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3、人有智愚之分才导致有善恶之分

3、人有智愚之分才导致有善恶之分

【原文】孟子曰:“人之性善。”曰:是不然!凡古今天下之所谓善者,正理平治也;所谓恶者,偏险悖乱也。是善恶之分也已。今诚以人之性,固正理平治邪?则有恶用圣王,恶用礼义矣哉?虽有圣王礼义,将曷加于正理平治也哉?今不然,人之性恶。故古者圣人以人之性恶,以为偏险而不正,悖乱而不治,故为之立君上之势以临1之,明礼义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是圣王之治而礼义之化也。今当试去君上之势,无礼义之化,去法正之治,无刑罚之禁,倚而观天下民人之相与也;若是,则夫强者害弱而夺之,众者暴寡而哗2之,天下之悖乱而相亡不待顷矣。用此观之,然则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

故善言古者,必有节3于今;善言天者,必有征于人。凡论者,贵其有辨合、有符验。故坐而言之,起而可设,张而可施行。今孟子曰:“人之性善。”无辨合符验,坐而言之,起而不可设,张而不施行,岂不过甚矣哉?

故,性善则去圣王,息礼义矣;性恶则与圣王,贵礼义矣。故隐栝之生,为枸木也;绳墨之起,为不直也。立君上,明礼仪,为性恶也。用此观之,然则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矣。

直木不待隐栝而直者,其性直也;枸木必将待隐栝矫烝然后直者,以其性不直也;今人之性恶。必将待圣王之治,礼义之化,然后皆出于治,合于善也。用此观之,然则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

【译文】孟子说:“人的性本善。”我说,这种说法不对。凡是古往今来天下所谓的善,都是正确的理论治理的结果;所谓的恶,都是偏邪危险违背所导致的混乱,这就是善与恶的分别。如今真的以为人的本性,就是正确的理论治理的结果吗?那么为什么还要用圣明的君王呢?为什么还要用社会行为规范和最佳行为方式呢?虽然有圣明的君王及社会行为规范和最佳行为方式,又为什么还要增加正确的理论来进行治理呢?如今就不是这样,人们的本性就是恶。所以古代圣人因为人的性恶,因为人们的行为偏邪危险而不正确,因为违背秩序混乱而不能治理,所以才为之树立君王的权势来统治人民,明确社会行为规范和最佳行为方式以教化人民,兴起法律法度来治理人民,加重刑罚来禁止人民的各种行为,使天下都出于治理,符合善的要求。这就是圣明的君王的治理与社会行为规范和最佳行为方式的教化。如今尚若尝试着去掉君王的权势,没有社会行为规范和最佳行为方式的教化,去掉法律法度正确的治理,没有刑罚的禁令,站在一旁观看天下人民的互助交往,如果那样的话,那么强者就会危害弱者而剥夺弱者,人多的就会残暴人少的而放声大笑,天下之违背秩序而混乱互相灭亡就是顷刻间的事了。用这种方法来观察,那么人的本性是恶就明白了,那些所谓的善,是有意的作为。

所以善于谈论古代的人,必然是参照如今的准则;善于谈论天的人,必然是参照人的特征。凡是论证,重要的在于有辨证分析和有符合情理的验证。所以坐着说的事,站起来就可以设置,推广开来就可以施行。如今孟子说:“人的本性是善。”没有辨别分析和符合情理的验证,坐着说了,站起来不可以设置,推广开来不可以施行,难道不是错得很了吗?

所以,人的本性善,那么就可以去掉圣明的君王废除社会行为规范和最佳行为方式了;人的本性恶,那么就兴起圣明的君王并重视社会行为规范和最佳行为方式了。所以檃栝的产生就是为了弯曲的木材,绳墨的兴起就是为了不直的木料。设立君主、明确社会行为规范和最佳行为方式,就是因为人的本性是恶的。用这种方法来观察,那么人的本性是恶的就明白了,那些所谓的善,是有意的作为。

笔直的木材不等待檃栝就是直的,这是因为它的本性就是直的,弯曲的木材必须要等待檃栝加热矫正后才能变直,那是因为它的本性不直。如今人们的本性是恶的,那就必须要等待圣明的君王的治理,等待社会行为规范和最佳行为方式的教化,然后才能出于治理,符合善的要求。用这种方法来观察,那么人的本性是恶的就明白了,那些所谓的善,是有意的作为。

