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皇帝任命一个人当宰相,一个将军跳出来反对,里面原因很曲折

唐朝建中四年(783年),泾原镇士兵在长安作乱,拥立罢官太尉朱泚为主,进而朱泚称帝,国号大秦,后又称大汉。

继安史之乱之后,唐朝天子再次被赶出长安。唐德宗及其宫廷逃往长安附近的奉天(乾县),德宗是个有雄心,也有能力的皇帝,但是过于急进,连年对藩镇用兵,有点穷兵黩武。

唐德宗

兴元元年(784年),德宗下罪己诏,承认自己多年“征师四方,转饷千里,赋车籍马,远近骚然”,“人怨于下而朕不知”。

为了实现王朝中兴,对强悍藩镇动武本没有错,错就错在不顾民力财力,连年用兵,德宗的反省是有道理的。但是,皇帝有错,臣子就没有错吗?

臣子也是有错的,而且有的错误很严重!

藩镇割据

朱泚之乱引发的奉天之难,最后是由名将李晟出兵解决的。这位李晟,是唐朝洮州临潭人(今甘肃临潭县)人,字良器。

生于西北边陲的李晟出身于武将世家,“世以武力仕,然位不过裨将”。看来,李晟家族的官位一直都不是很高,根据《旧唐书·李晟传》记载,李晟的祖父李思恭和父亲李钦“代居陇右为裨将”,但是李晟“数岁而孤,事母孝谨,性雄烈,有才,善骑射。”

李晟

李晟出生于唐玄宗开元十五年(727),那是大唐王朝强盛的开元盛世时代。军人是李晟家族世袭的职业,也是荣耀,天宝三年(744年),十八岁的李晟跟了当时名将陇右、河西节度使王忠嗣抗击吐蕃侵扰,“悍酋乘城,杀伤士甚众,忠嗣怒,募善射者”,李晟受命出战,一箭就射死了吐蕃统帅,“三军欢奋”,王忠嗣称赞李晟“万人敌也”。

安史之乱爆发以后,唐朝西北边防军主力,大多调赴河南、河北抗击叛军,但是此时李晟仍留在陇右、凤翔一带防边。

王忠嗣

唐代宗广德初年,因进击党项部落有功,李晟被授予太常卿衔,“累迁左羽林大将军”。

代宗大历初,吐蕃进犯灵州,李晟使用了围魏救赵、即调虎离山的谋略,“由大震关趋临洮,屠定秦堡,执其帅慕容谷钟,虏乃解灵州去。迁开府仪同三司,以右金吾卫大将军为泾原、四镇、北庭兵马使”。

不久之后,李晟又在对吐蕃作战中取得战绩,封合川郡王。

李晟在西北边防线上为大唐屡立战功,后被征召入朝,“为右神策都将”,成为神策军这支唐中晚期禁军的重要统帅。

吐蕃人

从边防军统帅到中央禁军统帅,李晟的仕途走上一个新起点,李晟的作战对象从西北异族变成了骄横藩镇,情况有很大不同。

代宗、德宗两朝,神策军得到很大发展,成为对骄横藩镇用兵的主力,李晟同样建树卓著。唐德宗遭遇朱泚之乱的时候,李晟正在河北用兵,得到情报,立即回师救援,击败围困奉天的叛军,救了德宗朝廷,可谓再造唐室。

唐德宗对李晟也是感激涕零,曾对人说:“天生李晟,为社稷万人,不为朕也。”从建中四年(783 )末至兴元元年(784)末,一年内,李晟的官职由神策行营节度使兼任河中、晋绛节度使,又兼京畿、渭北、鄜坊、商华兵马副元帅。

唐军

收复长安后,在原有职务的基础上,李晟又加官晋级,兼任凤翔、陇右、泾原节度使兼管内诸军及四镇、北庭行营兵马副元帅。

在兵权不断加大的同时,唐德宗又陆续授予李晟检校右仆射、司徒兼中书令等最高文职官衔,又将爵位改封为西平郡王,实封1500户等。

作为武将,李晟对朝政的态度是明智的,一般是不干预的,但是有一件事,他却拼命反对。贞元元年,唐德宗要任命剑南西川节度使张延赏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也就是进入宰相班子。没有想到,身为武官的李晟却上疏反对,说张延赏过去曾经侮辱过自己。

唐朝三省六部行政架构图

德宗当时也真惯着李晟,居然朝令夕改,在张延赏已经来长安的半路上,又发出一道圣旨,改任为右仆射,也就是副宰相。

这个张延赏是什么人?他和李晟又有什么仇呢?

将相不和会给大唐王朝带来什么麻烦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古代史(隋唐)(六十二:平凉劫盟、二王八司马事件)
性格决定命运,平定安史之乱的唐朝兵马大元帅,史书上评价很低
话说隋唐七十三
唐德宗时期的重要转折点——“奉天之难”
与郭子仪、李光弼齐名的李晟,曾率一队兵马把长安从叛臣手里抢回
安史之乱后,唐朝又发生泾原兵变,如果不是此人唐朝提前150年灭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