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数字红学”向我们走来

尊敬的胡德平先生、王立平先生、石亚洲副校长,

尊敬的各位新朋老友、各位专家学者,

大家上午好!

非常高兴应邀参加第二届“《红楼梦》跨文化研究研讨会”。记得两年前,我有幸参加了在中央民族大学举办的第一届“《红楼梦》跨文化研究研讨会”。那一次“跨文化研究”,主要是从译介、各民族各国文化交流的视角,研究《红楼梦》,研究《红楼梦》的当代传播。这一次与上一次的“跨文化研究”不太一样了,我感觉这一次对我这样的人来说“跨”得有点大,因为我们这一次有一个重要议题:《红楼梦》与数字化艺术,数字经济时代《红楼梦》文化传播的途径、方法及意义。曹立波教授也希望我能就“数字红学”的话题谈一点意见。这是让我一步从“传统”跨到了“现代”,从“传统红学”跨到了“数字红学”。而对于我这样的数字化时代的“文盲”,连手机的许多功能都不会操作,现在一步“跨”了一个时代,那“跨”得何止是大了,而是“跨”出了界。

“数字化”如今是最热门的词语之一,我们对“数字化”可以说是既陌生又熟悉。说陌生,那是因为我们这一代人太落后,被时代甩得太远,面对日新月异的高科技,我们常常是不知所措、一窍不通,什么5G、6G,什么都不懂。既然如此,怎么又说对“数字化”很熟悉呢?那自然是因为我们今天的生活,一步也离不开“数字化”。

数字化时代的到来,给人类开辟了新空间、新领域,对当代人的生活、生存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自然也会冲击影响我们的传统阅读和学术研究,《红楼梦》的阅读、传播及其研究当然也不可避免。早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就有专家学者探索运用计算机技术研究《红楼梦》,记得那时人们注意的焦点在于研究《红楼梦》作者问题,前八十回与后四十回差异问题,《红楼梦》研究中的“疑难”问题如群芳开夜宴时的“座次”问题等等。这些开启计算机技术研究《红楼梦》的努力与探索,带给人们的不只是新奇、迷惑、疑虑,当然更多是欢迎与期待。几十年来,计算机技术有了惊人的发展,大数据、云计算、数据库、人工智能等等,各种叫法反映出信息技术发展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程度。据统计,现在《红楼梦》数字化的开发及研究的重要成果,迄今已有十多款,诸如《红楼梦》版本数字化、《红楼梦》文献史料数字化、系统性的古典文献史料数据库及《红楼梦》数据库,还有大数据e考据等等。至于各种网络开发的《红楼梦》题材的游艺产品更是不计其数,还有“元宇宙”,至今我还不太明白,但我知道这也是数字化发展的结果。这些数字化的成果已经融入年轻人的时尚生活中,受到年轻人的喜爱,它们已经成为《红楼梦》当代传播的一个重要载体,对《红楼梦》普及、宣传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种种《红楼梦》研究的数字化、《红楼梦》艺术数字化成果的不断涌现,已经让我们深深地感觉到——“数字红学”已经向我们走来。

有学者认为,数字化时代的文化是与传统经典阅读相对立的,大众在网络上的狂欢,是对文学经典的消解。从当下的网络文化诸如微信、公众号、自媒体、网络游戏等现状看,这种观点和担忧,并非没有道理。当然,这种观点无疑有些片面,数字化时代的文化既有消解传统经典的一面,又有快速、广泛传播的一面。传播手段的现代化,大数据的介入,大信息量的储存、复制、分析,给现代生活带来了太多的好处,尤其是方便,这是以往难以想象的。其实,“数字红学”不只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大的数据库,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和信息。它不只是简便快速,不只是一种工具和手段,它更是一种新的研究方法。陈大康先生认为:“用计算机研究《红楼梦》……实际上这里进入文学研究的主角并不是计算机,而是数学方法。”“目前用数学方法研究《红楼梦》,主要是根据统计学原理考察作品的语言现象,从而确定著作权,这方法应归于数理语言学范畴,精确地说,属于它的两大分支之一——统计语言学,其数学基础则是由概率论发展而来的统计学。”他还认为:“概率论的思想方法突破了因果律……概率论的贡献就在于揭示了大量偶然事件背后隐藏着的规律性,使人们能预测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大。”(陈大康《文学、数学与电子计算机》,《自然杂志》1988年第12期)陈大康先生是著名红学家,但他却是学数学出身的,他对“数字红学”的这些见解我是完全赞同的。“数字红学”就其工具与研究方法而言,已经与传统的治学方法有明显的区别。

