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朱祖谋:进为国直臣,退为世词宗。

晚清词学昌盛,名家辈出。声明最著者,为“清末四大家”——王鹏运、朱祖谋、郑文焯、况周颐,他们声气相求,切磋唱和,主盟坛坫,转移风会,影响于近现代词学既深且巨。

词人邵瑞彭在《周词订律序》中就曾言道:“洎王、朱、郑、况四家比肩崛起,词学益盛。朱、况二老,晚岁尤严四声,词之格律,遂有定程。七百年之坠响,至是绝而复续,岂不伟哉!”

“四大家”中,以王鹏运年最长,进入词坛亦最早,朱祖谋、郑文焯、况周颐三人,与王氏或为师友,或为同僚,或为同乡,在学习填词的过程中或多或少得到过王氏的指授,王氏去世亦即1905年之前,他是当之无愧的“四大家”之首。

而自王氏在扬州病逝后,从1905年到1931年,朱祖谋则毫无疑问是清末民初词坛的关键性人物。他在词体创作和学术研究两方面都堪称一代宗师,泽及后世,被视为“有清二百六十余年词坛之殿军”,叶恭绰称其“集清季词学之大成”,王国维则称其为“学人之词”的“极则”。

朱祖谋

朱祖谋(1857-1931),原名孝臧,字藿生、古微、古薇,号沤尹、彊村。浙江归安(今湖州)埭溪渚上彊村人。

光绪八年(1882年)中举,次年二甲一名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此后历任国史馆协修、会典馆总纂总校、侍讲学士、内阁学士、礼部右侍郎、广东学政等职。

朱祖谋为官勤俭,“足迹稀至朝贵之门,交游同志所深契者,多清望劭闻、贞介不苟之士”。至于朝堂国事,他堪称经世能臣,又敢于直言进谏,往往大有“奋不顾身之概”,甚至因此忤旨而险遭不测。

后鉴于国事日非,朱祖谋抱病辞归,隐居苏州,往来于苏沪之间,以词酒自娱。辛亥革命后,隐居上海,以清朝遗老自居,不问政治,专攻词学。

朱祖谋像

虽后来成为清末词坛一大宗匠,但朱祖谋学词其实很晚。

他自幼颖异,“耽文学”,“年甫冠”,随父亲朱光第在河南生活时,即“出交中州贤士,诗歌唱酬,才誉大起”。后来更以诗名,“孤怀独往,其蹊径在山谷(黄庭坚)、东野(孟郊)之间”。

四十岁后,朱祖谋才开始弃诗攻词,引导其走上填词之路的正是王鹏运。

王鹏运(1849-1904),字佑遐、幼霞,号半塘、半塘老人,晚号鹜翁、半塘僧鹜等。广西临桂(今桂林)人。工词,著有《味梨词》《骛翁词》等集,后删定为《半塘定稿》;汇刻《花间集》及宋、元诸家词为《四印斋所刻词》丛书,开风气之先,影响深远。

朱祖谋与王鹏运本是旧识,二人于光绪三年(1877年)在开封已结交,但他们在填词上的遇合却是在丙申(1896年)之后的事。

1896的这一年,王鹏运在京师举办咫村词社,朱祖谋因丁母忧服阕还京,为侍读学士,正好被邀请入社。参加社集的有王鹏运、张仲炘、王以慜、华辉、黄桂清、夏孙桐、易顺鼎、郑文焯、朱祖谋等,“会友多谈词者”,朱祖谋“见猎心喜,亦试填小令数阕”,王鹏运看后,“以为可学,嘱专看宋词”。这正是其学词缘起。

至于其学词过程,朱祖谋在《彊村词》自序中也有所交代:“翁喜奖借后进,于予则绳检不少贷,微叩之则曰:'君于两宋涂径固未深涉,亦幸不睹明以后词耳。’贻予四印斋所刻词十许家,复约校梦窗四稿,时时语以源流正变之故,旁皇求索,为之且三寒暑。则又曰:'可以视今人词矣。’示以梁汾、珂雪、樊榭、稚圭、忆云、鹿潭诸作。”

