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驱动力(因)、驱动关系
userphoto

2016.11.06

关注

驱动力(因)、驱动关系

原创 2016-11-06 果之因 辩证法哲学



执行命令,执行指令,用手去执行,执行是物质的,被执行的内容以意识思想的形式存在,它又以文字语言图像或者其他的形式存在着,眼睛或者耳朵能够接收这个信息,然后驱动手或者脚等去执行。


执行,是思想驱动物质去完整的,思想驱动手去做,思想意识驱动脚去做,思想意识驱动面部表情去做,思想意识驱动胳膊去做。总之,人的思想意识驱动着人的物质身体去执行各种命令和信号。而这个命令和信号是先储存在人的大脑里,心里,命令信号意识信息由眼睛耳朵等物质器官接受进入大脑,然后驱动身体物质器官执行。


所谓执行,就是物质的动,手动,脚动等。


上级的语言信息话语,然后你的耳朵接收,存储进大脑,意识思想内容,然后这个意识思想内容驱动你脚身体手等物质身体去做,根据这个命令信号去做,或者这个命令信号驱动着你的身体去做,去执行。


你总结的客观实际存在的无形的方法路线,储存在你的大脑里,思想意识驱动你的手去执行。


一个计划方法存在于纸上,以文字的形式存在着,然后你的眼睛接收信号信息,储存于大脑,然后驱动你的手去执行。


眼睛接收电视画面,存储在你的脑袋里,身体感觉很爽,于是驱动你的屁股一直坐在椅子上看电视。


革命志士以其坚定的思想信仰驱动他为革命献身,宗教徒以其鉴定的宗教信仰驱动他做教规规定的事情,一个小孩子欲望驱动他去吃糖果。


在人的物质执行这里,是意识决定物质,意识驱动物质,大脑里储存的思想驱动着人的双手去做。一个小偷,大脑里有偷的思想,驱动他的手去偷拿别人的东西。一个人内心里有一个计划,驱动他的双手根据计划要求去一步步执行这个计划。一个病人心情闷闷不乐抑郁驱动他的物质病情恶化。一个人在自己的思想驱动下,驱动平自己对别人的物质行为,然后不知道自己物质行为不尊重别人 ,发出来以后,导致对方内心不爽,他的不爽驱动他的行为不尊重这个人,这个人看到对方不尊重自己,内心非常生气,经常性生气驱动他的身体某个部位发生了物质的病变。


在本公众号方法论系统中,目标,方法,执行,风控。物质方面:物质的目标存在着,然后有一条通往这个物质的目标的客观物质的存在之路,然后这个物质的方法一思想的映射存在于我们的大脑中,然后这个思想的方法计划驱动我们的双手等工具去一步步物质的执行这个思想方法步骤,最终达成物质的目标。思维方面:也是如此,有一个思维的目标,然后有一个思维的方法,然后驱动我们的思维一步步去达成这个思维的目标。


我们其实干什么都是有目的的,有目标的,只是我们很多人意识不到罢了。你可以想一下,你睡觉,吃饭,去厕所,去上班,笑,哭,哪一个不是有目的的呢?应该说,真正认识到了目的,自觉去制定目的目标是真正成熟理性的开始。而目的就是目的地,我们要到达目的地就需要一条路,要达到我们的目的,就需要一个方法。我们要达到我们的目的或者达成我们的目标,有的时候,比如一个还未开化的人,一个小孩子,靠的是本能驱动,本能驱动自己去达成。比如说,桌子上有糖果,他会本能驱动下,驱动自己的手去拿,也不管该不该拿,是不是自己的。他就是在这行一个方法,虽然他不知道这个叫方法,称之为方法。通过这个公众号的思考,我们现在认识到了这个问题。方法的存在性。除了本能驱动我们执行一个方法,还有情绪驱动,比如一个人在情绪非常大的时候,可能会做出情绪平复下来以后以后后悔的事情,比如一个人非常愤怒,驱动下,可能就打人了。还有心理驱动,责任驱动,恐惧驱动,赌性驱动去做一些事情,贪婪驱动,侥幸驱动,得意洋洋驱动,骄傲驱动等,让我们去发出一系列的行为举止。其实,最好的,当然是理性驱动,思想驱动,方法驱动,既定的计划驱动,有一个科学正确的方法计划,它就像大脑中的一段程序一样,驱动着我们的双手或者身体其他部位去完成一些步骤,执行完一个方法,最终达成我们的目标。


