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南传相应部---第20经 因缘篇.譬喻相应(1-12)

       本公众号提供南传上座部属佛教的巴利三藏---律藏、经藏(长部、中部、相应部、增支部、小部)、论藏的翻译解释,供师兄们精进修学佛陀正法。


第九 譬喻相应

[一] 第一 栋
一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住舍卫城只树给孤独园。
二 尔时,世尊如是言曰:
三 ‘诸比丘!譬如楼阁,何之垂木,皆集寄于栋,等至于栋,于栋相结合趋于结合
一切。
四 诸比丘!同此,任何不善之法,彼等皆以无明为根,等至于无明,于无明相结
合,趋于结合一切。
五 诸比丘!然汝等应如是学:‘我等将住于不放逸。’’

------------------------------------

翻译


汉译经文20.(9).譬喻相应 

相应部20相应1经/屋顶尖经(譬喻相应/因缘篇/如来记说)(庄春江译) 

  我听到这样: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卫城祇树林给孤独园。 

  在那里,世尊召唤比丘们:「比丘们!」 

  「尊师!」那些比丘回答世尊。 

  世尊这么说: 

  「比丘们!犹如凡任何重阁的椽,一切都朝向屋顶尖,会合于屋顶尖,屋顶尖的根除,则那一切都走到根除。同样的,比丘们!凡任何不善法,那一切都根于无明,会合于无明,无明的根除,则那一切都走到根除。 

  比丘们!因此,你们应该这么学:『我们要住于不放逸。』比丘们!你们应该这么学。」 

 

汉巴经文比对(庄春江作): 

  「椽」(gopānasī),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椽」(rafter)。按:「椽」,为木造屋中作为屋顶支撑屋瓦或茅草等覆盖物的木条。   


------------------------------------


[二] 第二 指端 
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二 尔时,世尊以指端上少量之土,示诸比丘曰:
三 ‘诸比丘!汝等对此作如何思惟耶?此我指端所示少量之土与此大地,何者为多
耶?’
四 ‘大德!此大地土为多,世尊所示指端之土为少。世尊所示指端之土与大地相
比,不可数算之倍数所能及。’
五 ‘诸比丘!同此,由人界没生于人间之众生为少,由人界没生于他界之众生为
多。
六 诸比丘!然则汝等应如是学:‘我等住于不放逸。’
诸比丘!汝等应如是学。’

------------------------------------

翻译



汉译经文相应部20相应2经/指甲尖经(譬喻相应/因缘篇/如来记说)(庄春江译) 

  住在舍卫城。 

  那时,世尊以指甲尖沾上微少的尘土后,召唤比丘们: 

  「比丘们!你们怎么想:被我的指甲尖沾上的微少尘土,与大地,哪个较多?」 

  「大德!这较多,即:大地,而被世尊的指甲尖沾上的微少尘土微。被世尊的指甲尖沾上的微少尘土比较大地后,不能计算,不能比较,连零头都不及。」 

  「同样的,比丘们!那些再生于人间的众生少,而这些再生于人间以外的众生较多。 

  比丘们!因此,你们应该这么学:『我们要住于不放逸。』比丘们!你们应该这么学。」  


------------------------------------


[三] 第三 家 
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二 ‘诸比丘!譬如任何之家,若女多男少,则易为盗贼、夜盗所恼。
三 诸比丘!同此,任何之比丘,不修慈心解脱,且屡不数修为,则易为非人所恼。
四 诸比丘!譬如:任何之家,女少男多,则盗贼、夜盗难以为恼。
五 诸比丘!同此,任何之比丘,修慈心解脱,且屡加修为,则非人无从为恼。
六 诸比丘!然则汝等应如是学:‘我等修慈心解脱,屡加修为,如用车作土台,
安住其上、积集而善加企画。’
诸比丘!汝等应如是学。’

------------------------------------

翻译


汉译经文相应部20相应3经/家经(譬喻相应/因缘篇/如来记说)(庄春江译) 

