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宜兴除了紫砂还有它——宜兴钧陶

宜兴均陶享有“名陶名器,天下无类”的赞誉。由于其丰沛的文化积淀和艺术含量而得到过皇室宫廷的青睐,尤其是明清时期的均陶,古朴典雅,气韵生动,历来受到人们的珍视。


宜兴均陶在明代中叶被称为“宜均”或“欧窑”,是宜兴陶艺中可以与紫砂相媲美的艺术品。明嘉靖时,谷应泰著的《博物要览》云:“均窑,近年新烧,皆宜兴砂土为骨,釉水微似,制有佳者。”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中也言:“欧窑一名宜均,乃明代宜兴人欧子明所制。形式大半仿钧,故曰宜均也。” 到清乾隆、嘉庆年间,烧制宜均最负盛名的是丁山的葛明祥、葛源祥兄弟,人称“葛窑”,蓝晕色泽比“欧窑”有了进步。



宜兴均陶最为显著的艺术特色除了堆花,就是均釉。“欧窑”、“葛窑”之所以名垂史册,就因为釉色的绚丽而驰名于世。均釉以天青、天蓝、云豆等色居多,也有葡萄紫和越窑的甜白、淡青,其中灰蓝釉最为名贵,“灰中有蓝晕,艳若蝴蝶花”便是对它的赞扬。

紫砂宜均装饰先以高温烧成紫砂素胎,施釉后再用低温进行第二次烧成。施满釉的紫砂宜均器皿,由于胎骨和釉面,两者膨胀系数有较小差异,产品烧成后会微显网状裂纹,古色古香,别具一格。宜均施釉、洒釉色彩丰富,以铅白釉与铜、钴发色,花纹流淌变化丰富,属双挂釉,秀丽淡雅。




宜均天蓝釉鸠首壶

曲颈鸠首式,肩颈处凸起弦纹一道,扁球腹,圈足。曲颈中部有唇边入水孔。深紫色砂泥,外罩纯净的天蓝釉,釉汁匀净,光亮宜人。



宜均天青釉七孔花插

直口,出沿,平肩,硕腹,底微收,浅圈足。肩上出六管口,与腹部相通。米黄色细砂胎,外罩天青釉,釉乳浊不透明。底部涩胎上刷铁褐色护胎汁,中心书篆体“宜兴内用”四字双行款。



宜均天青釉花囊

撇口,粗长颈,短腹,圈足。颈部凸雕饕餮纹,颈两侧置对称兽头长鼻耳。紫砂胎,外罩乳浊的天青釉,釉汁肥厚。花囊与花插用途相类,只是口部较花插粗大,可以容纳数量更多的鲜花。



宜均天青釉莲花洗

此器呈盛开的荷花状,下承三乳凸小足。深紫色砂胎,通体施无青釉,釉乳浊不透明。


宜均月白釉山形笔架

此器呈多峰山形,平底,灰白色砂胎,通体施月白釉,釉面布满极细碎的开片纹,底正中竖刻楷书:“万历乙未岁九月望日制于万玉山房,大彬”双行款。



宜均祥符铭茶叶末釉葫芦瓶

葫芦式,小口,葫芦双球体上圆下扁,卧足。通体施窑变茶叶末釉,釉表有一层浅黄色窑变白斑纹。外口下剔釉刻楷书“祥符”二字。此瓶造型古朴敦实,与晚明时期景德镇官窑烧制的瓷质葫芦器形制相同。



宜均灰蓝釉海螺洗

海螺式,有三支钉为足。紫砂内胎,薄而轻。里外满釉,釉色灰中泛蓝绿,厚而不腻,浓艳光亮。



宜均汉方壶

方口,垂腹,方圈足。形制由古代青铜器汉方壶演变而来。深紫色砂泥,胎略厚,里外施乳浊的灾蓝色釉,里釉只施及里口下两寸处,外施釉至圈足处。是常见的宫廷陈设瓷。



阿曼陀室钧釉水丞


炉钧釉八方壶


明 宜钧欧窑螭龙水丞


清早期 宜均釉撇口大碗


清 宜均釉椭圆形花盆


宜均釉紫砂花觚


清早 宜钧荷叶洗

明代“欧窑”宜钧紫砂器特征:

1、原料材质:为原矿粗砂,呈紫褐色和灰褐色,胎体近似缸体,手感较重、粗糙。

2、练泥与烧造:采用木株舂后,浸入水中漂洗,取面上的砂泥制作,故器物含杂质较多。烧制过程中,未使用匣体,器物表面沾有许多“沾釉泪斑”,严重的底部均有釉斑。

3、制作工艺:欧窑为手工制作,胎体内有明显接痕和指纹印,造型简单、古朴。

4、釉面色彩:釉面为外挂满釉,釉面有窑变流淌纹,釉肥亮泽,光润可鉴。

宜钧器由于釉汁掩盖了紫砂固有的天然肌理和质朴古雅的艺术本色,加之工艺要求复杂,制作成本高,在明末清初风行一阵后,很快便衰落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明代紫砂器的一朵奇葩(一)紫砂胎挂釉器
宜钧
宜兴紫砂器中的一朵奇葩:宜钧釉
认识钧釉紫砂器
当紫砂器上了釉,另一样珍宝诞生了!
个人收藏——陶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