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驴得水》:弧光明灭,悲喜人间(toutiao.weiyoubaba.com)

罗伯特·麦基在《故事》里这样定义人物弧光:“最优秀的作品不但揭示人物真相,而且还在讲述过程中表现人物本性的发展轨迹或变化,无论是变好还是变坏。”麦基指出人物弧光应该存在,但属于每个角色的弧光该何时出现,则由主创自己把控。  


这也是《驴得水》故事的最大特点:不只关注人物与人性,更把人性放在近乎荒诞的强烈戏剧冲突中进行终极考验,再通过人物弧光来诠释主题。而主创的野心更大——故事中迸发的耀眼弧光不只一道,而是至少六个主要人物都如此,像连锁闪电一般,让这个套着荒诞喜剧外衣的故事成为一出真正的“好戏”。这个特质,不仅是话剧版《驴得水》的成功之道,也让电影版《驴得水》足以跻身近年来最好的国产话剧改编电影之列。


三民小学教师团:周铁男、孙校长、裴魁山、张一曼


《驴得水》被打上“开心麻花第二部电影”的标签向大众传播,同时不可避免地会被拿来与去年票房大卖的《夏洛特烦恼》作对比。但如果你如我一样不是话剧演出的常客,期待在电影院里看到一部欢乐的“喜剧”,方向可能会走偏。虽然同为话剧改编电影,但是与《夏洛特烦恼》代表的“商业喜剧改编商业类型片”的路数不同,《驴得水》的电影改编走的是一条更加戏剧、更加艺术、更加作者电影的路,这份不讨好市场的决绝,带着一点戏剧人的理想主义,就这么被扔到了当下的院线市场上。


截至电影上映之前,话剧《驴得水》已经演出了上百场,是近年来话剧市场中难得的票房口碑双丰收佳作。电影版沿用了部分原班演员,由原话剧导演周申和刘露亲自执导。他们采用了一种“很戏剧”的方式来完成电影处女作:剧组先排练一个月,再到拍摄现场试拍一个月,最后才实拍。这种操作方式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留存话剧版的精华,却也限制了电影语言的发挥。从最终成片来看,经验丰富的话剧导演保证了紧凑而犀利的基本风格,台词几乎都是为了冲突而服务,埋线会在适当的时刻被引燃,原本就好看且可塑性强的文本用影像高度还原,同时兼顾了深刻与通俗。然而缺憾也非常明显,受人诟病的火力点相当集中,“小品化”、“不太像电影”、“话剧腔用力过猛”……电影导演技法上不够圆熟,置景、转场和表演都不可避免地带有舞台式痕迹。如果你对故事不了解,很可能也会像我一样,被密集的冲突一路推着走,来不及思考故事逻辑性和人物合理性。但回头细想,虽然每个人物转变都给了充分理由,但几乎都发生在瞬间——可能是导演的一种处理手法——对于大众来说,终究是不太友好。



舞台感是一把双刃剑


去影院观看点映场那天,我本来制定了一个完美的周末计划:睡到自然醒,享受美味午餐,看一部名字很奇怪的喜剧电影,趁着多巴胺激增之际冲向鸟巢,在陈医生的歌声里全情一醉。现实却是:我在影厅里坐立不安,一路长吁短叹,魂不守舍地飘进八万人场馆,抱手僵坐,满脑袋一曼的柔情小调挥之不去。

  

它带给我的观影体验至今难忘。前半部分是一出功底扎实的黑色幽默荒诞喜剧,角色互动自然而戏谑,间或插播粗口和性暗示,感觉像被一支痒痒挠拂过,可就当观众嘴角扬起弧度,摆好姿势准备继续被挠的时候,戏剧冲突开始螺旋式堆积爆发,故事逐渐露出狰狞本色,痒痒挠膨胀幻化为一把失控的大摆锤,360度无死角旋转,扫过孙校长、张一曼、铁男、裴魁山、孙佳,铜匠......再穿越荧幕砸向观众,里外一片兵荒马乱。


