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教师十态

教师十态

一、“脚踏实地”态

生活是一本书,永远值得我们去细细品读的哲学书。在这部书中,有我们需要的任何东西:当我们在百无聊赖之时,生活给我们的就是慵懒松散,当我们在放荡不羁之时,生活给我们的就是放浪形骸,当我们在孜孜以求之时,生活给我们的就是锲而不舍,当我们在享受生活时,生活给我们就是幸福光阴……

做为教师,首先是生活中平凡的人,是一个在于活中事无巨细不可分割的人,所以教师对于生活的态度直接影响了教师对工作的态度。这个世界上伟人少之又少,真正成就大事业者也少之又少,而更多的是普通劳动者。并不是普通劳动者就不能享受生活,正相反往往所谓事业成功者没有更多的机会去自由地享受生活,而普通的劳动者更能体会到平凡之中的可爱之处。教师的平凡是有目共睹的,教师也必须安身立命与平凡,在平凡的工作中做平凡的事,享受平凡生活带来的平凡的快乐。正是这种快乐是恒久的,是细水长流的。

这个世界上有很大一部分教师是普通型的,而且普通得只能是他们正在教的学生才记住他们的姓名。仅这一点对于此种教师来说也就足够,毕竟教师的工作就是教书育人,只要把自己的学生教育好,使学生能尽可能的成才,这是教师的夙愿。

这就是“脚踏实地”态的教师。

脚踏实地态的教师鲜有因工作压力而烦恼者。我们知道,任何人在工作上的顺利与否,一方面固然与此人的工作能力等有关,但在平凡的岗位上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更多的还在于自己的工作态度、努力与付出。“脚踏实地”态的教师们每天的工作很有规律性,很注重工作的成效,很有工作的钻研精神,很得学校领导的器重。

每天,他们总是非常及时地到校(如果是语文或英语老师,当然在早自习之前几分钟已到教室迎接他们的学生),绝对没有那种在上课铃声响起后才从校门口趋车风驰电掣般匆忙而入,更不会似百米冲刺般飞向教室的过程中手里还拎着早点边冲边往嘴里塞而影响市(校)容,他们总是比那些在铃声响起后才进入教室的学生早一些站在教室中,甚至在教室门口微笑着盯着那些迟到的学生,使那些迟到的学生感觉到自己的迟到是一种“犯罪”,有无地自容的感觉。

上课时,“脚踏实地”态的教师总是能面向全体学生,总体用自己特有的目光扫视教室中的各个角落,让每一位学生都在他上课“情感之场”的笼罩下而不可以有分心的逃脱。而如果,当真有学生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将要“神游”时,“脚踏实地”态的教师总是以他特有的眼神(或温柔一瞥或严厉一扫或尝试一问或调皮一眨)、以他特有的语态(或突然停顿或突然激扬或突然深沉或突然温柔)、以他特有的动作(或加大幅度或定格空中或迅速疾走或友好一拍)等来提醒该生,让该生突然感觉到老师在关注着自己,而这种关注是在不影响教师上课的进度与其他学生听课的情境中无声无息完成的。

同样在改作业时,“脚踏实地”态的教师是及其认真的,当某生在作业中出现了某些“瑕疵”时,一定逃不过他的慧眼。此时,要么他会在该生的作业本上留下一点什么,让该生明白为什么会出现此种情况,要么给留下鼓励的文字让该生再一次感受到文字交流的温暖与信心;而如果他觉得有必要,就把该生请入自己的办公室,以诲人不倦的姿态让该生弥补了当天学习上的松懈与不足。

教书首要在于育人,教书育人的过程不仅仅只在课堂上,不可能局限于课堂上,所以“脚踏实地”态的教师总是能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与学生接触的机会作无言的教育活动。他们与学生一起游戏,与学生一起交流,让学生感受到师生在心灵交流中的平等,体会到心灵平视中的温情,不再仰视甚至跪着面向教师,这些是学生最深刻的心灵感受。

这样的状态下,他们所教的班级学生成绩很少有特别差的,即使原来有,经过一段时间的“陶冶”,那些学生也会慢慢地跟上了他们的步伐而在追赶着。学生学习的上进心是班级中的风气,学生敬爱教师是班级学生的基本品德,学生间和睦相处其乐融融是班风的特色。所以基本上班级中没有了什么特殊的事件需要处理,更没有一些本来不该发生在校园与班级中的暴力、色情、争夺、倾轧等事件需要预防。

固此,学校领导对该类教师青眼有加,该教师总是很谦虚地、默默地接受表扬,不张扬也不自吹自擂,仿佛这一切都是自己应该做的,这一切都是自己必须要完成的。

也正因为如此,工作压力与他们无缘了,他们感受到的总是工作带来的乐趣,学生的可爱,以及成功的喜悦。

而且他们的心态也非常平和,没有激进的进取心,不奢求有朝一日能够进入学校领导的行列,甚至有些干脆对进入学校领导行列有“排斥”的心理――当一名平凡而踏实的教师就是他们最满足的追求与目标。

二、“精干睿智”态

曾有“面相家”对不同人的面貌作过一些颇具见地的论述:有些人一看就是精干之人,做事干练果敢,绝无拖泥带水之痕迹;而有些人则有婆婆妈妈之习气,性格中有优柔寡断之成份而缺乏睿智的表现。不管是要求自己还是要求他人,我们总想与我们有关系的各色人等是一位精干睿智者,而非优柔寡断者。当教师也是如此。

