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出身到真才实学,浅谈“科举制”对唐朝官员选拔的促进

小时候读“范进中举”,只觉得是一个十分荒诞可笑、夸张至极的故事。范进在中举之前,每日废寝忘食,却又穷困潦倒,就连卖肉的岳父都看不起他,卑微软弱得让人心疼。

然而,一旦中举,飞黄腾达仿佛就在一日之前,就连之前侮辱过他的人,都换了一副截然不同的嘴脸。

仅仅是考上了一个举人,范进竟然高兴得发起疯来,不免让人忍俊不禁。不过,当我们长大后,再回顾这段故事,却对当时的科举制度发出了深思:千万儒生寒窗苦读,只为有朝一日可以金榜题名,平步青云。但是,又有多少人在此之间迷失了自我、失去了本心呢?

由此可见,古代选举贤才的制度仍然有所不妥。寒窗苦读十年终于熬出头来,这样便可以衣食无忧,如此,又有谁会在意天下苍生呢?这样选出来的人果真能建设国家,造福百姓吗?

众所周知,科举制度,源于隋朝,确立于唐朝,最后在宋代完善,直到清朝末年,其被慈禧太后废除,延续了近1300年。由此可见,科举制度受到了历朝历代统治者的重视,并且获得了不断完善后,朝廷仍然信任科举制度,认为科举制度可以选拔出国家需要的人才。

那么,科举制度到底有怎样的优越性呢?相比于科举制度,之前的贤才选举方式又有何突出的特点?

周代与战国时期,官员多是贵族出身,即便进入政坛的标准越降越低,但是,普通的百姓仍然没有明确的途径步入仕途,寻常百姓的生活一眼便可以望到头。

秦始皇时期,一统天下后,秦始皇按照功劳大小,为战士们和文人谋士加官封爵,而过去的达官贵人则被赶下了政台,登上朝廷的皆是有真才实学的大臣。

这个时期,官员的选拔多看重才学,而出身低位的士人也可以得到官位,但是,普通百姓和官僚之间还是有明显的阶级区分。汉武帝时期,则更看重人才的举用,这个时期也出现了不少出身卑微的高管大臣。

东汉时期,群雄逐鹿,各诸侯求贤若渴的心情则更甚,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招纳四方谋士和猛将,“唯才是举”的原则更是传遍了大江南北。除此之外,刘备三顾茅庐的佳话流芳百世,此中也足以见其对贤才的渴求之甚。

东汉时期,看似只要有学问和才能,每个人都有被重用的可能,只是,在当时,黎民百姓多以农耕等为生,能够得到教育的本少之又少,能够博览群书,学习武艺的群体依然是名门贵族,于是,有威望的门第依然是选官的不二标准。

南北朝时期,以门第为选拔标准依然是那个时代的流行。尤其是在北朝,由于北朝多战事,故朝中多屡建军功的将士,而文官却鲜有人担任。即便文官的位置空缺,朝廷也更倾向于从世家大族中挑选,尽管这些人可能没有真才实学,可是,朝廷看重的是其家族在政治上的地位和影响力。

在科举制度建立之前,也就是隋朝之前,中国的名门望族多在朝廷中担任要职,而普通百姓却鲜有翻身的机会。隋文帝统一中国后,便颁布命令,限制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影响,推行了科举制度,以考试科目的成绩来选拔人才。

然而,由于士族的势力庞大,即便科举出身的官员有个一官半职,也多被士族所限,因此在朝廷之中并没有颇多建树,以至于让满朝官员对科举制度的施行产生动摇和质疑……

到了唐朝,科举制度依然被沿用,但是,对于寒门子弟,这一制度依然不够公正,国家难以给他们提供一个公平的竞争机会——寒门子弟也许连书都看不成,又怎能考得过国立学校中养尊处优的贵族之后呢?

不过,随着盛唐的局面被打开,唐朝的科举制度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国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普通百姓家能够给书生提供的帮助也越来越多。学子们可以买得起书,有条件自学,通过“乡试” 的方式参加科举考试,通过层层选拔,得到真正的精英人才。

很快,原本高枕无忧的贵族后代便开始坐不住了——若是给这些寻常百姓入仕的机会,势必会给胸无点墨的贵族后代造成威胁,就这样,当权者极力阻止着寻常百姓家的学子参加科举考试,只可惜,最终未能如愿以偿。

也就是说,在唐朝时期,科举制度真正地为出身低微的学子打开了入仕做官的道路,而自武则天当权之后,主张打压士族的权力和地位,对科举制度十分推崇。在这一时期,科举制度所选拔出来的人才开始纷纷涌入朝廷高层。

其实,武则天之所以打压士族,推崇科举选拔人才,不过是想维护自己的统治,她企图削弱上任皇帝的残余势力,又为自己和朝廷引进一批“新鲜血液”,将统治大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在武则天统治时期,官员的选拔从昔日的“门第为重”成功转移到了“才学为重”,真正地将有真才实干的人引进了朝廷,即使是出身寒门,依然有担任宰相的权力,唐朝中期的政治由于科举制度变得更加开明,唐朝也迎来了贞观之治后的“第二春”。

唐朝之后,科举制度一直沿用,在宋朝时,科举制度已经十分完善。不过,在科举制度实行后,不少寒门子弟妄图抓住这个机会改变命运,为官后却不再心系百姓,而是整日地贪图享乐,鱼肉百姓,腐败无能。宋朝末年,虽然科举制度一直在沿用,但朝廷却十分腐朽无能,政治黑暗,民不聊生……

由此我们可知,政治是否清明,也不能完全靠从“门第”到“才学”的选拔来改变,更应该体恤百姓,真正做到为官为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士族门阀的兴衰-始于察举,盛于中正、亡于科举
魏晋南北朝时期特有的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
士族门阀制度的兴起与消失,有何影响?
南朝军事崛起的根本原因——侧面解读南朝寒门的崛起与士族的衰落
策神历史:浅谈中国古代选拔官员制度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