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陈永明谈评课:两个观点,十个字

陈永明

上海市徐汇区教师进修学院 教授


也谈评课:两个观点,十个字


        自从拙作《陈永明评议数学课》出版之后,承蒙读者的厚爱,我多次被邀和广大教师一起探讨关于评课的问题。最近,读到一些关于评课的文章,大多是专家写的,我当然受益不少,但也有些不同的看法,在此想谈谈自己的观点。


两个观点

      有专家讲评课的原则可以讲7-8条(诸如创新性原则、客观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实用性原则、指导性原则),甚至有的专家还一口气列出了23条标准。或许他们说得都有道理,但是太复杂了,一线教师不可能按这样复杂的标准来评课的。所以,笔者以为评课标准宜简单明了,这是笔者的第一个观点。


      再者,如果一位教师全部符合了这些标准,笔者以为,他可能是一位“没有缺点的老师”,但未必是很优秀教师,未必是学生最喜欢的老师。因为教无定法,用统一的标准去卡,可能会抹杀教师的个性,抹杀了风格。


       笔者大不敬,在此议论一下自己的老师。笔者在高中就读时,遇到过两位生物老师,都是非常著名的优秀教师。高一时学习“人体解剖生理学”,老师别出心裁,以画图贯穿全课,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他在开学时就通知教导处给每个学生发一本草稿本。譬如今天讲心脏,他一边讲,一边在黑板上画,左心室、左心房、右心室、右心房。。。我们一边听,一边跟着老师在草稿本上画。一节课下来,看着图(甚至脑子里有一个图),什么都清楚了,没有任何记忆的负担。大家越学越有劲,以致不少同学想考医科。那时高二没有生物课,高三学习“达尔文理论基础”,授课的老师治学非常严谨,条理非常清晰,表达也非常流利,特别地,那时全国教育界都在学习苏联的凯罗夫教育理论,上课讲究五个环节,她总能够做到下课铃声响,正好课结束。学生们都认为这课可无可挑剔,可是,并没有引起学生的强烈的兴趣,原来想考医科的,有的改了志愿了。


    可见,面面俱到的老师可以是好老师,但未必是最好的老师。因此笔者以为,评课标准宜粗线条,或者说,压根儿不要说评课标准,改称评课原则,在服从基本要求的基础上,让老师有所发挥。这是笔者的第二个观点。


十个字

       

        笔者这些年和一些老师探讨评数学课问题时,提出了十个字,比较简单,比较原则,便于记忆和使用。


       十个字分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基本要求:教实、教活。


        教实就是落实双基或者说现在提的四基。有的课师生互动很热闹,如果仅是表面热闹,知识技能没有落实,这不能算好课。


        第一看教学目标定得是否确当?这个问题常常被忽视。譬如,有一节课是高中的“函数的加减”,这实际上是为今后微积分里求导数法则作铺垫的,但是个别老师没有重视,一带而过,或者出几道偏题,玩弄技巧,而没有突出“两个函数之和也是一个函数”这个要点。再譬如,有一节初中的“代数式的意义”课,有的老师过度发挥,过分强调了对应,上成了“函数意义”了。这都是教学目标没有把握好的例子。


        第二看确定的教学目标是否达到?要看这节课有哪几个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都达到了吗?笔者年轻时,教育界提“突出重点,分散难点”,笔者认为即使到现在还是正确的。哪些是重点?把握住了吗?突出了吗?哪些是难点?把握住了吗?突破了吗?譬如,合并同类项,先合并,再代数值,这个顺序是重点。个个老师都会这么讲,但是学生往往没有听进去,解题时照样直接代入数值。这就是这个重点没有得到突出。


    《MM教育方式》一书中有个例子。老师在板书“17xy^2+337x+73x-35xy^2-410x+18y^2x+xy”这个题目之后,说:“我们来做个抢答游戏。这个多项式,我请一个同学给出x,y 的数值,由这同学指定另一个学生尽快算出这个代数式的值。”这个建议得到大家赞同。第一位学生给出的数值是:x=0.15,y=10,于是请了一位同学回答。不但这同学语塞,竟然全班都不能很快算出来。这时候,老师说:“我可知道,是1.5。”学生感到诧异,后来知道,原来,老师是先合并同类项做的。这样,大家对“先合并,后代数值”印象深刻。应该说,这个重点得到了突出。


        对于难点:其实有多种难点,譬如有的是“想不通”(抽象,全新的思维方式),如参数,极限定义,异面直线,数学归纳法,反证法等;有的是“想不到”(灵活),如添辅助线;有的是“理不清”,顾此失彼(复杂);有的是“受到干扰”,如负负得正;有的是“准备知识不足或遗忘”;还有的是“生活经验不足”。一般说,对于难点,要分散难点。