经常我们在评述某教师时,有很多很形象的形容词冠之于不同教师的头上:“法西斯型”、“保姆型”、“民主型”、“放任型”……但很少提到“精干睿智型”,也许我们都是把“精干睿智型”的极高评价送给了一些领导者,甚或在我们的教师队伍中鲜有“精干睿智型”教师?其实不然,我们的普通教师队伍中还有许许多多“精干睿智型”的教师。

某天,某教师见到自己班级教室后墙壁上的奖状摇摇欲坠似有粘贴不牢之态,他没有身先士卒,而是请他班中也许是最懒惰的学生去完成这个光荣的任务。也许那位学生根本没有主动地为班级做过一件事,可能他根本就不乐意为班级献出他无私的劳动,可是该教师就是利用他的三寸不烂之舌,先把该生美美地夸奖了一番,当然该生在被戴了“高帽”是不着痕迹的,而非常乐意地接受老师给自己头上的这个“光环”。该生通过努力(也许要或找或借工具甚或爬高爬低)完成了看似非常简单的但很有意义的工作。

某天,学校组织同年级各班进行拔河比赛,该教师没有忙于亲自躬行去选拔选手,没有去挑选与淘汰,对比与衡量,而是把这个任务交给了体育委员,给体育委员的一句话是:按照学校的要求,考虑好你的计划,下课后来我办公室说给我听听……

下课后体育委员如期而至,毕竟受到老师的如此重视来担当此重大的组织工作,心情难免激动一些,工作的热情难免会高涨一些,所以侃侃而谈是正常的事。可能这侃侃而谈中已经包含了其他学生的意见,包括人员的选拔,包括后勤的组织工作,包括啦啦队的组成等,详尽而不失科学性。当然该教师不可能给体育委员有泼冷水的弱智举动,而只能在体育委员有过分的或不合理的方案中才提出“自己供参考的意见”,其后在班级中宣布,此次活动由本班“某某某大体育委员全权负责,全体成员必须以尊重老师般的态度尊重体育委员的工作,并尽心尽力做好分配到的自己份内的任何工作”。

某天,班级学生中对穿着有攀比之风的苗头,该教师不动声色,还是如常上课。偶尔在上课时,某生发现该教师衣服背后沾上了很多粉笔灰(这粉笔灰是如何沾上去的现已无可考,只是真得沾上了),善意地提醒该教师后,一向不太拘小节的该教师却大惊小怪地夸大这粉笔灰对衣服的“损害作用”,仿佛这再正常不过的粉笔灰是什么洪水猛兽似的,还提到了一向不在意的“这一件衣服要多少钱,意外沾上一次粉笔要多洗一次,衣服的折旧率如何,寿命如何,每天穿衣服成本如何”之类的“怪异之言”。学生们后来才知道老师的怪异的目的就是要大家去计算自己的生活成本,特别是穿衣服一项的成本,从而引到了穿衣服攀比之风之类的话题上。用心良苦呀,但学生心里很受用,没有被强迫的意思,更没有觉得教师的做作。

……

也许举此三例并不能完成把“精干睿智”态教师的工作特征完成体现出来,而果真要给“精干睿智”态教师的工作特征进行归纳的话,我们也只能是那么几句话: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如果普通学生能做的事,班干部不用去做,如果班干部能够完成的工作,则老师不用去做。而一切的教育教学活动都是以学生为中心去完成的,要尽可能地利用学生的资源与力量,让学生自主去思考、去创造、去实践。

然而“精干睿智”态的教师“精干睿智”主意与想法从何而来?没有人天生就是“精干睿智”的,只不过相比别人面对同一件事时,他在做事情之前比别人想得多一些,更充分一些,更有前瞻性一些,而这一切的想法在做事情之前已经完成好了,而不会像某些教师一样要面临某一件事时随意而行,想到什么做什么,遇到什么困难时因为准备不充分而措手无策。一言以弊之,“精干睿智”只能是对某教师在完成某件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某一显现的时间段的评价,如果要看完成整个教育教学事件的过程,特别是看完成某件教育教学事件的前期准备工作,可能“精干睿智”态的教师是最“婆婆妈妈”、最“优柔寡断”、最“拖泥带水”的,但毕竟那所有的“婆婆妈妈”、 “优柔寡断”、“拖泥带水”发生于准备工作过程中,发生于教师本人的内心隐性工作中,发生于不被别人了解的过程中,在别人看来,这样的准备工作只能说明该教师的心思缜密,认真慎重。“精干睿智”态的教师给别人印象最深刻的特征还有他的“创造性”,他总是想到别人没有想到的东西。其实并不奇怪,在经过一系列深思熟虑后,只要你觉得你的想法与做法可能对完成(解决)教育教学事件有最优化的后果,则此策略就是最具创造性的。所以,还是需要在准备工作前期多准备一些方案,多权衡一些利弊,最后只要选择最佳的方案即可了。

三、“雷厉风行”态

生活中的事往往因为不同的人而显得异彩纷呈,即使相同的人在不同的状态下面对同一件事时,结果往往迥异。一个人的“状态”往往是一个人的处世的风格,个人性格、气质的体现,更是一个人能力的真实呈现。

以平常的眼光去观察当前存在着人们,处世作用不同,造成的结果当然也不同。教师的生活、工作状态也是如此。

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就是学生们的“领导者”,精神引领者。作为领导者,必须对自己的下属有明确的方向性指示,对下属遇到的问题必须有较好的解决性策略,对下属的心理与精神世界必须有些许了解,对下属的学习生活动态有全面的掌握。

