其中的脉络,需要分别厘清有关于轩辕的三个概念,即公孙、轩辕与黄帝!一个都不能少!


        但是,三个都不容易说!我又不好先预设一个结论,如此会显得突兀。但是总得有下手处吧!考虑再三,还是挑有一定认知基础,又有名家考据基础的“轩辕”吧!


         关于轩辕为大车的说法,想来不必我去批判,且不说最初为“轩猿”,再之前为什么也就不好讨论了。但是,多数专业人士肯定是不认可的,因为不仅中原乃至于这个黄河流域考古没有一点证据支持在5000(暂时这么认为,黄帝年代)年前高大车辆的可能!


        那么轩辕到底是什么意思?其实既然已经非最初的字,那么研究这两个字显得毫无意义!那么如此又该在哪儿下手?


         其实,不需我说,之前已经有很多人有相似的讨论与论证,只是得出的结论似乎极其不利于主流思想尤其是漢民族思想,不过证据明显不很充分,所以最终没有被多数人认可。


        按下不表,我们先来看看中国上古时北方一个十分著名的所谓的少数民族——荤粥!当然还有许多异名,猃狁、玁狁、獯鬻、山戎等。

那位说,不就是匈奴吗?将黄帝往匈奴上套也不是你第一个提出,尤其是自认为继承有匈奴血脉与文化的蒙古族!但是证据太不充分啦!

先不急下结论。我们来看历史的记载。


       “匈奴” ,史载为中国北方的一支古老民族,繁衍在河套地带,游牧于大漠南北。商代甲骨文称其为“鬼方”,周代的诗集中又称其为 “熏粥”、“猃狁”,春秋战国时则称其为“戎”或“胡人”。匈奴之名始见于秦汉。


   《史记·匈奴传》云:“唐虞以上,有山戎、猃狁、荤粥,居于北蛮,随畜牧而转移。”首先就明了他们的游牧特性!服虔注曰“尧时曰荤粥,周曰猃狁,秦曰匈奴。”荤粥又写作獯鬻、薰育。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最初应当是指一种动物。而“猃狁”之名事实上还与古时所讲的“狻猊”(就是“狻麑”)极其相似。


        我们根据服虔的注解,结合《史记·匈奴传》,我们会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这就是,在舜和夏时,此族的名称“缺如”(尧以前叫荤粥,商鬼方,周猃狁,秦匈奴)!为什么会有此情况出现呢?


   《史记·匈奴传》又云“匈奴为夏后淳维之苗裔(其实淳维也一样还是荤粥、猃狁的字转)”。如此匈奴岂不是就是“夏人”?本来就为大禹的后裔!所以舜禹时代自然不要说,但是,唐虞以上又怎么说?那岂不是仍然说明鲧-禹一系本来就是“猃狁”族?!


         但是,不是说鲧-禹为黄帝后裔,且《山海经》明言:“黄帝生骆明,骆明生白马,白马是为鲧”,怎么可能大禹祖先成了“猃狁”之北蛮?但是,从此文中难道我们不能看出大禹的祖系为北蛮吗?什么叫“白马是为鲧”,又有上面《史记·匈奴传》云:“唐虞以上,有山戎、猃狁、荤粥,居于北蛮,随畜牧而转移”。难道不说明他们早就是驭马游牧民族?


        可能您又要问了,既然鲧-禹系“猃狁”,为黄帝后裔,为什么《史记》又会说“黄帝北逐獯鬻(《五帝本纪》)”?哪有这个道理?又,既然是养马、驭马的民族,为什么叫“猃狁”是犬旁而不是马旁?


        其实首先,“黄帝北逐獯鬻”用的字是“逐”,不是“征伐”,可见只是警告性的,不是征讨杀戮,自是担心或已见其族之弊(恃功而傲慢。后代的鲧禹证明了轩辕当初的担心)而驱逐之。其实更加证明关系不一般,为其世系是可能的。其次,用猃狁而不用马字旁(以后会介绍,轩辕后裔中有马字旁的称谓),那恰恰是证明此称谓不是简单关联的饲养动物,而是一个特殊的称谓——尊号!虽然还是与动物有关!


         那么,猃狁到底是何方神圣?成为他们的尊号?


        上面我不是说“猃狁”之名事实上还与古时所讲的“狻猊”(就是“狻麑”)极其相似吗?其实真的就是同指!而“狻猊”就是“狮儿”!