  住在舍卫城……(中略)。 

  「比丘们!犹如凡任何多女人而少男人的家者,他们是容易被盗贼、小偷袭击的。同样的,比丘们!凡任何不修习、不多修习慈心解脱的比丘,他是容易被非人袭击的。 

  比丘们!犹如凡任何多男人而少女人的家者,他们是难被盗贼、小偷袭击的。同样的,比丘们!凡当任何比丘已修习、已多修习慈心解脱时,他是难被非人袭击的。 

  比丘们!因此,你们应该这么学:『我们要修习、多修习慈心解脱,作为车辆、作为基础、已实行、成为习惯、善精勤的。』比丘们!你们应该这么学。」 

 

汉巴经文比对(庄春江作):    

  「(被)小偷」(kumbhatthenakehi,直译为「(被)瓮贼」),菩提比丘长老英译没译,PTS英巴辞典解说为「利用瓮(或锅)为工具(点蜡烛?)的小偷」。  

------------------------------------


[四] 第四 釜 
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二 ‘诸比丘!清晨行百釜之施,日中行百釜之施,暮时行百釜施,不如清晨之瞬间
修慈心,日中之瞬间修慈心,暮时之瞬间修慈心为有大果。
三 诸比丘!然则汝等应如是学:‘我等修慈心解脱,屡加修为,如用车作土台,
安住其上、积集而善企画。’
诸比丘!汝等应如是学之。’

------------------------------------

翻译


汉译经文相应部20相应4经/一锅食物经(譬喻相应/因缘篇/如来记说)(庄春江译) 

  住在舍卫城……(中略)。 

  「比丘们!如果任何人在午前时施与百锅食物之布施,如果任何人在中午时施与百锅食物之布施,如果任何人在傍晚时施与百锅食物之布施;如果任何人在午前时修习慈心甚至如挤牛奶时拉一次奶头那样短的时间,如果任何人在中午时修习慈心甚至如挤牛奶时拉一次奶头那样短的时间,如果任何人在傍晚时修习慈心甚至如挤牛奶时拉一次奶头那样短的时间,这因此而有更大果。 

  比丘们!因此,你们应该这么学:『我们要修习、多修习慈心解脱,作为车辆、作为基础、已实行、成为习惯、善精勤的。』比丘们!你们应该这么学。」

 

汉巴经文比对(庄春江作): 

  「百锅食物」(okkhāsataṃ),菩提比丘长老依注释书与注疏英译为「一百锅食物」(a hundred pots of food)。按:「okkhā」意义不明,这里依英译转译。  

------------------------------------


[五] 第五 刃 
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二 ‘诸比丘!譬如有锐利刀身之刃,当时有人来称:‘我此锐利刀身之刃,可以手
或拳折回、捻合而推打耶?’
三 诸比丘!汝等对其作如何思惟耶?彼人此锐利刀身之刃,得以手或拳折回、捻
合而推打耶?’
‘大德!了无此事。’
四 ‘所以者何?’
‘大德!此锐利刀身之刃,以手或拳折回、捻合而推打,是为不可能,彼徒疲劳、
困却、痛苦。’
五 ‘诸比丘!同此,任何之比丘,修慈心解脱,屡加修为,如用车作土古安住其上、
积集而善企画者,虽有非人,心作蔑劣之思念,但彼非人唯徒疲劳、困却而痛苦。
六 诸比丘!然则汝等应如是学:‘我等修慈心解脱,屡加修为,如用车作土台,
安住其上,积集而善企画。’
诸比丘!汝等应如是学。’

------------------------------------

翻译


汉译经文相应部20相应5经/矛经(譬喻相应/因缘篇/如来记说)(庄春江译) 

  住在舍卫城……(中略)。 

  「比丘们!犹如有锐利尖端的矛,那时,如果男子走来,[心想:]『我将以手或拳折湾、扭曲、扭转这锐利尖端的矛。』 

  比丘们!你怎么想:那男子能够以手或拳折湾、扭曲、扭转那锐利尖端的矛吗?」 

  「不能,大德!那是什么原因呢?大德!因为,那锐利尖端的矛不容易以手或拳折湾、扭曲、扭转,那位男子最终只会有疲劳与恼害的分。」 

  「同样的,比丘们!凡当任何比丘的慈心解脱已修习、已多修习,作为车辆、作为基础、已实行、成为习惯、善精勤的时,如果非人想:『他的心能被打倒。』那时,那位非人最终只会有疲劳与恼害的分。 