鉴于此,面对工作,知己知彼的局面已产生,“雷厉风行”态的教师就会利用自己所掌握的资料与信息,对教育教学工作做出明确性的指令。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指令不仅仅是以“教师的身份”去压制学生,让学生没有思考、选择甚至发表自己见解的余地,而是学生根本没有自己的方案能够更好地取代教师的指令。除了绝对的按照教师的指令去遵从外,学生们别无选择。

某课上,师生们正在欣赏春季郊游作品的乐趣,阳光明媚、晴空万里、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师生们都陶冶于教师利用文学作品所营造的春天温暖的世界里。突然有一学生提议:为什么我们不利用这个季节去郊游、踏青?是啊,为什么不呢?这也是教师经常自我反问的问题,但每次产生此问题时,不去深思。按照当前的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带领学生去郊游的要求与程序需要审批且非常复杂,而且教育行政部门似乎不提倡学生去郊游,充分的理由是为了学生的安全着想。其实每位教师心里都清楚,如果对学生安全教育到位,活动组织安排科学有序,不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而最关键的是,郊游、社会实践等离开校园的活动是当前学校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仅仅因为考虑学生可能有安全问题而剥夺了学生的此项受教育权利,似乎毫无道理。处于这样情境下的教师面对学生急切而非常向往的要求,怎么可能拂逆学生的意思着?“雷厉风行”态的教师当场允诺学生的要求,但说明目前的具体情况,给教师一个期限去做学校领导的工作。

这似乎是往风口浪尖上撞的事,学校与教育行政部门都非常不愿开展郊游活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是一些领导者的工作作风。但偏偏该教师答应了学生此事。当然答应的过程并不是“意气用事”。

课后,撰写郊游申请报告,分析郊游实践活动的必要性及学生对此活动的向往程度;向领导汇报、申请;并与对此事持反对意见的领导进行争辩……

一周后,此活动得到了学校领导的同意,好像近几年来该班郊游活动得到学校领导批准的还是第一次。班级学生利用双休日郊游,欢呼雀跃自不必说,而学生因为此事带来的对自然的认识、对教师的认识、对生活的理解等有积极教育意义到底有多少,不可考证,也不必考证。

这就是“雷厉风行”态教师处理教育教学事件的典型例子。

新课程实施后,即使做为一名普通的教师,除了对新课程标准的研究给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有一定的“依靠”之外,教师必须有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案,这个方案的制订就必须立足于自己学生的实际,不必要完全按照课程标准按部就班进行。特别是当班级的大部分学生面临着不同学校的升学考试时,教师在学科及整体上对学生的辅导更需要制订相应的方案,有计划有策略地进行辅导与安排。而往往这种策略性的方案是不按照常规进行的。如今看看许多学校中的许多教师都在实施自己的那种非常规的教育教学计划方案。

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都需要一定的策略性方案,而有了这个方案后,在符合教育教学规律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基础上,完成可以放手去做,让更多的学生受惠!

当然,对于普通的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雷厉风行”态的教师风格体现在每一个普通的教育教学事件中,体现在与学生交往的每一个细节中。

四、“老成持重”态

总是认为教师的治学、育人之道与教师本人的修养有很大的关系,特别是教师本人的性格、气质等直接关系到对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方式方法的选择。

以当班主任为例,一些班主任几乎每天都会“请”“各色人等”(一般是犯错误的学生)到教师办公室“站岗”,而且还时不时地加以厉声地呵斥,而且是毫不留情疾言厉色,让同办公室的其他教师听之有些颤颤危危的,生怕该教师有一天也以如此的颜色“恩赐”给自己;而同时,我们也发现一些班主任从来不会请学生来办公室,似乎从来不责骂学生,也从来不会因为学生及班级管理之中的事情而动怒,可他们也照样“治班严谨”,学生敬而亲之,我们把这种教师称之为“老成持重”态教师。

“老成持重”态的教师一般年龄较大,至少心理年龄不少,面对教育教学事件有丰富的经验和自己独到的想法,所以即使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再突发的出乎意料之外的事件,他们也能镇静自若。也正因为如此,“老成持重”态的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体现出如下的特征:

(一)不动声色

新教师(即使有近十多年教龄的教师也姑且称之为新教师)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当自己在班级中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学生要注意某某事、而还有学生“犯了我们强调的不应犯的错误” 时,教师往往暴跳如雷,以自己认为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内最严厉的手段去惩罚学生,轻则恶语相侵,重则讥笑挖苦,甚而重拳相向。但即使是再没有经验的新教师,事后对自己的行为也颇多悔意,甚而进行深刻的反思。也正是这种对自己在面对教育教学事件之时不理智不冷静的行为多次进行反思与检讨后,也有可能从原来的轻率进入老成持重的行列。而“老成持重”态的教师在面对这些事件时,会不动声色而干净利落地处理好此事。