        第三是科学性


        第四是是否关注必要的规范和细节(特别对低年级),但又不过分。


        教活。教活有三层涵义:形式活,不一讲到底;思维活,不死记硬背;


        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要造成一个学生学得有兴趣,生动活泼的局面。现在有些学校片面地认为小组学习,师生互动就是活,其实不然。

    

     具体说,第一是教师的教态语言是否清楚生动,是否有魅力?教师的语言,除了讲正确、讲清楚之外,还要讲生动,除了有根有据,有条有理,不啰嗦,不跳跃之外,还要有声有色。这是基本功。


        第二是否设计了适当的、有效的趣味性的问题、情景和活动?学生的思想能够集中7-8分钟(小学生) ,10-12分钟(初中生),20分钟(高中生),备课必须立足于学生要开小差的基础上。一定的时候要笑一笑,动一动。


        第三是是否能够启发学生思维?发动学生一起思考。。。特别是让学生提问题。


        第四是教学机巧


        第二个层面是较高的要求:结构、深度、风格。


        结构组织好了的材料比较容易迁移。一堂课、一个单元,都应该有个结构。特别是习题课,有些老师“拉在篮里就是菜”,弄几道题了事。尽管有的老师讲解一道道题目时,分析得很清楚,但因为总体结构不清楚,还不容易对这些题有个总体的掌握。孙维刚老师提出的“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多题归一”就是把多道题和解,归纳起来,形成结构。如果一节课能够整体设计,层次推进,简洁小结,一气呵成,会给人以美感,也容易让人掌握。当然这个要求比较高。


        深度。这里讲的深度,不是知识的深度,不是题目的难度,而是指思维的深度。老师讲课不就事论事,力求思维深度,这也是优秀教师的重要特征。这种思维深度,有赖于教师自身学科素养。


        第一、不但知道概念法则,而且还知道为什么要引进这个概念和法则。譬如现行教材待定系数法出现得比较早。就事论事说,待定系数法并不难,譬如某直线经过两个点(1,2)、(2,3),求直线解析式。一设(一次方程y=kx+b),二代,三解出待定系数k,b.都能懂,都能模仿。但是深层次研究一下,原来待定的系数也是未知数,点出这一点,就渗透了数学的思想了。


        第二不但会一题多解,而且会多解归一;不但会一题多变,而且会多题归一。笔者提出的解题模块,就是多题归一。


        第三不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还注意培养直觉,发散思维能力。


        第四不但会解决问题,而且会提出问题;暴露思维过程。


        第五不但会研究具体的题目,还能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特别还会思考本原性的问题,思考数学特有的问题(如确定性,不变性),当然这个要求是很高的。


        风格。笔者在《数学习题教学研究(修订本)》里提到我国数学习题教学的五个流派。譬如强调归类,适合大多数学子的“中巧说”;强调“一看到。。。就想到。。。”的“反应块”思想;强调一题多变的变式训练;强调突出数学思想方法的“数学素质论”等,都是一种风格。


        有位老师讲平行四边形性质复习课。她先画一个平行四边形,问学生“这个图形给我们提供了什么信息?”,当然有两对边平行且相等,两组对角相等,相邻的内角互补等。接着做两道简单的练习巩固一下。


        然后添一条对角线,又问“这个图形给我们提供了什么信息?”再做两道简单练习。第三步再添一条对角线,再问“这个图形给我们提供了什么信息?”第四步经过对角线交点作一条直线,再问“这个图形给我们提供了什么信?”。。。。。。笔者很欣赏这种教法,有变式训练的味道,又有反应块的思想,又形成了“下游命题的联想系统”,层层推进,吸引了学生。而且,这位老师正实践着“课堂高强度,课外轻负担”,提出了弹性作业等等做法,应该说,这位老师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


        种种制定的评课标准犹如平时我们说的“木桶理论”,要补短板,这在一定程度补短板肯定必要的。强调教学风格则是强调扬长避短,把自己的长处尽量发挥出来,把学生吸引住,把课讲精彩。教学风格,不是一时能够形成的。教学风格一定要估量自身的种种条件,然后予以强化,以致逐渐形成。


        这就是笔者提出的两个层面十个字,一般要求:教实,教活,是对青年教师的要求。较高要求:结构,思想,风格,应该是有志于成为优秀教师的老师对自己的要求。有老师说,你尽管讲十个字,第一,第二。。。条条分析,不也是很多条了吗? 笔者的意思,这十个字的刚性的,至于分析时的第一第二,仅仅是笔者举例说明而已,并非刚性的,不必机械套用,也不必记住。


陈永明教授授权发布,曾刊于华师大《数学教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让学生在“讲题”中提高数学能力——三年来学生“讲题”的实践与思考
如何评课?
听课体会
初中初一七年级下学期下册数学学科教学工作总结,质量分析下载大全
“学生讲题”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特级教师说|任勇:我教数学的“土经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