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历史的血腥与残酷:一场令人扼腕叹息的惨烈巨变

这是白驹说原创的第74篇文章

01 天象
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四月十七日,北京紫禁城。
清晨,崇祯皇帝朱由检的好心情就被一则坏消息给彻底毁了。
就在昨天夜里,天现异象,火星逆行,钦天监不敢耽搁,一大早便将此汇报给了崇祯。火星逆行这一天文现象,在人看来可不是个好兆头,往往都是上天给出的大凶预警。
崇祯心里自然是叫苦不迭,自打即位以来,大明天灾兵祸不断,连带自己这个皇帝也没过过一天安生日子,可谓是喝凉水都会塞牙缝。
但谁让自己偏偏就是大明的第一责任人呢。现如今既然上苍给了警示,那就不得不好好反省一番,从而找出化解之法。于是,崇祯立刻下诏,所有朝臣居家办公一天,认真琢磨琢磨天现异象的原因。
这下好了,朝臣们正愁找不到合适的理由和皇帝唠唠嗑,大伙可不得来劲嘛!于是,新一轮吐槽大会就此开始,人人奋笔疾书,有针砭时弊的,有攻讦政敌的,甚至还有那吐槽皇帝的,五花八门,应有尽有。
而其中有那么一撮人则瞅准这次机会,借此抒发对兵部尚书杨嗣昌的不满。

杨嗣昌

自去年上台掌兵事后,杨嗣昌就致力于扭转大明两线作战的困境,开始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方略。他主张先行集中力量消灭农民军,而对于关外虎视眈眈的清廷,则倾向于采取和谈的策略,以稳住强敌。
一大批反对派因此恨得咬牙切齿,这不,老天爷都看不下去了,于是,众人立刻上疏弹劾杨嗣昌,大骂杨嗣昌奸人误国。
纷争之下,崇祯没有明确表态,但实际上是支持杨嗣昌的,老杨自然有恃无恐,继续授意辽东巡抚方一藻与清廷勾兑。皇太极刚好也有与明朝互市的想法,双方往来频繁,谈得热火朝天。
天下哪有不透风的墙,何况这和谈终究是要签字画押,大白于天下的,风声一起,举朝震惊。
简直岂有此理!说好的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老祖宗留下的美德说丢就丢啦?
不行,我们绝不答应!弹劾再现新高潮。
反对派都怼脸了,杨嗣昌也不得不尽力接招。除了上疏抗辩,强调平寇第一、御边第二的充分性和必要性外,以孤臣自居的老杨不忘嘲讽群臣:“崇祯九年,后金入侵,当时焦急操劳的只有皇上一人,鞠躬尽瘁的也只有张凤翼(时任兵部尚书),其余文武百官不过都是些事后论功行赏的人罢了。当外敌入侵、生灵涂炭之时,诸臣不过冷眼旁观,只有张凤翼忧心而死,和诸臣又有什么关系……”
崇祯一看,老杨言之有理,骨头是你们最硬,但受伤的却始终是我,没这个道理啊。正因如此,崇祯虽始终不谈是战是和,但却顶着朝堂上一片谩骂声将几个骂得最凶的科道言官降职惩处,而杨嗣昌则擢升为东阁大学士,老杨正式入阁了。
皇帝的心思已经再明白不过,由于担忧明清和谈正式开启,朝堂内外的反对声更为猛烈。宣大总督卢象升直接上疏反对老杨的方略:“其他外敌都还可以议和,唯独这东虏万万不可轻易言和!”
满朝文武争执不休,反对议和的朝臣言之凿凿,给崇祯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本就狐疑谨慎的崇祯更加举棋不定。皇帝都没个明确的态度,下面人自然也就不好办办事了,因此明廷对和谈的态度变得十分暧昧。
明廷这一拖延,清廷可就不高兴了,既然和谈不成,那就甭啰嗦了,咱们战场上见真章吧。
当年八月,清军兵分两路,大举入侵内陆。
02 困境
崇祯十一年(1638年)十月初四,紫禁城武英殿。
这一天,崇祯终于盼来了心心念念的国之栋梁卢象升。