某次,一学生慌乱奔来办 公室向老师汇报:小A与小B在教室里干上了,而且小A还要拿椅子砸小B,被众人拉住还不服气。教师也疾步趋向教室,面对两位气乎乎的学生不动声色,似乎没有动怒的意思。还对围观的众学生开了句玩笑:大家刚才欣赏完了一场动作片,演出结束了,各就各位吧。两位演员也辛苦了,请跟我来交流一下演出心得。于是带两位学生到办公室(也只要能是带学校其他比较合适处理学生矛盾的地方)。教师知道小A的脾气暴躁,在与同学的接触中有过多次暴跳如雷的历史,面对一些问题很不容易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幸而还未造成过什么严重的后果。看看两学生情绪趋于平静,教师先让小B“汇报”是如何“惹”得小A如此要动“武器”伤人的地步的。在小B如实的叙述过程中,小A也知道反思了,因为教师曾因为他的脾气而多次与他交流过,只不过面对具体事件时,他控制不了罢了。小B叙述完毕后,教师请小A补充刚才小B的叙述是否有与事实不符之处,如果有,则请补充之。教师看到是如此鸡毛蒜皮之事就“惹”得小A动怒,甚至将要演出一场暴力片了。教师先让小B回教室,把小A单独留下来但还没有批评小A的意思,而是让小A谈自己对自己行为的认识,特别是自己的行为可能造成的后果。当时这其中教师不忘在旁边对小A刚才的行为可能造成的后果“添油加醋”大力渲染一番,那暴力与恐怖的场景也让小A颤栗不已。而问题的关键就转向了“如何帮助小A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小A除了提出自我惩罚打扫自己平时最不愿做的“打扫厕所一个月”的光荣任务外,要求自己最要好的同学小C坐在自己身边(座位),随时监督、提醒自己。

(二)借力打力

一个团体有协作,也有内耗。当一个团体同心协力时,那团体的力量往往难以估计,但当团体成员各自为政时,那内耗也是惊人的。也正是利用了这一点,“老成持重”态的教师总是能利用学生团体的舆论力量去管理班级,借力打力。当班级中出现好人好事现象时,这时会不遗余力地让学生分析“雷锋”行为深层次原因,从而在班集体中形成一个讲雷锋、学雷锋的局面;而当班级中出现违反纪律或不良思想动态时,“老成持重”态教师并不会自己生吞活剥地硬要学生相信那样的思想或行为是错误的,而是让学生自己通过“他们的自身行为与思考可能造成的影响”的分析来证实他们的“危险行为与思想”。如班级中有一学生总是有随手乱扔纸屑的毛病,教师除了让班级卫生监督员对其的行为进行监督并责令改正(及时拾起扔到垃圾桶中)并让他个人包干教室卫生工作外,在班级中形成一种对“不讲卫生的深恶痛绝”的道德风尚,让这样的学生因为自己有这样“不良的行为”而深受其他同学的“冷眼”。

(三)以德服生

“老成持重”态的教师得到教师的尊敬不是因为他的“威严”,而是他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他的高尚的品德。综合上述二点,不难发现“老成持重”态教师即使面对“犯了不可饶恕的错误”(客观地说,哪个学生在校中有过犯不可饶恕之错?还不是教师有意用放大镜观之的结果!),他也不会用自己的价值观对该生作有个人情感色彩的喜好厌恶的情感价值判断,让该生感到教师的“教育”是针对他们的行为而言的,而与他个人本身无关。同样,对整体的价值评价也不是以教师本人的价值观为标准的,而是以班级整体的风气的价值观这标准去评价与衡量。这样,无形中就把自己的个人价值观与情感色彩排除于直接评价学生行为之外,从而树立了一位能宽容别人的品德高尚的教师的形象。

五、“和风细雨”态

为人处世是一门艺术。一些人给人有居高临下的感觉,似乎很高傲,睥睨一切;一些人给人有亲切温和的感觉,似乎很随和,和睦相处;一些人给人有冷漠孤僻的感觉,似乎很怪异,拒人门外;一些人给有热心奉献的感觉,似乎很诚挚,真诚以待……

也正是有那么两类走极端的人,让人很难去评判到底如何适应一位新认识的人。但不管怎么样,有一种人总是在任何情况下都会让你喜欢的,那就是“和风细雨”的人。

如果一位教师是“和风细雨”态的,他总是最得学生亲近与信赖。在他的世界里,没有厉声的呵斥,没有恶意的挖苦,没有冷漠的排斥,没有生硬的拒绝,只有真诚的关心与爱护,容纳与宽恕,信任与尊重,期待与希望。有了这样的教师,怎能不获得学生的喜爱?

“和风细雨”态的教师的语言问题柔情似水,对于学生而言,那份“情”就是关爱之心。她们(请允许我用女性的“她们”,因为在我的印象中,“和风细雨”态的教师以女性居多,而且以下所写的实例也都是以笔者记忆中某一女性“和风细雨”态的教师为原型的。)的言语声调让我们想到了被称为“靡靡之音”的歌曲。但是,对于学生而言,听这种言语声调时根本没有什么颓废的感觉,相反,有了这份关爱,更能激发内心的潜力,向自己自认为不能达到的高峰奋争。

某年,某一“和风细雨”态的女教师带了一个学习成绩最差的“艺术班”(职高)。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初中时学习成绩一塌糊涂而稍有艺术细胞的学生整天在所谓音乐、美术室“胡混”、由于文化科成绩较差而只能考职高的学生,是最令人头疼的。但往往这些学生是最有理想的,更容易受到教师真诚的关爱所感染的,只不过我们一直戴着有色眼镜去看罢了。

刚开始时,由于班级中有几位学生确实非常调皮,无心学习,不是今天逃课就是明天打架,众人旁观之,觉得学校领导在按照班主任策略犯了严重的原则性错误,对于那个“艺术班”应该采用高压的手段和铁腕统治的方法,让一位“法西斯”式的男教师去当班主任可能会好一些。但学校领导还是对该教师非常有信心,即使开学初班级不正常事件不断,学生违规违纪现象经常发生,但整个班级的教育教学秩序还是正常的。