  比丘们!因此,你们应该这么学:『我们的习慈心解脱要修习、多修,作为车辆、作为基础、已实行、成为习惯、善精勤的。』比丘们!你们应该这么学。」   

------------------------------------


[六] 第六 弓术师 
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二 ‘诸比丘!譬如有巧于弓术、善学、精练,练达之四位弓术师,立于四方。
三 时有人来称:‘我能捉住此等之精巧于弓术、善学、精练、练达之四位弓术师,
射出而未着大地四方之箭矢。’
四 诸比丘!汝等作如何思惟耶?对此人得称之为胜速具足之捷疾人耶?’
五 ‘大德!若对巧于弓术、善学、精练、练达之一弓术师射出而未着地之箭矢捉住,
捉已送来,对此人得称之胜速具足之捷疾人。又谁人能对此巧于弓术、善学、精练、
练达之四人弓术师,得如是云耶?’
六 ‘诸比丘!彼人疾速,比日月之疾捷更疾速。诸比丘!彼人之疾速,如日月之疾
速,行走于日月前之天,虽比其天之疾速,但其寿行则更速消灭。
七 比丘!是以汝等应如是学:‘我等将住于不放逸。’比丘!汝等应如是学。’

------------------------------------

翻译


汉译经文相应部20相应6经/弓箭手经(譬喻相应/因缘篇/如来记说)(庄春江译) 

  住在舍卫城。……(中略) 

  「比丘们!犹如有四位善学、灵巧、弓术善巧的坚固法弓箭手站在四方,那时,如果男子走来,[心想:]『这四位善学、灵巧、弓术善巧的坚固法弓箭手站在四方,在箭被射出未落地时,我将握住后带回。』 

  比丘们!你们怎么想:『男子是疾速者,具备无上速度。』这是适当的言说吗?」 

  「大德!即使对一位善学、灵巧、弓术善巧的坚固法弓箭手,在箭被射出未落地时,能握住后带回:『男子是疾速者,具备无上速度。』这是适当的言说,更何况说对四位善学、灵巧、弓术善巧的坚固法弓箭手了。」 

  「比丘们!如那位男子的速度,日月的速度比之更快速。 

  比丘们!如那位男子的速度、如日月的速度、如跑在日月前面那些天神们的速度,寿行被耗尽比之更快速。 

  比丘们!因此,你们应该这么学:『我们要住于不放逸。』比丘们!你们应该这么学。」 

 

汉巴经文比对(庄春江作): 

  「寿命迁灭(SA.1257)」,南传作「寿行被耗尽」(āyusaṅkhārā khiyanti,疑为āyusaṅkhārā khīyanti之误),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在人类以外的地方活力形成的消灭」(the vital formations perish elsewhere than among human beings),并引注释书的解说,「寿行」指「色命根」(rūpajīvitindriya,肉体的生命机能),另根据「阿毗达摩」所说,非色(心理)的崩解(breakup)速度,是色的16倍。   

------------------------------------


[七] 第七 鼓辐 
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二 ‘诸比丘!于往昔,有一名为陀舍罗诃之阿能诃鼓。
三 彼陀舍罗诃之阿能诃鼓在装设时,于之补入其他之辐。诸比丘!阿能诃鼓之原
皮坏裂,到来之际,彼只残留辐之架构。
四 诸比丘!未来世之比丘为如是。
五 如来所说之此等诸经,乃甚深之深义,是出世间之空相应者,然宜说此等时,
彼等不善闻之,不倾听,不住于了解之心,以不思惟此等为应受持,应善了知法。
六 然则依而诗作,文辞华丽,外道之弟子所说之诸经,为说此等时,彼等善闻且
倾听之,住于了解之心。思惟善知受持此等之法。诸比丘!然则如来所说之甚深深
义,出世间之空相应之此等诸经,则消灭矣。
七 诸比丘!然则应如是学:‘如来所说之经乃甚深之深义,出世间之空相应者,
于宣说此等之时,我等应善闻而倾听,住于心之了解,思惟此等应受持应善知之法。’
诸比丘!汝等应如是学。’

