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诗经·生民》对周族始祖后稷的歌颂

《生民》中国古代诗歌。收录于《诗经》,属《诗·大雅》第十一篇,周人记录关于始祖后稷的传说,歌咏其功德和灵异的民族史诗。大约早就在周人内部口头流传,西周初年写定。为先秦时代汉民族的史诗之一,追述周王朝的始祖后稷的事迹,主要记叙他出生的神奇和他在农业种植方面的特殊才能。在神话里,后稷是被当作农神的,这首诗所写的内容既有历史的成分也有一些分神话的因素。《毛诗序》说:“《生民》,尊祖也。后稷生于姜嫄,文武之功起于后稷,故推以配天焉。”因此周人的神话便将后稷的出身神化,以配天之德。


厥初生民,时维姜嫄。生民如何?克禋克祀,以弗无子。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载震载夙,载生载育,时维后稷。

民:指周人。“厥初生民,时维姜嫄”:意为孕育周族人的是姜媛。周族是一个生活在渭河流域的农耕民族,是黄帝(姬姓)和炎帝(姜氏)通婚的后代,姜媛是姜姓有邰氏的女子,是帝喾的妻子。

“生民如何?克禋克祀”:如何才产生了周族呢?是通过禋(yīn)祀这种野祭,以求子。禋祀是一种祭祀天帝的礼仪,先燔柴升烟,再加牲体或玉帛于柴上焚烧,随后烟气上升。也有认为这是一种祀郊禖(méi)。禖是求子之神,祭于郊外。弗:“祓(fú)”的借字。祓是除不祥,祓无子就是除去无子的不祥,也就是求有子。

“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履:践,踩。帝:天帝。武:指足迹。敏:脚拇指,“武敏”就是足迹的脚拇指。歆:欣喜。介:同“愒(qì)”,息。这句是说祭毕休息。“载震载夙,载生载育,时维后稷” 震:娠,就是怀孕。夙:肃,意思是谨守胎教。时维后稷:即是为后稷。

周族流传着姜媛踩踏巨人脚印而生后稷的传说。《史记》载:“姜原出野,见巨人迹,心忻然说,欲践之,践之而身动如孕者。居期而生子”。另有人认为,这个履迹并非传说,而是祭祀仪式的一部分,即一种象征的舞蹈。所谓帝就是代表上帝的神尸。神尸舞于前,姜嫄尾随其后,践神尸之迹而舞。《毛诗序》说:“后稷之母(姜嫄)配高辛氏帝(帝喾)焉。……古者必立郊禖焉,玄鸟至之日,以大牢祠于郊禖,天子亲往,后妃率九嫔御,乃礼天子所御,带以弓韣(dú),授以弓矢于郊禖之前。”也就是说帝率领其妃姜嫄向生殖之神高禖祈子,姜嫄踏着帝喾的足印,亦步亦趋,求子得子。唐代孔颖达的疏也执此说。

而汉代的郑玄在天人感应和君权深受思想的影响下,认为:“祀郊禖之时,时则有大神之迹,姜嫄履之,足不能满履其拇指之处,心体歆歆然,其左右所止住,如有人道感己者也。于是遂有身。”这和司马迁记载的如出一辙,后来遭遇到了王充、洪迈、王夫之等唯物论学者的否定。

而近代的闻一多先生的看法比古人的看法更接近事实。他在《姜嫄履大人迹考》中写道“只是耕时与人野合而有身,后人讳言野合,则曰履人之迹,更欲神异其事,乃曰履帝迹耳”。并对履迹乃祭祀仪式作出解释:

“上云禋祀,下云履迹,是履迹乃祭祀仪式之一部分,疑即一种象征的舞蹈。所谓'帝’,实即代表上帝之神尸。神尸舞于前,姜嫄尾随其后,践神尸之迹而舞,其事可乐,故曰'履帝武敏歆’,犹言与尸伴舞而心甚悦喜也。'攸介攸止’,'介’,林义光读为'愒(qí)’,息也,至确。盖舞毕而相携止息于幽闭之处,因而有孕也。”

但是从后稷的遭遇来看,姜媛怀孕生子只知其母,未知其父,其中的帝只是商人的神化罢了。该时期正是周族人从母系氏族过渡到父系氏族时代,后稷因此成为了周族第一位祖先。


诞弥厥月,先生如达。不坼不副,无菑无害。以赫厥灵,上帝不宁。不康禋祀,居然生子。

诞寘之隘巷,牛羊腓字之。诞寘之平林,会伐平林。诞寘之寒冰,鸟覆翼之。鸟乃去矣,后稷呱矣。实覃实訏,厥声载路。

此二段后稷的诞生与屡弃不死的灵异事件。

第二段后稷的出身和抛弃的原因。“诞弥厥月,先生如达”,诞:发语词,有叹美的意思。弥:满。弥厥月:意思是满了怀孕应有的月数。先生:首生,第一次分娩。如:同“而”。达:顺利。说明后稷的出身很顺利。“不坼不副,无菑无害”,坼(chè):裂。副(pì):裂开,剖开。这句是说生得顺利不致破裂产门。菑(zāi):“灾”的异体字。

“以赫厥灵,上帝不宁。不康禋祀,居然生子。”,赫:显。这句是说因上述的情况而显得灵异。宁、康:都训“安”,意思是:“上帝莫非不安享我的禋祀吗?”这是写姜嫄的惴惧。姜嫄本为帝俊之妻,然而却意外有子,疑为不祥,所以下文又说“居然生子”。居然:徒然。生子而不敢养育所以为徒然。这里三句辞义和下章紧相连接。