那些天,只看到该教师在忙碌着奔波于学生之间。每当一到课间,她总是及时地出现在教室学生当中,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而在课后,她总是与一位学生出现在该生回家的路上,到该生家中坐一坐……

开学初在面对即使是学生严重的打群架时,出现在打群架学生面前的教师也完成没有怒容,只是关切地寻问有可能受伤的学生伤势如何……

很难形容这样的态度在学生心目中是如何一种状态,但不可否认的事实里,那些学生的面貌真得在逐渐地发生了变化,他们很喜欢班主任上课,很喜欢与班主任交流,很喜欢有事无事时跑到班主任的办公室与她聊天(原来是班主任到教室,后来变成了学生到办公室了)。一些原来只知如何在社会上“交朋友”的男生也知道如何把自己的艺术潜力发掘出来,一些原来只知涂脂抹粉的女生也知道如何用心地去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

一年之后,该班学生从外表上看与入学时没有多大的改变,高中生的形象在他们身上得到成人化,他们的个性特征还是很么突出。但是他们的内心确实改变了,打架的没有了,逃学的不存在了。而班级中的“艺术”氛围越来越浓郁,班级中时不时地来一场美术作品展览,来一台钢琴音乐会……令全校师生为之刮目相看。

两年之后,从外表上看那些学生还是那么有个性,男生留长发的照样不少,女生“披金戴银”的大有人在。但他们班的改变是有目共睹的,“和风细雨”态的班主任特意向学校政教处和校长室申请允许该班学生有那种“不符合中学生仪表的装束”,也为了此事,校长还专门召开过一次讨论会:到底能否允许该班学生的那种特立独行的衣着存在。最终的结果,学校冒着与《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中学生必须遵守的相关规定相抵触的危险,宽容地允许了该班学生的外表行为。

而该班学生没有辜负班主任老师“冒天下之大不韪”危险为代价的厚望,其他一切违规行为已经在班级中绝迹了,学音乐的学生们越来越有音乐家的气质,学美术的学生越来越有艺术家的风采……

三年高考时,这些原来可能被遗忘的学生无一遗漏地考上了自己心仪已久的艺术类高等院校本科,成绩之好令人叹为观止。

一位男生给该班“和风细雨”态班主任的评价是:我们老师好像我的奶奶,有时真得很“烦”,不过我喜欢……

也许该男生这种带有主观色彩的评价是对“和风细雨”态教师工作特征的最形象的描述。

六、“心高气傲”态

生活中有些人很满足于自己的现状,觉得那是上天对自己的恩赐,让自己有那么一份好工作,幸福地活着;而有些人,不但看不起别人的工作岗位,也根本瞧不起自己的工作,所以总认为自己是最优秀的,可就是没有遇到好机遇,心高气傲可见一斑。

教师队伍中也有这样的人,那就是“心高气傲”态的教师。

心高气傲是需要“本钱”的,首先你必须有“看不起别人的资本”。但凡自己有“资本”看不起别人的人,往往都会以景仰的眼光看待处于不同行业不分贵贱的职业,而只有那些活在自己过去“成就”阴影中的人,动辄就是“想当初我如何如何”。“心高气傲”态的教师一般都有一个优异成绩的学生时代,有一个具有很强优越感的心态,对于在求学时代比自己学生成绩差但如今工作成就比自己好的同事,总是存有鄙视的眼光,总是觉得别人运气好,或是靠不正常的关系与手段取得成就,而工作时的态度、努力程度则不管了。

某君毕业于本省重点师范大学,在师范大学求学时,因成绩优异表现突出,成为校学生会干部,且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毕业分配时学校对之青眼有加,听说有机会留存母校,但因为各种原因还是回来了(这是某君经常挂在口头上向别人宣传的光荣史)。也听说现在的学校校长与另一所学校的校长因为要“争夺”这个人才而“大打出手”。这样的事件也是某君经常宣传自己的材料与资本。

工作第一年,工作热情很高,态度很端正。但俨然是一位高级领导的工作作风,对与他搭班合作的老师颐指气使、指手画脚,不管是不是自己正确,总是以领导的作风发表一通议论与评论,甚至指责,让别人接受不了。久而久之,发现很多老教师疏远他了,他也没有了“领导别人”的机会了,逐渐有些失意。

而更令别人对他失望的是,在他一年时间的“调教”下,他们班成为全校最乱的问题班。也难怪,以他的理论,男人当普通教师简直就是屈尊、浪费,所以,他管理班级的“理念”是“只发大政方针,而不管具体细节”。久而久之,自制能力较差的初中生不懂得教师的“宏大理念”,个个都按自己的随意性个性发展了。所以,一到上课,班级里还是乱哄哄的,座位上到处是人头攒动,好像蚂蚁在乱爬,到其班级组织上课也需要一段时间。即使这样,他还是对领导颇有微词,好像领导是把他“骗”过来的,没有给他安排一个适合他的领导岗位,使他的才能得不到发挥,似乎他天生只会当大领导,而不会当班主任之类的管理者(笔者一直认为,对一个学校来说,班主任才是真正的最基层的管理者)罢了。

“不适合当班主任工作”是学校领导对他第一学年的评价,于是就仅仅安排正常的工作量当一般学科教师。同样,他总是感觉自己重点师范大学的高材生去教授初中生的内容,太“小儿科”了。所以,备课准备工作马虎,上课时讲到哪里算哪里,总是觉得那些知识点太简单,也不管学生是否真得掌握得了。当然更不要说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反思与总结经验教训了。

