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诗的含蓄写作技巧(三)

诗歌中运用含蓄的手法有很多种,我们把这些手法归纳起来,简单地概括最后三种,希望大家能熟练地运用:


  

烘托含蓄法


这种方法就是用截然相反的两种感情相互相互烘托、反衬、形成对比,从而使诗的情绪更加凝聚、强烈,诗的思想更加含隐、深沉。



一个黑人姑娘在歌唱
艾青

在那楼梯的边上,

有一个黑人姑娘,

她长得十分美丽,

一边走,一边唱歌。。。。。。


她心里有什么欢乐?

她唱的可是情歌?

她抱着一个婴儿,

唱的是催眠的歌。


这不是她的儿子,

也不是她的弟弟,

这是她的小主人,

她给人看管孩子;


一个是那样黑,

黑得像紫檀木;

一个是那样白,

白得像棉絮;


一个是多么舒服,

却在不住的哭;

一个多么可怜,

却要唱欢乐的歌。



这首诗的对比、烘托是强烈的。有颜色的对比——黑肤色与白肤色;有声音对比——不停的哭与唱欢乐的歌;有年龄对比——年轻的姑娘与幼小的婴儿;有身份对比——哭闹无常的小主人和寄人篱下的仆人;还有各自命运的对比——哭者的环境多么舒服,唱者的命运是那样悲惨。这种强烈的多侧面的烘托、反衬,闪烁着藏在字面背后的深沉的思想:为什么他们的命运是这样的不公平?是谁制造了这严酷的现实?怎样消灭这人为的不平等?于是读者便会通过思考与想象去领会那含蓄的诗意和深隐的感情。


诗的力量不在于说教,而在于它用生动可感的形象含蕴着深刻的思想,用形象来感染读者,让读者去深味其内涵,这就是烘托含蓄法的妙处。


旁侧含蓄法

先来看一首唐诗:


打起黄莺儿,

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

不得到辽西。



春怨


●  金昌绪


这首诗只短短20个字,便使读者看到:一位欲睡未睡的少妇,事先把落在窗前树枝上的黄莺赶跑,深怕黄莺的啼叫声惊破她思念丈夫的好梦,使得她不能在梦中与远在辽西征战的丈夫倾诉离情别绪。唐诗中描写少妇思念征夫的诗很多,但这首《春怨》尤其含蓄有味。为什么呢?它妙就妙在不去正面描写闺中少妇的无限思念,也没有去直接描写夫妇欢聚的甜蜜梦境,而是从侧面着眼,集中笔墨,描写了这位钟情的少妇在睡前打黄莺儿的举动和内心的复杂想法。这少妇的一动一想,给读者的想象开拓了广阔的天地。这首诗,构思新颖,不落巢穴。含蕴深广,个性突出。这些,恰恰是作者运用“以侧托正,以偏见全“的“旁侧含蓄法”取得的效果。


我们一些学员写诗,往往爱从正面去描写,不会从侧面或者换一个角度来写。运用“旁侧含蓄法”,往往能收到“挂一见万”“万取一收”的艺术效果。这里的一,既是事物的一个侧面,也是事物中最富有特征性的典型细节,即事物中最精彩的部分。诗人要努力去发现和寻找这个侧面,应该像古人所说的“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见瓶中之水,而知天下之寒,鱼鳖之藏也。”


写一个富有特征性的侧面,可以推动人去联想,去认识,去体味,去“披文以入情”,“循声而得貌”。有一位大师在画“深山藏古寺”这幅画的时候,不是像一般人简单地画一座山,一个庙,而是只画和尚担水这一个独特的“侧面”。然而,读者的想象,自然会顺着和尚担水这根线,分明察觉到古寺是藏在深山的。这种可见的画面上腾飞画外之意,与我们写诗的“旁侧含蓄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结句含蓄法


这种手法,主要是在全诗层层铺垫之后,结尾一句突然升华,或意蕴高远,或画龙点睛,从而使诗的境界全出。这种手法多用于短小的抒情诗的结尾。


黄浦公园

李季

我从南京路,

步行到黄浦公园。

我用黄浦江的水,

洗了手和脸。


过路的人啊,

请不要发笑;

我还是第一次来到上海,

我要童年的记忆洗掉。




这首诗的最后一句,意味深长,童年的记忆能洗掉吗?那是什么样的辛酸的痛苦的记忆啊!想洗掉,意思是再不想回到童年那悲惨的生活,也说明现在终于过上好日子;这一句结尾含蓄着多少要讲的话,又能引起读者多少回忆和联想!


白居易曾说,写诗要“卒章显其志”,这句话意思是一首诗的结尾既要概括全诗的意思,又要在结尾处将思想升华。揭示出这首诗的主题和“言外之意”,一首诗如果没有结句的异峰突起,全诗都会显得松散又乏味。好像一人人没有主心骨一样。


谢榛在《四溟诗话》中说,诗歌的起句要“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抒情小诗的结尾,通常是全诗的高潮所在。许多短诗,前面几句写得平平,常常会因为结句的异峰突起而使通篇生辉;也常常会因为结句含蕴深厚而诗味浓郁醉人。因此,诗歌的结句最应当留意。应该让人觉得如食橄榄真味久在。


从美学角度来讲,结句含蓄,求言外之意,不但与绘画中的求象外之趣相通,也与音乐中求弦外之音相通,音乐中很讲究“余音缭梁”或“余音袅袅”,一曲终了,人们还沉醉在乐曲制造的高妙的意境中,优秀的诗歌也是这样,如白居易的《琵琶行》,描写琵琶女弹奏完毕之后的情景时写道“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古代的大诗人都非常讲究诗的结句要余味无穷。我们有些学员写诗,就是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写到哪里就在哪里戛然而止。这样的诗不会产生艺术效果。让人会觉得枯燥乏味。


我们一共总结了六种含蓄的方法,这是六种常用的含蓄方法,除了这六种外,巧妙的构思、独特的比喻、精彩的夸奖,情景交融,融情入景等等方法,都是获得含蓄效果的有效手段。诗人就是运用这些手段,把生活、思想、激情、感受等融入艺术之中,让读者片言明百义,坐驰役万景,得到神完意足的诗美享受。



爱写作的同学们,《诗的含蓄写作技巧》已经总结完毕,请根据今晚的三种写作技巧,练习写一篇诗歌,可下方留言,一起探讨美妙的诗歌。


鹏程写作学院衷心分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东方诗苑】张治国‖关于诗的含蓄
诗歌鉴赏题型及答题格式
金昌绪《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闺怨诗中常见的意象和主要内容思想
诗歌鉴赏中的“无理”而妙
古典诗词中隐蔽的心理描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