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高新才:兰州牛肉面的经济学味道

作者简介

高新才,兰州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本文原载于《经济学家茶座》2008年第3期(总第35辑)。

全文2979字,阅读约需6

兰州牛肉面的

经济学味道

世界上很难再寻找出这样一种食品,穿过不算漫长的历史走廊,遍布在一方水土的大街小巷,深刻地影响着一个城市的日常脉动,扯动着千家万户的大事小情,成为一道极富冲击力的民生风景。这就是“地球人都知道”的兰州牛肉面。作为兰州最具特色的大众化经济小吃,一碗牛肉面,俘虏了难调众口,弥漫在大街小巷的,永远有那股独特的牛肉面的清香。有“瓜果之城”美誉的兰州,其实更应称之为“牛肉面之城”。

一纸拉面限价令,引发口水官司数不清。

吸引人们眼球、挑起人们胃口的,不仅仅只是牛肉面的“一清、二白、三红、四绿、五黄”,还有近年来的兰州牛肉面限价令。2007年全国涨价风潮中针对兰州牛肉面集体涨价冲动所采取的限价令,一时将兰州市物价局推向全国舆论的风口浪尖,形成了民众普遍拥护、学者激烈抨击的两极态势。作为一种普通的地方小吃,单纯依据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很自然也太容易对政府限价令直接作出否定的结论。但恩格斯早就说过,谁要想把火地岛的政治经济学和现代英国的政治经济学置于同一规律之下,那末,除了最陈腐的老生常谈以外,他显然不能揭示出任何东西。理解牛肉面限价令后的是非曲直、进退得失,并非是舒服地躲在书斋后简单套用现成经济学理论所能解决的。理解兰州牛肉面这一凝聚了特定的地域社会文化基因的传统地方小吃,需要掌握特殊的牛肉面经济学。

踏破铁鞋无觅处,发现典型完全市场。

完全市场历来是经济学家努力追寻的资源配置的理想形态,在这个市场上,产品是同质的,信息是完全的,行业进入和退出时自由的,竞争是充分的,厂商数量是极其之多的,以至于任何一个厂商都无法影响到市场的价格,每个厂商都是价格的接受者。在这样的市场上,资源配置达到最优状态,厂商获得正常利润,消费者福利实现最大化,各得其所,各安其分。这样一种经济运行的“桃花源”,因其条件的苛刻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乌托邦。在西北这片天高神奇的土地上,地处中国几何中心、座中四连的兰州城内,竟然存在着比较典型的完全市场,着实令人诧异和惊喜,这毫无疑问就是兰州牛肉面市场。市内的每条街巷,无论大小,至少都开着几家牛肉面馆;制作工艺和技术妇孺皆知,不存在所谓的类似可口可乐式的技术秘诀;经营成本非常之低,小者似家庭客厅,仅几桌几凳,大者则几百平米,人声鼎沸;各家价格则相差无几,只在于食者的习惯和偏好。

在这样的市场上,经营者大多是回族群众,带有家族经营的显著特征。经营与其说是为了发财致富,倒不如说是一种生活传统,只求薄利踏实,挣取若干辛苦之钱。大众消费,一为满口腹之欲,二为方便快捷,经济实惠。

兰州牛肉面的价格一开始就是这样自动形成的。近些年来,随着场地、人力、原材料等要素价格的上涨,牛肉面的价格也经过了多次相应上调。鉴于市场的充分竞争性和牛肉面对兰州民生的息息相关性,政府在成本核算的基础上制定了市场指导价,并没有违背基本的市场规律,较好地统筹兼顾了全市收入水平相对较低的预算硬约束条件下的大众消费者福利和经营者的正常利润。

百年传承,已成区域内非排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兰州牛肉面已经拥有百年历史,在开放式经营中,牛肉面制作工艺和技术早已成为兰州人的共同财富,并形成了统一的兰州牛肉面品牌称谓。而这一极具影响力的“牛肉面”品牌也由此具有了“公共物品”的性质。你的运营使用并不影响我的运营使用,大家皆可挂着兰州牛肉面招牌,运用着同样的“工艺”、同样的“技术”、同样“大腕”。“蓬灰和面面成线,苦练技巧最关键”,以兰州当地的草木烧制的蓬灰和成软面,由膀圆力大的小伙子先将大团软面反复捣、揉、抻、拉、摔、掼、捋、揪成茶杯粗、筷子长的一条条面节,然后随食客的爱好,变戏法似的瞬间拉出大小粗细不同的面条。牛肉面的制作赏心悦目,入锅、盛碗、加汤、放料一气呵成,豪放间唏溜溜一碗面即刻下肚,直吃得发梢冒汗,浑身舒坦。整个过程,直比一场精彩的行为艺术。

