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这位高句丽猛将打下了最广阔的西域疆土 却败给阿拉伯被太监害死


昨天,我写了一篇图文文章《揭秘鲜为人知的历史 高句丽竟是华夏族建立的一个地方政权》,向大家揭示了一个鲜为人知的历史事实,那就是高句丽是我们华夏民族的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地方政权,高句丽并不是韩国朝鲜的历史政权。

不仅如此,还有不少高句丽人在高句丽被灭后为大唐效力,其中最著名的当属一代猛将高仙芝。

高仙芝(?—756年1月24日),高句丽人,姿容俊美,善于骑射,骁勇果敢。幼时随父入唐。20岁时被授予将军。官至安西副都护、四镇都知兵马使等职,封密云郡公。

其一生最精彩的当属两次战争,这两次战争可谓是为大唐打下了西域最广的疆土,甚至超过了唐高宗时期,苏定方平定西突厥后建立安西都护府时的疆土。

那么这两场战争分别是什么呢?

第一是唐击小勃律之战

唐朝时有两个小国叫大小勃律,位置在现在的克什米尔地区,控制大小勃律就等于控制了现在的巴基斯坦,还能打通新疆到中亚的丝绸之路通道。

大唐在攻灭西突厥后,又联手大食(阿拉伯帝国)对付吐蕃,大小勃律一度向大唐称臣,服从中原王朝的统治。可是随着吐蕃的崛起,加上武周时兵力主攻方向不在西域,所以大小勃律被吐蕃用和亲等手段给控制了。

唐玄宗登基后,田仁琬盖嘉运数次派兵讨伐,皆不胜。直到公元747年(唐天宝六年)安西副都护、都知兵马使并兼安西四镇节度副使高仙芝率兵才攻灭了小勃律。

大家看地图就知道,小勃律很难打,因为地形实在是险峻,在地理环境上又和吐蕃更临近,而且吐蕃对小勃律是居高临下,援兵很容易就能抵达小勃律抵御唐军的进攻。

高仙芝的军队是怎么翻过万里雪山至今都是个迷,攻连云堡渡喷赤河都堪称是创造了奇迹。当时高仙芝的部队只有一万人,连云堡是天下雄堡,比中原的虎牢函谷关更难攻破,吐蕃人在那有一千守军,附近还有七八千的援兵,大家可以想象一下,此战有多困难。

可是高仙芝就是创造了奇迹,攻灭了小勃律,也就是等于将大唐的疆土延伸到了印度洋。

第二战是攻灭石国。

现在来看高仙芝打石国是不义之战,因为石国人善于经商,高仙芝觊觎人家的财富,便诬陷石国国王“无蕃臣礼”,领兵前去讨伐。其实石国与唐朝关系还是不错的。

虽然发动战争的动机是不义的,可是战果却是惊人的。而且高仙芝此战深知用兵之诡道,先是和石国缔结了合约,然后趁石国不备一举而灭掉了石国,接着又灭掉了突厥施。

天宝十年(751)正月二十四日,高仙芝入朝,献其所俘获的突骑施可汗、吐蕃(今青藏高原)酋长、石国王、朅师王。那俱车鼻施行至长安的西北的开远门时,被唐玄宗所杀。移拨可汗也被处斩。唐玄宗以高仙芝功勋卓著,加授开府仪同三司。

大概是不长时间,唐玄宗识破了高仙芝西征的底细,迁就了高仙芝,没有治他的罪,所以高仙芝及其部下虽有灭国之功,但却没得到重赏。不久,唐玄宗任命高仙芝为武威太守,并代安思顺为河西节度使,欲将其调离西域。但由于安思顺讽劝部下“割耳捴面”苦苦相留。

高仙芝在战术上是高明的,战果也是惊人的,可是战略上却失败了,导致了西域各国纷纷不满大唐,使唐朝在西域的威望大大下降,“由是西域不服”。石国王子逃到诸胡部落,将高仙芝欺诱贪暴之事遍告诸胡昭武。诸胡部落大怒,就暗中联合大食国欲共攻安西四镇。大食遂以此为借口,实施其扩张计划。

