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又聊到章太炎


早上和一个学生谈起章太炎。

了解我的人都知道,对章太炎,我是很景仰的。这种景仰,从我读了他的《訄书》,以及他给人写的各类传记古文开始。后来念研究生,我选了陈平原先生的近代文学课,就专门以“章太炎的文学特点”为题,写了一篇作业,还蒙陈先生给了高分。于是我至今敝帚自珍,收在论文集的最后一篇,不管它在那群体中,是否不伦不类。
后来读他的《膏兰室札记》,并没有生出以前那种景仰。因为觉得臆想的比较多,和王念孙一比,差得太远了。《文始》要好一些,但也不太严谨。看他的书斋名,“膏明兰自烧,古语良非虚”,可知他读书的辛苦,产品却不尽如人意,这该是很失落的事吧。
于是重新读他的古文,还是感觉很好,很好很好。为什么呢,因为能感受到他的性情溢出纸面。这才是伟大的学者,不是寻章摘句的腐儒。他所做的一切,都是有情怀的。一个学者有了这些,就是隋珠涡璧,熠熠生光;缺了这些,不过珷玞瓦砾,是处可见。虽然我对他的推崇商鞅感到骇异,但知道那只是观念的陈旧,而不是人格的卑污。
前不久,在东大开他的学术讨论会,我写了一篇论文,考证“阘茸”这个词的意思。这个词他也考据过,但一样不严谨,只是随口一说。于是我在宣读论文时,就顺便指出他的局限,开玩笑说他把时间都花在革命上了,没有精力每天像王念孙那样排比。其实这是一种同情的理解,但在座的京都大学教授平田昌司有点不忿,说,章太炎在东京时,身边没几本书。你说的《新方言》,是他在日本时写的,他手头连郝懿行的《尔雅义疏》都没有,怎么排比啊。而且,他的《新方言》目的不在于考据,而在于宣传民间俗语也来自典雅的书面语……
我只好唯唯称是,为日本友人比我还爱护中国大师的态度,感动得热泪盈眶。^_^
“你干嘛要去找那些不痛快呢?跟普通人比,我们其实过得算好的。”曾经有个师长这样说。
我脱口而出:“章太炎先生也喜欢找不痛快啊,这不是师门传统吗?”
“你怎么能给他比?”
我默然了。确实,在学问上,我不能望其项背,可是当初喜欢他,就是因为他那喜欢找不痛快的性情呀。那么,我的喜欢找不痛快,也无人可以推诿。
也许我不是喜欢章太炎,只是天性契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文人抬杠
章太炎:俞先生傳
赵光发:章太炎【1869】——傲视群雄(2021年9月21日)
悼章太炎先生
长天一雁——馆藏朱镜宙师友墨迹
学术上的国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