从中可知,王鹏运引导朱祖谋学词,是以两宋为宗,尤为看重梦窗(吴文英,字君特,号梦窗,南宋词人)词,并意在以校勘推动词的学习。朱祖谋从王鹏运学词,正是从两宋入手,并附以清代名家之词,以期对词作的源流正变有明确认识。

吴昌硕绘《彊邨先生像》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七月,八国联军进犯北京,两宫出走,居民恐避。朱祖谋与刘福姚(原名福尧,字伯棠、伯崇,号忍庵、守勤。广西桂林人。是晚清临桂词派重要成员之一,著有《忍庵词》)一道移居王鹏运在北京的寓所四印斋,他们三人“每夕拈短调,各赋词一两阕,以自陶写”,后辑为《庚子秋词》二卷。

这之后,王鹏运与朱祖谋先后离京,朱氏去广州,王氏寓扬州,但二人仍书札往还,词作唱和不断。一年后两人再遇于沪上,王鹏运将《半塘定稿》交由朱祖谋删订。光绪三十年(1904)六月,王鹏运病逝于苏州,时任广东学政的朱祖谋,在广州为其刻印了《半塘定稿》。

王鹏运去世后,朱祖谋无疑成了清末民初的词坛领袖。1905年,他以修墓为名,辞去广东学政,先是暂居沪上,次年起受江苏巡抚程德全之聘,出任江苏法政学堂监督,并正式定居苏州“听枫园”。

其时,郑文焯正居住在苏州孝义坊“通德里”,朱祖谋的“听枫园”即郑氏为其所选定。“郑氏与朱氏同住苏州,朝夕过从,谈词不倦,即偶然小别,亦书札往还,论词无虚日。”

郑文焯(1856-1918),字俊臣,号小坡、叔问,晚号鹤公、鹤翁等,别署冷红词客、大鹤山人等。奉天铁岭(今辽宁铁岭)人。郑文焯工诗词,通音律,擅书画,懂医道,长于金石古器之鉴,而尤以词人著称于世,著有《大鹤山房集》、词集《樵风乐府》。

同时,朱祖谋在上海亦有住所。据《郑孝胥日记》记载,1906年8月至12月,朱祖谋几乎都在上海活动,从1912年起移居至沪上德裕里,在晚年更是以上海为其主要活动中心。

从1911年起,况周颐亦正式定居上海,先居梅福里,后迁东有恒路。“时朱彊村侍郎即居德裕里,衡宇相望,过从甚频,酬唱之乐,时复得之。”

况周颐(1859-1926),原名周仪,因避宣统帝溥仪讳,改名周颐。字夔笙、揆孙,别号玉梅词人、玉梅词隐、蕙风词隐等。广西临桂(今桂林)人,与王鹏运同乡。他一生致力于词,凡五十年,尤精于词论,著有《蕙风词》《蕙风词话》。

应该说,“晚清三大词人”齐聚苏沪,是清末词坛的一大盛事,然而,很不幸的是,在1904年的时候,况周颐已与郑文焯交恶。

但三人当中,朱祖谋两边都说得上话,所谓“周旋于郑、况诸子间,折衷至当”,所以,郑、况两人都十分亲近和追捧他,于是他的号召力就越来越大,稳稳当当地做了王鹏运之后的词坛领袖。

陈三立后来为其撰《清故光禄大夫礼部右侍郎朱公墓志铭》,谓朱祖谋“进为国直臣,退为世词宗”,确如斯言。

朱祖谋为词,取法吴文英,上窥周邦彦,旁及宋词各大家,打破了浙派、常州派的偏见,“勤探孤造,抗古迈绝”,卓然自成一家,“海内归宗匠焉”。又因其精通格律,讲究审音,而有“律博士”之称。

