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寇准为什么结局那么惨?

1023年九月,北宋的铁腕宰相寇准病故于雷州。他的灵柩还没来得及送回山西老家,竟因经费不足,不得不在半路上简单下葬。

寇准一生刚正不阿,才华横溢,深得宋太宗、宋真宗两任皇帝的信任。让人不解的是,堂堂一代名相,为何会晚年贫困到无法魂归故里呢?

性格桀骜,直言不讳。

公元961年七月十四日,寇准出生于陕西渭南的一个名门望族。他的祖上曾在西周武王时任司寇,因屡建大功,赐以官职为姓。寇准的父亲寇湘还被封为国公,追赠官职至太师尚书令。

家族代代人才辈出,寇准更是天资聪颖。他在八岁时候就写下了这么一首诗:“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这首诗不仅体现了寇准这位少年天才的才华横溢,更是将那份天地之间唯我独尊的狂傲展现得淋漓尽致。

公元980年,19岁的寇准参加殿试。按照宋太宗选取进士的传统,他会亲自到殿前给考生提问,年纪轻的人往往不予录用。

当时就有人教寇准谎报年龄,没想到寇准直接怼道:“我刚刚准备要踏上仕途,怎么可以欺骗陛下呢?”

最终,寇准还是凭借自身实力考取了进士,被被授官大理评事,前往归州巴东任知县。

这就是年轻时期的寇准,他才华横溢,却又直言不讳、丝毫不隐藏锋芒。即便是面对皇帝,他也从不示弱。

每次商讨国家大事,他总是直言敢谏,这一点深受宋太宗的赏识。但遇到君臣意见相悖的情况,寇准也依旧一副“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姿态,势必要说服宋太宗。

一次,寇凖在殿内大胆进谏,惹得宋太宗十分生气,挥起袖子就要离开龙座。

寇准见状,立刻上前扯住宋太宗的衣角,劝他重新落座,听他把话讲完。

事后,宋太宗还是被寇准的想法说服,他赞赏寇准道:“我得到寇准,像唐太宗得到魏徵一样。”

淳化二年(991年)的春天,遇到了罕见的大旱灾。群臣们都将财政亏损算到了天灾头上。但寇准却再次独树一帜,结合《洪范》里讲的天和人的关系,反映朝廷的刑罚不公平。

宋太宗听后十分生气,不再听寇准多言,起身回到宫中。

过了一会儿,冷静下来的宋太宗又召来寇准,向他询问刑罚不公平的情况。

寇准不卑不亢地说道:“若是能把二府的官员召来,我就说。”

宋太宗无奈,便下令召二府的官员来,寇准开口说道:“不久前祖吉和王淮都触犯法律接受贿赂,祖吉受贿较少却被杀头,王淮因为是参政王沔的弟弟,收受钱财千万,只受杖刑,仍官复原职,这不是不公平是什么?”

最终,王沔叩头谢罪,宋太宗又升任寇准为左谏议大夫、枢密副使,改任同知院事,开始直接参预北宋朝廷的军国大事。

心胸狭窄,识人不清。

在枢密院工作期间,寇准又与知院张逊发生了严重的意见分歧。

一天,寇准与温仲舒一起外出,在路上碰到一个疯子迎着他的马喊万岁。

张逊得知后,就教唆同僚王宾将这件事禀告宋太宗。

寇准让温仲舒作证,张逊让王宾上奏。双方言辞激烈,互相指责。宋太宗勃然大怒,一气之下贬谪了张逊,寇准也被免官,任青州知府。

这件事本不是什么大事,解释清楚就行了。但是互相揭短就有点儿市井打架的意味,显得心胸有点儿狭隘了。

如果说上面这件事是为了保全自己,一时情急倒也情有可原。那么,之后的这件事,就充分证明寇准的情商有问题了。

寇准和宰相王旦曾是关系很好的朋友,当年寇准的枢密使一职还是王旦举荐的。

后来王旦升职比较快,寇准心中不服,就经常在宋真宗面前说王旦的坏话。他还在王旦负责的公函中寻找错误。一旦找到错误,寇准就去宋真宗面前告状。

反观王旦,他每次在宋真宗面前提到寇准,都是各种夸奖赞扬。

面对这种反差,宋真宗实在看不下去了,他忍不住对王旦说: “你总是夸赞寇准,可他却总在我面前谈论你的缺点。”

王旦不仅不生气,反而大方地说道:“我在宰相位置上已经很久了,处理政事上难免有缺失,寇准直言敢谏,正体现了他的忠诚,因此我尊重寇准。”

王旦不仅不和寇准计较,还多次帮助寇准脱罪。

有一次,寇准过生日时大摆宴席,喝多了一时忘了形,竟然穿了件只有皇帝才能穿的黄褂子。

很快,一些有心之人就将此事状告给了宋真宗,状告寇准意欲谋逆。

王旦得知后,连夜跑去找宋真宗解释:“寇准是个贤能的人,不过有时候太过率真,会犯傻。陛下您就不要跟他计较了。”