         实际上近代学者郭沫若先生已经做过考证。郭沫若在《释支干》中云:
   “狮子本不产于中国,《尔雅·释兽》有狻麑,曰:‘虎窃(浅)毛谓之虦猫。’‘狻麑如虦猫,食虎豹。’郭(郭璞)注云:‘即师(狮)子也,出西域。’……又《逸周书·王会篇》:‘央林以酋耳。酋耳者,身若虎豹,尾参其身,食虎豹。’案此亦即狮子也。其原文当为‘酋耳者,其身若虎豹,尾长三尺,食虎豹。’酋耳当即巴比伦之UR(著名的乌尔城即源于此——笔者注),耳读而止切,虽系鼻音字,然鼻音而、儿、耳与舌音之R最易淆混。狻麑之名亦当自外来……酋耳之或作尊耳者,疑后人欲求与狻音切近之故而改。中国有酋耳远来,又中、巴民族在殷周之际已有交通之一证据矣。”


   也就是说,“酋耳”就是“狻麑”,也即“狮儿”,波斯语中称Shire,更加接近汉音(我们的狮实际上翻自波斯语)。《逸周书·王会》所记之狮子乃自央林输入,央林当即埃兰Elam古国(但是,埃兰人自称Haltamti),在两河流域东南部,在今伊朗胡泽斯坦省,公元前三千年形成阶级社会和国家。埃兰与两河流域的苏美尔、阿卡得、巴比伦诸国接触频繁,也战争不断。到公元前7-公元前6世纪,先后沦为亚述和波斯的属地。


        但是,周初之时埃兰为什么不远万里长途跋涉向周人进贡?如此路遥,他们不可能是周人的附属国。那么他们与周人到底有什么密切关系?他们为什么自称Haltamti?这个留在以后讨论。但是至少证明,当时的信息传递不是问题,路途也不是问题!带着狮子从波斯湾附近到达西周京都是个什么概念,可想而知!


         郭沫若又云:“狮座之a中国称为‘女主象’,……希腊称为‘王星’,曰Regulus,其事亦起源于巴比伦。叶列妙士引亚拉图斯Aratus说:‘加尔达人(郭原注:即巴比伦)视此星为天界之王长,亦视为地上之王。’……而星名在巴则称为Sarru,此则与单阏之音极近。……由此变音,入后更变而为‘轩辕’也。” 


   也就是说,Sarru实际上就是轩辕的称名来源,也应当就是“狻麑”,也即“狮儿”!这个名字是“外来”的!而且似乎更加遥远!


        不太相信郭沫若先生的论述?那你知道狮子座在中国星象(星官)上面被称作什么?轩辕!没错,就是轩辕!是巧合吗?为什么在巴比伦狮子座α星(也就是我们的轩辕座中最亮的轩辕十四)被称为王星?Sarru为王星之意,而Ur的本意为“强大”、“伟大”之义。而轩辕星又叫什么星?权星!即是轩辕的快读,古音又读作Khan,看出来是什么了吗?对!就是西域大佬们的尊称“可汗”!其实,西域的民族如匈奴、突厥、蒙古等为什么称他们的头领为“单于”、“可汗”?其实就是与“轩辕”与“权”是一样的!都是对统领的尊称之号!如成吉思汗,应当全翻为“腾格尔可汗”,也就是“天可汗”——当年西域人尊称李世民就是如此!因为无论“单于”、“可汗”,它的意思也的确就是强大、伟大的意思!


        既然如此,我们没有必要回避问题,这样不但解决不了问题,反而增加不必要的民族不认同感!


         所以,我们需要继续上溯!既然轩辕就是“猃狁”,也的确是猃狁族(实际上为鲧-禹一系继承)的祖先。而且,按照我前文的部分推理,轩辕黄帝似乎也的确不是有熊氏黄帝,因为一个姓公孙,一个姓姬,一个可能最初是游牧民族,一个是典型的农耕民族。那么,他们到底是什么关系?轩辕黄帝真的姓“公孙”?如此怪异的姓氏?


         别急,既然有有熊氏与轩辕氏都称为“黄帝”,那么黄帝自然也是帝号,为尊称。那么“黄帝”是什么意思?


