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虚词及其用法。

辞赋第5    赋句中的虚词

上一讲的的学习内容有:

一、

二、

三、提引词的特点

四、提引词的用法

五、提引词的训练

今天开始学习虚词及其用法。

   一、虚词的概况介绍   

   在没具体讲虚词以前,先说明一点,我们所讲的是古汉语虚词的用法,它和现在虚词的用法有不同之处,请不要用现在虚词的用法去解释。不然会走入迷魂阵。

虚词与实词相对,指的是汉语词汇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同时虚词也无法独立成句。虚词一般包含介词连接词助词语气词副词等。

 

1、虚词的特点:

1)依附于实词或语句,表示语法意义

2)二是不能单独成句,不能单独作句法成分。

3)是不能重叠。这些与虚词无词汇意义有关。

2、虚词最主要的功用是在句中起语法作用。

1)可以使文言各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复句中各分句之间的关系突出地显示出来。

2)有些虚词还可以成为语序的特殊调动和实词词性变化的标志,当它们用在具体的文章里面时,它们可以和别的词一起充当句子成分,起着指代、修饰、和限制等作用。

总之,虚词在语言中起到经络的作用,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虚词使用是否恰当,对整个句子的结构和意义有很大的影响。

 

3、虚词的用法

   1)赋句中,一般四字以上就需要加虚词,这点是区别于诗词的重要因素,也是初学者经常会忘记的一点,希望引起大家的重视。

例:思/煦妪/之义,穷/造化/之精。

   变方流於/斜汉,叠圆影於/遥天。

   圣人/以不宰/成能,日月/以无私/可久。

见乎天//一人/有庆,比於玉//百度/惟贞。

   这里的”“於(于)”“”“就是虚词,“/”符号表示在阅读时需要暂时停顿的地方,就是我们刚才所说的节奏点。

常见的文言虚词:而                                

其中最常用的几个虚词,而、且、其、之、则、于、乎、以,我们会在今后的讲义中逐步介绍这八个虚词的用法。

 

2)虚词在对仗上比较宽松,在对应位置上的平仄要求也被列为可不予计算,究其根源,就是因为虚词虽然在联句中起到的作用不少,但它始终是为了给主体服务,为了明确它在句中的主次地位,有意地忽略它的声律、对仗要求,目的就是为了模糊辅助物,突出主体。

    3)虚词是区别于诗味,词味,体现赋味的重要因素。

 辞赋骈句多有虚词,这是辞赋句式的特点之一。有虚词的句子在吟诵时,极易调动与控制吟诵感情,声韵上亦有抑扬婉转。虚词使用得好坏常直接决定骈句的成败。要做到熟练无碍,既可以得到虚词的音韵效果,又使句子中词组其意通达,表意准确。这除了语感上的天赋差异之外,坚持多读多练习,亦是其重要的途径之一。

   虚词是语言发展演变中最有特色、最具有生命力的一种成分。

  

 二、常见的八个虚词的用法

   在《古汉语虚词通释》一书中收录了549个。我们不是专门研究虚词的,所以,我们只讲在赋文中常用的几个,如果大家对虚词有兴趣,可以到网上下载《古汉语虚词词典》。

    比较常见的虚词有:于、之、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与、则、者。

   虚词的用法很多,下面我们简单介绍几个。

    1字的主要用法。

  ""可以作动词,也可以作介词,作动词用的时候,是实词,作介词用的时候是虚词。今天我们讲的是虚词,所以作动词的用法,先不讲。

 

1)引进动作、行为的时间、处所,意义相当于方面(上、中)”

如:捐金于野。——《后汉书·列女传》,又:成于机杼。

射于家圃。——·欧阳修《归田录》,又:葫芦置于地。

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袁宏道《满井游记》

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于:介词,到。)——·姚鼐《登泰山记》

2)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相当于对于

告之于帝。——《列子·汤问》

何有于我。——《论语》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韩愈《师说》

言于李愬《读音:诉》。——《资治通鉴·唐纪》

语于富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又如:他做的事于人民有益

 

3)表示动作、行为的所从,意义相当于。如: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4)在被动句中,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相当于

不拘于时。——·韩愈《师说》

苦于多疾。——·苏轼《教战守》

伤于缚者。——·方苞《狱中杂记》

择于自然。——·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5)引进比较对象,意思相当于

甚于妇人。——《战国策·赵策》

   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同于真。——·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同于幻。

近于自然。——蔡元培《图画》

 

6)表示把动作、行为加给对方,相当于。如:荣誉归于教练

7)表示相对的位置。如:垂直于肋板的脊柱

8)词缀。嵌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不必译出

以至于寸。——《后汉书·列女传》

越于诸侯。——《国语·晋语》

又:以免于难。

可以免于难。

    

        2字的主要用法。

    之,可作动词、代词、形容词和助词,其中动词、代词和形容词都是实词,不是我们   

   今天所讲的内容,我们只讲作为虚词的用法。

   1)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领属关系或一般的修饰关系

   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开火者,军中发枪之号也。

   又如:钟鼓之声;一家之长;原因之一;夫子之文章

   2)用于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吾见师之出。——《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3)用于实词与介词之间

   口之于味,有同耆()也。——《孟子》

  

         3字的主要用法

   而,可作名词,连词,代词,动词,助词和语气词等。连词,助词和语气词是虚词,其他都是实词。我们今天将就是虚词。用作连词。从古沿用下来的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1)作连词,表示并列关系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柳宗元《捕蛇者说》

2)作连词,表示递进关系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荀子·劝学》

 

3)作连词,表示承接关系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苏轼《石钟山记》

4)作连词,表示转折关系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5)作连词,表示假设关系

诸君而(如果)有意;瞻余马首可也。——·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6)作连词,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

