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看艺术|2019第58届威尼斯双年展

2019年威尼斯双年展海报(图片来源:威尼斯双年展官网)

“这次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相对完整的呈现了我们的预想,作品的呈现还比较满意,整体应该算及格吧。但是距离一个完美的展览,在我们心里还是有所欠缺的。”这是本年度中国馆策展人吴洪亮接受记者采访时的一段话。

广告

策展人吴洪亮先生

大家都知道,威尼斯双年展已经拥有上百年的历史,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艺术活动之一,与德国卡塞尔文献展(Kassel Documenta)、巴西圣保罗双年展(Sao Paulo ArtBiennial)并称为世界三大艺术展,有“艺术奥林匹克”之称。

被人喻为艺术界嘉年华盛会,它在奇数年为艺术双年展,而在偶数年则为建筑双年展。双年展一般分为国家馆与主题馆两部分。主要展览的是超现代艺术。威尼斯电影节也是威尼斯双年展的一部份。

中国馆

2019年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新闻发布会

本届中国馆由北京画院副院长吴洪亮先生策展,为了寻找策展灵感,他去年亲赴威尼斯考察展场。在水城他找到了“一种水波荡漾的感觉”,遂将展览主题定为“Re-睿”。

第58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中国馆海报

他认为“Re”作为西方多种语言词汇中的前缀,有“回、向后”之意,能带我们回到思想起源的地方,让思想有所波澜。艺术不能解决实用的问题,作为“无用之物”,它可以帮助我们思考,甚至带我们进入一个不一样的境界。

而汉字“睿”与其读音相似,意为智慧。“Re-睿”旨在强调“回眺”人类文明发展的共同经验,由此获得“Re”及“睿”的洞察。

本届双年展中国国家馆参展艺术家分别是:陈琦、费俊、何翔宇、耿雪。“四位艺术家的作品在整个的威尼斯中国馆七百平米左右的空间里,是处于园林状排布的。我们不能说哪个作品在最重要的位置,因为每一件作品都在他应该在的位置”,吴洪亮先生接受采访时讲到。

陈琦 《无去来处》

费俊 《睿寻》app效果图2

何翔宇 《我们所创造的一切都不是我们自己》

耿雪 《金色之名》

主 展 览

而在主展览部分,本届威尼斯双年展共有六名中国艺术家入围了该名单,分别是:刘韡、娜布其、孙原&彭禹、尹秀珍和于吉。

▲刘韡

刘韡于1972年出生于中国北京,1996 年从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毕业后回到北京,在《北京青年报》做过编辑,加入过90年代活跃的“后感性”艺术小组,这个小组的成员邱志杰、杨东、孙原、彭禹等如今也都成了重要的当代艺术家。

▲刘韡《微观世界》

刘韡多以具有尖锐社会讽刺意味和醒目视觉形象的大型装置闻名,其作品包含环境退化、充满权利和政治色彩的历史、诱惑和憎恶并存的当代城市生活作品等主题,记录着文化焦虑心境下对感情过剩、堕落和侵略的反思。他特别注重探讨艺术视觉样式与观者参与间的互动性,通过对观众生理与心理的交替作用而促使其重新审视身处的社会。

▲娜布其

娜布其1984年出生于内蒙古,2013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虽然主修雕塑,但从读研一年级开始娜布其尝试的媒介却是通过大量的素描、架上绘画、影像等形式创作。她花了很多时间思考,旨在放下对雕塑的固有认识,希望去重新定义雕塑,或者说她想为自己的雕塑创作注入全新的个人经验。2016年她获得三亚华宇青年艺术奖提名。

▲娜布其《空间外的风景No.16》

总得来说,娜布其作品体现了她本人气质敏感,专注,冷静,直觉强的显著特点。同时她执迷于雕塑语言的研究和思考,对形式的敏感直接吸引着观众的好奇心,她可以说是试图拓展感受与形式语言的一个非常鲜明特质的青年艺术家。

▲孙原与彭禹

孙原,1972年出生于北京,1995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彭禹,1974年出生于黑龙江,1998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两人现工作生活于北京,是70年代后出生的最重要艺术家组合。早在中央美院学习期间,孙原和彭禹二人就已相识,自 90 年代后期开始合作。

早期他们的作品在感官上给观众带来直接而强烈的刺激具有强烈的视觉效果,作品同时也混杂着欲望的冲动,表现形式颠覆传统。而近些年他们的艺术创作则开始转变,无论是创作媒介还是创作材料上都跨越了边界,在他们创造的场景中实现所关注的议题。

