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黄帝内经》生气通天论篇第三 (中)

【原文】

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开阖不得,寒气从之,乃生大偻。陷脉为瘘,留连肉腠,俞气化薄,传为善畏,及为惊骇。营气不从,逆于肉理,乃生痈肿。魄汗未尽,形弱而气烁,穴俞以闭,发为风疟。
【参考译文】

人的阳气,既能养神而使精神慧爽,又能养筋而使诸筋柔韧。汗孔的开闭调节失常,寒气就会随之侵入,损伤阳气,以致筋失所养,造成身体俯曲不伸。寒气深陷脉中,留滞肌肤纹理之间,气血不通而郁积,久而成为疮瘘。从腧穴侵入的寒气内传而迫及五脏,损伤神志,就会出现恐惧和惊骇的症象。由于寒气的停留,营气不能顺利地运行,阻逆于肌肉之间,就会发生痈肿。汗出未止的时候,形体与阳气都受到一定的消弱,若此时风寒内侵,俞穴闭阻,就会发生风疟。

【注释】

营气:从现代分析,营气即营养物质,由水谷精气中的精华部分所化生。营气分布于血脉之中,随血液循环营运于全身。

俞穴:也叫“腧穴”或“输穴”。俞穴是脏腑之气输注于背腰部的腧穴,与募穴(是脏腑之气汇聚于胸腹部的腧穴)相对而言,它们均分布于躯干部,与脏腑有密切关系。

【原文】

故风者,百病之始也,清静则肉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此因时之序也。故病久则传化,上下不并,良医弗为。故阳畜积病死,而阳气当隔,隔者当写,不亟正治,粗乃败之。

【参考译文】

风是引起各种疾病的本始,而只要人体保持精神的安定和劳逸适度等养生的原则,那么肌肉腠理就会密闭而有抗拒外邪的能力,虽有大风病毒的侵染,也不能伤害,这正是遵循时序的变化规律保养生气的结果。病久不愈,邪留体内,则会内传并进一步演变,到了上下不通、阴阳阻隔的时候,虽有良医,也无能为力了。所以阳气蓄积,郁阻不通时,也会致死。对于这种阳气蓄积,阻隔不通者,应采用通泻的方法治疗,如不迅速正确施治,而被庸医所误,就会导致死亡。

【原文】

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是故暮而收拒,无扰筋骨,无见雾露,反此三时,形乃困薄。
【参考译文】

人身的阳气,白天主管体表:清晨的时候,阳气开始活跃,并趋向于外,中午时,阳气达到最旺盛的阶段,太阳偏西时,体表的阳气逐渐虚少,汗孔也开始闭合。所以到了晚上,阳气收敛拒守于内,这时不要外出剧烈活动了,也不要在雾天露天闲逛。如果违反了一天之内这三个时间的阳气活动规律,形体被会邪气侵扰则困乏衰弱。

【原文】

岐伯曰: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阴不胜其阳,则脉流薄疾,并乃狂。阳不胜其阴,则五藏气争,九窍不通。是以圣人陈阴阳,筋脉和同,骨髓坚固,气血皆从。如是则内外调和,邪不能害,耳目聪明,气立如故。

【参考译文】

歧伯说:阴是藏精于内部不断地扶持阳气的;阳是抵御外邪,保护阴精的。如果阴虚不能克制阳气,阳气亢盛,就使血脉流动急促,若再受热邪,阳气更盛就会发为狂症。如果阳虚不能克制阴气,阴气亢盛,就会使五脏之气不调,以致九窍不通。所以圣人使阴阳平衡,无所偏盛,从而达到筋脉调和,骨髓坚固,血气畅顺。这样,则会内外调和,邪气不能侵害,耳目聪明,气机正常运行了。

【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阳气对人体有养精神,防外邪的作用,还了解了一天中阳气消长的规律和阴阳互根互用的道理。现代人爱说生命在于运动,可这话不全对,应该这么说:“生命在于该运动的时候运动。”建议您还是白天多活动活动,晚上还是以散步、静养为主吧,别老是晚上锻炼的大汗淋漓了,长期如此,阳气在晚上收藏不起来会失眠,高血压,心脏病。。。明天我们学习生气通天论的最后几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生气通天论篇
一起来读《黄帝内经》:灵枢·官针第七
3生气通天论篇原文和白话文翻译
一起来读《黄帝内经》:灵枢·根结
走近《黄帝内经》(四)——生气通天论篇(含译文)
《皇帝内经》素问——评热病篇,逆调论篇,疟论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