卢象升
清军从青山口破关入侵以来,其势锐不可当,就连蓟辽总督吴阿衡这般的封疆大吏也命丧敌手,随后两路清军直扑京师,天下震动。
崇祯心急如焚,赶紧招天下兵马北上勤王,并将为父丁忧在家的卢象升夺情召回,加兵部尚书衔,赐尚方宝剑,命其总督天下兵马。
卢象升一进京,崇祯便急忙召见卢象升,询问退敌之策。
作为坚定的主战派,卢象升毫不避讳,直言:“陛下既然命臣督师,臣的意思还是主战。”
崇祯被卢象升看穿了自己那点小心思,稍显不悦,但仍尴尬地解释道:“朝廷原本就没说过要议和,议和之说,乃是外廷在议论罢了。”
君无戏言,这可是皇上您亲口说哦,于是,卢象升开始大谈自己的军事策略。崇祯听罢予以鼓励,并从内帑拨款三万两赏赐卢象升所部,另有军械、马匹等,至于具体的退敌之策,崇祯让卢象升同杨嗣昌商议。
一个是主战派,另一个是主和派,牛头不对马嘴,卢、杨二人压根不在一个频道,连思想都没法统一,就更别指望能制定出什么靠谱的退敌方略了。
而明军的另一位重要人物监军太监高起潜则颇为忌惮清军兵锋,不敢正面与之死磕,同样偏向于主和。因此,卢象升名义上虽是总督天下军马,但真正可用之兵仍不过宣大旧部,始终与高起潜率领的关宁军难以形成合力。
再加上清军两路骑兵在华北平原纵情驰骋,飘忽不定,单靠当时明军拉胯的侦察能力,自然很难锁定清军主力的动向,于是,杨嗣昌和卢象升不得不采取分兵驻守的笨办法。
就这样,清军荼毒的区域越大,明军的兵力也就随之越摊越薄,客场作战的清军反倒在局部形成对明军的兵力优势,得以各个击破,大明腹地一片糜烂。
战事的不利,非但没能让明廷团结一致、同仇敌忾,反而使得朝堂上战和之争再起,明廷内部矛盾日益激化。
一日,杨嗣昌来到卢象升军中议事,卢象升忍无可忍,选择向杨嗣昌摊牌。
卢象升:“你们坚持主张议和,难道不知道城下之盟,《春秋》都以之为耻吗?何况言官口舌如锋,如果只知一味求和,难道你就不怕重蹈当年袁崇焕的覆辙吗?”
杨嗣昌:“既然如此,你直接用尚方宝剑砍了我好了。”
卢象升:“我既不能为父奔丧,又不能为国而战,就算用这尚方剑砍的也该是我自己,怎么敢枉加于他人。但对于弃战而议和,我绝不敢苟同。”
杨嗣昌:“老卢,我可从没说过要议和。”
卢象升:“周元忠多次前往辽东议和,此事由蓟镇督监(高起潜)指使,实际则是奉了你的命令,全国上下都知道,谁还敢捏造不成?”

杨嗣昌:……

政治上,战和不定,犹豫不决;
军事上,消极防御,各自为战。
这样的情况下,明军又岂能不败。
03 忠烈
崇祯十一年(1638年)十二月十二日,巨鹿贾庄。
战场上,尸骸遍地,血流成河,浓烈的血腥味直冲云霄。
广阔的华北平原上,清军旌旗涌动,数不尽的清军铁骑挥动着各式兵刃,从四面八方奔涌而来,口中不时发出阵阵尖利的怪叫声。
显然,清军知道,今天,他们网到了一条大鱼,因此人人亢奋异常。
而被清军团团围住的不是别人,正是大明兵部侍郎、总督卢象升。
或许有人会说,卢象升不是刚加了兵部尚书衔嘛,怎么又成了兵部侍郎了?
这一切,都要从崇祯对卢象升失去耐心谈起。
清军肆虐京畿腹地,卢象升虽屡屡迎战,但奈何清军战力确实强悍,且机动能力又强于明军,加上饱受分兵之苦,因此明军败绩连连,清军则攻陷州县无数。
败报频传,崇祯忍无可忍,下诏怒斥卢象升:“你前些日子对朕说的那些敢战之言哪去了?难不成是沽名钓誉,欺骗众人吗?”同时将卢象升降为兵部侍郎,令其戴罪立功。
降职事小,名节事大,崇祯这话换谁听了都受不了,更何况是卢象升。在朝廷不断催战之下,已经心存死志的卢象升毅然率领手头仅有的五千明军开拔,以寻找清军主力决战