在之前的文章《因果链条》中,我们知道是一条因果链,事件是因果链条上面的一个中间结点,有直接原因,直接原因上面还有原因,是事件的间接原因,事件下面有直接结果,结果下面还有结果,间接结果。在驱动链条中,也是如此,有直接驱动因,直接驱动因,前面可能还有驱动因,比如一个比你强大的人一个人驱动你很生气,但是你敢怒不敢言,然后你的这个生气又驱动你对比你弱小的人或者你的亲人发脾气。插句话,关于这个问题,有这个毛病的,要消除改正。这就是驱动因果链。而,直接驱动因一定是你的精神,思想,意识,灵魂。事情,不管在这条因果链上游有多少原因,一定是直接原因直接驱动,要想不让它发生,那么不让直接原因出现即可。比如对于那种无德的人,踢猫效应(可以百度看看啥意思),强人让他生气,他又让弱者生气,如果他能够做到别人他不生气,那么就不会再去让弱者生气了。当然,这个问题,他如果能够分出两码事,有头脑,理性,一码归一码,那么也不会了,这是另外的问题了。


把自己的大脑植入一段文明、智慧、有素质的程序,驱动我们每天的行为吧。比如大脑植入微笑程序,每天保持微笑开心这个行为举止。比如做某件事之前植入一个正确的方法,让这个方法驱动行为去做好这件事情。比如大脑中植入善良的程序,有一颗善心,驱动善行。将一些恶的思想,错误的思想程序都要去除掉,否则会驱动你恶的行为和错误的行为,以至于导致实践的失败。


一般而言,一个人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里,就会生发出一套什么样的程序思想观念,然后驱动自己什么样的心理,行为。比如之前的一篇新闻,西部山区一个孩子,脑子里的思想观念程序就是放羊--结婚--生娃--放羊--结婚--生娃。。。我们一定要进入一个好的环境,所谓人挪活,树挪死,就是这个道理。人离开错误的不好的环境,进入一个好的环境,那么脑袋里就会变成另外一套思想程序,会驱动自己的心理和行为做的更好,生活更幸福,岂不就是活了。人无法跟环境抗衡,再意志力坚定的人,最后全部变为环境的奴隶,被同化了,换个好环境生活工作居住。环境--->内心思想生发相应的驱动思想程序--->驱动自己的行为心理。


将自己的灵魂精神思想慢慢培育和植入正确的程序,正确的思想方法,正确的纪律,正确的观念,让这些正确的意识真正成为我的一部分(我=我的精神思想意识心理等精神的存在+我的物质的存在,比如身体行为表情动作举止言行等),驱动自己正确的行为变为习惯,自然,理所当然,本能,就是这样的。人的骨子里的基因我想是可以改变的,科学家好像也证实证明过这个问题。林肯说过,30岁以前不漂亮,那是因为父母基因遗传的结果,改变不了,但是你如果通过30年的努力,30岁以后还不漂亮,那是你不努力改变的结果,用30年的时间大抵会改变自己的基因,至少精神基因。做一个脾气好,保持微笑,善良,智慧,宽容的人。而且真正从骨子里认可这些精神这些精神真正的是我的一部分,而不是仅仅嘴上这样说,心里根本不认可,认为时刻保持微笑,这不是取悦别人嘛,这不是低人一等吗,没有威严吗,认为宽容,这不是傻吗,善良不是软弱吗....。这个问题以后谈吧。


汽车的驱动力来自于发动机,我们物质的行为的驱动力,来自于我们意识的精神思想。我们的心理思想驱动力有来自于外界,比如一个人的行为驱动你的心情很生气。外界客观存在驱动你有某个心理某个思想某个精神,时代环境决定一个人的三观的,谁也逃脱不了,除非从未来穿越过来的人或者从古代穿越过来的。然后时代铸就的这些心理思想又驱动一个人的行为。古人的三观与我们现在的三观不完全一样,当然也有相同的部分,但是很多方面已经改变,未来社会依然还会变化,我们的三观将会继续改变。


驱动力,任何人任何的行为的发出都是有驱动力,比如,法律上面的犯罪嫌疑人的作案动机,财欲,性欲,攻击欲等,一个人的犯罪动机可能是多种多样的,各位应该保护好自己,不要让一个人或者动物对自己产生有危害自己的作案动机,因为一旦有了作案动机,驱动力,下一步就要实施犯罪行为了,很多时候,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很多别人对自己的行为,好的行为或者坏的行为,大部分都是因为你的行为引起他的某个内心驱动力,然后实施给你的,要注意总结人们之间的行为驱动心理模式。没有任何一个人任何行为的发出没有驱动力的,无缘无故发出的,或者心理的,或者生理的,思想的,本能的,精神的。这是行为驱动力,还有思想心理精神等驱动力,你产生某个心理,是外界刺激你产生的,你拥有某个思想,是通过实践思考或者学习驱动来的,这是意识驱动力。行为的直接驱动力一定来自于自己的心理思想意识,间接驱动力可能是外界,比如小华的某个行为让小明生气,小明在生气驱动力下打了小华。


