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春秋战国时代的民族大融合:为汉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在周代,中国有“华夷之辨”的思想,也就是将周人视为华夏、诸夏,而将周边的少数民族成为西戎、北狄、东夷、南蛮等。不过在春秋战国时代,这种民族隔绝的状态逐渐被打破了,华夏族和周边民族逐渐从冲突转向了融合。这种融合趋势到战国后期已经基本完成。在民族融合中,华夏族的文化被少数民族接受,许多少数民族的风俗也被华夏族吸收,最终成为了一个共同文化的群体,这为后来的汉族形成奠定了基础。

一,春秋时期中原的民族分布格局

周人自称是夏人的后裔,因此自称为“华夏”,位于中原一带的诸侯国就统称为“诸夏”。周人强调华夏“有礼义之大”、“有革服之美”。周人将四周的民族称为蛮、夷、戎、狄,认为他们是不知礼义、不讲文明的野蛮族类,甚至贬斥为“禽兽”、“豺狼”。周人认为对华夏诸国应该推行德政,对蛮夷则用武力征讨,也就是“德以柔中国,刑以威四夷”。西周时期,对周边的各族都发动了旷日持久的战争。


总体上来说,华夏周边的民族的西戎、北狄、东夷、吴越、荆蛮、巴蜀等。其中和周人关系最密切的是西戎和北狄,主要分布于甘肃、陕西、山西、宁夏一带,是游牧民族。戎狄和炎黄族有血缘上的联系,到了春秋时期依然有姬姓之狄和姜姓之戎。戎族的类别十分庞杂。其中关中地区最强大的戎族是义渠和羌戎,义渠在春秋时期已经出现了较为稳定的农业经济,建立了国家。伊洛河一带分布伊洛之戎,史称陆浑之戎。前771年,犬戎进攻镐京,导致西周灭亡。此后,西戎横行和关中之地,“戎逼诸夏,自陇山以东,及伊、洛,往往有戎”。
故自陇以西有绵诸、绲戎、翟、豲之戎,岐、梁山、泾、漆之北有义渠、大荔、乌氏、朐衍之戎……各分散居溪谷,自有君长,往往而聚者百有馀戎,然莫能相一。——《史记·匈奴列传》

春秋初期的局势
狄族主要有白狄、赤狄、长狄三支。白狄为姬姓别种,也就是周人的远亲,曾经在陕北一带建立了肥、鼓、鲜虞三国。赤狄其中势力最大的一支,分布在山西高原,和晋国有密切的联系。晋献公就曾经取赤狄之女,生重耳。长狄为厘姓,分布在山西南部、山东一带。春秋初期,长狄多次进攻宋、卫、鲁、邢、齐等国,如前714年“北戎侵郑”;前706年,“北戎伐齐”;前662年,“冬,狄伐邢”,给华夏文明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夷族分布于东方的山东半岛和淮河流域,因为擅长射箭,被称为“夷”。夷族的图腾崇拜为鸟,是中国凤凰文化的起源。夷族曾经在山东一带创造了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等。商朝的建立者也是夷族的一支。夷族的支系也十分的复杂,周朝统称为“九夷”,《尚书·禹贡》记载东夷分为嵎夷、莱夷、鸟夷、准夷四族,比较接近现实。夷族在血缘上和商朝接近,因此在西周时期是重点防御的对象。周朝时期,大量的夷族参与了“三监之乱”,周公东征后,又大量分封姬姓诸侯,建立东都洛邑以镇守东方。


山东半岛的夷族有莱、任、宿、须駒、颛臾、莒、阳、部、介、根牟、牟等国,和齐鲁之间的关系密切。莱国是东夷大国,曾经和齐鲁多次发生战争。淮河一带的夷族有准夷、徐夷、舒夷三支。其中徐夷的社会经济较为先进,据说是大禹禹封伯益其子若木于徐地,建立了徐国,商朝称为“徐方”。周穆王时期,徐国强盛,君主称王,为徐偃王,以仁义治国闻名天下。

二,“尊王攘夷”和诸侯兼并:民族融合加剧

平王东迁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华夏诸国的环境十分危险。首先周王室衰微,已经无法号令诸侯,因此诸侯失去了一个强有力的领导者。郑、宋、卫、鲁等诸夏诸侯之间战乱不断,这给周边的民族入侵提供了便利。北有狄族南下,西有戎族横行,南方的荆楚又兴起,吞并了“汉阳诸姬”,可谓“南夷与北狄交,中国不绝若线”。
此后,中原地区的齐国和晋国先后崛起,他们打出了“尊王攘夷”的旗号进行争霸。“尊王攘夷”就是在名义上确立周天子的权威,率领诸侯抵御外族的侵犯。齐桓公和管仲多次率领军队击败北狄,“救邢存卫”;前659年,齐国带领八国之师南征楚国,和楚国在召陵定下了盟约。齐国的措施保护了危机中的华夏文明,孔子也说“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葵丘会盟
同时,各大诸侯国为了扩大自己的领土,也不断对周边的小国发动了兼并战争。不过在“尊王攘夷”的前提下,各国兼并的小国主要是一些蛮夷之国,这也就是加速了中原的民族融合。齐国是在春秋时期最早称霸的国家,他在强大的过程中吞并了大量的夷族国家。前607年,齐国灭长狄这个长期入侵中原的狄族。前567年,齐国灭莱国,使得齐国的领土面积扩大了一倍。晋国不断和山西高原对的狄族斗争,兼并了赤狄的东山皋落氏、廧咎如、潞氏、甲氏、留吁、驿辰、白狄的肥、彭、鼓以及陆浑之戎、伊洛之戎等。战国时代,北狄建立了中山国,最终被战国所灭。赵武灵王时代,将吞并林胡、楼烦,基本将北狄之地纳入版图。

