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以案说医】黄笑芝:小柴胡汤的临床应用


黄笑芝 广东省名中医,主任中医师。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曾任广州第十二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兼任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络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广州市中医学会理事 、广州医学会中西医结合分科学会委员 、广州市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 、广州分会专家人才库专家。2007、2008年广东省中医药高级职称评审工作评委,2009年被评为广州市优秀中医 ,2012年被广东省人民政府授予广东省名中医称号。参与和指导多项中医和中西医结合课题,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

医案是中医临床实践的记录,体现了诊疗过程中理、法、方、药的具体运用,是医家诊治疾病思维过程的表现。历代名家医案是中医药宝库中的瑰宝。我们推出【以案说医】栏目,以期传承精华,启迪我辈,共同进步。

小柴胡汤是张仲景治疗外感伤寒少阳病的主方,在《伤寒论》六经证治中,除太阳病外,均有小柴胡汤及其类方的加减运用。以后历代医家对本方的阐述与运用则更加广泛,研究更加深刻。下面简谈一些个人学习运用本方的点滴体会,敬请同道批评指正。

一、辨证纲要

《伤寒论》第263条曰:“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第98条曰:“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以上两条详细地阐述了少阳病小柴胡汤的主症为: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这就是小柴胡汤运用的辨证纲要。

少阳胆经受病,胆火内郁,胆气上溢,故口苦,轻者仅晨起时有之。火性上炎,热灼津液,因而咽干,或见口渴,少阳经脉起于目外眦,胆火循经上熏,所以目为之眩,轻者仅见眼花,重者天旋地转,邪踞少阳,正邪相争,则往来寒热,交错出现。一日数发,无有定时,作无休止。少阳经脉布胸胁,邪入少阳,经气不利,而见胸胁苦满,或作叹息样。胆火内郁,木炎上逆则心烦,或见夜眠不安,胆气横逆,胃土受侮、升降失常,所以时时欲呕,或干呕无物,或腹中痛。胃气受损纳食呆滞而不欲饮食,食之无味。

从以上病机分析,我们可以理解到小柴胡汤证的病机当为邪犯少阳,枢机不利。小柴胡汤由柴胡半斤,黄芩三两,半夏半斤(洗),甘草三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组成。本方功能和解少阳疏利肝胆,调和脾胃,祛邪扶正。方中柴胡、黄芩枢转气机,透达邪热,疏利肝胆,以除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中烦热,为主药;半夏、生姜和胃止呕。以治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人参、大枣、炙甘草益气调中,护胃,扶正祛邪,共为方中辅助药物。

从本方药物组成分析,本方主要有以下几个作用:1、解热作用;2、调理胃肠功能作用;3、疏泄肝胆作用;4、安神除烦作用;5、扶正祛邪作用。

二、运用体会

小柴胡汤原是为邪犯少阳,枢机不利而设的主方,是和法的代表方剂。少阳枢机不利,可以不同程度地影响到人体上下三焦各脏腑组织的功能。因此,临床上枢机不利的病证不仅为外感伤寒所见,在内伤杂病中也可常常出现,故也可以用本方治疗。笔者在临床上根据《伤寒论》载:“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之训抓住枢机不利之病机,应用本方治疗各科疾病,收到良好效果。笔者认为,应用本方要注意掌握以下几点。

1、抓住主证

小柴胡汤主证是指本方辨证纲要中的七个主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除此之外妇人热入血室、疟疾等证也应谨记。

2、掌握病机

本方证的病机乃为邪犯少阳,枢机不利,这是本方认证识病的关键。枢机不利可影响人体上、中、下三焦各脏腑,不独外感伤寒少阳病。临床上凡是见枢机不利之证,就可应用本方。

3、熟练掌握本方药物及加减运用

小柴胡汤具有和解少阳,疏利肝胆,调和脾胃,扶正祛邪作用。原方7味药物均为针对本方7大主证而设。根据主证不变。主方主药亦不变的原则,在运用本方时也应遵循这个原则。疏利气机,扶正祛邪是本方之立方本意。因此,柴胡、甘草是本方疏利气机,扶正祛邪之主药。其他药物均可随症加减运用。

4、了解本方的古今运用

小柴胡汤的古今运用颇广,《伤寒论》原文就有7个加减法运用与6个类方,后世变方运用进一步发展,对本方的研究运用则更深入。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本方具有抗炎作用,免疫调节作用,改善动脉硬化作用和改善肝损害作用。临床报道运用本方治疗病证日益广泛。如用于治疗各种热性病、感冒、疟疾、肝炎、肝硬化、败血症、肺结核、胸膜炎、胆囊炎、胆石症、产后发热、小儿腹泻、急性肾盂炎、溃疡病、乳腺炎、腮腺炎、急慢性胃炎等等,习者都应有所了解。以便参考运用。

