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高粱河战役:战败的宋朝皇帝抚菊而去

公元976年5月,宋太宗赵光义成功的消灭了北汉政权,正式结束了五代十国时代。但这位年轻的皇帝显然并不满足于此,他决定一鼓作气,收回被契丹人占据的燕云十六州。随即,10万宋军北上燕云,一场虎头蛇尾的北伐战争,就此开始。

朕不得不战

宋的建立 最终结束了五代十国
此时,距离宋军北上,已经过去三个月。连续作战让全军都已经十分疲惫。赵光义的立即北伐决定,可以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宋军的主要高级将领,纷纷表示反对。更糟糕的是,赵光义居然拒绝在灭亡北汉后,给有功的将士发赏钱。这让宋军上下,怨气冲天!
但是赵光义并不是后世明英宗,目光短浅且好大喜功。他这么做的主要原因,是为了给自己竖立威信!

正在临行小周后的宋太宗
由于唐朝后期到五代的长期影响,天子之位往往必须属于兵强马壮的强者。尽管宋朝已经建立,但这层老思维,依旧是所有人心照不宣的潜规则。赵光义虽然前脚才灭了北汉,但是大部分的准备工作是兄长在位期间,就帮他做好的。所以,宋太宗的胜利,只不过是顺藤摸瓜。而赵光义在篡夺本属于侄子的皇位后,更是为传统的儒家伦理所不容。
因此,为了稳固自己的皇位,宋太宗必须证明自己是个不亚于兄长和柴荣的军事统帅。但传统的汉地,此时也仅有燕云十六州尚未拿下。况且,拥有该地的辽国,远比南方那些汉人军阀来的强大。一旦成功,足以让自己的功绩,大大提升。

被契丹夺取的幽云十六州

突如其来的攻击

受到五代影响 宋初的军队依然强调骑兵突击
出于同样的原因,宋朝初期的战争风格,依然是五代战争的延续。所谓灭国,往往就是集结部队,向对方突然实施斩首攻击。这是由于在五代时期,很多势力的版图,往往只有数个省那么大。狭小的战略空间,限制了交战双方的资源。也让双方的大本营,经常距离很近。
典型战例发生在公元923年,后唐庄宗通过投降者知道对手防守空虚后,立刻发动突袭灭了后梁政权。后来被称之为“儿皇帝”的石敬瑭,也是通过突袭的手段,攻灭了后唐。
赵家兄弟虽然不是李存瑁与石敬瑭这样的沙陀人,但是对此种战术绝不陌生。赵匡胤本人就在和南唐的战争中,通过突袭战法,生擒了南唐大将皇甫晖。因此和后来偏向呆板防御的宋军不同。此时的宋军,继承了五代的战略思维,更偏向于主动攻击和突袭的作战。

承受千夫所指的石敬瑭 自己也是骑兵突击高手
所以赵光义的思路就不难理解。既然宋军已经完成了集结,那么完全可以趁着辽国还没有在边境有所布置,先下手为强。如果顺利拿下燕云,那么在之后的防御战中,也能占得先机。
公元976年五月,正是抱着侥幸心理的赵光义,开始率领10万宋军北上燕云。当时的辽军,根本没有预料到宋人会突然袭击。岐沟关守将刘宇见到宋军规模,就吓得魂飞魄散,直接投降。宋军在留了一千人守卫岐沟关之后,马不停蹄奔向涿州。
但高速的突击,也让宋军首尾不能相顾的问题,很快暴露出来。驻守涿州的辽国守军,就决定趁宋军大部分尚未赶到的时候,歼灭宋军先锋。他们在6月21日,全体出动,与宋军前锋展开野战。

宋朝军队里的精锐骑兵
宋军骑兵被安排在一线与辽军交战,以掩护后方的步兵展开阵型。为了防止辽军远程部队的打击,宋军骑兵们,还故意排成较为松散的队形。这个变化,确实让辽军措手不及。加之缺乏重装部队,人数还处于下风。这些边境骑兵部队,根本无法冲垮宋军骑兵的防线。等宋军步兵完成战阵,很快就发挥了人数优势,迅速地碾碎了面前的涿州辽军。此后,更是将溃败的辽军,追出了近10公里远,迫使残存的500辽军投降。
宋太宗大喜过望,饶有兴致地参观了辽军的尸体与缴获的武器盔甲。似乎这样就已经大功告成,让他自己成为了像兄长那样的马背皇帝。

