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豫者,预备、预防也。震为雷在上,坤为地在下,雷行大地,雷动而地奋,地奋而人作“豫”也。《诗·大雅·板》:“敬天之怒,无敢戏豫。”《老子·十五章》:“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其若凌释。”《礼记·中庸》:“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荀子·大略》:“先患虑患谓之豫,豫则祸不生。”《资治通鉴》:“豫备走舸。”《广雅·释言》:“豫,早也。”《玉篇·象部》:“豫,逆奋也,或作预。”因此,这里的“豫”,用为预备、预防之意。

雷行大地,虽有好处,但也会给大地万物带来一定的伤害,就象《系辞》形容雷为暴客一样,林木被雷电劈开,会引发森林大火;房屋被雷电击中,就会毁成瓦砾;人被雷电击中,就非死不可了。所以在雷行大地时,就应该早作预防,早作预备。在《周易》六十四卦中,有十五卦是有关于雷的,其中《噬嗑》、《丰》、《解》三个卦都以雷来谈刑、罚、狱的;也就是说,在这三个卦中,雷是代表上天的意旨来惩罚大地人类的,虽然古人普遍有这种思想,但同时古人也认为,雷击大地,也会祸及无辜,祸及其它万物。

因此本卦告诫人们,当雷行大地之时,应早作预备、预防,要象对待暴客一样采取预防措施,方保无虞。如六二爻“介于石,不终日”;就是没有采取好的预防措施,从而导致六三爻的“悔”才发生。九四爻以后改变措施,所以能得“吉”、“无咎”。虽然看起来卦辞与爻辞大相径庭,谈的不是一回事,其实只要深深思考之,细细揣摩之,亦可看到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卦辞的“利建侯,行师”即是古代“封建”的开端,夏商残存的公社制、奴隶制至此而全部淘汰,“分封而建立”其实就是“雷出地奋”,其形容帝王以及诸侯也应象雷霆发威一样,去建立自己的领地,去管理各自的行政区域,而对于管理方面的问题,应早作预备、预防之事。而预备、预防要依靠和凭借什么呢?这即是“行师”,要言说效法和学习的道理。只有通过学习,师法,才能真正做好预备工作。

 

【辞】豫1,利建侯,行23

【译文】雷行大地,利于以雷霆之威来建立诸侯分封制度,让诸侯各自去管理自己的区域。并言说效法、学习的道理。

【说明】雷震大地,其范围大概在百里左右,在当时的各种历史条件、环境下,一个领导者是不可能管辖太宽的地方的,所谓的夏商君王,根本做不到完全的中央集权,所以在夏商周三朝共1800年里,公社制、奴隶制、诸侯制等是并而共存的,君王与诸侯、酋长只是达成共识,并没有真正的行政条款以互相约束。本卦所描述的是分封而建立诸侯的一种先进封建思想,也就是君王开始派出诸侯领导人去管理各个地方。在派出的诸侯统治者中,当然绝大部分是同姓、同族的亲属,在这些新任的统治者中,不懂得管理的占大部分,所以周文王在这里提出要效法、学习好的管理方法,要效法、学习大国的管理方法,才能治理好所管辖的领地。这个问题已在《屯》卦中探讨过。

 

【初六】鸣4豫,凶。

【译文】人们著称、称说预备、预防之策,认为有凶。

【说明】本爻乃全卦之始,未感地动,先闻声出,雷声隆隆,人们先闻雷行大地,已预感到此雷来势汹汹,势不可挡;由于大部分人们都对雷怀有害怕惩罚的恐惧感,所以虽谈预防,却没有一定之策,人们只是“鸣”说说而已。但说来说去,还是解决不了问题,所以其断为“凶”。

 

【六二】介5于石,不终日,贞,吉。

【译文】没有早作预防的人们欲凭借仗恃着一块大石头来躲避,但不到一天,就无可凭借了。贞问,得吉祥之断。

【说明】“不终日”“知几”而悟“豫”之理,可吉。这是因为初六爻的“鸣”而不行,才导致的不良后果。若是“鸣”而能行,早作预防,何至于“不终日”呢?所以,凭借于“石”,是不可以的,要凭借于师法,才能吉祥。

 

【六三】盱6豫,悔;迟有悔。

【译文】很忧愁没有早作预防,现在很后悔,但要是迟,还会更后悔。

【说明】初六爻“鸣豫”,六二爻无“豫”,至此当然要悔,还忧愁;怎样才能无悔呢?要“顺以动”,“以顺动”,天地动而我亦动,以无为而有为,才致不悔,否则迟了还要悔。其宗旨也就是说“封侯”而不“行师”,必有悔也。