守边明军

出征之际,卢象升先是向北而拜,随后鼓励麾下将士道:“我与你们皆深受国恩,只怕不能为国战死沙场,又岂会贪生怕死!”将士无不感慨落泪。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卢象升毕竟兵少将寡,在向高起潜部求援未果的情况下,卢象升部最终在巨鹿贾县身陷重围。
随着一阵阵箭矢抛射而来,在卢象升四周结成环形防御的亲卫纷纷中箭倒地,痛苦的哀嚎声逐渐被不断逼近的清军马嘶声淹没。
此时的卢象升仍是一身孝服,手持一柄长刀,正傲然屹立在健马之上,神情自若,处之泰然,静待与清军的最后一战。
不一会儿,清军骑兵突破明军环形防御,将残存的亲卫冲得七零八落,卢象升立刻挥刀迎敌,长刀挥舞如风,先后击杀清兵数十人,脚下尸体随之层层叠叠,越垫越高。
然而,双拳终究难敌四手,清军越杀越多,乱战中,卢象升亦身中四箭三刀,浑身浴血,坠落马下。昔日令敌人闻风丧胆的卢阎王最终壮烈殉国。
掌牧杨陆凯见卢象升遇难,悲痛欲绝,他唯恐残暴的清军迁怒于卢的尸身,因此毅然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护住主帅遗体。战后,赶到的明军惊讶地发现,杨陆凯背部中箭二十四支,一直死死伏在卢象升的身上。
而另一路明军高起潜部,在得知卢象升战死后当即仓皇后撤,途中遭遇清军伏击,几乎全军覆没。
04 浩劫
卢象升一死,明军再无人敢主动迎战,多尔衮和杜度率领的两路清军愈发肆无忌惮。
在席卷北直隶后,十二月,清军进入山东,仅用了一天时间便攻克了守备空虚的济南城。
清军在济南城内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宗藩德王朱由枢被掳,山东布政使张秉文等一大批山东官员惨遭杀戮。在将济南城搜刮一空后,清军一把大火将繁华的济南变成一片焦土,事后,从这座废墟中清理出来的军民尸体竟多达十三万。
济南惨案只是清军暴行的一个缩影。
在崇祯十一年八月至十二年三月的这场浩劫中,清军花了五个月时间,转战大明腹地两千余里,在大明过了个好年。
清军旌旗所到之处,明军无不望风披靡。多尔衮和杜度合计大败明军五十七次,攻陷大小城池六十一座,斩杀大明各级官员上百人,重创明廷。而清军自身战损可以说是微乎其微。
到了三月,抢得盆满钵满的清军终于决定北归。清军满载着俘获的大明百姓四十六万余人、黄金四千多两、白银九十七万多两以及其他无数财货,浩浩荡荡地自青山口退回关外。
再看看各路勤王明军,同样出色地完成了保驾护航的重任,面对几里外哭天抢地数十大明百姓,明军熟视无睹,一路小心尾随,直到清军全部出关,方才长舒了一口气
回头来看,这场浩劫是否能够避免,以当时的情况,究竟该战还是该和,已经无从假设。但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最高决策者崇祯在关键时刻的战和不定、犹豫不决,无疑使这场浩劫变得更为惨痛。
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大明因此失去的,不光是财帛、人口以及良将,更是一个王朝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PS:推荐一个优秀的历史类公众号,喜欢的朋友可以加关注哦!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卢象升:大明无力回天的悲壮英雄
大明末路——那一年,卢象升以死殉国
崇祯本有三大悍将,个个不逊于岳飞,可惜全被崇祯害死
明朝将领卢象升战死疆场后,为何天下为之震动?
他是崇祯最倚重的大臣,最后功亏一篑
大明悲歌:卢象升与天雄军的灭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