让自己拥有正确的精神思想存在,让正确的优秀的意识存在驱动自己的物质的行为,拥有一个身心幸福的人生。在当今社会或者在整个人类史,在道德框架下,追求一辈子时时刻刻的幸福快乐,这个目标,我觉得永远没错,目前这个社会不需要你去做大侠拯救民生于水深火热。。。

铸就正确的思想,驱动正确的自己的行为,比如驱动自己行为时时刻刻在正确的方法之路上,慢慢逐渐一步步实现自己的各个目标,切断改变错误的外界对自己内心的驱动,比如外界一点事就驱动自己内心生气,起波澜,就受到干扰,成就幸福开心的一生。

总之两个驱动吧,一个是外界存在对自己意识存在的驱动,诸如思想精神感情心理等,一个是意识对自己行为的驱动,诸如思想驱动行为,心理驱动行为,情绪本能感情等驱动行为等,而往往它们又是一个反馈循环系统。要铸就打造一套正确的好的思想心理模式,让外界驱动不了自己的坏的心情,让自己正确的思想驱动自己正确的行为。


另外,牛顿证明了物体的运动不一定都需要驱动力的,惯性定律,力可以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否定了亚里士多德的驱动学说,但是在很多别的领域,事物要运动变化还是要有驱动力的,在这里是没有惯性的,驱动力在一棵变变化运动一刻,驱动力与运动同时存在,同时消失。比如本文探讨的一个人的外界对心理的驱动,一个人惹你生气,有时候,你会保持生气一会儿,即便这个人不惹你了,当然,分人,有的能够迅速放下,有的可能生气很多天,甚至于有些大仇恨,会记恨一辈子,太恐怖了。但是有些只要驱动消失,那么事物的变化运动立马就消失,驱动存在,那么它立马存在,同时存在,同时消失。这里要看驱动力效用的发挥效果和时长,从0到正无穷,比如一个人你帮他一次,可能感恩你当时,过后就没有,有的帮助一次,他感恩了一辈子。惯性定律就是驱动力和运动的关系的时长是永远,正无穷大。还是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具体的对象去研究驱动力合力和运动变化关系,牛顿的惯性定律只是物体的机械运动领域,而事物的变化和运动还有别的很多形式,比如心理运动,社会运动,经济运动。


回到人的心理和行为两个驱动,研究透彻自己的驱动力与变化运动的关系,以及各种驱动力和运动的关系,改变错误的驱动关系,建立好的驱动关系。牛顿研究的是力和机械运动的驱动关系,建立了一个包括静力学,动力学,运动学的庞大科学的古典力学体系。任何领域都存在力和运动的关系问题,驱动力和物质或者意识行为的关系问题,驱动力和变化的关系问题。它们有的与机械运动领域的力和运动的关系一样的关系,符合牛顿定律,有的有类似相同的地方,部分一样,部分不一样。


那么这里的驱动关系,如果将世界上所有的事件区分为物质和意识的话,就有,意识驱动意识,比如你的一个想法驱动你的另外一个想法产生,物质驱动物质,比如发动机驱动汽车运动,物质驱动意识,比如一个人的行为让你觉得很幽默,很搞笑,意识驱动物质,比如你的思想方法驱动你的行为去完成某个目标。而如果根据不同的领域划分,又分为经济领域的驱动关系,比如资金与货物的博弈合力驱动价格变化运动,物理领域的,牵引力驱动汽车运动,生物领域的,社会领域的,人自身领域的等。它们都有共性关系,也有特性关系,力和运动的关系问题,从来都是各个领域的一个核心问题,应该研究透彻所相关领域的它们的关系问题,最好是跟牛顿找到机械运动领域的各种量化关系一样,找出它们之间的量化关系。当然,这里的驱动力都是权衡各种分力的净合力驱动力,总的合力驱动力。比如经济领域的供求双方的关系,商品的供给往下推动价格,资金的需求是往上推动价格,最终是它俩的合力决定着价格运动的方向和长度轨迹等。资金多于货物,那么合力向上,价格往上变化运动,比如目前的房价,商品多于资金,那么合力向下,价格往下运动变化。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的行为与力
性的驱动力
行为的驱动力
物质及意识。
对意识心理思想思维概念定义的思考
潜意识是如何“绑架”了你的人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