 

【九四】由7豫,大有得8,勿疑9,朋101112,吉。

【译文】用了预备、预防的方法,尽管天大地大雷大,但都有其自然运动规律。在这种情形下,人们不要停止邻里之间的联合、连系,才是吉祥的。

【说明】本爻不同于初六、六二、六三爻的无豫,这是同豫,同邻里之间的联合、连系,也就是强调人们的相互团结。其宗旨还在于,分封而后建之,只有共建封地,方能长保吉祥,方能共御“暴客”,共御灾难。这里也就点出了卦辞的“利建侯,行师”之旨了。

 

【六五】贞,疾13恒,不死14

【译文】贞问,要力求长久之道,方无穷尽。

【说明】遵循自然规律,团结邻里乡亲,力穷长久之治,分封而建的制度是不会消亡的。封建制度在商朝还是新鲜事物,也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产物。周王朝即是靠着封建制的裕民政策方一举克商,统一天下,同时也推翻了夏商以来的奴隶制,使人民生活逐渐安定幸福,也使社会得以进步。所以周文王在此强调,既要早作预防,还要策划力求长治久安,才能使封建制度不会消亡。

 

【上六】冥15豫,成,有渝16,无咎。

【译文】很高远、很深沉地思考预备、预防之策,是成功的;虽然雷行大地,分封而建之制对社会、对人民的生活有所改变,但没有什么错。

【说明】为对付雷电、地震的到来,为仿效雷震一地的分封建侯之制,一开始大家都是手足无措,毫无对策,未作防备,结果很后悔。现在通过全盘思考,认为仿效雷震一地的作法是对的,正确的。本爻是全卦之终,其“冥豫”,深思熟虑后的预备预防,对原有的村落、都邑有所改变、有所变更,与卦辞的“利建侯、行师”牢牢相扣,可以看出周文王对当时社会的分析与总结,所采取的措施是推动社会进步的。

 

【象】雷出地奋,豫;先王以作乐171819,殷2021之上帝22,以配祖考23

【译文】雷在大地上震发,因此要早作预防。先朝的帝王们在这种时候,都要制作音乐用来尊崇天地间的这种运动规律,并用盛大的音乐舞蹈来献给天帝神灵,并献给人间帝王的祖先。

【说明】雷在大地上震发,给大地上的万物带来生机,从而使万物破甲柝而振奋。但雷电同时又给万物带来伤害,因此要早作预防。这里引出“先王以作乐”,是想表明古代统治者创造音乐的一个重要目的;当人间帝王以“封建”而颂“德”之时,用来表明授权于上天的特定的“封建”气氛,以达到“天人感应”“人神相应”的效果,使人民产生某种信仰而深信不疑,从而达到更好地统治人民的目的。由此而可见古代“乐”礼之一斑。

 

【彖】豫,刚应而志行;顺以动,豫。豫,顺以动,故天地如之,而况建侯,行师乎?天地以顺动,故日月不过,而四时不忒;圣人以顺动,则刑罚清而民服;豫之时义大矣哉。

【译文】预备,预防,是因为阳刚之雷震而有坤土应之;而我志欲行,顺其动而动,就是早作预防的意思。预备、预防,也是为了顺其动而动;天和地也是这样的,何况是建立诸侯,各自去管理自己的封地这样的大事呢?!所以要效法和学习天与地的运动变化规律。天和地以顺其动而动,所以太阳和月亮的周转不至有过失;四个季节的更替不会有差错。圣人也是顺时而动,所以刑罚清明而百姓人民衷心佩服。所以凡事早作预备,早有计划的意义是很大的啊!

【说明】彖传是对全卦的发挥,既然天和地有其必然的运行变化规律,人类也就应该效法天和地而有自己的运行变化规律。那么,什么是自己的运行变化规律呢?什么又是自己正确的运行变化规律呢?那就是在大为获有之后,应作预备,建立诸侯,让人们各自去管理自己的封地,以便能更好地管理和领导人民走上安居乐业的道路。

 