------------------------------------

翻译


汉译经文相应部20相应7经/楔子经(譬喻相应/因缘篇/如来记说)(庄春江译) 

  住在舍卫城。……(中略) 

  「比丘们!从前,达沙罗哈人有一个名叫召唤者的小鼓,[当召唤者裂了时,]达沙罗哈人在召唤者的连结上插入另外的楔子,比丘们!有这时候:所有那召唤者小鼓原来的皮与板消失了,只残留楔子的聚集。同样的,比丘们!未来世比丘们必将是:当那些被如来所说甚深、义之甚深、出世间、与空有关的经典被说时,他们将不想要听、不倾耳、不用心了知,也将不认为那些法应该被学习、应该被熟背。 

  然而,当那些被外教的弟子所说:诗人所作的诗、美词、美句的经典被说时,他们将想要听、倾耳、用心了知,也将认为那些法应该被学习、应该被熟背。 

  比丘们!这样,这些被如来所说:甚深、义之甚深、出世间、与空有关的经典必将消失。 

  比丘们!因此,你们应这么学:『当那些被如来所说:甚深、义之甚深、出世间、与空有关的经典被说时,我们将想要听、倾耳、用心了知,也将认为那些法应该被学习、应该被熟背。』比丘们!你们应该这么学。」 

 

汉巴经文比对(庄春江作):

  「修多罗(SA.1258)」,南传作「经典」(suttantā,另为「素呾缆(音译);契经」),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说教」(discourses)。 

  「阿能诃(SA.1258)」,南传作「召唤者」(ānako,原意为「铜鼓;定音鼓;半球形铜鼓」),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召唤者」(Summoner),并引注释书的解说,这是由巨型螃蟹的爪做的鼓,12由旬内都能听到其鼓声,因此,用来在节庆时集合群众。 

  「修多罗(SA.1258)」,南传作「经典」(suttantā,另为「素呾缆(音译);契经」),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说教」(discourses)。 

  「空相应(SA.1258)」,南传作「与空有关的」(suññatappaṭisaṃyuttā),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关于空」(dealing with emptiness)。   

------------------------------------


[八] 第八 槁 
一 如是我闻。尔时,世尊住毗舍离之大林重阁讲堂。
二 尔时,世尊言诸比丘曰:‘诸比丘!’诸比丘奉答世尊曰:‘大德!唯然’
世尊作如是言曰:
三 ‘诸比丘!今离车族以槁为枕,热诚、专心,住于任务。故而,韦提希之子摩揭
陀王阿阇世,不能得侵犯彼等之机。
四 诸比丘!于当来,离车族、柔软,手足纤细,于柔之卧床,羽毛之枕上,眠至
日升时,则韦提希之子摩偈陀王阿阇世,侵犯彼等乃能得机。
五 诸比丘!今诸比丘以槁为枕、不放逸、热心、专心住之。故,魔波旬不得侵犯、
不得机。
六 诸比丘!于当来、诸比丘!柔软、手足纤细、柔软卧床、羽毛之枕上,欲眠至
日升,则魔波旬得以侵犯彼等之机。
七 诸比丘!是以应如是学习:‘我等以槁为枕,不放逸、热诚、专心。’
诸比丘!汝等应如是学习。’

------------------------------------

翻译


汉译经文相应部20相应8经/木块经(譬喻相应/因缘篇/如来记说)(庄春江译) 

  我听到这样: 

  有一次,世尊住在毗舍离大林重阁讲堂。 

  在那里,世尊召唤比丘们:「比丘们!」 

  「尊师!」那些比丘回答世尊。 

  世尊这么说: 