夺目耀眼的一曼


电影中每个人物性格迥异,各自指向典型的一类人。顾念大局,容易妥协的中年孙校长;锋芒毕露,过刚易折的青年周铁男;精明自私,擅度时势的男人裴魁山;风情万种,自由烂漫的女人张一曼;未受侵染,不懂妥协的少女孙佳——三民小学五个人,外加心怀鬼胎的特派员及随从,尚未开化的铜匠和媳妇,为着不同的目的,合力滚出一个大雪球,推给了一个外来的美国慈善家。


导演周申坚信,“把一个尖锐的故事排得不痛不痒是不道德的”,于是他把人类最擅长的两种伤害手段——“强迫”和“侮辱”推向了极致。追本溯源,校长的决定是一切混乱的开始。最年长的他人物弧光最微弱,唯一一次奋起是为了女儿佳佳;佳佳唯一一次妥协恰恰也是为了父亲;裴魁山对一曼的“背叛”深感受辱而最早黑化;骨头最硬的铁男瑟缩跪在了枪口下;灵魂最真诚的一曼承受了最多强迫和侮辱;铜匠的人物弧光最耐人寻味,它展示了一种原始的愚人世界观:一旦被外界伤害,一定要加倍奉还。英国名剧《弗兰肯斯坦》里,天才科学家创造了一个人造人,被人类视为怪物驱赶,盛怒之下一把火烧了恩人一家。怪物的心思和行为都是对人类的拙劣模仿,玩不出花样,铜匠毕竟比怪物高等,在“如何侮辱同类”方面竟然无师自通。


一曼对老裴和铜匠的拒绝和“侮辱”使其心理失衡,两个男人回头联手侮辱一曼;校长亲手藏起一曼并严令噤声,自己受困呼救时,默念警告的一曼起身后又坐了回去——类似的因果勾连散布于全片,一道人物弧光往往会为另一个人制造困难,多米诺骨牌被推倒,催生连环效应,在铜匠假死惊坐起时掀起小高潮,在荒谬的婚礼上终于引发了大爆炸。



失控的婚礼


这场盛大的闹剧尚未完全消停,校长、铁男和老裴已经三手交叠,准备将驴得水事件轻巧揭过——只要自己愿意,人类的健忘程度可以不断刷新认知——此时窗外一声枪响,打破了刻意粉饰的太平。往日时光闪回,来时轨迹逐渐清晰:一群立志改变农民“贫愚弱私”的知识分子,原本自持“好意”,却无意识地模糊了底线,一步步走向深渊。

     

谁该为此负责?藏在镜头后的批判视角指向的是所有角色,不打算放过任何人,即便是最惹同情的一曼。换句话说,在这场螺旋失控的人性考验中,所有“受害者”其实都背弃了自己。“刺激”会把一个人变得面目全非,譬如老裴、铁男,铜匠;“创伤”甚至会参与塑造一个人的身体,割不掉那块该死的血肉,人就只能在应激状态里颠沛流离,譬如一曼。


创作者的目的显然不是站在道德制高点审判,更不是为了播撒绝望。《驴得水》就像一面未来之镜,愿意观察的观众可以在镜中窥见自己可能的样子。人是易受蛊惑的动物,会为自己的妥协和堕落找到一万个理由,电影的好处在于,能短时震慑住四处游窜的灵魂,而且不会索取任何代价。


身处这悲喜人间,该如何守住底线,远离深渊?


我也在寻找答案。

文章源自公号“知影”(zhimovie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任素汐:是观众“睡服”了张一曼
《驴得水》:有些电影,看着看着就哭了
《驴得水》哪像话剧了?
如此大尺度的国产片也能上映,简直吊炸天
驴得一点都不水,还成了匹黑马,这就是部良心剧!
《驴得水》人物与情节分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