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篇博文改七遍有8问(中)



— 01 —


4、 一篇博文如何改七遍?


我推荐改写的第一篇博文是山长:如何进行文章改写

 

为什么?

 

这就象我们要干一件事,如果都搞不清楚为什么要干?干了能带来什么样的好处?用什么方式干才能达到目的?我们又怎么走下一步呢?

 

所以,请先把这篇文章通读10遍(20遍也不多)。读到我们对它有一个很清晰的印象,就是闭上眼基本可以从前到后想起这篇文章的大概内容,这时候再进入改写。

 

有人曾经就这个问题专门问过我:“老师,为什么我们一上来就直接分句改写?难道我们不用好好地把文章读通一下吗?”

 

呃,这个问题?


好吧!我确实不知道有人在改写文章前竟然是不读的,这真是我的疏忽!


我竟然忘了很多人从小到大学习都是要听指令的,结果都忘了还要对自已负责这回事了。




— 02 —


第一遍

逐句改写,包括题目。


每一句话都要回答8个问题:A:作者说这句话想达到什么样的目的?B:他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采用了什么样的方法?C:他这句话是给谁说的?D:他是站那个角度说的这句话?E:这句话跟上句话有什么样的联系?F:读者看完了这句话,会有什么样的心理反应?G:这句话背后还有没有隐含的意思?H:你是否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延伸一下对这句话的理解?

 

为什么一定要用问答的方式?


因为这样可以强迫我们进入一个专注思考的状态。而回答这些问题,能充分地获取我们想要的信息。

 

比如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说?为什么只有这样说才能达到他的目的?如果换成其它的方式,还有没有这样的效果?他这句话只是跟读者说的吗?他有没有可能是给自已说的?或者是给那一类人说的?他只是站在作者的角度在说这句话吗?他有没有可能是替读者说的?或是在回答某个问题?或者是站在第三人的角度上说的?上下二句之间是什么关系?延续?回答?二句之间有没有隐藏的句子?把自已当成读者,换位思考,再来看这句话,体会是什么?是否跟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刚好吻合?这句话除了我们可以看见的表面意思,还有没有更深层次的含义?比如作者说“偷拳”这个偷字到底有几个意思?我们可不可以从更深更广的角度来对这句话展开延伸,延伸到我们可能想到的任何点上?

 

当我们这样一句句的分析过后,会发现不但能深刻的理解山长在这篇文章里想表达的意思,而且还能明白,山长究意想通过这篇文章教会我们什么。

 




最重要的是我们还可以在这里学到山长的思维技巧和很多的知识以及他的格局。

 

山长教人不是站在那,让你光听他讲。只告诉你这个好,给你指条路,让你照他说的做。不是的。

 

而是你想要什么,他就给你什么。甚至你没想到的,他也都替你想到了。你的任何反应,一举一动,都在他的预料之中,你甚至都不用开口,他都帮你想好下一步了。


下雨就给伞,天热就给扇,伸脚就给路,都顺着你,保证你步步通达,心情舒畅。

 

但最终你会发现,不管你怎么走,绕多远,有多少种想法,怎么折腾,其它的路都不好走。只有一条路,就是山长给你指的那条路,才是最好的路。

 

但是山长却从来不说你该干什么,他不会说,他只叫你自已一步一步地去搞明白。

 

这就是思维高的人掌控全局的手段和能力,你随便玩,想干什么都行,但任你孙猴子再能就是跳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一切全在他的掌握中。

 

有人曾经说我用8个问题变态。但不管别人怎么想,我的认知是:以我们的思维水平,不扒到如此之细,是根本没有可能看清楚山长的思维走向的。而我们脑子里的很多东西都是闪念,是稍纵即逝的,如果不使劲挖,它可能就再也找不见了。

 

而您既然来问我了,叫我一声老师,那我就得配上这个称呼。所以我告诉您的,就是我认为最好用的方法。至于您想不想用,随您。

 



另外,山长的文章中还有很多知识点,我不太清楚别人私下抓不抓这些点,(因为我好象没看见有人贴出来),但我觉得它是非常有价值的。

 

因为如果我们不把这些知识点搞清楚,就根本没办法理解山长文章中的意思。

 

打个比方:《如何改写文章》里“偷拳”这句话,只有二个名字和这个词。如果我们不搞清楚孙禄堂和郝为真是什么样的人,他们的成长经历和江湖地位,二人之间的交集,我们怎么能理解清楚这个“偷拳“呢?而且偷拳还是宫白羽的一本很有名的小说,刚好讲的就是一个武痴的故事。这不就是延伸吗?

 

好多人问我,这第8问到底该怎么延伸?

 

唉!我也无数次的回答过,您就随便延伸,想咋延就咋延,想咋伸就咋伸呗!真的。

 

比如:《山中对》里,山长说“根据源自于中国庄子的语言思维哲学,以及老子“学不学”的思想,开发了新型的英语学习法,我称之为“自然学习法”。您要是搞清楚了庄子的主张“忘己忘我、顺应自然”和他由此提出了“得意忘言”,您怎么可能不会延展呢?您要是知道“学不学”的后一句是“复众人之所过”,您应该也会有一堆想伸得很长的表达吧?

 

还有,山长说:“以教育为例,庄子很早就说过“吾生也有涯而知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 ,“建立在老子的“慈,俭,不敢为天下先”核心思想基础上的今日学堂教育模式”,您只要搞清楚了这二句话,学习知识和学习思维的价值以及今日学堂的培养目标不都清楚了吗?这又得有多少东西可以延伸呀?