所以,最终的结果,也只能整天活在自己的“过去”当中。

如今,已经被领导打入“冷宫”的他,还是把头仰的高高的,为了避免被待聘的命运,幻想着如何改行。

“心高气傲”态教师虚浮,往往把自己的曾经成就想像成一辈子的辉煌;“心高气傲”态教师傲气,往往对自己的合作伙伴傲慢无理,把他们想像成自己的下属;“心高气傲”态教师顽固,往往很难接受别人的成功与进步;“心高气傲”态教师偏执,往往认为“老子天下第一”而刚愎自用。

不可否认,“心高气傲”态的教师是有一些才能与学识基础的,只是把自己的前途与命运交给了自己的“心高气傲”的脾性,不仅仅无法施展自己的才能,更让自己无法学习与接受新事物,从而逐渐被淘汰。

“心高气傲”态的教师避免被淘汰,需要挫折教育,但也需要更多的机会让他们去施展,当然也需要有一位悉心的优秀前辈作指导。

七、“华而不实”态

世间人物千奇百态,有些人表里如一,有些人表面一套内心一套,令人难以捉摸。但在工作上,特别是从事教育工作的人们,在教育战线上的能力与水平完成可以经过时间的“大浪陶沙”而原形毕露,毕竟,教师从事教育实践工作的能力与水平是用长期的实践经验及教育的成果去体现的。时间真是上帝的公平之手,任何微妙的瑕疵都逃不过它的火眼金睛。所以,“华而不实”态的教师最终也会被时间淘汰出局。

想到“华而不实”态的教师,我们可以用很多同义词去代替:“金絮其外,败絮其中”、“花架子”、“嘴尖皮厚肚中空”……在教育战线上,这样的教师还为数不少。也许他们本身是有一定能力与水平的,但是不管是他们不愿或不屑发挥他们的水平与能力也好,还是他们根本没有机会发挥他们应有的水平与能力也罢,在他们外表看似“强能力高水平”的背后,从来没有什么事实可以证实他们的能力与水平与他们外表相吻合。这就是“华而不实”态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过程中真实的写照。

从范围上看,“华而不实”态的教师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在处理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的“华而不实”。

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华而不实”态的教师处理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时有很多“惨不忍睹”的“华而不实”的实例。

给初中学生开主题班会时,整个课堂也许看来更像是一场文艺晚会,先不说主题班会的主题如何,主题班会就是把班级学生有些文艺才能的组织起来,你来表演一个可能与主题并无多大关系的小品,我来表演一个只有体现表演者有些演唱水平的独唱,她来一段可能是刚刚学会的舞蹈……经常热热闹闹的一节课后,学生对本课后最大的收获是“欣赏”到了几个节目,也让一些学生有一个表演与展示才能的机会,但是对于主题班会会对学生的思想与教育有多大影响,却无从谈起。

给学生上课时,总是动不动就是合作学习,动不动就是组织学生讨论,即使那个问题再简单不过了,学生可能根本没有什么好讨论的。同样,整个课堂好像是走马灯式的让学生一个个轮流来回答那些仅仅是“是”或“不是”就可以完成的问题。整个课堂看似热热闹闹,好像所有的学生的积极自主式都被调动起来了,但学生思维的主动性与自主性是否真正被调动起来了,却值得商榷。而更令人“难以忍受”的是,把学生的一些活动低能化,让学生去做一些可能是低好几个几年级才觉得有必要去做的所谓课堂“游戏”,在热闹的背后体现着课堂主题与教育的贫乏与空泛。

当教育只有热闹而缺乏沉静时,思维被热闹所蒙蔽;当教育只有问题而无思索时,思维被问题愚弄;当教育只有争先恐后而无情感传递时,思维被争先恐后消蚀;当教育只有形式而无内容时,思维会被形式抛弃。

二是在面对整体的教育教学实践认识中的“华而不实”。

遇到过很多对学校教育、社区教育、地方教育甚至国家教育的方针政策等“指手画脚”的“华而不实”态教师,当他们面对一个具体的教育问题时,从他们的批判性言论中可能会让你觉得他是一位了不起的教育专家,从他们侃侃而谈头头是道的言论中甚至让你觉得出台某一个教育教学政策的人是“如此的无知”。但是,当你问他即使像他这样的批判很有道理了,他是否在批判的时候也去“建设”一番?,是否能够提出一些更具有“现实意义”的甚至更高明的教育教学策略?“华而不实”态的教师一般对这些要求无能为力。然而有些“华而不实”态的教师也有“建设”式的方案,但如果让他们去组织实践,结果又如何呢?这好比我们的足球评论员,面对世界一流球队之间的比赛可以评论的一针见血,但是如何让他们去当球场上的主帅,让他们上场去看看,恐怕惨不忍睹的是他们了。当然作为基础教育第一线的教师,我们更需要的是建设性的实践经验与指导意见,我们需要的是如何更有效的教育好学生,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与效益,而不是在口头上去表达。

从某种意义上说,“华而不实”态的教师就是缺乏能力与水平的体现,他们在本身缺乏教育教学能力与水平的基础上,为了“哗众取宠”只能追求表面上的华丽,以表面的华丽企图代替甚至掩盖现实的教育教学能力与水平的贫乏。

八、“封闭内敛”态

一个人的性格特征往往造成这个人人际交往的情况。外向型性格的人,由于性格开朗,很善于与人交流,内向型性格的人则相反,往往把自己封闭起来,与人的交流合作有些“障碍”。