第三段是具体的抛弃过程。“寘”通“置”,放置的意思。腓:腓(féi):隐蔽。字:乳育。会:适逢。这句是说适逢有人来伐木,不便弃置。

后稷遭遇到了三次抛弃,分别是“寘之隘巷”、“寘之平林”、“寘之寒冰”。但是后稷却很好的生存了下来,周族认为这是上天安排万物来保护后稷,牛羊来哺育,鸟兽覆翼。鸟飞走之后,后稷的哭声“实覃实訏,厥声载路”, 实:与“寔”同,作“是”解。覃(tán):长。訏(xū):大。载:满。以上二句言婴儿哭声洪亮,预示着他将来会创造辉煌的业绩。

古代各民族中常有通过弃置而对初生婴儿体质作考验磨练的习俗,名为“暴露法”,“后稷遭弃”的传说是这种习俗遗迹的反映。“后稷遭弃”正是为了说明周人始祖的神圣感和使命感。遭弃大多数情况下只是一种宗教仪式。孙鑛说:“不说人收,却只说鸟去,固蕴藉有致。”俞樾说:“初不言其弃之由,而卒曰'后稷呱矣’,盖设其文于前,而著其义于后,此正古人文字之奇。”


诞实匍匐,克岐克嶷,以就口食。蓺之荏菽,荏菽旆旆。禾役穟穟,麻麦幪幪,瓜瓞(dié)唪唪。

诞后稷之穑,有相之道。茀厥丰草,种之黄茂。实方实苞,实种实褎,实发实秀,实坚实好,实颖实栗。卽有邰家室。

诞降嘉种:维秬维秠,维穈维芑。恒之秬秠,是获是亩;恒之穈芑,是任是负。以归肇祀。

以上三段皆是歌颂后稷农业之功。

第四段:“诞实匍匐,克岐克嶷,以就口食”,匍匐爬行,逐渐认识事物。岐:知意。嶷:古音“逆”,认识。能自求口食。次句话在歌颂后稷从小就懂得劳作。“蓺之荏菽,荏菽旆旆。禾役穟穟,麻麦幪幪,瓜瓞唪唪。”蓺:通艺,种植之意。荏(rěn)菽:大豆。旆旆、穟穟、唪唪(běng)都是茂盛之意。这里歌颂后稷种植技术高超。

第五段:主要赞美后稷的种植技术,即“有相之道”。“茀厥丰草,种之黄茂”,是指除草播种,茀(fú):拔除,黄茂:指嘉谷。“实方实苞,实种实褎,实发实秀,实坚实好,实颖实栗。”也是对后稷种植成果硕果累累的歌颂。方指整齐、苞为丰茂;种同肿,肥盛之意。褎(yòu):禾苗渐长貌。引申为出众。发:舒发。秀:初长穗。坚好:言谷粒充实。颖:垂穗。栗:即“栗栗”,众,说明产量高。

“卽有邰家室”,邰(tái):地名,又作“斄”,音同。后稷熟练掌握种植五谷之术,并在民间推广种植业,“相地之宜,宜谷者稼穑焉,民皆法则之”,最终得到了尧的重用,“举弃为农师”。在舜之时,“封弃于邰,号曰后稷,别姓姬氏”,邰就是有邰氏之地,在今陕西武功县。自此开始,“稷”演变成为了周族的农神之名和农官之名

第六段:写后稷种植选取谷种,如秬(jù)、秠(pī)、穈(mén)、芑(qǐ)等。秬和秠:都是黑黍。穈是赤苗嘉谷,芑是白苗嘉谷。“恒之秬秠,是获是亩;恒之穈芑,是任是负。”通过种植这些优良的谷物,使得收获满满。恒(gèng):遍;满。“恒之秬秠”言遍种秬秠。是获是亩:收割而分亩计数。“以归肇祀”最后将来祭祀天帝。


诞我祀如何?或舂或揄,或簸或蹂。释之叟叟,烝之浮浮。载谋载惟,取萧祭脂。取羝以軷,载燔载烈,以兴嗣岁。

昂盛于豆,于豆于登,其香始升。上帝居歆,胡臭亶时。后稷肇祀,庶无罪悔,以迄于今。

最后两段写丰收后的祭祀活动。

第七段:写祭祀品的制作。通过舂、揄(舀yǎo)、簸、 蹂(揉)、释(淘米)、蒸等程序,最终做好了米和酒。然后准备(载谋载惟)开始祭祀,“取萧祭脂,取羝以軷”,备上祭祀必用的香蒿来烧牛肠脂,取牡羊为牲以用軷祭, 羝(dī):牡羊。軷(bá):是祭道路之神,。因为将要郊祀上帝,先祭道神,就是《说文》所说“将有事于道,必先告其神。”“载燔载烈,以兴嗣岁”大火热烈地燃烧起来,人们开始祈祷来年的丰收。

第八段:写人们祈求的状态和祭祀的继承。“昂盛于豆,于豆于登,其香始升”,写祭祀品盛满之意。“上帝居歆,胡臭亶时”,为什么那馨香之气这样地真正得其时呢,赞美祭祀活动恰如其时。“后稷肇祀,庶无罪悔,以迄于今”,后稷始创周人的祭祀制度,直到后来,庶几乎没有获罪于天,遗恨于心的事了。末尾的感叹之词,是称道后稷开创祭祀之仪得使天帝永远佑护周民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诗经》(245)生民
《诗经》课堂:《大雅·生民》解析 / 薛红诵读(第1366期)
西周王朝周人的祖先是一个弃婴,后世的尊为农神,他的出现奠定了中国农业立国基础
《诗经》中的周朝创业史:姜太公竟是驰骋战场的虎将
他出生就被抛弃,却气质非凡,精通农事,后成周朝祖先、社稷之神
​ 【武功河滩逛会】/ 孙卫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