        千万不要被后世“五德终始说”带沟里去了!云中央为土、色黄,黄帝土德,故称为“黄帝”!这完全是循环论证!当然,也有人从“璜”去论述,云为玉崇拜,显然是颠倒了前后;乃至于从甲骨文论述,猜测为身穿皮革之义,所以黄帝为游牧民族云云,至于读音就不管了。其实,轩辕黄帝的巍巍功绩为世所传颂,岂能还张扬普通的兽皮?又尊为帝号?即便最初他们是游牧民族的出身,也在统合天下后崇尚修道(求道广成子)与玉文明,所以紧随其后的帝号就改为“颛顼”(瑞玉也,具体意义后面论),对玉礼仪与大道文明的崇拜可见一斑!


        那么,黄帝之“黄”最初是什么意思?其实《说文解字》是比较接近真实的。《说文解字》云:“黄

,地之色也,从田从炗,炗亦声炗(

,古文光),凡黄之属皆从黄。”


        黄音出自炗(

,古文光),对于发音是找到了依据,而从田有些疑问,为什么不从土,岂不是更加直接,云为“土”德何必用“田”字?如果我说“田”字既有土的意思,更加代表“四面”如何?


        想起来那个宰我所问而让孔子回答得差强人意的问题了吗?对!就是自古都有传闻的“黄帝四面”问题!如《尸子》云:“古者黄帝四面”。不语怪力乱神的夫子肯定无法真正回答这个问题。中国几千年也没有人再去思考这个看似毫无道理的传说!


        但是,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战国帛书《十六经·立命》却给出了详细的答案,云:“昔者黄宗(就是黄帝)质始好信,作自为象。方四面,傅一心。四达自中,前参后参。左参右参。践位履参,是以能为天下宗。君受命于天,定位于地,成名于人。唯余一人乃配天,乃立王、三公,立国置君、三卿。数日历月计岁,以当日月之行。吾类天大明。”


        看出来了吗?“田”字与“方四面,傅一心。四达自中,前参后参,左参右参”不是极好的吻合?而且展示“黄帝四面”的具体青铜器也被发掘出来!1959年,湖南宁乡黄材寨子山出土了晚商时期的以尊纪念黄帝的青铜“四面”方鼎!



        所以,黄帝的“黄”字的本意为“四面发光”之意,是极其赞誉的尊号!其实,所有的五帝的帝号都是褒义。如前面所讲的帝鸿(姬姓黄帝世系)之鸿为广大、宏大之意;帝

(姜姓帝)之
为突出优异之意等。

您可能又要质疑了,就算如此,这与轩辕有什么关系,又与公孙有什么关系?


         其实,公孙,前文已经说过,其实还有其他许多相近音的姓,如公输、公上、公山、公西、公晰、庚桑;由于地域差异其实相同的还有:公仪、公玉、公羊、公冶、梗阳都是!我不是举例“叶公好龙”成语中的“叶”来说明问题了吗?


         可是这又如何?能够证明什么?即使“公孙”可能或者真的就是一个译音,你又如何破译其中的奥秘?几千年没有人知道这个复姓最初的原意,既然不太可能是“公子孙”的意思?


        我们现在再来讨论关于黄帝(先不讨论混淆轩辕与有熊)的一些看似不太靠谱的传说。《竹书纪年》云:“黄帝五十年秋七月,庚申,凤鸟至,帝祭于洛水。”注:“龙图出河,龟书出洛,赤文篆字,以授轩辕。”《路史·黄帝纪》:“黄帝有熊氏,河龙图发,洛龟书成……乃重坤以为首,所谓《归藏易》也。故曰归藏氏。”


        此中点名了黄帝与龟洛书的关系。但是你可能说这明显都是传说、乃至于神话吧?那么我们再看,《国语·周语》记载刘州鸠答周景王问律的一段话:王曰:“七律者何?”对曰:“昔武王伐殷,岁在鹑火,月在天驷,日在析木之津,辰在斗柄,星在天鼋,星与日辰之位,皆在北维,颛顼之所建也,帝喾受之。我姬氏出自天鼋,及析木者,有建星及牵牛焉,则我皇妣大姜之侄,伯陵之后,逄公之所凭神也”。


       什么叫“我姬氏出自天鼋”?虽然,此处“天鼋”应当为是“玄枵”星次的别名,但是为什么周人另外取此星次别名为“天鼋”?郭沫若先生在看到周代《献侯鼎》等铭文后说:“天鼋二字,铭文多见,旧译为子孙,余谓当是天鼋,即轩辕也”,应当是这个问题的答案。 那么,郭沫若先生是从音(天鼋音近轩辕)还是从义认定的呢?从他考据轩辕与“狻麑”的结果看,应当不是从音(天、轩差异较大),而是从血脉传承之义。

那是什么意思?天鼋是一种大龟,轩辕氏崇拜大龟?难道不是龙?不是传说黄帝为龙吗?更何况不是说在东方的星官中轩辕“为黄龙体”吗?