 

所以,如果我们没搞清楚知识点,就等于没办法跟山长进行共振,我们都不知道他在说啥,还在这喊着要跟山长“心心相印”,咱确定不是来搞笑的吗?




而如果我们没办法跟山长“心心相印”,我们又怎么可能看得到山长文章背后的耐心、细心、关心、情怀、格局和那颗炽热、滚烫的赤子之心呢?

 

我每次改山长文章的时候,都会生出许多感动。

 

改《如何改写文章》的时候,山长是一位亲切的长者。他不厌其烦地来来回回地给我们讲事实摆道理,苦口婆心,煞费苦心。他是多希望我们真的能听进去,能听懂能明白他的话。那份焦急的心情,呼之欲出,简直就差拉着我们的手说:“你们这些笨脑袋,别的路真的都不通,只有这条路才是最快的。”他是多希望我们能快点明白。

 

改《山中对》的时候,我经常改得热血沸腾又泪流满面。中间有几次,我仿佛都看到了那个趴在电脑后,奋力书写着的愁白了头的焦虑的人。那是一张看起来嘻笑怒骂,风轻云淡的脸,但他心中的忧虑和愁绪是如此的沉重,再加上那把熊熊燃烧的压都压不住的烈火,都快把他烤焦了。


我想若燃烧自已,能带来光明,拨开云雾,这个人也一定是心甘情愿的。


一篇文章里一定住着一个人的灵魂,而这个灵魂就是他的格局,也是他的高度。

 

我们经常说:“李安和冯小刚之间,差了100个陆川。”他们俩的区别就是,一个永远是家、国、天下,一个永远是我、我、我。没办法,不管一个人说的再好听,他的作品就是说不了谎。所以老谋子就是得不了奥斯卡,小崔撕老冯,就是不用问,肯定对的缘故。

 

所以,细致的改写山长博文的过程也是我对这个高尚的灵魂学习和致敬的过程,也是我对自已的一个洗礼。


而我们在对山长敬佩和感动之余,更要努力地去学习,学着扩大我们的格局,这样才能够成为一个真正拥抱未来的人。(因为格局决定高度,高度决定视野,视野决定目标,而目标决定未来呀!)





另外,这样改博文还可以提高写作水平。

 

山长的用词极其精准,一个多余的字都没有,承上启下之间,每个字都用得刚刚好。

 

当我们改过一段时间博文后,就会发现自己已经没法忍受那些罗哩罗嗦,伤春悲秋,半天不知所云的文章了。

 

而轮到自已写东西的时候,也会很自然的养成精减的习惯。我有时候把草稿都删了一半了,还觉得罗嗦,多加一字都觉得是心病。

 

当然,还有很多其它的好处,只要我们用心做了,都能体会到。



— 02 —


第二遍

进行分段改写。


分句改写完后,我会回过头,再从头分段改写。


会提出五个问题:A:作者写本段是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扮演作者)(2)为了实现目的,作者采用了什么样的方式?(在这里要分析文章思维体系)(3)在这一段里,每句话之间的联系让这段话形成了一个什么样的关系?(梳理完,你会很清楚地发现山长在这段话里,是如何引、证、结的,这对于教我们形成一个完整的思维链是很有好处的。(4)读者会出现怎样的情感反应和思维反应?(站在读者的角度上去体验)(5)这一段和上一段以及整篇文章的关系。(清晰整体与布局的关系)。

 

以前是把分句和分段放在一起改的。我之所以现在会把这个程序分成二遍来写,是因为我在改写的过程中,是在不断修改和进步的。

 

在第一遍分句改写的时候,有些问题,我还是看的不太清楚的。所以当我再从头分段做的时候,我会有所觉察,我个人认为这是一个回炉反刍思考修正并再次研磨的过程。

 

我经常会在第二次改写的时候,把第一次改写的东西完全推翻,全部重写一遍,所以这是一个不断更新的过程。

 

也有人跟我说过,觉得应该先进行分段改写,再进行分句改写,其实都是可以的,没有硬规定。怎么改都行,您只要找到适合自已成长的方法,那就是最好的。

 

我这样改是因为,如果我看不清楚每句话的意思,我也会看不清楚这段话的结构和句子之间的联系,那我可能也看不清楚这篇文章的整体脉络,所以它是适合我的。

 



— 03 —


第三遍

写出这篇文章的思维线。

 

对于思维线,我的理解就是一篇文章的框架。假如把一篇文章比做一个人,那么思维线就是这个人的骨架。它即有从上至下贯穿始终的主线,也有很多的分支。

 

人没有骨是立不起来的,所以梳理思维线的过程,就是重新搭建这篇文章的过程。而如果这一部做好了,那整个文章就立起来了,再往里填肉就是一件比较简单的事情了。

 

而这种方式,也会让我们在生活中慢慢形成一个用思维链处理问题的习惯。


就是遇到一件事,会很自然的从前到后的想一遍,先干什么后干什么,可能会遇见什么,该先处理什么,把可操作的步骤提练出来,把能预见的困难提前准备,这样会使很多事情做起来更有条理,效率也更高。


(未完待续-----)






笃行社

我们在这里笃

清一新教育

以五项标准为目标

唯 能行

才是真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改写清一校长的博文
姜修亮|忽视哲学(思维)教育是教育的最大败笔
老祖宗说“欺山不欺水,欺人不欺帽”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学会踏实---学习和改写博文的感受
【易思维0086】《系辞》上传第十二章(1)
山不见我我自去见山是什么意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