综合其各阶段的词作来看,反映时事是其一以贯之的原则。尤其,在朱祖谋的一生中,先后历经戊戌变法、庚子事变、辛亥革命这三次重大的历史变革,因此有更多感时伤怀、忧生念乱的“词史”之作,“故其词独幽忧怨悱,沉抑绵邈,莫可端倪”。

龙榆生《彊村本事词》中说:“彊村先生四十始为词,时值朝政日非,外患日亟,左衽沈陆之惧,忧生念乱之嗟,一于倚声发之。故先生之词,托兴深微,篇中咸有事在……咸同兵事,天挺蒋鹿潭,以发抒离乱之忧,世以拟之'杜陵诗史’,若先生所处时势之艰危,视鹿谭犹有过之。读先生之词,又岂仅黍离、麦秀之感而已!”这段话正是对朱祖谋词忧时伤世、眷怀君国题材的准确概括。

当然,作为一代词宗,朱祖谋词作内容丰富,亦不乏思念亲友、咏物、题赠等作。

朱祖谋 行楷小字

《蓦山溪·轻帘四揭》《高山流水·己酉七夕和觉翁韵》词两首

圆光 镜片 绢本

涵泳文化·卧云楼艺术中心收藏

识文:

轻帘四徹,得月前栊早。绕鬓聒饥蚊,小朦胧、园鸦催觉。淙檐一雨,萝桁卷絺衣。新酒盏,短灯檠,料理成秋笑。炎凉覆手,取次流光渺。不断故山心,被西风、年年吹老。飞鸿将梦,一夕上高楼。携玉笛,问金茎,此意无人晓。蓦山溪。

绛河不动九微风。数秋期、轮遍纤葱。花外玉鹅笙,黄昏韵入初鸿。闲愁在、唾碧拈红。穿针伴,多少微云院落,画烛轩栊。浸三星细转,滴滴露盘浓。机中。年年时锦书恨,凭说与、翠水璇宫。容易误良宵,梦约几负香茸。笑雕陵、锦羽偏工。人天事,轻赚罗池倦客,酒醒清钟。背疏帘阴忆断,钗盒故情慵。高山流水。

款识:己酉(1909年)七夕和觉翁韵,吷庵仁兄词长教,祖谋。

钤印:沤尹(朱)。

上款人:

夏敬观(1875-1953),字剑丞,一作鉴丞,又字盥人、缄斋,晚号吷庵,别署玄修、牛邻叟,江西新建人。生于长沙,晚寓上海。

光绪二十年(1894年)中举。1895年入南昌经训书院,随著名经学家皮锡瑞治经学。1900年后在上海随文廷式学词。1902年入江宁布政使李有棻幕府,并受两江总督张之洞之邀办两江师范学堂,任江苏提学使。1907年任江苏提学使兼上海复旦、中国公学等校监督。1909年辞官。1911年武昌起义后,颇为支持新政,率先剪辫,不以遗老自居。1916年任涵芬楼撰述,1919年任浙江省教育厅长,1924年辞职闲居上海,筑室康家桥,专心从事绘画与著述。

夏敬观是近代江西派诗人、著名词人、画家,工诗善词与画。

诗宗孟郊、梅尧臣,刻意锻炼思致字句,不肯作一犹人语,古体诗有孤峭幽深的特色,近体也竭力自铸面目,不肯蹈常袭故。词则出入欧阳修、晏殊、姜夔、张炎诸家之间,冶炼熔铸,不尚苟同,朱孝臧曾称赞其可与文廷式词相颉颃,张尔田称赞其为“词中之郑子尹”。晚年主攻山水,兼及花卉,与汤涤交往最密,所作山水,气清而质朴,骨苍而神腴。

朱祖谋一生勤于治学,其对前人词籍的搜集整理和校订出版方面,可谓功不可没。他富有学养,校勘词籍态度慎重,若无把握则少肯定断语,故所校之词内容多可信,后世对其校勘唐宋词籍的成就也有极高之评价。

