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电影课分享真的容易吗?

我现在在蓟州学堂担任小班带班老师,这篇文章是今年8月份写下的。


最近几个月我开始进行各地演讲、深度学习。

虽然次数还不算多,但也足够让我们思考到底应该如何做分享,以及从失败中总结经验。


在此,我梳理了一下自己在分享过程中所犯的错误,以及犯错之后的反思及改进。希望能够对其他分享者有所帮助,同时也希望能够有更多人分享自己的演讲经验,我们能够互相探讨、学习。


一、你有想过分享的形式吗?

现在圈内分享形式大致有两种,PPT或者电影课,可能有人不太在意分享的形式,或者觉得每种形式都差不多。

还有很多人跟我说,觉得电影课更加轻松,因为PPT需要自己讲上三小时,而一部电影就一个半小时,自己再讲一个半小时就好了。


我最开始也是这么想的,所以我大多准备的是电影课。

可当我在不停的分享电影课后,让我发现事情好像并非我所想的那样,我对电影课有很多误解。 



刚开始分享时,自己会特别在意一件事情——思维线,每讲一部电影之前会先制定一个主题,然后梳理清楚这个主题的逻辑思维。

就像我在很多地方都分享过的《狮子王3》,这部电影的主题是青春期,然后我会做一个思维线。 

❂ 为什么青春期会叛逆?

因为孩子想要证明自己长大。 


❂ 是否所有青春期的孩子都需要通过叛逆证明自己长大?

并非如此,今日学堂的学生通过超越父母,做出比父母更优秀的成就证明自己长大。 


❂ 为什么大部分孩子不想通过这种方式证明自己长大?

因为大部分父母让孩子生活在一个错误的世界里,一个自我为中心的世界,让孩子觉得只要自己想要什么东西,这个东西就应该到自己身边来。

而查理芒格说,“想要得到一件东西,最可靠的办法是让自己配得上”。

当孩子建立了错误的观念后,他就无法顺利融入社会,因为在真实世界里是颠倒的,为此,孩子会感到自卑,不敢也无法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长大。 


❂ 为什么父母会让孩子活在错误观念里?

父母都知道应该要让孩子有能力,可为何就是做不出来。

因为父母想要从孩子身上找价值感,从照顾孩子、满足孩子要求找到“神”一样的感觉,这是大部分人在生活、工作上无法获得的快感。

所以,其实父母并非真的“爱”孩子。



这是我《狮子王3》的大致思维线,写下来时感觉还很正常,也很顺畅,可真的到了讲电影时就并非如此。我有一套自己的思路线,可电影也有自己的思路线,所以很多地方无法完美衔接。

于是只能生搬硬套,感觉电影这句话大概讲了这个意思,然后套进自己的思路线里。


结果就是,好像有没有电影都无所谓,就像是把电影暂停自说自话。

更糟糕的结果是,好像比单纯演讲效果更差,因为大家会希望看电影而非听我分享。


老是切断电影、打断情节,然后说一些与电影无关的内容,会让人感到烦躁。(虽然我的观众都非常友善,从来没有人说出来,并且每次分享完都会说讲的好,收获大,但作为分享人能够感受到观众的状态) 


从这次分享让我开始思考一件事情,电影课到底是什么? 



二、电影课到底是什么?  


我发现,每种思想的表现形式都有自己的不同之处,没有任何一种表现形式能够原封不动把自己的思想传递出来。

就像音乐更加适合表达情绪,没有音乐会写成“因为、所以”。


即使同样是文字表达,书籍跟公众号文章又是两种表达形式。

公众号文章需要快速,所以标题一定要闪耀,内容一定要有标红,大部分人恐怕一遍刷下来只看到了标红的重点。

而书籍则是缓慢的,所以能够娓娓道来一个故事、一个道理。 


表现形式就像是一个过滤器,或者一个变形的镜子,它会有自己的特色。

当思想通过它传递时,有些部分会放大,有些部分则会缩减。 



三、对于电影课形式的思考 


对于电影课来说,因为导演及编剧有自己的思路,如果强行要使用自己的思路去套电影,只会1+1=0。

电影就在那里,电影无法改变,所以能够改变的人只有自己。

分享者必须顺从电影的思路,感受电影的起伏,然后针对当时的观众讲出新意。 


讲出导演想让我们看到,可大部分人看不到的内容 


大部分人看电影其实是很肤浅的,大多集中于情节、话语本身,而电影背后的思想、人物的心理可能都会忽略。

当把这些内容讲出来后,其实是在帮助观众理解电影。


就像山长讲《汉尼拔》时,前10分钟就讲了三小时,讲的是什么?每句话背后的含义,演员的一颦一笑所代表的人性。 



除了更深的人性以外,有时电影的镜头表现形式也会让人不理解,然后忽略。

比如《寿司之神》,其中我最喜欢的一个片段:

小野二郎坐手扶电梯,他作为寿司之神,本身有一种这个职业的气质,静气、专注。

在坐电梯时本来很安静。感觉到他可能还在自己思考寿司的事情。


突然旁边一个电子显示屏亮起来,播放时尚的广告,小野二郎看了一眼广告牌,看到了绚丽的广告。然后没有任何情绪的转过头,继续走自己的路。




从这里就能够感受到小野二郎的一生,以及为何他能够成为寿司之神,而很多人则半途而废。

他也看到了浮华的世界,可他对这些东西不起心。他一生只专注于自己的事业,一生都只钻研这一件事情,于是他把这条路走到了极致。

如果直接让观众看这部电影,这个片段只会被大家忽略。 



当讲出观众没有看到的内涵后,观众会感到欣喜。

我认为一场电影课下来,观众要是有种更加理解这部电影,比自己看电影时感觉更加精彩,那么自己的目的就达到了。 


捕捉、放大电影的起伏


电影是有“幕”的,每一幕都是比较完善的一个故事情节。分享者要感受电影每一幕的情节,以及观众的情绪反应。


就比如《伟大辩手》最后的片段,大家攻克各种难关,与哈佛辩论,最后裁判宣布谁胜谁败。

观众在这个时候满脑子都是“赢了没?赢了没?”。



如果这个时候停下来,然后长篇大论一番,我觉得换成任何人都会觉得特别着急,肯定不会想听分享人说任何话,只想马上看电影。

任何一个片段都是如此,等电影把故事讲完了,再停下来说自己的内容。 


为何分享者会着急暂停呢?

我发现作为分享者,看电影的角度是不一样的。往往分享者只想着自己分享的内容觉得电影说到这句话了就要立马暂停。

可站在观众的角度来看,观感并不好。


其次,分享者总会有一种担心,如果没有暂停到这句话上,那观众是不是会忘记呀?

其实不需要有这种顾虑,即使忘记了又能如何,返回去再看一遍也可以。

其实这与之前的问题一样,都是不考虑观众感受所导致的。 


除了捕捉电影每一幕的情节以外,我们还可以放大电影。

一部电影中导演会设置高潮、低潮,以及会调动观众的情绪,快乐、激动、悲伤。

如果分享者能够在电影每个高潮、转折时加以讲解,便能够加深观众对这一块的印象,放大电影的情节。




深入思考电影内容


我们在选取电影时一定会选本身就有内涵的电影。

比如《寿司之神》,电影几乎每一个细节都在讲述专注的含义,这是一个非常棒的素材。


可问题是,如果无论是谁看这部电影都能理解到专注,那么为何还需要你来讲?

所以不要去讲观众已经看到的内容,一定要讲出他看不到的地方。 


像《寿司之神》大家都看到了专注,那么我们就要更深入的思考,为什么小野二郎有这么强的专注?当带着这个问题看电影时就会发现,他的专注来自于至上。 



电影中有一个对比很有意思,徒弟与小野二郎的反差。

徒弟说“小野二郎就是每天重复着同样一件事情,这就是职人本色”

很多人看完这部电影也会有这种感触,小野二郎与自己差别就是每天沉下心来做寿司,而自己则总是想去找新鲜的事物。


可小野二郎自己怎么说的?