【全卦总要】

本卦亦是紧接谦卦,在大为获有之后,人们应该思考的是什么呢?是独善其身,还是兼济天下?兼济人民百姓?按照周文王的思想,当然是要兼济天下,兼济人民百姓。因此周文王从雷动而地奋这个现象说起,雷行大地,总要伤及无辜及万物,因此宜早作预防。领导者也应仿效雷震大地,以雷霆之威来建立诸侯分封制度,让诸侯各自去管理自己的区域。并言说效法、学习的道理。因为雷震大地,其范围大概在百里左右,在当时的各种历史条件、环境下,一个领导者是不可能管辖太宽的地方的,所谓的夏商君王,根本做不到完全的中央集权,所以在夏商周三朝共1800年里,公社制、奴隶制、诸侯制等是并而共存的,君王与诸侯、酋长只是达成共识,并没有真正的行政条款以互相约束,但其作为奴隶制的统治方式基本上是一样的。这颇象后来的联邦制、一国多制的制度。

本卦所描述的重点是分封而建立诸侯的一种先进封建思想,也就是君王开始派出诸侯领导人去管理各个地方,而不象夏商王朝完全是封建自己的嫡系亲属作为奴隶主贵族而去进行统治,以及收编各地部落作为诸侯国。周国在派出的诸侯统治者中,虽然大部分是同姓、同族的亲属,但在这些新任的统治者中,亦有一种初级的职业官吏,其中懂得管理的占大部分,所以周文王在这里提出要效法、学习好的管理方法,要效法、学习大国的管理方法,才能治理好所管辖的领地。

据史籍记载,西周已有较发展的教育制度。在国人乡里中设立的学校,称为庠(一说称序),教授知识技艺。贵族子弟的教育更为完备,专设有小学、大学。贵族子弟满八岁入小学,到十五岁成童时入大学。《周礼》有师氏、保氏两官,从他们的职掌看,教育的内容包括德行、技艺和仪容等方面。技艺兼及文武,有礼、乐、射(射箭)、御(驾车)、书(文字)、数(算术),称为六艺。而西周已经形成的这种教育制度,应该追溯到周文王时期。所以本卦卦辞所说的“利建侯,行师”,才是真正的重点。“利建侯”,应早作预备、预防之事,而预备、预防要依靠和凭借什么呢?这即是“行师”,要言说效法和学习的道理。只有通过学习,师法,才能真正做好预备和预防工作。

从本卦看,从当时形势看,可以肯定周文王已经开始着手“书同文、车同轨”的工作,所以西周“金文”遍及中原各诸侯国,只是后来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发展,由于使用文字的阶层和范围日益扩大,各诸侯国所使用的语言文字与当地的语言文字逐渐融合,由此而产生了变体。由周初姬姓子孙带到各地的语言文字与当地的语言文字产生的融合,使周初王室规定的语言文字失去了原有的意义,而时代的发展迫使各地区的人们不得不增加许多新字、会意字,象形文字逐步地让位于不象形的象形字。虽然秦始皇动用国家的权力,作了“书同文”的努力,然而并没有改变根本情况,反而使后来的东汉人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出现许多牵强附会的解释。

———————————————————

【注释】1.豫:(yù玉)通“预”。《诗·大雅·板》:“敬天之怒,无敢戏豫。”《管子·侈靡》:“水之变气,应之以精,受之以豫。”《老子·十五章》:“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其若凌释。”《礼记·中庸》:“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荀子·仲尼》:“安则虑危,曲重其豫,犹恐及其祸。”《荀子·大略》:“先患虑患谓之豫,豫则祸不生。”《韩非子·南面》:“说在商君之内外铁殳重盾而豫戒也。”《广雅·释言》:“豫,早也。”《玉篇·象部》:“豫,逆奋也,或作预。”这里用为预备、预防之意。

2.行:(háng)《易·豫·辞》:“豫,利建侯,行师。”《书·酒诰》:“亦罔非酒惟行。”《诗·魏风·十亩之间》:“十亩之外兮,桑者泄泄兮,行与子逝兮。”《诗·小雅·大东》:“佻佻公子,行彼周行,既往既来,使我心疚。”《易·乾·象》:“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论语·里仁》:“放於利而行,多怨。”《尔雅·释诂下》:“行,言也。”郭璞注:“今江东通谓语为行。”《战国策·燕策》:“行而无信。”洪颐煊《读书丛录》卷八:“《左氏哀元年传》:‘因吴太宰嚭以行成。’服虔注:‘行成,求成也。’《管子·山权数篇》:‘行者,道民之利害也。’是皆行为言也。”这里用为言说之意。

