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汉代经学两大派别之争

近千年来,儒学一直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构成中华文化的核心。其宣扬的仁义礼智信,不仅在思想上影响着千年来的人们,同时也在政治等方面影响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

但是儒学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同样也不是独有一家之言的。它在不断变化发展,自我更新,甚至也出现过较大的差异和争论的。

下面,我们来看下发生在汉代时期,一次较为激烈的儒家两大派别的争论。

古、今文经学派的产生

众所周知,儒学在秦朝时期受到了巨大的摧残,由于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政策,儒家的经书几乎全部被毁坏。

但随着朝代的更迭和统治者思想的变化,在西汉初期,儒学重新兴起,汉景帝时儒学被立于学官。在汉武帝时期,儒学再次得到重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兴太学,置博士、表彰六经等这一系列的政策之后,迅速跃居统治思想和正统学术的地位,成为官方正统哲学。

之所以儒学又被称为“经学”,是因为汉代的儒学是以注释《诗》、《书》、《礼》、《易》、《春秋》等先秦儒学经书的形式出现的,所以称之为经学。

随着国家的重视,经学得以繁荣,儒学产生了古、今文经学两大学派。这两大学派有何区别呢?

古文经派的出现是因为汉朝时期出现了用古文字抄写的经书。这些经书由地下或相传从孔壁挖出来的和民间所献的,用当时已经不易辨识的籀文、六国古文字等先秦古文字抄写的经书传本。由于秦朝至汉朝时期,文字形体已经发生变化,由秦代所官方规定的秦小篆发展为隶书,小篆或者更早的文字——籀文、六国古文字已经不太容易辨认。这些经书被称为古文经,弘扬古文经的学派被称为古文经学派;

今文经派是先秦时期靠口耳相授,把那些儒家经典的经书流传到西汉初期,并用当时通用的隶书记录成书的经书,这些经书被称为今文经,弘扬今文经的学派被称为今文经学派。

古文经和今文经的差异不仅体现在所记录的文字形体的不同,更重要的差异产生的原因是,一个是百年前的古书原本,一个是人为口耳相传,由不同的人记录下来的今人之作。古文经派认为今文经讹变之后,错误颇多;今文经派认为古文经出处荒谬。

古、今文经学派的差异

由于古文经派和今文经学两派,所依据的材料不同、解经的方式不同,因而形成了严重的差异和偏见。从西汉后期至东汉末年,两派之间的斗争持续了将近200年。这两派所依据的经书,不仅是文字上的不同,而且学术见解、学术风格也不同,内容也有所不同。

古、今文经学派的差别之一体现在解经方式上:今文经学派主张阐发圣人的微言大义,并强调经世致用,同时惯以唯心主义的态度去解释经学,进而用来强行解释时政。今文经所代表的立场是直接为当时的封建统治服务。代表人物:西汉董仲舒。

古文经学派把儒家经典作为古代史料之书,是历史的材料,并反对随心所欲地解释经书。他们以出土和传世文献为依据,以恢复古书的本来面貌为目的。主要在语言文字方面下功夫重点解决经籍中的文字训诂等问题。代表人物:东汉许慎。

儒学中的这两个学术流派争高低、论上下,历时长达二百年之久。西汉及东汉初期,今文经学派不仅在官方正统思想中占据统治地位,同时也在学术领域指导人们。东汉中叶,古文经学东山再起,以强大的优势压倒了今文经学,发展到了鼎盛时期,涌现出了诸多卓有成效的古文经学大师。尤其许慎的《说文解字》和《五经异议》,集古文经学训话之大成,对于古文经学学术地位的确立起了很大的作用。

两大派别之争的平息

两汉古、今文经之争,是学术与政治之争的混合产物,各派的盛衰发展,不仅影响一代学术,也影响诸多儒生的仕进之路。西汉时期今文经学占统治地位,自刘歆倡古文经学,到东汉时期古文经学逐步取得主导地位,至东汉末年今文经学大家寥寥无几,而古文经学大师辈出,此时已经形成古文经学兼容今文的局面。

《熹平石经》残石

直至东汉郑玄的“郑学”的出现,今古文经之争才趋于平息。汉灵帝熹平四年(175年)由蔡琶校正后的“六经”经文,刻碑石46块,立于洛阳太学,史称熹平石经,为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官定儒家经本和权威经书,又是太学中统一的儒学教材。至此,儒学的两大派别——古文经派与今文经派统一,儒学也巩固了其作为官方正统哲学的统治地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维持与分裂:儒家经书有没有统一“教理”?
今古文经学的演变
儒学的起源,中国古代学术奠基,经学文化的那些事
古代儒學思潮的演變史 WORD
《说文解字》的成书和传本
九十七:《说文解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