似乎问题到此没有办法研究下去,虽然有周人对天鼋的明显崇拜。那么,我们不妨换一个大家认为完全不可能的切入思路打开局面!不过,可能您看到会有崩溃的感觉!


        佛教中,释迦佛的大弟子,被称为神通第一的是谁?不了解佛教但是看过《西游记》(无论是原著之书,还是电视剧)的许多普通人都知道,迦叶尊者呀!但是严格而论应当称为“摩诃迦叶”!


         对呀,难道有什么异常?我们来看佛教中对尊者的介绍!

         “摩诃迦叶者,此云大龟氏,龟者,先世学道,有灵龟负图而出,因以为姓;一云饮光、光波。金色晃耀,吞乎余色,故名。”


         看出来其中的奥秘了吗?发现“光波”一词,好穿越!这不是重点!摩诃,就是大的意思,看似意译,其实“摩诃”实际上就是“茫”、“莽”(古通用)的缓读,广大之意!为音译。而迦叶就是龟氏,不是意译,也是音译!


         对,迦叶就是龟氏!回想起上面所说的“叶”古音读she了吗?不知道“迦”读“伽”吗?其实由于语音本身流变与翻译的音转,所以造成“龟氏”变成“迦叶”很正常。但是,为什么佛典解释又云“一云饮光、光波。金色晃耀,吞乎余色,故名”,这不就是在诠释“黄”字为“四面发金光”而掩乎他色吗?


       但是,迦叶不是姓黄呀!而是“龟(氏)”呀!对呀,从来也没有说有熊氏或轩辕氏姓“黄”。其实是迦叶尊者的姓“龟(氏)”为“四面发金光”的意思?为什么?


       这是大家(包括古人)被龟的常见繁体字“龜”所迷惑!其实,“龟”的甲骨文与金文也不都是侧面图,如甲骨文有

,金文有
;也存在俯视图“龟”字,如,金文有作
,甲骨文有作
。而被殷人称为“鬼方”(就是猃狁)的“鬼”,甲骨文作
,都有“田”字。


        所以,轩辕黄帝应当姓“鬼”!最初应当就是“龟”略取“田”(与黄字四面发光统一)加女为

,即
(音依然如龟,甲骨文的畏字
,似乎就是鬼族人手拿巨大兵器而可畏惧的形象,所以也读如龟音)字,而非“鬼”字(后转写为鬼罢了),一如将姜、姒、姬、姚等一样(后世“媿”、“魏”姓近似),为龟之图腾标志,“人归为鬼(后世演绎出而异体字,从后世的简体龟字看,“鬼”倒是象“龟人”的合体)”为后世衍生义。与鬼相关的词(有异音都是方言之别,kui\gui\wei都可以)魁梧、魁首、瑰异、瑰丽、瑰奇、瑰宝、瑰玮、瑰岸,崔嵬,无不有奇异、高大之褒义,绝非后世阴厉之贬义!也说明其人较高大(盘桓西域,可能有高加索混血)。后世贬义为“鬼”,如“
”腰斩为“之尤”,又丑化为“蚩尤”。所以,商代称之为“鬼方”实际上就是其姓氏。


        又大家岂能不知轩辕黄帝的名臣就叫“鬼臾区”呀!就是此龟(鬼)姓呀!也由此可见由王冰补入的运气七篇果真是有十分古老的传承!而且大家也没有厘清其中的关系,就是运气七篇外的“岐伯”是谁?

因为据传说,黄帝时期出现过三位名医,歧伯、雷公和俞跗,似乎没有鬼臾区之名!歧伯、雷公在《黄帝内经》中有,俞跗相传擅长外科,著《黄帝外经》(现在流传的明显是后人伪托之作),但是毁于大火而亡于世。


        鬼臾区,又作鬼容区,号大鸿。为黄帝之臣,曾佐黄帝发明五行,详论脉经,于难经究尽其义理,以为经论。据王冰注解《素问》黄帝问于鬼臾区所答:“臣稽考《太始天元册》文曰”时指出:“鬼臾区十世祖始诵而行之,此太古占候灵文,洎乎伏羲之时,巳镌诸玉版,命曰册文。”由此可知鬼臾区乃世代为医。而《史记·孝武本纪》:“黄帝得宝鼎宛朐,问于鬼臾区。”可见鬼臾区的重要性!


