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后现代主义哲学评述
 “后现代”一词无数次的出现在眼前,在各个领域都能看到其身影。特别是我关注的生态、人文领域,都标榜自己是后现代理论的结晶。的确,生态保护、文化多元、价值多元等都来自于对现代社会的反思和批判,这也是后现代主义发展所带来的实际影响。可是,只是子字片断的知道“后现代”,了解其来龙去脉和主要观点、思想,需要读一下后现代的书了。

 第一篇:后现代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和理论来源

第一章     社会历史背景

                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后现代主义,发端于对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加剧的社会现实基础的反思和批判。

第二章    理论来源

               后现代哲学与现代哲学的“否定性继承关系”。后现代并不是空穴来风的理论,是近代、现代哲学的发展和深化,但是,不同于“一脉相承”的发展脉络,而是以“否定性”为内核的继承关系,这是后现代主义哲学与现代哲学诀别的标志。它对现代性的继承是服务于否定性的。

第二篇:后现代主义哲学的主要流派

第三章     后结构主义

第四章     新解释学

第五章     新实用主义

第六章     建设性后现代主义

               感觉这几种流派中,最有价值的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后结构主义对现代性进行了解构,实际上有些像提出问题,而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对策研究。而新实用主义更像是对美国精神和美国模式(即现代性)的发扬,跟后现代的批判精神好像有些相悖。

第三篇:后现代主义哲学的主要观点

第七章     反本体论倾向

              本体论就是人对世界“本原”的探寻。在过去几千年中,本体论始终都是哲学体系的理论基石,是最能体现哲学高度抽象概括性的远大普遍性、最富于哲学意味的理论思想形态。

第八章    反理性主义倾向

第九章   反本质主义观点

第十章   反基础主义理论

第四篇:国内外后现代主义哲学研究方法论比较

第十一章   哈贝马斯对后现代主义的分析

第十二章   詹明信的后现代主义文化观

第十三章   国内研究后现代主义哲学的方法论特点概述

第十四章   唯物史观与后现代主义比较

第五篇:后现代主义与当代中国的文化建设

第十五章   对当代中国文化的影响

第十六章   与当代中国的精神文明建设

后记

 

       疑虑:

一、为什么后现代主义由势盛逐渐走向势衰?这个是20世纪末对后现代主义的判定。从60年代萌芽至世纪末,才不过短短的30多年,为什么就会出现如此判断呢?给人有昙花一现的感觉,是其对现代性矫枉过正而导致的吗?不能不说非常遗憾,后现代主义对现代社会的批判都是正确的,虽然还没有体系化的实践途径,但它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部分,已经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了,若是继续加强解决问题的研究,不就可以持续发展下去了吗?可是,为什么被判断为走向弱势了呢?光阴又过了十来年,从目前的人类社会来看,这十年的飞速发展并没有使人类整体向着更美好的方向前进,继续延续依然是物质膨胀的单向度。那今天,应该怎样看待“后现代主义”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第三节 后现代主义哲学反本体论倾向的认识与反思
杰姆逊:现代性的神话
解建
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哲学的由来及其特征
阿多尔诺:后现代主义的思想先驱
后现代主义教育观 ?对现代教育的深刻反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