教师的工作特别需要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教师对学生的教育过程就是教师之间团体分工协作的结果,所有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显得特别的重要。

但是,不管是从人的性格特点上看还是一些教师本身的思想意识认识上去看,我们的教师队伍中存在着“封闭内敛”态的教师。这种教师的特征是,在工作上总是我行我素,不善于(或者根本不想或不屑)与其他相关教师的交流合作,所以往往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团体合作的氛围中出现不和谐之音。

几乎每所都有这样的规定:为了使学校的教育教学资源能得到更充分的利用,使教师的时间与精力能够得到更有效的保障,所以要求同年级同学科的教师在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分工准备教学设计方案,准备有效的课堂教学课件,准备学生练习必备的资料,准备同年级同学科都能共同应用的其他一却教育教学资源……

可是,“封闭内敛”态的教师一反此种情况,他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也许是为了在同年级同学科教师之间的竞争,有意地封锁自己的教育教学相关信息,有意地把自己的教学方案设计独立出来,有意地把自己给学生的练习单独印制……这样,在同学科组之中造成了教育资源的大量浪费(如时间上的浪费及印刷练习资料资源上的浪费)。

所以“封闭内敛”态的教师不想与别人交流,他们的课堂很难让别的教师进入,他们的教学现实状况很难让其他教师去了解。即使在学校一再要求分工协作时,他们也是尽可能地让自己的一些“经验”独自享用。

同样,教授同一个班级不同学科的教师更需要合作,对学生的教育来说,是每个学科每位教师共同教育的结果。我们的学校都需要同心协力,我们不希望看到我们的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有人去接骨而有人去拆骨”(医生是承担接骨的任务的,而打架者就在相互之间拆骨了)。即使同班合作的教师彼此之间的工作关系没有“内耗”到如此厉害,但是我们总是希望一加一大于二,我们更希望通过各位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的关系体现出合作带来的巨大能量。如果有一位“封闭内敛”态的教师不合作了,可能造成这个班在协作上进的力量大打折扣,甚至出现了内耗。

教学上的“封闭内敛”可能就会让这位教师马上尝到了“闭关自守”的苦头,为自己的“封闭内敛”付出了一些代价。而在学校生存着而不与其他教师交流的“封闭内敛”态教师付出的代价更为惊人。

在我们身边就有一些教师,他们总是独来独往,他们很少与其他同事交流工作心得,很少与别人谈论个人见解,当然几乎不可能把自己的一些“隐私”与人分享了。所以他们在学校中成为一个“谜”,一个让别人很难捉摸与了解的谜。

上班时,办公室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批改学生作业、教育学生等工作的场所,当然,在同一个办公室,教师除了上述的正式办公外,还可以就某一个教育教学上的问题进行相关的讨论,还可以就某个学生的教育问题进行协商,还可以分享一下某位教师取得成功的喜悦,也可以为某位教师的工作、生活陷入困境而提供安慰与帮助。甚至教师之间还可以谈一些生活上的问题以便于交流感情。

同样,下班后,相识的教师之间因为有了某些共同的兴趣爱好而共同去休闲娱乐,谈谈心、聊聊天,以便于把一天的工作压力轻轻松松地释放出来。

但是“封闭内敛”态的教师却很难“享受”到这一点乐趣,很难把自己的压力通过同事的交流消解了,也许这是性格造就的悲哀,更是个人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出现“偏差”的悲哀。

对于同事、学校领导,我们更有责任把“封闭内敛”态的教师从“闭关自守”的状态下解放出来,通过让他们去相信同事在工作上的真诚,以及为了自己共同的教育目标而出现互惠互利。

“封闭内敛”态的教师一般都不想把自己真正的封闭起来,毕竟这个社会是需要分工协作的,他们也肯定体会过“封闭内敛”带来的麻烦,只不过还没有找到比较切合的机会让他们去与人合作。这需要相关的教师与学校领导提供机会,创造情境,使他们从“封闭内敛”中真正地走出来。

九、“怀才不遇”态

“怀才不遇”,自古以来比比皆是,我们学习过有“管仲之谈谋帝王之术”的李白诗篇,领略过有“想救民众于水火之中”的杜甫的文章,欣赏于过只能以生喂鱼的屈原的《离骚》,景仰于“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谭嗣同的英勇就义……他们是中国“怀才不遇”的典范。

教师队伍中好像没有这样的人物,也不可能有给他们这样的机会,但教师队伍中确实有“怀才不遇”者,而且数量不为少数。

在我们身边“怀才不遇”者有之。他们虽没有经略济世之才,但是他们对教育确实有自己的思考,确实有自己一整套理论与实践操作的策略。可是因为各种原因,他们只能默默无闻地在做一些可能他们也觉得不得已而为之的工作。

对于教师,特别是有些才能的教师,一般具有了中国知识分子普遍的脾气与性格,他们就知道“士为知己者死”,他们就知道自己的工作与劳动必须得到学校领导的赏识才可能发挥他们应有的作用。可以往往他们没能得到赏识。

之所以有“怀才不遇”者,一方面是由于学校领导的“嫉贤妒能”造成的,在我们的身边有些领导者听不得下属的中肯意见,容不得自己的下属有比自己更优秀的才能,所以在他们的眼中认识这些下属的存在就是对自己位置最大的威胁,所以他们把这些贤人能人打入“冷宫”,让他们的才能在“怀才不遇”者“天妒红颜”的感叹中消毁;另一方面,由于领导者缺乏某一方面的认识,就像韩愈所说的“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他们不是一位好的伯乐,不能把在众多的骏马上识别出千里马。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一些教师在原来的单位郁郁不得志,但当他们换了一个单位后,马上表现出他们千里马的特性,也正应了那句“树挪死人挪活”。