        如此,我们可以推断,鬼臾区即岐伯,且岐伯(最初应当为耆伯,另论。就是长老的意思)是世代沿袭的尊称,鬼臾区才是真实姓与名——鬼,就是轩辕黄帝的本姓

,在西域成了“迦叶”,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成为一系列与“公孙”同音的许多姓氏!却独独忘记了它本来的字——鬼!其实也不是没有正确的传承,就是媿姓。当然还不止这些!


        近代王国维在《鬼方昆夷玁狁考》中考证,鬼方在西周也称为昆戎、昆夷、绲夷、串夷等,实际上就是“鬼夷(人)”,在周末的春秋战国时代基本融合回归。如最初即媿氏,出自春秋时期晋国周围狄族媿氏国。文献《殷周金文集成》中有记载:“倗仲作毕媿媵鼎,其万年宝用。”王国维等学者皆认为媿姓即晋国“怀姓九宗”中的怀氏,属于诸狄后人。春秋时期,晋国之封地境内多有狄人。在晋国境域以外以及边境地区,还有许多游离的狄族,如春秋时期赤狄别种广啬咎如等,这些狄族人多用隗、媿、倗为姓氏国。在史籍《国语·郑语》中,记述了西周末期周幽王姬宫湦八年(公元前774年)时的列国形势:“当成周者……西有虞、虢、晋、隗、霍、杨、魏、芮”。所以我认为,显然,魏、隗(可能包括虢、芮也是,甚至霍也不排除)以及媿、倗、傀、怀各字在古代与“鬼”字通音义,为一字异写,最初都是女旁的媿或鬼的异字。


        不过这些大家没有注意到,中原继承而保留的原姓的子孙,因为地域差异居然被语音变异湮灭而无人知晓了!其实最正统的应当是“妫”姓,出自颛顼的虞幕家族,也就是真正的“有虞氏”!而帝舜还是被有意安排窜入的!虽然他也被称为有虞氏!但是帝舜不姓妫,而姓姚!妫姓最初就是“媿”姓,在瞽叟(这么耻辱的名号,与帝舜的意外窜入有关)时代才改为“妫”,明显是放弃(可能流传太久忘了本意,以为鬼不详)图腾之“四面发光”的鬼姓而强调功业作为,所以变字不变音!而大禹也在其后强调自己的功业与作为(这个看《尚书》与《禹贡》中大禹自己的口吻即知),才借鉴而改原姓(当然也是鬼或媿)为“姒”(也有为其父鲧正名的因素,下论。鲧字与读音,大家不觉得奇怪?),“以”者金文作

,《说文解字》云:“用”也,而用(甬)者,争力则“勇”,合力则“拥”。以,篆书作
,形似两人角力分胜负(左屈败,右立胜),有斗“勇”之意。《左传》云:能左右之曰以。以,又多加在能愿动词后。所以,大禹取此字为姓强调他们族系的能力与功业是很自然的!


        那位说了,怎么轩辕黄帝后裔到达了印度成为婆罗门种——迦叶为婆罗门种?好像有些穿越呀?那我要说最初婆罗门教的最尊神—— 创世神Brahmā(实际上非真梵天。也译婆罗贺摩、梵摩。婆罗门教的称名源于此)为“四面神”如何?而且婆罗门教的种姓除了第一婆罗门族外,世俗最尊为“刹帝利”(王侯),而刹帝利梵ks!atriya,巴khattiya,也翻译为“刹瑞”,实际上就是“轩辕”、“单于”!你认为如何?


        不会吧!?婆罗门教不是说为印度教之源,最初出自雅利安人的吠陀教吗?怎么会与轩辕黄帝有关系?难道雅利安人是轩辕黄帝的后裔?

先别急,知道印度河流域曾经发现了惊人的古文明吗?哦!当然知道,我们中国人熟悉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不就有“古印度文明”嘛!