  「比丘们!现在,离车人用木块为枕头住于不放逸,在训练上热心,摩揭陀国阿阇世王韦提希子对他们不获得机会、不获得对象。 

  比丘们!未来时,离车人将成为纤细的,以柔软、娇嫩的手足,他们在柔软的床与绵枕上将睡到太阳升起,摩揭陀国阿阇世王韦提希子对他们将获得机会、将获得对象。 

  比丘们!现在,比丘们用木块为枕头住于不放逸,在勤奋上热心,魔波旬对他们不获得机会、不获得对象。 

  比丘们!未来时,比丘们将成为精细的,以柔软、娇嫩的手足,他们在柔软的床与绵枕上将睡到太阳升起,魔波旬对他们将获得机会、将获得对象。 

  比丘们!因此,你们应该这么学:『我们要用木块为枕头住于不放逸,在勤奋上热心。』比丘们!你们应该这么学。」   

------------------------------------


[九] 第九 象 
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二 尔时,有一年少比丘,于非时之时,去近良家。诸比丘对彼比丘作如是言曰:
‘尊者!于非时之时,勿近良家。’
三 彼比丘闻此而作如是云:‘实则长老之诸比丘想趣近良家,然则何故我不能
耶?’
四 尔时,众多比丘来诣世尊处……坐于一面。
五 坐于一面之彼等诸比丘,白世尊言:‘大德!此处一年少比丘,于非时之时近良
家,对彼比丘,诸比丘作如是曰:‘尊者!于非时之时,勿近良家。’然彼比丘对
诸比丘成如是言曰:‘实则此等长老诸比丘想近趣良家者,何故我不能耶?’
六 ‘诸比丘!往昔于闲静处有沼,诸象栖其边。彼等潜于沼中,引拔莲根,善洗涤,
洗去其泥,无泥而食。彼等食已甚美,获得气力,因之而不至死,或无至死之苦。
七 诸比丘!又彼等中,模仿大象,弱小乏象等,潜于沼中,拔莲根,不善洗涤,
连泥食之,彼等食已,不美,无气力,因而至死,或受至死之苦。
八 诸比丘!同此,此处长老诸比丘,清晨着衣、持钵入村或街,彼等于其处说法,
主人因信乐,供给彼等之所需。彼等对其所得,不着、不惑、不堕、见祸、受用出
离慧、彼等得色、得力,因而不至于死,或无至死之苦。
九 诸比丘!又追随彼等长老比丘,年少之比丘,清晨着衣,持钵入村或街乞食。
一〇 彼等于其处说法,主人因信乐,尽行布施,彼等对所得,或着,或惑、或堕、
或不见祸、不受用出离慧,则彼等、无美、无力,因而至死,或受至死之苦。
一一 诸比丘!然则应如是学:‘我等不着、不惑、不堕、见祸、受用出离慧’。诸
比丘!汝等应如是学。’

------------------------------------

翻译


汉译经文相应部20相应9经/象经(譬喻相应/因缘篇/如来记说)(庄春江译) 

  我听到这样: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卫城祇树林给孤独园。 

  当时,某位新进比丘过度去俗人家中,[其它]比丘们对他这么说: 

  「尊者!不要过度去俗人家中!」 

  当那位比丘被比丘们[劝]说时,他这么说: 

  「这些所谓的长老比丘会想他们应该去俗人家中,何况是我?」 

  那时,众多比丘去见世尊。抵达后,向世尊问讯,接着在一旁坐下。在一旁坐好后,那些比丘对世尊这么说: 

  「大德!这里,某位新进比丘过度去俗人家中,[其它]比丘们对他这么说:『尊者!不要过度去俗人家中!』当那位比丘被比丘们[劝]说时,他这么说:『这些所谓的长老比丘会想他们应该去俗人家中,何况是我?』」 

  「比丘们!从前,在林野处有一个大湖,其附近住着象,它们潜入那湖中后,以象鼻拔出莲的幼芽,彻底清洗后咀嚼,然后不含泥土吞下,这增加它们的容色与力气,不以其因缘而遭受死亡,或像死亡那样的苦。 

