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清何绍基行书七言联,笔画婉通回转,刚柔相济!


      清何绍基行书七言联,三级文物,宜宾市博物院藏。纸本,行书,纵120厘米,横31厘米。该对联正文为:“一竹一兰清可坐,万山万水极其游。”译文:有竹有兰这样清幽的景色,可以悠闲地静坐;万水千山的好景致,可以尽情地游玩。上款:吟樵二兄属,下款:子贞何绍基。钤印为“何绍基印”“子贞”。

      此作在颜字的格局中注重线条的凝涩和拙朴,用笔以圆笔为主,间以方、侧,以求巧变,同时兼融北碑书法朴拙的特点,笔画婉通回转,刚柔相济,个性鲜明。

      何绍基(1799—1873年),字子贞,号东洲、晚号猿叟(一作蝯叟),清代诗人、书法家,湖南道州(今道县)人。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进士,官翰林院编修、国史馆总纂,历任广东乡试考官、提督,视学浙江,擢四川学政,后被罢官。晚年主山东泺源、长沙城南、苏州扬州诸书院,提携后进颇多,博涉群书,于六经子史,皆有论述。

何绍基像

      何绍基出身于书香门第,其父何凌汉曾任户部尚书,是知名的书法家、教育家、学者、藏书家。何绍基兄弟四人均习文善书,人称“何氏四杰”。

     何绍基出入于阮元、程恩泽之门,通经史、律算,尤精小学,旁及金石碑版文字。是近代提倡宋诗的重要人物之一。论诗主张“人与文一”“先学为人”,而后直抒性情,“说自家的话”(《使黔草自序》《与汪菊士论诗》)。他作诗“宗李、杜、韩、苏诸大家”,不名一体,随境触发,较为真挚,为“宋诗派”重要倡导者之一。

      何绍基的书法成就很高。各体书熔铸古人,自成一家,尤为擅长草书。其楷书取颜字结体的宽博而无疏阔之气,同时还掺入了北朝碑刻以及欧阳询、欧阳通书法险峻茂密的特点,还有《张黑女墓志》和《道因碑》的神气,从而使他的书法不同凡响。何绍基的小楷兼取晋代书法传统,笔意含蕴,行草书融篆、隶于一炉,骏发雄强,独具面貌。他的篆书,中锋用笔,并能掺入隶笔,而带行草笔势,自成一格。

      何绍基书法,早年秀润畅达,徘徊于颜真卿、李邕、王羲之和北朝碑刻之间,有一种清刚之气;中年渐趋老成,笔意纵逸超迈,时有颤笔,醇厚有味;晚年何绍基的书法已臻炉火纯青。济南大明湖历下亭楹联杜甫名句“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即为他所书。

何绍基绝活——“回腕法”

      回腕法是晋唐古法,有悠久的传承历史。从汉代至唐,书家多用此法,如索靖、张芝、李世民,都用回腕法。宋代黄庭坚也用此法。古代回腕法属于腕法,腕部微内卷,运用灵活,以增力及保持中锋。 清代何绍基在综合了北碑运力的基础上提出和运用了新的回腕法,把古代仅是运腕法的回腕法,拓展到了运肘,这是回腕法的力源性进步,以适应近代的书法艺术需要。 近现代的邓石如、吴昌硕、于右任、林散之,都运用了这种方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何绍基的临古经验
(清)何绍基--行书 麓山寺碑
清何绍基行书落花诗册
【】何绍基行书临《麓山寺碑》
清何绍基行书横披湖南省博物馆藏
晚清书法家--何绍基的中锋用笔思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