吾恂恂而起。——·柳宗元《捕蛇者说》        

 

7)作助词,表示偏正关系,相当于

虞之与虢(guó ),相恃而势。——《淮南子·人间》

8)作助词,与连用,相当于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易·系辞上》

9)作语气词,用于句中,表示反问,相当于难道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论语·颜渊》

10)作语气词,用于句末,相当于

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论语·微子》

 

4字主要的用法:用作连词,可表示多种关系。

1)表示承接关系

表示两件事情在时间、事理上的紧密联系。可译为”“便或译为原来是”“已经是

   例句:对夏云而竞峭,映花岩则增媚。

   2)表示并列关系

   1)两个以上的连用,每个字都用在意思相对、结构相似的一个分句里,可译为,或不译。

   例句:位卑则羞赧(nn),官盛则近谀。

   2)表示一种对比。译为

例如: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3)表示转折、让步关系。

   1)表示意思有转折时,字用在后一分句,可译为;表示姑且承认一件事。也可转换成虚词  

   例句:振珠喉乃咏赋,挥玉笔则抒情。

   2)可译作反而却已经却是等。

   例如:求牛则名马,求马则名牛。

   5字主要的用法

  作连词。表示递进关系、并列关系。

      例句:

     1)表示递进关系

      如:金生且火死,菊绽而兰蔫nin

     2)表示并列关系

      如:翻雪浪于霜涛,拔重峰且叠嶂。

     3)用作副词。相当于”“将要”“暂且”“姑且

      如: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6、“乎”字的主要用法
1)用作语气助词。
 表疑问、反问语气时,可译为“吗”、“呢”;表测度或商量语气,可译为“吧”;用于感叹句或祈使句,可译为等。还可用在句中的停顿处

1)儿寒乎?欲食乎?——《项脊轩志》
2)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廉颇蔺相如列传》
3)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4)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齐桓晋文之事》
5)于是乎书

    

        2)用作介词,相当于
    在文中有不同的翻译

 可译为

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亭记》(乎:于)

2)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捕蛇者说》(乎:在)

(3)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前一个"":在;后一个"":比。)

 

3)可作词尾,译为“……的样子“……

1)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庖丁解牛》

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赤壁赋》

  4)表由于因为

1)德荡乎名,知出乎争。——《庄子·人间世》

2)不动乎众人之非誉,不治观者之耳目。——《荀子·正名》

   

 7、乃

   1)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才”、“这才”、“就”等

     如:悉使蠃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赤壁之战》

        2)强调某一行为出乎意料或违背常理,可译为“却”、“竟(然)”、“反而”等

     如: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石钟山记》

         3)用在判断句中,起确认作用,可译为就是 

         4)用作代词,可译为“你的”、“你”、“这样”等

     如: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8、以

 1)表示与工具有关。可译为:“拿”、“用”、“凭着”

 如: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璧之下。——《石钟山记》

 2)表示所处置的对象。可译为“把”

 如:操当以肃还付乡党。——《赤壁之战》

 3)表示时间、处所。可译为:“于,在,从”

 如:果予以未时还家,而汝以辰时气绝。

 4)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

   如:忽魂悸以魄动。——《梦游天姥吟留别》

   乃、以,还有很多用法,就与大家交流这些,其他用法大家自己去查看。

   虚词部分讲到这里了。也是领一个路子,上面说过要查虚词词典,或者搜韵,我是常用搜韵的。康熙字典解释里面有很多有典的好句子,这些都可以化为我用的。

      

三、虚词使用训练法

      骈句虚词练习,主要分换字法和组篇法。

      1、换字法

      即将前人之句以虚词换虚词,最好一骈之中要替换一个虚词,条件是替换之后的语  

   意依旧畅通。

   1:非烟捧于圆象,蔚矣锦章;余霞散于重轮,焕然绮丽。

   替换为:非烟捧于圆象,蔚矣锦章;余霞散之重轮,焕然绮丽。

  

2:禀以阳精,体乾爻于君位;昭夫土德,表王气于皇家。(爻:yáo

   替换为:禀以阳精,体乾爻之君位;昭夫土德,表王气于皇家。

   3:丽碧霞以增媚,捧金乌以徐飞。

   替换为:丽碧霞而增媚,捧金乌以徐飞。

      

 2、组篇法。

      具体方法就是用上面列出的常用虚词,加上一些临时随兴而得的诗词,编撰成短篇骈文或一些有意义关联的骈句,理论上讲做得越多越好,每次练习应最少不低于两骈,并尽量争取即兴而得的实词尽量用于其中。这个练习就跟我们前面所讲的提引词的训练方法有些类似。因此,这里就不再举例。

    虚词要灵活运用 ,初学的时候,很容易犯两个错误,一是忘记四字以上要加虚词,二是通篇只用一个虚词。特别是字,如果一篇赋文的虚词只有字,是不是很单调?因此,我们在虚词的运用上要多多参照虚词字典,变换使用。

    今天的学习内容有:

    一、虚词概况介绍

    二、常用八个虚词的用法

    三、虚词使用训练法

 

       15讲作业

1、什么叫虚词?

2、请自己找一首唐诗,加上适当的虚词,用组编法连成几个有意思关联的骈句。

要求:

1、紧句+长句+轻隔或重隔

 

送友人(唐·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山横北郭,水绕东城。今日别此地,明朝至他乡。缭绕浮云,宁知游子意;孤回落日,未辨故人情。

 

自己找一首诗,如上面的例子,改写成骈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文言文常用6大虚词用法总结,终于知道文言文该怎么学了!
马说中的虚词"之""而""以"的用法
(7)[转载]知识树小结整理 120个文言诗词 18个文言虚词
2011高考语文复习专题突破:文言文阅读之文言虚词
文言虚词用法推断
文言文基础知识:文言虚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