短暂的成功 让宋太宗大喜过望

围而不克

进展顺利的宋军 很快就包围了幽州城
在取得初步胜利后,急不可耐的赵光义,接着催促着宋军高速推进。他需要赶在辽军集结完成之前,拿下大城幽州。如果辽军在这时候发起反击,那多半只是势单力薄的边境部队。
果然,在两天后,他亲自指挥宋军击败了辽国北院大王耶律奚底和统军萧讨古。这一战,宋军斩首了上千名辽军。败退的耶律奚底和萧讨古,只能撤退到了清河北岸,失去了和其他辽军会师的机会。之后,宋军又成功地阻截了耶律斜轸带领的第一批增援部队,迫使他们不能进入幽州,撤退到得胜口徘徊。

宋军的步兵队伍
赵光义本想借着一连串的胜利带来的高昂士气,彻底歼灭耶律斜轸的部队。于是他派出军队前去追击。不料,这命令开启了宋军的一连串厄运。耶律斜轸把自己的帅旗安插在得胜口,诱使宋军前来攻打,宋军果然中计。等到其注意力被得胜口的少量辽军所吸引,耶律斜轸亲自率领骑兵从后方杀出,一举击溃了这股追兵。这样,前线的辽军,也算是免去了全军覆没的危险。
不过形式依旧对辽军,非常不利。他们不仅连吃败仗,彼此间也被宋军逐个击破,分散在各处。面对人多势众的宋军,他们只能勉强自保,根本无力挽救幽州之围。在不断催促辽景帝派援兵的同时,耶律斜轸和耶律奚底都选择收缩防御,这就等于是把战略主动送给了赵光义。
到此时为止,宋军形势可谓一片大好。一连串的胜利,甚至动摇了辽国在幽州的统治根基。本来在燕云十六州,就有不少人盼望南边的军归的汉人居民。见到宋军大胜,不少百姓主动拿出自家粮食来犒劳王师。除此之外,还有大批辽国的官员向赵光义投降。

幽州城内的守军 有不少也是汉人
面对如此巨大的胜利,不免让赵匡义有些飘飘然了。他草率的决定,让全军四面猛攻幽州,不给城内任何一处辽军喘息的机会。随着他的一声令下,10万宋军从四面猛攻幽州城。定国军节度使攻打南面,河阳节度使攻打北面,彰信节度使攻打东面,定武军节度使则猛攻西面。大将赵延进则负责监造攻城的投石机等攻城设备。同时宋太宗命令曹翰和米信,带领一支预备队驻扎在城市的东南,自己则将指挥部放在了城市的西北。
赵延进也是不负使命,仅用了8天时间,就赶制完了攻城器械。城内辽国守军,不少都是汉人,装备战法与宋军大同小异。由于兵力不足,他们根本无法同时应对来自四面的强攻。赵光义本人还经常亲自前往一线督战,这使得宋军士气大涨,甚至一度已经有300人攻上了城墙。
如此猛烈地攻势也让城内不少人有了二心,守将韩德让对此毫无办法。守军只能对城内汉人不断地安抚,同时加强巡逻,防止城内百姓私通敌军。如果宋军在此时全力以赴,那么拿下幽州城完全不是问题。

宋军的精锐重装步兵
但已经是强弩之末的宋军,实际上已经在赛跑中,输给了时间。从北汉,再到突袭燕云,宋军士兵经历了连续高强度作战。战斗间隙,全军还需要高速前进。现在又是在没有休整的情况下,直接投入艰苦的攻城战中。结果自然是,士兵们不干了。
虽然全军都畏惧赵光义的权威,不敢明着吭声。但是带着怨气攻城难免有所懈怠,这直导致了宋军无法按设想的那样,迅速拿下幽州。这又逼着急躁的宋太宗,下令预备队投入战场。宋军开始用挖地道的方式攻城,准备绕开城墙给守军最后一击。但辽国的增援部队,就在这一刻赶到了。