三、典型病例

案例一:重感冒(少阳病)

【基本资料】


何某,女性,时年58岁,2004年3月7日诊。

患者于1月多前罹患感冒,初见发热,畏寒,头痛,咳嗽。曾在某医院按感冒治疗。先后用过先锋霉素、速效伤风胶囊、ABOB、抗病毒口服液及清热解表中药治疗,头痛、咳嗽基本控制、惟发热反复不退、波动在37.5℃-38℃之间。
首诊证候

主诉:感冒、发热反复发作1月余。
诊见:发热,T37.8℃寒热时作,发无定时,伴见头晕,心胸烦闷,口苦口淡,不欲饮食,全身倦怠无力,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滑。

辨证论治
中医诊断:少阳病。
治法:和解少阳之法。
处方:
柴胡、法半夏各12g、黄芩10g,党参15g,甘草6g,生姜3片、谷芽、麦芽各30g,栀子、淡豆豉9g。3剂,每日1剂,水煎服。服药1剂、发热退,恶寒罢,诸症均减,3剂服毕,诸症告失,以调理脾胃善后。

【按语】

本例患者年近花甲,素体偏虚,外感风寒,邪陷少阳。虽历经中西药解表治疗,但发热反复不退,可知治不对症。屡用解表而表不去,知病不在表。细析病证,亦未见有里实之象,清里为时过早。刻诊所见,一派小柴胡汤证,此乃少阳病,虽病逾月,邪仍在半表半里,乃仍用小柴胡汤和解表里,枢转少阳,加栀子豉汤以助清泄降火除烦热;合谷芽、麦芽以助健脾胃,鼓舞正气,方证合拍,故收佳效。

案例二:慢性胃炎(胃脘痛)

【基本资料】


伍某,女性,时年45岁,2004年1月10日初诊。

主诉:胃脘胀痛3年多,尤以月经来潮前为著,经后减轻。曾在市某医院做纤维胃镜检查,结果为:1、慢性浅表性胃炎;2、十二指肠球部炎症。经服多种西药治疗效果不显著,特转中医诊治。
首诊证候

诊见:胃脘胀痛时作发无定时,伴有胸胁满闷,夜间多梦纷纭,烦躁不安,喜叹息纳欠佳,口苦,大便呈糊状,月经周期紊乱,淋沥不净,舌淡边有多个瘀点,苔薄白,脉弦细。

辨证论治
中医诊断:胃脘痛。
证属:肝郁所滞,横逆犯土,夹瘀滞冲任。
治法:疏肝和胃,枢转气机,兼活血调经。
处方:
柴胡、黄苓、香附各12g,法半夏、枳壳、合欢皮各10g,党参30g,白芍15g,大枣10枚,生姜3片,炙甘草6g,田七末(冲)3g。水煎服,每日剂。服药5剂,胃脘胀痛减轻。照方连服1月,胃脘仅觉微胀,月经按时来潮,经量正常,余症消失。
仍以本方加减调治2月,复查胃镜,慢性炎症基本消失。后以本方加健脾益气药调理善后。

【按语】

本例患者素多忧郁,胃脘胀痛乃肝郁气滞,横逆犯脾(胃)致肝胃气机不畅,枢机不利,而成胃脘胀痛,胸胁满闷。口苦烦躁,纳呆,月经不调诸症。乃一派小柴胡汤证。由于经前期血聚胞宫,肝血不足,肝气更加为之郁滞,故有胃脘胀痛以经前为著,经后肝气暂得疏泄而胃脘胀痛减。肝气郁滞,月经通而不畅,故淋沥不净。小柴胡汤可调和肝脾,枢转气机,疏汇三焦,用之正合本方病机。加白芍、枳壳乃合四逆散之意,可助疏肝和脾,缓急止痛;田七末、香附活血理气,调经止血;合欢皮安神,方证合拍,而收到较好疗效。


郑重申明:

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本案中的方药和剂量仅适用于本案病人当时的病情。未经中医辨证诊治,不得照搬使用本案中的处方和剂量。广大读者如有需要,应前往正规医院诊治,以免贻误病情。

来源: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作者:黄笑芝 主任中医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新冠医案】疫毒内陷少阳阳明,化热成实
一方通治诸病
学少阳病别只盯着胆
余国俊-柴胡桂枝汤治疗虚人感冒2个月
顽固盗汗一年,经方药到病除
姜德友教授运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内科杂病经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