3.师:《易·泰·上六》:“城复于隍,勿用师;自邑告命;贞,吝。”《书·皋陶谟》:“百僚师师。”孔传:“师师,相师法。”《诗·周南·葛覃》:“言告师氏,言告言归。”《诗·小雅·黍苗》:“我徒我御,我师我旅。”《诗·大雅·大明》:“驷騵彭彭,维师尚父。”《老子·二十七章》:“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孟子·滕文公上》:“文王,我师也,周公岂欺我哉!”《战国策·赵策一》:“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史记·秦始皇本纪》:“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法言·学行》:“师者,人之模范也。”《玉篇·币部》:“师,范也。”这里用为效法、学习之意。

4.鸣:《易·谦·六二》:“鸣谦,贞,吉。”《庄子·德充符》:“天选子之形,子以坚白鸣。”《广雅·释诂三》:“鸣,名也。”王弼《周易注》:“鸣者,声名闻之谓也。”这里用为称说,著称之意。

5.介:《书·多方》:“克阅于乃邑谋介。”《诗·大雅·瞻卬》:“舍尔介狄,维予胥忌。”《诗·周颂·臣工》:“嗟嗟保介,维莫之春。”《诗·周颂·酌》:“时纯熙矣,是用大介。”《左传·文公六年》:“介人之宠,非勇也。”杜预注:“介,因也。”《老子·五十三章》:“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荀子·修身》:“善在身,介然必以自好也。”《字汇·人部》:“介,因也。”这里用为凭借、仗恃之意。

6.盱:(xu须)《诗·小雅·何人斯》:“尔之亟行,遑脂尔车。壹者之来,云何其盱。”《诗·小雅·都人士》:“我不见兮,云何盱矣。”郑玄笺:“盱,病也。”《尔雅·释诂》:“盱,忧也。”《荀子·非十二子》:“填填然,狄狄然,莫莫然,瞡瞡然,瞿瞿然,尽尽然,盱盱然。”这里用为忧愁之意。

7.由:《易·颐·上九》:“由颐,厉,吉;利涉大川。”《书·君陈》:“既见圣,亦不克由圣。”孔传:“已见圣道,亦不克用之。”《诗·王风·君子阳阳》:“右招我由房,其乐只且!”《左传·襄公三十年》:“不能由吾子。”《论语·学而》:“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孟子·离娄上》:“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荀子·不苟》:“见由则恭而止,见闭则敬而齐。”《吕氏春秋·务本》:“诈诬之道,君子不由。”高诱注:“由,用也。””《小尔雅·广诂》:“由,用也。”胡承珙义证:“由者,《王风》:‘君子阳阳,右招我由房。’传云:‘由,用也。’”这里用为使用之意。

8.得:通德。《易·随·六三》:“系丈夫,失小子,随;有求,得。利居贞。”《荀子·解蔽》:“宋子蔽於欲而不知得。”俞樾平议:“古得、德字通用。”这里用为德之意。这里用为“天地客观规律”之意。

9.疑:《诗·大雅·桑柔》:“扉所止疑,云徂何往。”毛传:“疑,定也。”《管子·形势》:“怠倦者不及,无广者疑神。”《尔雅·释言》:“疑,戾也。”郭璞注:“戾,止也。疑者亦止。”《韩非子·八经》:“尊私行以贰主威,行赇纹以疑法。”《仪礼•乡射礼》:“宾升西阶上疑立。”郑玄注:“疑,止也,有矜庄之色。”贾公彦疏:“疑,正立自定之貌。”这里用为停止之意。勿疑,不要停止也。

10.朋:《易·益·六二》:“或益之,十朋之,龟弗克违永。”《诗·小雅·菁菁者莪》:“既见君子,锡我百朋。”《尚书大传》:“古人处师,八家为邻,三邻为朋,三朋为里。”《广雅·释地》:“八家为邻,三邻为朋,三朋为里。”《晋书·地理志上》:“昔在帝尧,叶和万邦,制八家为邻,三邻为朋,三朋为里。”这里用为殷商周时的行政基层单位之意。

11.盍:(he河)《尔雅·释诂上》:“盍,合也。”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皿中有血而上覆之,覆必大于下,故从大。”这里用为联合之意。

12.簪:(zan暂)《仪礼·士丧礼》:“以爵弁服,簪裳于衣左。”郑玄注:“簪,连也。”贾公彦疏:“今此招魂,取其便,故连裳于衣。”这里用为联系之意。

13.疾:《书·大诰》:“若有疾,予曷敢不于前宁人攸受休毕?”《诗·大雅·抑》:“庶人之愚,亦职维疾。”《楚辞·九章·惜诵》:“疾亲君而无地兮,有招祸之道也。”朱熹注:“疾,犹力也。”《荀子·荣辱》:“孝弟原悫,軥録疾力,以敦比其事业而不敢怠傲。”《韩非子·六反》:“赏厚,则所欲之得也疾。”《吕氏春秋·尊师》:“凡学,必务进业,心则无营,疾讽诵,谨司闻。”高诱注:“疾,力也。”这里用为力求之意。