宋朝时期的坑道战术

一发入魂 抚菊而去

辽国的数支残军 最后兵合一处
由于没想到宋军会突然袭击燕云,辽国只能动员二线的部族军队,前往幽州战场。
在传统的辽国军事系统中,部队可以简单地分为两种。一种是直属于皇帝的禁卫军,他们中有着三万满编制的重骑兵。赵光义在开战前,就对他们非常忌惮。因为这只部队的所有人,都披挂着上等铁甲,且人人精通骑射。
另一种就是前往幽州支援的五院和奚族部队。他们隶属于普通部族军队,平时维持着传统的游牧习俗,战时候则听从辽国皇帝的命令,前往战场。日常生活所养成的畜牧习俗,让他们有着充足的马匹,因此以全骑兵出战。但缺乏脱产训练的他们,没有统一的武器配置,全部靠自备。一名士兵是否能成为一名重装骑兵,完全看他家养的战马是否能够承载铁甲的重量。同时也看这名士兵的家境,是否能够配置的起全套装备。

习惯于骑马射箭的契丹人
为了平衡部族军那良莠不齐的战斗了,部落的领袖们,会从中选出特别优秀的苗子,组建自己的私人卫队,称之为私甲。他们的性质就类似明代的家丁。
耶律休哥明白,仅凭二线部队就想要击败十万宋军,是非常勉强的。所以,辽军想要获胜,就只能使用一些特别手段。7月初,先后战败的耶律奚底、萧讨古和耶律沙,为了将功折罪,已经率先返回幽州城外围。另一方面,耶律斜轸在得胜口击败了宋军的先遣队后,也迅速赶往幽州与耶律奚底和萧讨古会师。
耶律沙为了洗刷战败的耻辱,自愿当起了先锋,带着轻骑兵从西北方向进入幽州战场。耶律休哥率领包括私甲部队在内的五千精锐骑兵,从西山绕路迂回到宋军的右翼,准备趁着宋军露出破绽之际,给予其致命打击。耶律斜轸则待机在左翼,查看战场形势,时刻准备着作为生力军加入。
此时正在西北角督战的宋太宗本部,恰好与耶律沙部相遇,高粱河会战正式打响。

以骑射见长的辽军 最终还是以全骑兵挫败了宋军
遭到攻击的宋军,按照战前设计好的野战阵型展开了部队。最前方是骑兵部队,其中枪骑兵占据了总人数的40%,这点与后来的宋朝骑兵,有着巨大的不同。他们通常位于其他骑兵的前方,负责肉搏和冲锋。后排则是装备了战锤的弓骑兵,进行掩护。整个骑兵部队的任务是在遭遇敌军时,掩护后方的步兵展开队型。
骑兵部队的后方,就是宋军的主力步兵。他们在阵前方布置了拒马,拒马之后才是拿着长柄刀和剑盾的肉搏部队。最后面部署着全军大部分弓弩等远程部队。在两翼位置上,宋军布置了拿着长矛却没有盔甲的轻装骑兵。他们的任务是保护整个步兵战阵的侧翼。

宋军重骑兵部队
当立功心切的耶律沙率先发起冲锋,宋军骑兵也不甘示弱,立刻发起反冲锋。双方骑兵狠狠地撞在了一起,场面混乱不堪。宋军前排枪骑兵一鼓作气,击溃了轻骑兵为主的耶律沙部。后排的弓骑兵立刻跟上,发起第二轮追杀。已经杀红了眼的他们,决心要将眼前这股契丹骑兵,全部歼灭。目睹此情此景,骑兵后方的宋军步兵们,也打开阵型,准备加入追击。
然而,全骑兵部队和步骑混合部队的差别就在这时表现出来。由于步兵的拖累,后方的骑兵无法展开全部速度,一下子就被前面的枪骑兵拉开了距离。虽然宋军有相关规定,要求前后阵型相隔不能超过2.2公里。但是在混乱的战场上,忙于作战的骑兵,根本没可能完全照顾到后方。而后方的战阵,也因为高速追击的关系,彼此之间出现了破绽。