  比丘们!但它们年轻后代小象们模仿着大象,潜入那湖中后,以象鼻拔出莲的幼芽,没彻底清洗后也不咀嚼,然后含泥土吞下,这不增加它们的容色与力气,以其因缘而遭受死亡,或像死亡那样的苦。同样的,比丘们!这里,上座比丘们在午前时穿好衣服后,取钵与僧衣,为了托钵进入村落或城镇,他们在那里说法,在家人作他们的净信行为,他们受用那利养而不被系结、不迷恋、不落入执着,见过患、有出离慧,这增加他们的容色与力气,不以其因缘而遭受死亡,或像死亡那样的苦。 

  比丘们!但他们的新进比丘模仿着上座比丘,他们在午前时穿好衣服后,取钵与僧衣,为了托钵进入村落或城镇,他们在那里说法,在家人作他们的净信行为,他们受用那利养而被系结、迷恋、落入执着,不见过患、无出离慧,这不增加他们的容色与力气,以其因缘而遭受死亡,或像死亡那样的苦。 

  比丘们!因此,在这里,你们应该这么学:『受用那利养而不被系结、不迷恋、不落入执着,见过患、有出离慧。』比丘们!你们应该这么学。」 

------------------------------------


[一〇] 第十 猫 
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二 尔时,有一比丘,非时之时于良家相交往。诸比丘对彼比丘如是言曰:‘尊者!
非时之时,勿于良家交往。’
三 彼比丘,对诸比丘如是之言,仍未止行。
四 时,众多比丘来诣世尊处……白世尊言:
五 ‘大德!此处有一比丘,非时之时,于良家交往。诸比丘对彼比丘如是云:‘尊
者!非时之时,勿于良家交往。’然彼比丘对诸比丘之言如是,仍未止行。’’
六 ‘诸比丘!往昔有猫,循柔弱鼠之足迹,立于污秽之尘埃沟中,‘此柔弱鼠为出
求食,则被捕食。’
七 诸比丘!尔时彼柔鼠为求饵食而出,彼猫疾速激捕而吞食,然食彼柔鼠其之内
脏,食其脏腑,因之彼猫至死,受至死之苦。
八 诸比丘!同此,此处比丘,清晨着衣、持钵,为乞食入村或街,不守身、不守
语、心不住正念,不能制御诸根。
九 彼于其处见衣薄穿着或身着轻装之女人,贪欲恼心。彼因心恼于贪欲,受至死,
或受至死之苦。
一〇 诸比丘!于圣律,舍学还俗此为死。诸比丘!交往于有罪垢秽,知此为罪之
教 时,此至死之苦。
一一 诸比丘!然则,汝等应如是学。
‘我等当守身、守语、守心、住正念、制御诸根,入村或街而乞食。’
诸比丘!汝等应如是学。’

------------------------------------

翻译


汉译经文相应部20相应10经/猫经(譬喻相应/因缘篇/如来记说)(庄春江译) 

  住在舍卫城。 

  当时,某位比丘与俗家过度交际,比丘们对他这么说: 

  「尊者不要与俗家过度交际。」 

  那位比丘被比丘们说了仍不停止。 

  那时,众多比丘去见世尊。抵达后,向世尊问讯,接着在一旁坐下。在一旁坐好后,那些比丘对世尊这么说: 

  「大德!这里,某位比丘与俗家过度交际,比丘们对他这么说:『尊者不要与俗家过度交际。』那位比丘被比丘们说了仍不停止。」 

  「比丘们!从前,一只猫站在间隙、下水道、垃圾堆中探求幼鼠,[心想:]『每当这幼鼠为食物出来时,我就在那里抓住它,然后吃掉。』 

  比丘们!那时,那幼鼠为食物出来,猫抓住它,咬住后匆忙地吞下,那只幼鼠咬它的肠、肠膜,它以其因缘而遭受死亡,或像死亡那样的苦。同样的,比丘们!这里,一类比丘在午前时穿好衣服后,取钵与僧衣,以身未守护、以语未守护、以心未守护,以念未现起,以诸根未防护,为了托钵进入村落或城镇,在那里,他看见轻浮衣着或轻浮穿着的女人;看见轻浮衣着或轻浮穿着的女人后,贪使他的心堕落;他以贪使心堕落而遭受死亡,或像死亡那样的苦,比丘们!因为,在圣者之律中,凡放弃学而后还俗者,这是死亡;比丘们!因为,这是像死亡那样的苦,即:来到某种已污染的罪,而对这样的罪,出罪被设置者。 