于是便爆发了至今仍然让人津津乐道的怛罗斯之战。

关于怛罗斯之战,史学家一直有争议,那就是这场战争阿拉伯帝国到底出兵了多少,有说20万,有说7万,有说先是20万,后来增兵到了30万。

不管怎么说,阿拉伯帝国的军队都在唐帝国的数倍之上,怛罗斯之战充分体现了大唐军队的强悍战力,双方激战五天,一直未分胜负,要知道阿拉伯帝国当时可是有7万到30万部队,大唐却最多只有两万(当时大唐总兵力约50万,安西最多只有3万兵,高仙芝不可能倾巢而出,因为还得防备吐蕃和西突厥及西域境内各民族势力)。

可就在双方谁也奈何不了谁的时候,唐军中的葛罗禄部众突然叛变,与大食夹击唐军,高仙芝大败,乘夜间逃跑。由于道路阻隘,拔汗那部众又在前面挡住去路,人马壅塞道路,幸亏右威卫将军李嗣业奋起大棒,为他杀开一条血路,才得以逃脱。这次战役,“士卒死亡略尽,所余才千余人”。

也就是说如果葛罗禄部众不叛变,胜负还真未可知。而且如果不是唐朝爆发了安史之乱,大唐和阿拉伯再打一战,大唐肯定会胜,可是历史没有假设,这一战大唐是败的,不过是虽败犹荣!

怛罗斯之战败了后,高仙芝被被解除了安西四镇节度使之职,入京任右金吾大将军。

接着爆发了安史之乱,唐玄宗惊恐,急派入京朝见的安西节度使封常清赶赴洛阳募兵迎战。可是高仙芝和封常清所募之兵都是些市井之徒,两人虽然善战,可是面对安禄山的败战之兵还是不够看的,被安禄山部将崔乾佑击败,不得不退守潼关。

可是这个时候唐朝的监军太监边令诚因早在安西时就和高仙芝有矛盾,这个时候高仙芝和封常清退守潼关,让他找到了整高仙芝封常清的理由,边令诚入朝奏事,向玄宗反映了高仙芝、封常清败退之事,并说:“封常清说叛军强大动摇军心,而高仙芝放弃了陕郡几百里地,偷偷克扣士兵的粮食和赏赐。”唐玄宗听了边令诚的一面之辞后,大怒不已,派遣边令诚赴军中斩高仙芝与封常清。

天宝十四年十二十八日(公元756年1月24日),边令诚到了潼关,先把封常清叫来,向他宣示了敕书,将其斩首,暴尸于芦苇之上。高仙芝回到官署后,边令诚带着100名陌刀手,对高仙芝说:“御史大夫也有诏命处死。”高仙芝急忙下马,说:“我退兵是有罪,死罪我不敢否认。但认为我偷偷克扣赏赐和军粮,是诬蔑。”他对边令诚说:“上有天、下有地,兵将都在这里,您难道不知道?”

他又回头对部下说:“我把你们招募来,当然是想打败叛军多得重赏,但叛军力量正强,所以撤退到这里,也是为了加强潼关的防守。我如有罪,你们可以说,如没有罪,你们就喊冤枉。”全军都喊:“冤枉!”喊声动地。高仙芝看着封常清的尸体说“:您是我提拔的,又接替我当节度,我现和你一起死,难道是命吗?”于是被杀死了。

一代名将,就这么冤死在了太监的刀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爱看
铁血碰撞,大唐帝国vs阿拉伯帝国
高仙芝:盛唐帝国双壁,纵横西域,如何代表大唐对决阿拉伯文明?
杀了这个高句丽人,大唐萎了...
吐蕃是为何让大唐、大食当时两大超级大国头疼
隋唐历史上真正第一猛将,灭三国平西域,金锤将李元霸都比不上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