【说明】本节紧接上节,荀子的主要论点是,古代圣人因为人的性恶,因为人们的行为偏邪危险而不正确,因为违背秩序混乱而不能治理,所以才为之树立君王的权势来统治人民,明确社会行为规范和最佳行为方式以教化人民,兴起法律法度来治理人民,加重刑罚来禁止人民的各种行为,使天下都出于治理,符合善的要求。这种说法对不对呢?显然不对!同情之心,人人都有;羞耻之心,人人都有;恭敬之心,人人都有;是非曲直之心,人人都有,可是,人有智愚之分,所以人们的行为方式不一定都能表达出内心的情感。正因为人们不会选择行为方式,所以圣人才提出要选择最佳行为方式。这就是“仁、义、礼、智、信”的产生。即,要想团结人,就必须要建立起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的关系(仁);而要想建立起相互亲爱的关系,就必须要选择最佳行为方式(义);而要选择最佳行为方式,就必须要遵守一定的社会行为规范(礼);而要遵守一定的社会行为规范,就必须要有智慧(智);有智慧还不够,还要有诚信(信)。如此,用诚信,用智慧,遵守一定的社会行为规范,选择到最佳行为方式,才能建立起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的关系。如果不遵守一定的社会行为规范,那必然就选择不到最佳行为方式,智慧不够,也选择不到最佳行为方式,不诚信,也选择不到最佳行为方式。而选择不到最佳行为方式,必然就建立不起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的关系;而建立不起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的关系,人的这一生必然是不幸福不快乐的。之所以要提倡“仁、义、礼、智、信”,就是希望人们都能选择到最佳行为方式,建立起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的关系,从而使自己的一生幸福而快乐。那么,为什么要树立君王的权势来统治人民呢?这还是因为人有智愚之分,所以必须要有领头人来带领大家,以维护人类社会的秩序。为什么人们的行为偏邪危险而不正确呢?还是因为人有智愚之分,为什么人们会违背秩序混乱而不能治理呢?还是因为人有智愚之分,之所以兴起法律法度来治理人民,就是要愚蠢的人们懂得什么是可行的,什么是不可行的。然而,愚蠢的人一代接一代地衍生,虽然他们也有同情、恻隐、羞耻、恭敬之心,但他们不懂得选择最佳行为方式,所以也就导致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恶化和社会秩序的混乱。所以才为之树立君王的权势来统治人民,明确社会行为规范和最佳行为方式以教化人民,兴起法律法度来治理人民,加重刑罚来禁止人民的各种行为,使天下都出于治理,符合善的要求。这并不是因为人的本性是恶的,而是人们的学、识不够的原因。所以荀子的论点是很牵强的。是,经过了学、识以后,人们的行为增加了许多有意作为的成份,但这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是极其有益的。虽然人们有意作为的行为有些是过分了,成为伪善,但这并不能成为妨碍礼义的教化的原因。

——————————————————

【注释】1.临:《易·临·辞》:“临,元亨,利贞。”《书·大禹谟》:“临下以简,御众以宽。”《诗·大雅·皇矣》:“临冲闲闲,崇墉言言。”《诗·鲁颂·閟宫》:“上帝临女。”《管子·八观》:“置法出令,临众用民。”《论语·为政》:“临之以庄则敬。”《礼记·中庸》:“唯天下至圣,为能聪、明、睿、知,足以有临也。”《荀子·性恶》:“故为之立君上之势以临之,明礼义以化之。”《韩非子·十过》:“少欲,则能临其众。”这里用为监视、统治、治理之意。

2.哗:这里用为放声大笑之意。

3.节:《易·节·辞》:“节,亨;苦节,不可贞。”《书·召诰》:“节性惟日其迈。”《论语·学而》:“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管子·牧民》:“如月如日,唯君之节。”《礼记·曲礼上》:“礼不逾节,不侵侮,不好狎。”《礼记·中庸》:“发而皆中节,谓之‘和’。”《礼记·文王世子》:“其有不安节,则内竖以告文王。”《墨子·辞过》:“风雨节而五谷孰,衣服节而肌肤和。”《荀子·非相》:“文久而息,节族久而绝。”《广韵·屑韵》:“节,制也,止也。”这里用为适度、节制、准则、法度之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林桂榛丨揭开二千年之学术谜案——《荀子》“性恶”校正议(上)
你支持孟子说的“人性本善”,还是荀子说的“人性本恶”?为什么?
性善,性恶:相互对立?大错特错!丨哲学百论(三一)
人性与管理
轻轻松松读《荀子》(36)
荀子性恶论(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