胡适说:“王鹏运(临桂人)、朱祖谋(湖州人)一班人提倡词学,翻刻宋元词集,却是很有功的。王氏的《四印斋所刻词》、朱氏的《彊村所刻词》、吴氏的《双照楼词》,都是极可宝贵的材料,从前清初词人所渴想而不易得见的词集,现在都成了通行本了。”

胡云翼也认为王氏的《四印斋所刻词》和朱氏的《彊村丛书》,“是近人编刻最精的两部词总集,搜刻了许多散佚了的名家,搜刻了许多散佚的词”。

龙榆生则言:“所刻《彊村丛书》搜辑唐宋金元词家专集,多至一百七十余种,为词苑之最大结集,凡治中国文学史者,莫不资为宝库,固不独有功于词林而已。”

而朱祖谋实不仅以一部《彊村丛书》影响现代词坛,他还编选有《宋词三百首》,辑有《湖州词征》三十卷、《国朝湖州词录》六卷、《沧海遗音集》十三卷,主持过《全清词钞》的编纂工作,在考订、编年、校勘、选本等方面,为现代词学文献学的建设起到了一个“垫基铺路”的作用。

张尔田论清代词学有四盛:万树订《词律》为一盛,戈载撰《词林正韵》为二盛,张惠言《词选》尊体为三盛,朱氏校词精审,可与清代朴学大师比美,是为四盛。其对朱氏辑校词集,同样赞许非常。

朱祖谋 行楷七言联轴

橘黄色底洒金笺本

129×31.5×2 每幅约3.7平尺

涵泳文化·卧云楼艺术中心收藏

释文:尊生只合加餐饭,寿世毕竟资文章。

款识:鉴堂大兄大人正,朱祖谋。

钤印:朱祖谋印(白)、古微(朱)。

此作字字精到,结字变体为左高右低,以中锋作倚侧之势,落墨重迟而标格苍劲,风骨整严,独具逸趣,为朱祖谋经典行楷书之精品。

联轴于近几十年精工重裱,笺质坚实,画面完整、洁净、有岁月自然包浆气息。除了顶上“尊、寿”字处各有一条横裂线痕外,无其它明显瑕疵。

上款人

李秉衡(1830-1900),字鉴堂。辽宁庄河鞍子山人,祖籍山东福山。

他是身历咸丰、同治、光绪三朝,历任山东莘县知县、直隶省冀州知州、山西永平知府、广西按察使、安徽巡抚、山东巡抚、巡阅长江水师大臣等职,从知县做到了封疆大吏。

他也被誉为“民族英雄”。

光绪十年(1884年),李秉移任广西按察使,法军侵越犯边时,他主持龙州西运局。翌年与冯子材分任战守,取得谅山大捷,彭玉麟奏言:“两臣忠直,同得民心,亦同功最盛。”

甲午战争爆发后,时任山东巡抚的李秉衡,闻听日本欲割辽河以东、台湾,索赔款并签订《马关条约》,上《奏和议要挟过甚万难曲从折》要求朝廷“立绝和议,布告天下臣民并各和好与国,声其欺侮要挟之罪,为万国所不容,神人所共愤;以偿兵费之款养战士,严敕各将帅督抚,效死一战”。并在想方设法阻止议和的目的不能实现的情况下,主张用西方“民主共和思想”来阻止卖国条约。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庚子之变,李秉衡任巡阅长江水师大臣,一度列名张之洞、刘坤一两总督倡议的东南互保协议。八国联军进攻大沽后,其由江苏江宁率兵北上,保卫北京,在天津杨村(天津市武清县)败绩,退至直隶省通州(今北京市通州区)服毒自杀。谥号“忠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鹏运况周颐词学传承述论
清词
【笺释】朱祖谋致王秉恩
湖州名人研究系列之六 | 朱祖谋
清季四大词人词学交往述论——中国文学网
【觅词记】朱祖谋:画栏更凭。莽乱烟,残照无情(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