  比丘们!因此,你们应这么学:『我们要以身已守护、以语已守护、以心已守护,以念已现起,以诸根已防护,为了托钵进入村落或城镇。』比丘们!你们应该这么学。」  

------------------------------------


[一一] 第十一 豺(之一) 
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二 ‘诸比丘!汝等于深夜闻豺叫鸣耶?’
‘大德!唯然。’
三 ‘诸比丘!有一为疥疮疾所恼之老豺,彼任欲而行,任欲而住,任欲而坐,任欲
而卧,凉风吹彼。
四 诸比丘!此处有一从 释子之人,‘我亦欲经验如是之状态为宜。’
五 诸比丘!汝等应如是学:‘我等住不放逸。’
六 诸比丘!汝等如是学。’

------------------------------------

翻译


汉译经文相应部20相应11经/狐狼经(譬喻相应/因缘篇/如来记说)(庄春江译) 

  住在舍卫城。……(中略) 

  「比丘们!你们在夜间天将亮时听到老狐狼的鸣叫吗?」 

  「是的,大德!」 

  「比丘们!那只老狐狼被名为疥疮的病所接触,它仍然随其所欲到处走,随其所欲到处站,随其所欲到处坐,随其所欲到处躺,冷风狂吹它。 

  比丘们!对某位自称是属于释迦人之子的,如果他能感受如此形色的个体获得,那就好了! 

  比丘们!因此,你们应这么学:『我们要住于不放逸。』比丘们!你们应该这么学。」 

 

汉巴经文比对(庄春江作): 

  「善哉」(sādhu)为感叹词,「好!」、「那就好了!」的意思,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好」(good, it would be good)。

  「属于释迦人之子的」(sakyaputtiya),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释迦人之子的追随者」(a follower of the Sakyan son),并引注释书的解说,这是指「提婆达多」(Devadatta),另外,长老认为「释迦人之子」(sakyaputta)是指世尊,「属于释迦人之子的」是指追随世尊者,即比丘。  

------------------------------------


[一二] 第十二 豺(之二)
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二 诸比丘!汝等深夜闻豺之鸣叫耶?
‘大德!唯然。’
三 ‘诸比丘!彼老豺为有知恩,有感谢。但从释子之一人,则无知恩、无感谢。
四 诸比丘!然则,汝等应如是学:‘我等有知恩,有感谢,我等为他作些事亦无
失。’诸比丘!汝等应如是学。’
此颂曰:
栋与指端家 釜刀弓术师
鼓辐槁与象 乃至猫二豺

------------------------------------

翻译

汉译经文相应部20相应12经/狐狼经第二(譬喻相应/因缘篇/如来记说)(庄春江译) 

  住在舍卫城。……(中略) 

  「比丘们!你们在夜间天将亮时听到老狐狼的鸣叫吗?」 

  「是的,大德!」 

  「比丘们!在那只老狐狼,会有些知恩、感恩,但在某位自称是属于释迦人之子的,不会有知恩、感恩。 

  比丘们!因此,你们应这么学:『我们必将是知恩者、感恩者,我们将不遗漏对我有少许[恩惠]作为的。』比丘们!你们应该这么学。」 

  譬喻相应完成,其摄颂: 

  「屋顶尖、指甲尖、家,一锅食物、矛、弓箭手, 

   楔子、木块、象,猫、二则狐狼。」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南传《增支部.三集.65经》元亨寺译本
佛本行集经卷第42
第四十二卷 佛本行集经
大师之教
业是什么?
两类慈心的修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