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正骨理筋,打破“伪平衡”

脊柱的这个效应说明了关节位置很多时候在“将就”软组织张力。而软组织张力在“迎合”关节位置,我们在处理筋与骨的问题时,是没有一个绝对的先后顺序的,是完全可以同时进行的,也就是说正骨不一定非得硬瞅着骨头关节“啪啪啪”(当然有些时候啪啪啪是必须的)。我们可以在放松软组织的时候顺便带动骨头,而调整骨头的时候同样也带松软组织,这并不矛盾。


下面以骨盆为例

其实有些朋友很多时候在调整骨盆的时候并没有真正调动它让它回去,更多时候只是把它给“摇松了”,症状得到了缓解,但问题并没有真正解决。因为如果没有看清骨盆上下肌肉与关节间的状态是否“和谐”的话,手法意义不大。就像如果骨盆到胸椎因为张力的扭曲把胸椎彻底锁死的时候,单纯掰骨盆是很难掰正的,掰松倒是没问题。

还有就是腹内外斜肌,它们对骨盆的限制非常明确。向下还有股二头肌和前面的股直肌等等。当然还有手和脚,传统武术上有句非常经典的话叫“稍节领劲”,这句话的部分意思是身体劲的贯穿来自稍节(手和脚)对身体动态的把控。


当骨头歪了的时候,最开始会产生动作障碍,肌肉紧张等等,但随后肌肉会慢慢的放松,最后这个异常的结构问题可能被传递到其他地方去,最后关节的活动度也是正常的,肌肉也是放松的,这个根源问题随即被“潜伏”起来,这是因为筋膜可以将就着异常的张力方向“另起炉灶”(建立“新的平衡”)。

但是祸福相依,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个平衡是个“伪平衡”,筋膜把受力的方向修改以后,我们再去还原不正确结构,就不是单纯解开肌肉就能成功的,因为这时候就不是一两个关节的问题了,而是受力系统的整体改变。整个结构已被筋膜系统固定锁住了,或者张力拐点卡死,这时候,对身体的地毯式搜索就显得尤为重要。


所以,正骨不一定是逮着骨头“啪啪啪”,也不一定是逮着软组织一顿揉捏,而是真正意义上的“筋骨同治”。骨头回去可以是有声音,也可以没有声音,不管是“寸劲”正骨也好,轻手法正骨也好,我们的目的都是让骨头“回去”,而不是把某种治疗方法盛赞成无可替代的“独孤九剑”。我们的不该过度关注某种“独孤求败”的治疗方法,让它们在自我感觉良好中沉醉吧,我们更多的应该是关注一些适用于某些“独孤求败”(顽固性)的疼痛问题的灵活策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拉歪骨头的肌肉都松开了,为何骨头还是歪的?
五辈骨伤人的经验:关节炎不是炎症,吃药没用!
【新提醒】伤科理念精髓:骨错缝 筋出槽 林两传 医师
林两传老师谈伤科触诊练习
系统张力的转折-荐髂为例 林两传.转载
浅谈“骨错缝、筋出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