▲尹秀珍

尹秀珍,1963年生于中国北京,1989年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美术系。她是中国当代艺术最重要的实验艺术家之一,曾于国内外重要艺术机构多次举办个展作品。她的作品以装置为主,探索全球化和文化认同等问题。

▲尹秀珍《衣箱》

尹秀珍善于以日常之物作为创作载体,通过将旧服装、布料、行李箱等寻常之物转换为装置作品来表达她在高速运转社会中对日常生活经验的反思。除此外,对于个人真实经历以及知识的重视,也是尹秀珍创作重要特色。她将个人的经历和记忆、时代的印痕,结合具体环境展开创作,以此形成强烈的视觉感染力。

▲于吉

于吉1985出生于上海,2011毕业于上海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获硕士学位,目前工作、生活于上海和维也纳。她的创作以雕塑和装置为主,亦涉及行为及影像。于吉近阶段的很多创作由特定地域的地理环境和历史背景展开,介入田野考察以及身体性干预。

雕塑是于吉创作的主导,作品充满力量和神秘感。在她的作品“小人物”和“石肉”系列中,于吉用水泥和铁塑造了身体的局部。这些造像的不完整性削弱了具体形象本身的存在,继而突显出材料本身的粗粝又光洁的矛盾属性,也打造了它与理想化的形体之间的张力。

▲于吉《石头-零件#3》

外围展部分也相当引人,香港和台湾分别有谢淑妮、郑淑丽参展。

香港外围展

2019年威尼斯双年展香港外围展现场图

由西九文化区M+与香港艺术发展局共同呈献,展览《谢淑妮:与事者,香港在威尼斯》代表香港参与本次双年展外围展。

《Negotiated Differences》局部,2019年,雕刻木件,3D打印木材,金属,塑胶,尺寸不定。图片由谢淑妮提供,摄影:Joshua White,作品由M+于2019年委约创作

定居洛杉矶的香港艺术家谢淑妮,过去二十年一直以作品探究物料及事物的多重意义,并加以不同的诠释。本次展览展出艺术家全新的装置作品,思考人与人关系之间的各种可能性,抗衡既有的价值系统和以经济为主导的逻辑思维。回应双年展的主题,谢淑妮以雕塑为媒介,将自身的思考过程化为实体,创作出两件大型作品:《Negotiated Differences》及《Playcourt》。

台湾外围展

《卡萨诺瓦 X》影片截图,4K影片,10分钟,装置作品《3x3x6》系列影片 © 郑淑丽,艺术家与2019威尼斯双年展台湾外围展提供

由台北市立美术馆主办的展览呈献由艺术家郑淑丽依循其三十余年创作脉络酝酿而出的展览《3x3x6》。

《萨德 X》影片截图,4K影片,10分钟,装置作品《3x3x6》系列影片 © 郑淑丽,艺术家与2019威尼斯双年展台湾外围展提供

郑淑丽追探展览的所在地普里奇欧尼宫(Palazzodelle Prigioni)于十六世纪作为监狱的历史脉络进行全新创作。作品名称《3x3x6》来自常见于监狱体系的标准建筑结构:被六个摄影机不断监看下的九平方米拘禁空间,指涉由实体空间及监看机制共构而成的监禁维度。以十位历史上及当代由于性别、性取向或种族因素而遭受监禁的个体为灵感,《3x3x6》探询不同时代下视觉及法治霸权建构、及合理化关于性与性别成规的方式。在更深层次上,展览探讨在各式应用于监管控制的科技渐趋严密完备的当下,所形成非实体囚禁却更显全面笼罩的监禁型态。

结 语

最后用本届威尼斯艺术双年展的主题“愿你生活在有趣的时代”作为结语,它不仅可以引发艺术家的创造性,还能够激发出观众的思考。同时“有趣的时代”对于我们大家来说也意味着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平台声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威尼斯双年展:虚构的乐园和现实的盛宴
2022威尼斯双年展:艺术与技术交融下的中式美学
【热点述评】双年展和它的城市(二)彭锋|从策展经验看双年展对城市文化的影响
一姐谈威尼斯双年展:​中国当代艺术正在与世界逐渐脱节
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国内首站开幕一场展览的20种观展体验
意大利,别哭!艺术之都依旧美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