春秋后期版图
秦国和西戎的斗争也取得了巨大的胜利。周平王东迁之时,和秦献公盟誓“戎无道,侵夺我岐、丰之地,秦能攻逐戎,即有其地”。春秋时期,秦国主要的精力都在于和西戎进行斗争,收复关中地区。秦穆公时期,“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春秋时期,中原各国往往将秦国蔑称为“戎”,实际上秦国继承了周的文化。根据考古发现,秦和戎秦遗址出土的文物风格迥然不同。到了战国时期,秦国继续向西戎地区推进,消灭了义渠国等。秦国将西戎地区纳入统治范围,有利于陇西社会进步,如西羌的爰剑曾经在秦国为奴隶,逃走后将农耕技术带到了河湟谷地。


在春秋时期,燕国受到北方孤竹、山戎等游牧民族威胁,在齐国的帮助下解决了两国的威胁。战国时代的燕国也在兼并战争中获得巨大成就。前300年,燕国大将秦开大破东胡,,取地两千余里。从此,辽西、辽东一带被纳入了中原文化圈范围,燕国在此设立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并且修建长城。
经过华夏诸国的扩张兼并,到战国后期华夏的范围已经比周朝扩大了许多了。民族融合促进了周边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如前638年,晋国以“南部之田”安置东迁的陆浑姜氏之戎,几十年之后,这里便从“狐狸所居,豺狼所嗥”的荒蛮之地发展为最为繁荣的地区之ー。同时,少数民族的文化又被吸收到了汉文化中,如齐国对东夷文化采取了宽容的政策,以至于东夷文化成为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战国时代,各国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改革,过去氏族残余被一扫而空,诸国统治范围内的民族采取了“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的政策,使得境内的各族逐渐融合为统一的秦人、齐人、燕人等,统称为华夏。


 三,南方大国民族融合华夏体系

春秋中期之前,华夏国家还主要位于中原地区,而南方地区的民族还是以蛮夷自称。春秋时期南方最强的楚国,占据江汉一代的“三苗”地区,长期和诸夏抗衡。《后汉书》记载西周时期楚国“明其党众繁多,是以抗敌诸夏也”,楚王也曾说:“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春秋初期,楚国不断强盛,兼并江汉一带的“汉阳诸姬”,威胁中原各国。一直到春秋中期,楚国和北方诸夏都是对立的,称为“南楚北夏”。

楚国帛画《人物龙凤图》《人物御龙图》
不过楚国从春秋中期就开始被纳入到了华夏体系。首先,楚国吞并了大量的姬姓诸侯国,这些小国大都数都保留着华夏文化,楚国兼并这些地区,必然会对自身的文化产生巨大的影响。另外,楚国从春秋中期开始参与和中原各国的会盟、争霸活动,也就是必须要接受华夏体系。前560 年,楚共王去世,楚人商议谥号,说“赫赫楚国,而君临之,抚有蛮夷,奄征南海,以属诸夏”,这句话证明了楚国人已经有了华夏文明的认同感。
在东南地区,还有吴越等民族。吴越都是百越民族建立的国家,其风俗“断发文身”,和诸夏的文化差距较大。吴王寿梦曾说:“孤在蛮夷,徒以椎髻为俗,岂有斯之服哉。”春秋后期,吴越两国在晋楚的帮助下逐渐走向了强盛,同时也大力推行了华夏化。在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时期,都推行了大规模的改革运动,这些改革运动启用大量的他国人才,如伍子胥、孙武、范蠡、文种等,他们的改革加速了吴越两国和诸夏的融合。春秋后期的吴国公子季札出访中原,在鲁国谈论各国礼乐文化,让中原诸侯和士大夫为之叹服。

越王勾践剑
在西南地区,有巴蜀等古老的民族。根据金沙遗址和三星堆遗址的出土文物显示,巴蜀文明和中原文明有着明显区别,甚至比较接近南亚、西亚的文化。春秋时期,巴蜀民族和楚国发生了较多的接触。到了战国时期,秦国兼并了巴蜀,并设立郡县,推广农耕,兴修水利等,使得巴蜀纳入了华夏文明圈。

三星堆
南方各族在融入华夏文明后,楚文化、吴越文化和巴蜀文化依然保持着较多本地文化特色。楚楚文化的特点是“信巫鬼,重淫祀,长于幻想玄思,所以哲学上的老、庄和文学上的庄、骚都产生于楚地,它的玄妙、多辨、虑无、神奇、浪漫给人以永恒的启迪”。吴越地区将中原文化融入到了龙蛇图腾崇拜,如文字有“鸟虫书”。巴蜀文化的最大特色就是“俗尚游乐”,并与歌舞娱乐、体育竞技、商贸活动的结合较为紧密。

屈原
由于华夏族和周边的民族不断融合,到了战国后期,战国七雄在民族方面的差距已经不大了。民族融合推动了大一统的到来,前221年,秦始皇最终灭六国,建立了秦朝。由于秦朝过于短暂,因此还没有形成一个新的民族称呼。继承秦朝的汉朝在存在了400年,“大汉”之名也随着汉朝的强大而声名远播,周边的民族都将内陆的民族称为汉人。久而久之,一个新的,融合过去华夏和四夷的新民族就产生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商鞅变法的作用被夸大了,秦国的成功,地缘优势也不容忽视
尊王攘夷——诸侯的野心之举挽救了华夏文明危机
孔子为什么那么欣赏管仲?是他拯救了华夏文明
春秋战国时期的“华夷”观念
春秋的演变(一)·“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生态系统的形成
春秋霸主齐桓公:尊周室,攘夷狄,皆所以正天下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