14.死:《诗·鄘风·柏舟》:“之死矢靡它。”《老子·四十二章》:“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论语·子罕》:“天之将丧斯文也。後死者不得与於斯文也。”《论语·先进》:“若由也,不得其死然。”《大戴礼记·本命》:“化尽数穷谓之死。”《孟子·离娄下》:“可以死,可以无死;死伤勇。”《荀子·大略》:“流言止焉,恶言死焉。”《广雅·释诂四》:“死,穷也。”《后汉书·皇甫嵩传》:“讹言‘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常建《吊王将军墓》:“战余落日黄,军败鼓声死。”这里用为穷、尽之意。

15.冥:(ming明)《易·升·上六》:“冥升,利于不息之贞。”《诗·小雅·斯干》:“哙哙其正,哕哕其冥,君子攸宁。”《老子·二十一章》:“窈兮冥兮,其中有精。”《荀子·劝学》:“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太玄·达》:“中冥独达。”《说文·冥部》:“冥,幽也。”张衡《思玄赋》:“游尘外而瞥天兮,据冥翳而哀鸣。”这里用为很高远,很深沉之意。如:冥思苦想。

16.渝:《诗·郑风·羔裘》:“彼其之子,舍命不渝。”毛传:“渝,变也。”《诗·大雅·板》:“敬天之渝,无敢驰驱。”《管子·侈靡》:“不称而祀谭,次祖。犯诅渝盟,伤言。”《左传·桓公元年》:“渝盟,无享国。”《老子·四十一章》:“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尔雅·释言》:“渝,变也。”《说文》:“渝,变污也。”这里用为改变变更之意。有渝,有改变也。

17.乐:(yue)指音乐。《周礼·保氏》:“二曰六乐,谓云咸韵夏濩武也。”《礼记·乐记》:“乐者,天地之和也。夫乐者,先王之所以饰喜也。”《荀子·乐论》:“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必不免也,故人不能无乐。”《说文》:“乐,五声八音总名。象鼓鞞,木其虡也。”

18.崇:《礼记·祭统》:“崇事宗庙社稷。”《汉书·郊祀志》:“莽遂崇鬼神淫祀。”《玉篇·山部》:“崇,尊也。”这里用为尊敬、崇拜之意。

19.德:《易·恒·九三》:“不恒其德,或承之羞。贞,吝。”《书·大禹谟》:“政乃乂,黎民敏德。”《诗·邶风·日月》:“乃如之人兮,德音无良。”《诗·小雅·谷风》:“忘我大德,思我小怨。”《诗·大雅·思齐》:“肆成人有德,小子有造。”《易·坤·象》:“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老子·十章》:“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论语·为政》:“子曰:‘为政以德,誓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庄子·天地》:“故曰,玄古之君天下,无为也,天德而已矣。”《孟子·梁惠王上》:“德何如可以王矣?”《荀子·劝学》:“荣辱之来,必象其德。”《韩非子·扬榷》:“德者,核理而普至。”这里用为客观规律之意。

20.殷:《诗·召南·殷其雷》:“殷其雷,在南山之阳。”《公羊传·文公二年》:“五年而殷祭。”《礼记·曾子问》:“服除而后殷祭。”《仪礼·士丧礼》:“月半不殷奠。”《说文·殳部》:“殷,作乐之盛称殷。”这里用为形容盛大的音乐舞蹈之意。

21.荐:《左传·隐公三年》:“可荐于鬼神,可羞于王公。”《论语·乡党》:“君赐腥,必熟而荐之。”《礼记·祭义》:“天子有善,让德于天;诸侯有善,归诸天子;卿大夫有善,荐于诸侯。”《玉篇·草部》:“荐,进献也。”这里用为进献之意。

22.上帝:犹言“天帝”,在上在天之帝王。古人视为主宰天地万物的至高无上之神。

23.祖考:谓祖先之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易经》| 第十六卦 豫卦
易经学思录23.(豫卦:愉预之道)
周易第16卦:雷地豫(豫卦) 震上坤下
每日一爻习易玩占豫卦六三
周易哲学大厦第二章六十四卦卦名探讨豫卦
豫卦婚姻人心归顺之象 卦象分析与卦名确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