王旦临终前,还不忘向真宗举荐寇准。他表示,寇准是个可以信任和依赖的人,将来可以让寇准辅佐朝政。

几年后,宋真宗居然真的又把贬官在外的寇准召回京城做宰相。

得罪同僚,失足留恨。

寇准61岁被贬至雷州,就是拜他一手提拔栽培的丁谓所赐。

当年丁谓考取功名时,寇准是他的主考官,也算是丁谓名义上的老师。

后来丁谓任职后,寇准十分赏识他,还多次将他推荐给当时的宰相李沆。

丁谓对寇准毕恭毕敬,做低伏小,一副巴结讨好的模样。

后来,寇准在王钦若一伙的攻击下,于景德三年(1006年)再次被免去宰相之职,在河南、陕西等地作了多年的地方官。

此时朝内,丁谓与王钦若为了博得宋真宗的欢心,他们每天费劲心思,大搞“天书”、编造祥异等封建迷信活动,粉饰太平、迷惑视听。

晚年的宋真宗卧病不起,越发迷信和糊涂,对于王钦若与丁谓,简直到了言听计从的地步。

天禧三年(1019年),丁谓以参知政事的名义,大力邀请寇凖回朝,再当宰相。

丁谓此举,自然是别有一番用心。当时,无论从资历是从声望上讲,丁谓实在不够宰相的资格,他就想借助寇准的资望为自己的权势服务。

丁谓之心,局外人人皆知。但寇准却当局者迷,他不顾自己门生的劝阻,满怀壮志地赴京上任去了。

丁谓没想到,他为了拉拢官复高位的寇准,不惜溜须拍马,结果却被寇准当场侮辱。

那是在一次宴会上,寇准的胡须沾了些菜汤,丁谓马上起身为寇准擦须,以示讨好。

没想到寇准不但不领情,反而十分恼火,当场训斥丁谓有失大臣之体。

寇准一向桀骜刚正,他完全没有意识到,他当众侮辱了丁谓,给自己的人生带来了多大的影响。

恼羞成怒的丁谓,在心里暗自发誓要报复寇凖。

当时宋真宗的风湿病越来越严重,朝政之事都是由刘皇后代理。

这位刘皇后,便是“狸猫换太子”故事里的刘娥。刘皇后对丁谓十分信任,国家大事都会咨询丁谓的意见,丁谓被赋予的权力也越来越大。

丁谓误国,自然也就引起了寇准、向敏中等元老重臣的弹劾。寇凖还特别指出:“丁谓、钱惟演是奸佞之人,不能辅佐少主。”

寇准既反对刘皇后预政,又反对丁谓专权。病中的宋真宗也意识到丁谓专权的严重局势,就批准了寇准等人的上奏。

此外,刘皇后的娘家人也近水楼台,干了很多仗势犯法的事情。宋真宗为了给刘皇后一个情面,便对刘皇后的娘家亲戚下诏赦免,既往不咎。

但刚直的寇准却不同意了,他公然批评皇后,要求严办皇后的娘家人。

结果,皇后的娘家人没被严办,寇准自己却因为一个太监倒大霉了。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来,自从寇准公开表示要查办刘皇后的娘家人之后,刘皇后对寇准就充满了怨恨。在之后寇准与杨亿密谋由太子监国一事被杨亿的妻弟张演酒后泄漏,刘皇后趁机先下手为强,罢免了寇凖为太子太傅,封为莱国公。

正在这个节骨眼上,和丁谓有私怨的太监周怀政联络同党,企图发动政变,斩杀丁谓,复相寇准。

没想到,这件事被客省使杨崇勋出卖,丁谓、曹利用派兵包围了周怀政的住处。周怀政被俘后自杀。

丁谓趁热打铁,新仇旧恨一起报,就诬告寇准参与密谋。

最终,寇凖再次被罢相,丁谓当了宰相,他将寇准逐出京城,一贬再贬。

乾兴元年(1022年),61岁含冤负屈的寇准被发配到荒无人烟的雷州半岛。

到任后,他连个像样的住房也没有。雷州当地的官员、百姓素来仰慕寇准的为人,主动替他盖房,安排寓所。

一年后,寇准在雷州任所忧病交加,客死雷州。

铁骨铮铮的寇准,恰似一颗打不烂的铜豆子。他是替皇帝分忧解劳的忠臣,是为老百姓办实事、深受人民爱戴的好官。但他却不是官场上的“聪明人”,也不是奸人眼里识时务的俊杰。

但寇准一生,都在做他自己。他刚正、严厉、忠义。但也狭隘、固执、会因过分关注细微处,而失去了正确判断他人的能力。

但瑕不掩瑜,即便寇准有很多缺点,依旧不能排除他一心为国为民的忠肝义胆,更无法遮掩他曾经挽救大宋于水火的耀眼光芒。

晚景凄凉的寇准,又何尝没有审视过自己颠沛流离的一生呢!正如他临终前写的《病中诗》:“壮志销如雪,幽怀冷似冰。郡斋风雨后,无睡对青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宰相也有性格缺陷(文|高峰)
北宋名相寇准,一生刚正不阿,为什么落得客死他乡的悲惨结局?
在皇位交接的关键时刻,能断大事的寇准为何总是被迫出局?
寇准曾直谏皇帝:拽住宋太宗衣袖 请他重新落座
寇准让北宋多“活”了120年
寇准:北宋官场中的独行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