        不过注意,你可能完全误解了其出处!此文明是在今巴基斯坦境内的印度河流域!不是印度的恒河流域!遗址在今巴基斯坦信德(就是印度的另翻,本身为月亮之意)省,离印度河右岸5公里。遗址被命名为“摩亨朱-达罗”,1922年经考古发掘证实摩亨朱-达罗城是公元前 2350~前1750年间哈拉帕文化(哈拉帕遗址早至于BC3000年。鼎盛时期约为公元前2300年到公元前2000年)的居住地之一。而当时还是大英帝国的殖民地!直到1947年6月,英公布了把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自治领的“蒙巴顿方案”,同年8月15日,印巴分治,印度才实现独立。


        所以,印度沾了当年殖民者大英帝国的光,将近四千年(其实雅利安人只有三千五百年)都基本上为小国林立的印度次大陆(地域概念)暂时统一为印度联邦,于是自然将当年(印度还在被殖民时代)的印度河流域文明命名为“古印度文明”!如此,导致了他们虚幻的膨胀,自认为历史悠久、文明卓越。当然,与韩国人比起来差远了!


         其实,依据考证证明,创造“摩亨朱-达罗”文明的不是雅利安人,而是达罗毗荼人!也不是他们摧毁征服的,因为“摩亨朱-达罗”文明最迟在BC1750年就因为天灾而基本摧毁,而雅利安人进入印度次大陆在BC1500左右!但是,这不妨碍他们的鼓吹!其实他们最多是从幸存下来的部分达罗毗荼人哪儿听闻到当年发生的可怕灾难。


        我们来看一张出土在“摩亨朱-达罗”文明遗址的一块印章——一张结跏趺坐的印章!




         据说为印度教大神湿婆!听听!他们什么时候才到印度次大陆?“摩亨朱-达罗”文明是达罗毗荼人——最后被他们贬称为首陀罗——的创造,怎么可能出现他们的神祇!但是,头戴斧钺与牛角,与他们的湿婆还真的有极其相似的地方!甚至可能真的就是!


         那么到底怎么回事?不说印度教,即便是印度教之源的吠陀教也最多才4000年(BC2000年前),应当比此达罗毗荼人创造的“古婆罗门教”(可能早至于BC3000年初创时)要晚很多年!而且,此古婆罗门教与吠陀教看不出明显的传承,婆罗门教典型的三大主神(另外两神为毗湿奴与湿婆)与吠陀教的空、天、地三多神几乎没有关联。


        但是仔细分析,又隐约有一丝诡异的联系!即如上面所说印章上面的神祇,的确是湿婆再合适不过!但是,雅利安人怎么会继承达罗毗荼人的古婆罗门教?如此诡异?因为依据上面的推理,迦叶尊者为公孙轩辕的后裔(龟氏=公孙),古婆罗门教主神为Brahmā,为四面神祇,实际为黄帝的神格!那么,另外两个神祇:护世神毗湿奴(Visnu)与毁世神湿婆(Siva)?会是谁的神格?


        脑子灵光的人可能会猜到!不会是帝

与蚩尤吧?!不是吗?你以为当年与轩辕黄帝征伐而统一天下有关的除了帝与蚩尤还有谁?


        有戏!埃兰在西域的波斯湾,达罗毗荼人在印度河流域的巴基斯坦,依据上面的描述,似乎与华夏都有关系!他们相距不太远,不会有什么联系吧?


        怎么可能没有!不见西方研究者的结论?埃兰人的埃兰语与达罗毗荼语十分接近,应当是亲族语言!要不然,埃兰与两河流域的其他国家摩擦不断(埃兰人十分擅战),就是没有与达罗毗荼人的摩擦记载,为什么?西方人只能说到这儿,而且他们的语言无法解读?!下文嘛……,谁真关心谁研究!


        埃兰人自称什么?Haltamti!达罗毗荼人又怎么称名——Dravidian!


        其实,许多民族几千年都不会忘记自己的祖源与称名!这就是文化的力量!





申明:原文仅代表原作者观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关于“轩辕、猃狁、鲜卑、室韦”等词义的通信
伏羲,原来是肤施
你所不知道的历史(一):轩辕(黄帝)与匈奴的关系
黄帝一统(二)10:黄帝当然是汉族的祖先
程献忠: 公孙轩辕黄帝考证
许慎错了!戎非牧羊人|匈奴非犬戎、鬼方,百年中国考古一大伤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