他说自己从来不曾觉得无聊,他说自己八十年来每天都在想如何让寿司做的更好,直到现在还在提升手艺。


这是一种每天重复的状态吗?绝对不是,看起来小野二郎每天重复的捏寿司,可你不知道他每天捏的感觉是什么,每天做这件事情的驱动力是什么。

如果仅仅学表面行为,小野二郎天天重复,我也天天重复,结果就是永远不可能学会,自己也永远无法达到小野二郎的水平。 


小野二郎之所以能专注于这一件事上,让外人看起来没日没夜的重复。

是因为他至上,因为他永远想要把寿司做的更好,他在捏寿司时不停的思考该如何改进。

这是一个创造的过程,不是一个机械化的过程,当做到这一点时,每天捏寿司时会感到很有趣,所以他做梦都在捏寿司。 


而我们之所以无法做到这样的专注,是因为我们不够至上,我们面对一件事情只想着敷衍着做完,不会思考如何做的更好。

自然,我们无法体验到提升、成长的快乐,那也就不愿意继续努力去专研这一件事情了。 


所以同样一个动作,我们做起来就是重复,而小野二郎则是创新。

专注来自于创新之后的快乐,而非压抑下的努力。而创新来自于内心的至上,驱使着自己永远想要做到最好。 



升华电影


当电影进入高潮,导演开始调动起观众情绪时,最好能够顺着这个情绪传达自己的思想,帮助观众加深内容,升华电影的情节。

就比如《最后的武士》中武士们被天皇召见,来到东京,老大的儿子在街道上行走,被日本军人嘲笑留长发,然后被迫跪下、割去发髻。

儿子在被割头发的时候仰天哭泣,最后还被军人踹了一脚。


观众看到这一段时会有一种伤心、凄凉的感觉。

在此可以引申到我们中国的现状,这一段其实就是一种寓意,同是日本人却把对方的头发剪掉。


我们现在也同样想要西化,只要是西方的东西就觉得优秀,在这个过程中就会排斥、鄙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抵制中医、嘲笑太极。

结果把我们身为中国人的根本铲掉,这是件非常悲哀的事情。


而今日学堂正是希望为中国传承自己的文化,续上作为中国人自己的精神。

有了电影的调动,观众会更能感同身受,也更能理解分享者所说的含义。 



除了升华电影的情节外,电影的开头需要足够精彩,吸引观众,让观众理解为什么今天要看这部电影。

结尾则需要升华,最好能让观众脱离出这部电影,上升到更高的层次。


比如《伟大辩手》是一个非常开心的结尾,大家经过千辛万苦,最终获得成功,黑人争取回属于自己的权利。

很多人看到这里会非常感动,好几次讲这部电影时都有人激动流泪。 


而我所讲的是,我看到这里与大家的感受不同,我没有感到激动、开心,相反,我感到羞愧。

现在美国黑人与白人几乎平等,奥巴马都已经成为两届美国总统,如果没有这部电影,我不会知道他们为了黑人权益付出了多少努力。


同样,我们今天认为理所当然的一切都是如此,在古代女性很多时候还不如牲口。

今天我作为一个女性能够站在这里,背后不知道有多少优秀的女性为此奋斗,为此付出生命,而这一切我们却根本不了解。 


我们的祖先用自己的才华及汗水,为我们创造了更好的世界,可我们却用来做了什么?

吃、喝、玩、乐,每天浑浑噩噩的过日子,我们是否对得起自己的祖先? 


以及,祖先帮我们铺下前方的路,让我们过的更好,可我们是否有给自己的下一代留下些什么?

当我们死后,自己的孩子是否能够比我们活的更好?这些问题都值得深思。 



总的来说,电影课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使用的好,能够杀敌四方,如果使用不好,只会先伤害自己。

如何用得好?就需要放下自己的执念,完全理解电影,跟着电影起伏。同时理解观众,了解观众的情绪、思考,顺从然后加深。 


需要注意的是,跟随电影起伏就代表着,分享的效果很大取决于电影,所以选择合适的电影尤为重要


合适的电影包括两点。

第一,电影的制作是否精良。

如果这个电影故事逻辑就有问题,故事本身无法打动观众,那么根据这部电影所讲述的内容也会无趣。 


第二,电影是否符合自己的主题。

讲电影课的目的是让观众能够有所收获,如果这部电影非常好,可自己的受众并不需要,即使自己讲述的再好又有什么用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野二郎,是什么使他成为了寿司之神?
小野二郎:刚刚捏好的寿司是最好吃的
档案《小野二郎 把父爱握进寿司里》
每一个做产品的人,都应该看看这部电影——《寿司之神》
让课堂有一次朴素的回归
寿司之神:职人精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