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学习不是个体的行为,而是学生相互交流的结果。小组合作学习体现了教学活动中多种因素的多边互助,尤其是生生互动占据了课堂教学的重要地位,改变了在传统集体教学师生单向交流的被动局面,对于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真正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较好方式。但现行合作学习中存在着诸多弊端:

合作过急

教师一提出问题,马上组织学生合作讨论,学习场面看似“热热闹闹”,但收效甚微甚至无效。

合作过短

合作学习开始,学生进入角色后,教师为急于完成预设教案的进程,在学生意犹未尽时就终止合作。合作时间不够,制约了合作学习的深入展开,使合作成了“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子。

合作过滥

有些教师在一堂四十分钟的课堂上,组织多次讨论,时间长达二十多分钟。课堂上合作次数过多,且不论合作的必要性和有效性如何,单从合作学习所占课堂教学的比率看,可以想象:课堂教学被大量的讨论“侵占”,削弱了师生间信息的交流与反馈,很难使教学目标在规定时间内达成。

合作过简

有些教师仅为合作而“合作”,即使学生单独就能解决的问题,也通统让学生合作,这样不仅影响课堂教学效率,而且容易造成学生学习怠性,对合作学习丧失积极性。

合作技能弱

小组合作时,组内缺乏必要的合作能力——无组织无纪律,学习上的强者各自抢着说,而弱者却成了旁观者,有的更是“隔岸观火”——趁机做小动作。

长此以往,学生将会逐渐丧失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能力,削弱对课堂教学的学习积极性,严重的还可能出现从原来的教师“满堂灌”改为现在的学生灌学生的“满堂灌”,完全背离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虽然现行合作学习中存在着诸多弊端,但这些是由于教师认识上的偏差、在课堂教学中组织、操作错误所造成的,只要教师科学合理地组织合作学习,依然能体现合作学习的独有优势的。

那么如何科学地实施合作学习呢?

一、合理搭配小组合作的成员

1、合作学习的小组成员在尊重自愿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性别等进行综合评价,组建好的合作小组应力求小组间力量均衡,无明显差异,这样更能体现小组间竞争的公平、公正,提高学生参与合作的积极性。

2、小组成员要合理分工:小组内谁是小组长(主要负责讨论过程中的组织和裁决),谁负责记录、汇报等,使小组内成员能各司其职,避免 “吃大锅饭”,达到组内同学间的优势互补。组内同学担任的角色不一定固定不变,分工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进行变换,使每个同学都能担当不同的角色,以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学会合作。

二、课堂教学中组织合作学习的策略

1、培养合作学习的习惯。

1)学会倾听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认真听取他人的意见的习惯十分重要。教师要使学生懂得倾听别人发言不仅是对他人学习成果的尊重,还可以从他人的发言中,集思广益,辨析谬误,发现不同的思考方法、解题思路,从中学习别人的好方法。

2)学会发言

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就是使每一位学生充分参与到学习中来,教师要培养学生认真思考,大胆发言,做到敢想、敢做、敢说。让学生把在探索过程中的发现与遇到的困难在小组中交流,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小组学习的团队优势。

3)学会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时,由小组长负责讨论过程中的组织,其他同学负责如记录、汇报等工作。在合作过程中,小组成员要互相协作,共同配合,尤其是操作性学习,更是要求人人参与,齐心协力。

2、把握合作学习的时机。

1)独立操作有困难时

数学学习中有很多规律需要学生通过操作才能发现,这时仅凭个人是不够的,须挖掘集体智慧,才能集思广益,达成目标。如“圆周率的认识”,必须要求学生通过各种操作、计算、比较、归纳才能得出规律,这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就能较好地解决学生独立学习的困难。

当然,探索操作的策略、设计操作的方法更为重要,在小组成员讨论出多种方法之后,再进行小组分工,然后组内反馈、汇总。通过这样的“总—分—总”的探索研究,才能更好地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又避免了“重形式轻探究”。

2)独立思考有困难时

数学的学习内容往往是抽象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由于学生个人认识的局限性,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可以达成对数学问题认识的全面性与深刻性。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学生由于受“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的影响,产生思维定势——只看末尾定特征,这时可以让学习小组通过摆一摆(学具:如数字卡片)、算一算、辩一辩、填一填(表格)、想一想(归纳),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比较充分的探索与探讨,比较全面地思考、探索“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

3)解答开放性问题时

“开放性”指解题策略、方法、结果具有多样性。而学生一个人的思维能力很难达到全面、多样,这时就需要小组成员群策群力,才能达到解题策略、方法、结果的多样性。如:在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学习后,有一个结合生活情境的“设计边框”问题。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不仅可以让学生发现:设计边框的方法有多种,而且由于方法的不同,所用的材料多少也有不同,从而使学生体验课本中的数学知识与实践应用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三、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的几个注意点

1、创设自主学习的空间

1合作前留空白

教师在要求小组合作前,必须留有“空白”——让学生有一定的时间根据自己的体验进行自主探索,自主建构,避免“急、短”。只有这样小组合作才能充分展示新的理解和认识,从而提高合作的实效。

2合作中给自主

当学生有了探索的需要时,他能充分发挥各方面的能力投入到探索过程中来。这时教师要敢于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你会惊讶,其实学生个个都是“小小数学家”。

3合作后要辨析

学生交流学习成果时,难免有问题,这时教师往往要包办代替学生选择、判断,其实不妨仍然让学生进行辨析——对错、优劣,让学生对于所探究的知识有更加深入的理解,这样掌握的知识、方法才会更巩固、灵活。

2、提供适宜的问题

“在教学的每一步,不估计学生思维的水平、思维的发展,就不可能进行有效的学习。”为此,提供给学生讨论研究的问题必须具有思考性、挑战性。问题过难,学生学习易懈怠、灰心、丧失信心;问题过易,学生学习易失去兴趣,丧失学习激情。因此教师要选择具有思考性或开放性,仅凭个人的力量难以考虑周全,须发挥小组集体智慧的问题让学生合作学习。

3、教师要参与、指导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使教师在课堂上的地位发生了根本转变,但并不是说在课堂上教师就可以“无所事事”, “放羊”式的教学形式并不是合作的目的。

1)组织者和引导者

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应当是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负责提供小组探究的内容与目的;在小组探讨研究方法与策略时,教师负责引导学生交流、辨析,确定研究对策。

2)促进者和合作者

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应当是促进者和合作者。教师可以参与小组学习,根据学习任务的难度与学生遇到的实际困难,适时进行指导与调控,回答学生的问题等。

3)倾听者和指导者

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反馈时,教师应当是倾听者和指导者。在小组合作学习结束时,教师要在倾听学生的总结发言时及时给予反馈与建议,或鼓励学生参与评论与辨析,最后指导学生完成对研究成果的总结与应用。

4、团体激励,鼓励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要坚持只有小组团体成功,才能代表小组成员的个人成功。这种淡化个人意识、个人行为,易于学生把个人的成功融入到团体的竞争中去,从而更加激发学生主动合作的热情,从而达到共同提高。如对于小组探究学习中,新颖的研究方法、小组学习的成果、精彩的反馈汇报,教师要及时进行评价与鼓励。平时可以采取小组竞争,如每课、每天、每周、每月评比,实行量化积分,充分激励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维持长久的小组合作激情。

任何教学形式,均有其适用的教学内容与教学场合,不能武断地认为某种教学方式“无所不能”。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敢于探索,勤于总结,善于发现,这样课堂教学才能更加精彩,更能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提高教学质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思考
小学教育中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落实有效性的小组合作学习
英语课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实施
大班额背景下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影响英语课堂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因素1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