兰州牛肉面是感性的,人性化的,十分地融通而随和,凝聚着一方百姓的爱恨情仇,演绎着士农工商的行为偏好。不同性格的人自主选择吃不同的面,“细的”柔和,“韭叶子”的舒缓,“宽的”豪放,“大宽”的威猛,就这样矛盾对立地有机统一在牛大碗之中。正是百年来经营者和消费者的悉心互动,汤面交融,才造就了兰州牛肉面这一高原饮食奇葩。

大众必吃,回眸已是功德物品。

牛肉面,已经成为兰州民生的风向标,成为人们衡量幸福指数的一个重要参考,成为市场价格评估的基准商品,成为生活中的不可或缺。“三天不来个牛大碗就心火难捺”,此话听起来有点夸张,但牛肉面确实已成为兰州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低收入者不仅能从中获得低成本的温饱,也能享受到些许牛肉的浓香,中高收入者则能从中体验到特色饮食文化的无穷妙趣。

经济学上特意将这样的商品称之为功德物品,强调政府必须干预以保证市场的供应,保证特殊福利的共享。在关注民生、着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对价格作上限设定,也是履行政府公共服务、社会管理职能的一个次优选项,无疑也是一个功德行为。

重审兰州牛肉面,由来已久的一种特定生活方式。

当我们撩起兰州牛肉面的商品面纱,会发现它更多的是作为一种生活方式而存在并代代相传,而不是单纯赚钱的工具。且看大街上众多的牛肉面馆,基本没有福利堂皇的装饰,没有点头哈腰的职业微笑,只有彰显生命本真的率直和豪爽。在处处渠道为王、时时营销至上的商业社会里,酒香也怕巷子深已经成为人的共识,但兰州牛肉面,不需要吆喝,不需要刻意的讨好,拒绝令人眼花缭乱的商业噱头。食者自己取碗,自我服务;经营者则一视同仁,绝无看客下菜碟的消费者歧视,高贵和低微、富人和贫人、白领和蓝领,一统拉面中。正是这样一种经营状态,曾不费吹灰之力,使现代设备和现代商业元素武装到牙齿的美国加州牛肉面退走金城。

在功利性的市场铺天盖地席卷全球的时代,兰州牛肉面无疑在顽强地保留了一些传统的价值观念,其中是否包含了现代社会中文人学者在苦苦寻觅的精神家园?

伴随着社会文明前进的滚滚车轮,兰州牛肉面变化的是,越来越洁净的用餐环境,社会化服务的卫生消毒服务;不变的是,那份变得不再容易寻找的朴实、本真。当然毋庸置疑,市场浪潮的冲击,已经使商业冲动和所谓的包装运营术近在眼前,东方红广场上树立起的所谓创造世界吉尼斯纪录的“全球第一牛大碗”似乎在诉说着什么秘密。

如何在保持传统的同时,能获得尽可能多的收益,在传统与现代的张力中如何实现有机的平衡,尽可能让兰州牛肉面为与其相伴相随的一方百姓造福致富,这是一个必须直面的问题。通行全球的原产地保护制度是否能为已经走遍全国的或真或假的牛肉面馆提供一种新的发展思路?这也许比限价更为迫切。

无法知道,伴随着现代化日益匆匆的脚步,我们舍弃了什么,又得到了什么?兰州牛肉面在保持传统本真的同时,如何适应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和审美需求?

不能肯定的是,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席卷天下,兰州牛肉面能否作为并且何时作为一种完全接受市场供求调节的自由商品?

人类文明的历史脚步从来向前,可以肯定、能够知道的事实是,社会的进步,文明的进展,正是在对这些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实现的。

兰州牛肉面不会成为过去的故事,她的故事将在可预见的未来持续诉说,“师傅,宽的,多放些辣子,多放点蒜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史上最强最详细的兰州牛肉面制作技术,绝对的福利!
甘肃兰州印象
怎样做牛肉面的汤?
教你做香辣牛肉面味道堪比兰州牛肉拉面
为什么重庆人吃不惯兰州拉面?
追本溯源,我在兰州吃牛肉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