步骑脱节 让宋军处于危险的境地
眼看期待已久的战机终于出现,耶律休哥的精锐骑兵,立刻从南方杀出。他们直接从不同分队之间的空隙,冲入宋军阵中,打了后者一个措手不及。由于原本负责阻击耶律休哥方向的预备队,正在此时正在幽州城下,拼命挖地道。所以无法赶到战场增援。
耶律休哥本人不仅带头冲锋,鼓舞辽军士气。他的护卫也都是私甲部队,身披优质铁甲,远距离用强弓射击,近身后有战锤破甲。宋军部署在侧翼的轻装骑兵,根本不是对手,一下子就被杀出的辽军冲垮。为了虚张声势,耶律休哥还让骑兵们点起数只火把,把只有五千的骑兵伪装成数万。这样的效果,让疲惫交加的宋军,吓破了胆。一不做二不休的耶律休哥,趁机直扑宋太宗所在的中心位置,打算趁机完成一次漂亮的斩首。

拼死抵抗的宋军步兵
多亏了皇帝身边的殿前禁卫,拼死一搏,宋太宗才得以在乱军中保全性命。但在左翼待机的耶律斜轸,也已经拍马赶到。他与耶律休哥的骑兵一起,左右夹击已经大乱的宋军。另一方面,耶律沙的部队看到己方如此英勇,立刻重整士气返身杀了回来。筋疲力尽的宋军在辽军的三面夹攻之下终于崩溃了。
赵光义见大势已去,决定立刻全身而退。然而,天不遂人愿。他高贵的臀部,在混战中连续中了两箭。这样一来,就是想跑,也没法骑上心爱的战马“碧云霞”开溜了。赵光义索性让部将高琼作为影舞者,吸引火力。他自己则迅速换上便装,找了辆驴车,撒腿就跑。皇帝失踪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全军。士气跌到谷底宋军,已经无力再战。幽州的守军,在耶律学古的带领下,也趁机冲出城门,向宋军发动攻击。

宋太宗最后连马都骑不了
宋军连日交战的疲惫与没有赏银的怨恨,在皇帝失踪的消息打击下终于爆发了出来。10万宋军仅仅因为西北角的突然失利,就全线崩溃。那些宋太宗随身携带的珠宝和宫女,没能赏赐给建功立业的士兵,而今却成了犒劳辽军的战利品。幸好的是耶律休哥此时也身受重创,无法继续骑马追击。这才让宋军主力,得以逃出生天。

辽军在高粱河完成了巨大的逆转

不稳的皇位

高粱河战役的失败,无疑给了赵光义与新生的宋朝,一记响亮的耳光。此战基本就是,宋太宗打算稳固自己权威的冒险。结果,皇帝差点丢了性命不说,自家军队的强弱实力,也暴露无遗。
但赵广义的麻烦还没有完。返回营地后,他居然发现部将已经在准备给自己的大侄子赵德昭加冕!原来,因为他跑的太快,全军上下都已认定他死于乱军之中。目睹此景的赵光义,怒不可遏。他当即训斥侄子德昭与诸位将军。赵德昭看见叔叔并未阵亡,又是羞愧又是恐惧,回国后便自杀了。在整个宋朝的300年里,有关皇位争端,恐怕没有哪次比太宗一朝更具有戏剧性的了。

宋辽对峙的局面 从此基本确定
从此以后,赵光义再也不敢模仿前辈,亲临第一线指挥。五代皇帝们,亲临第一线指挥的传统,就此断绝。宋太宗过于急躁地想要证明自己,却酿成了宋军日后不断被人吊打的悲剧开端。
有意思的是,虽然他之后再也没有亲临一线作战,却喜欢给人吹嘘年轻时候的勇敢。甚至不惜撩起黄袍,让人看他那伤痕累累的屁股。我们看到这里,也就只能感叹:装逼的快感如此强烈,就连皇帝也无法免俗!
赞赏通道

加群抒发观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既“蒙眼”又“徒步”而且主帅还不行
5000精兵对阵30万辽军,杨业明知不可为,为何还要去送死?
为什么明朝能收复燕云十六州,而宋朝不能?
宋未能如汉唐朝那样征服游牧国家,关键原因是优良战马不足
瓦桥关之战:北宋与辽国军事差距的最直观体现
雍熙北伐:宋朝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最后尝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