“怀才不遇”态的教师谈不上满腹经纶,谈不上“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但他们知道怎么样用最少的教育成本做发挥最大的教育效益,只可惜他们没有那样的机会。所以每天,他们在用自己的肉身去做他们潜意识中根本不想去做的事。他们每天与一些上班族一样,只求不会违反学校的规章制度,只有不逾越教师的职业道德,以自己最少的时间与精力去应付眼前的工作。可能他们上课前没有经过精心的准备,因为他们很不屑于现状,上课时也随自己的个性而发挥,但在个性的发挥过程中能够看出他们的才能,是只由于没有刻意的追求,上课时的闪光点不多,课后也没有心情去认真地批改学生的作业,更不要说去辅导学生了。也正因为如此,他们的教学业绩总是不尽人意,他们长此以往也渐渐地被同事遗忘了他们曾经的才能,被学生遗忘了他们曾经的精彩。

当教师把教育工作当作一种职业时,这位教师也只能从教育职业中追求一种被动的物质报酬,所以这种追求往往被物化了功利性的物质追求,对教育教学的热情与动力不足。而当教师把教育事业作为毕业追求的目标时,他们的热情与精力不穷无尽,他们以他们全身心的精力投入去教育教学中去,以创造性的工作完成自己的本份工作,而且有更多的新的目标去追求。而这一样的动力就来自于他们精神上的自我满足,来源于他们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地得到成功的喜悦,那种成就感就是不断地强化他们在教育事业上追求的方向。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良性循环。可这一切就需要学校有相关的平台,让那些有“才能”的教师能够有发挥的舞台。

任何一个有才能的人,不可能是完人,他们在教育教学上有些才能,甚至只能在教育教学某一方面有些才能,可是往往在其他方面,他们的才能不见得比别人高出很多,甚至有可能在某些方面他们有很大的缺点,远远地被别人一眼识别出来。作为领导,更应该知道如何更有效地发挥某一个教师的优点,而避免他们的缺点暴露在工作中。

每个教师都有一些能量,这个能量必须要选择一个适合的途径才能释放出来,学校领导正是最适合引发有才能的教师释放能量的关键口。

真希望我们的身边少一些“怀才不遇”态的教师。

十、“放浪形骸”态

一个人的形象的建立是这个人生活状态、习惯等的综合反映,有些人给人斯文的感觉,有些人给人粗鲁的感觉,这些都能从一个人的语言举止中体现出来,也能多一个人的思想品德中体现出来。

在常人的印象中,教师都是彬彬有礼者,戴着一幅眼镜而斯斯文文。可是,在我们身边就有一些教师的形象是放荡不羁的,他们放浪自己的形骸,让别人觉得他们的形象与教师的身份极不相符。

“放浪形骸”态的教师自有他们放浪形骸的深刻原因:有些是因为他们的本性使然,这样的教师可以的性格是大大咧咧的,是一种自然个性的体现,所以他们不懂得“世俗”的眼光,以一种不羁的性格面对学生;有些是因为他们在学校中遭遇了不公平的待遇后的比较极端的反映,他们以自己的“放浪形骸”态表达自己对自己所处身份与待遇的不满。

在当前中国基础教育的现状下,教师的待遇普遍不高,教师的工作及付出的劳动与教师获得的利益远远不能等价。所以,一些“放浪形骸”态的教师由此而生。

每天,他们往往会比上课的铃声迟几分钟进入校园,但是他们一点都不要乎,他们还是以他们特有的步调斯礼慢条地进入教室,而不管这样的结果是不是耽搁了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不是不违反了学校相关的规章制度,不是不违反了教师职业道德。他们很少精心备课,很少认真批改学生的作业,几乎没有辅导过学生的学习。一到下班时间,他们不可能把自己的私人时间投入到学习上去,更不可能投入到工作中去,他们也许会三五成群地呼朋唤友去搓麻将,去休闲娱乐。

在当前的教师队伍聘任制度下,他们不怕没有工作,他们照样“放浪形骸”着。面对学校领导的批评教育,可能他们还会振振有词:以那么一丁点的待遇怎么可能让他们去卖命?可能学校领导也无言以对他们的歪理,毕竟他们获取的物质报酬是很少,他们以他们付出的劳动应该能得到更的报酬,可是他们没有。

当我们以教师职业道德的眼光去评判他们的工作态度时,他们的工作状况值得“谴责”,但是教师工人物积极性并不仅仅以教师职业道德就可以来维持的,对于绝大部分的教师来说,他们对于教育来说首先是一种职业,是用来养家糊口的职业,是解决温饱的职业,也只有在满足了他们最基本的温饱问题后,我们才有机会去要求他们什么。

但总而言之,之所以有“放浪形骸”态教师的存在,一方面是我们的教育评价机制不够完善,特别是对于教师的评价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的改革,另一方面是我们的教育机制本身存在的问题,我们对于教师的评聘制度还是“计划性”的,还不能给“放浪形骸”态的教师们当头棒喝。

从某种意义上说,“放浪形骸”态的教师是严重损坏我们教师总体形态的一个重要因素之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教师专业技术年度个人总结
班主任职责
教师节发言稿
班主任要搞好协调学校、家庭、社会教育
用心守护教育 用爱感化学生一一记阜南县于集乡中心小学教师张勇
述职报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