当然“数字红学”并不能代替一切,更不可能取代传统的研究方法。“数字红学”不是对传统红学的否定,更不是传统红学的终结。恰恰相反,“数字红学”要进一步发展,除依靠计算机技术的升级发展以外,还得需要传统红学的支撑,只有建立在传统红学研究的成果之上,“数字红学”才能奠定稳固的基础。譬如《红楼梦》版本数字化工作,如果离开了对《红楼梦》版本的深入研究,那就根本实现不了可靠的数字化。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到目前为止,所有《红楼梦》版本的“数字化”,都无法做到绝对准确,因为《红楼梦》版本的情况太复杂了,诸如版本中的错字、旁改文字、串行脱字、同音不同字,以及隐藏在这些现象后的复杂原因;还有早期抄本中的批语有墨笔、朱笔,有眉批、侧批,还有行间批等,以及早期抄本的纸张年代、墨色等。如此种种复杂的情况,今天的《红楼梦》版本数字化,恐怕还很难做到准确输入。因此,我们的《红楼梦》版本数字化以后,大多只停留在检索的方便上,人们往往还要把数据库查询到的信息与纸质版的书籍进行对照。不仅是《红楼梦》版本的数字化是这样,《红楼梦》文献史料的数字化也是这样,仍然难以完全取代纸本的传统文献史料。我们把《红楼梦》版本和文献史料“数字化”的时候,必须坚持古籍整理的基本原则,也就是要准确、全面和真实,这是数字化的基础。否则,任何大数据、数字化概率、趋势的分析都是不可靠的。

“数字红学”是计算机技术发展的结果,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数字化”的结果,未必就一定是科学的结果,因为数字化以后,对数据概率、趋势的分析、研究、判断更重要。而你如果没有实事求是的严谨的治学态度,就不会得出真正科学的结论。而且,比较起其他自然科学项目的数字化,对古典文学如《红楼梦》的数字化统计,又有其特殊性。你可以运用大数据的汇聚和语言语汇的海量统计计算,得出概率和趋势的分析结果,给人们以新的认识真理的途径。但对作品的审美、人生的感悟、心灵的交流,又是仅仅依据数字化的数据分析很难作出正确的判断的。

在已有“数字化”成果的研究中,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同样运用“数字化”,却得出截然不同的结果。如研究《红楼梦》后四十回作者问题:有的结论是,一百二十回都是一个人写的;有的结论是,后四十回与前八十回绝对不是一个人写的,但后四十回中有曹雪芹遗存的笔墨;还有的结果更是匪夷所思,结论是,《红楼梦》各回写作风格具有不同的类型,各部分实际上是由不同作者在不同时期里完成的,等等。同样运用电子计算机统计,为什么结论如此不同?我们仔细分析,发现有如下的原因:(1)依据底本不同;(2)选择字、词的类和量不同;(3)研究方法不同;(4)对研究对象和统计内容并不真正熟悉,仅仅依靠冰冷的毫无温度的字、词“数字”统计,而没有想到文学作品是作者情感和人生体验的产物,是有感情有温度的。而人的思想、情感、情绪、人生阅历都会对作品产生重要影响,仅仅靠一些字、词的统计,是不可能完全阐释的。

尽管如此,“数字红学”还是不可阻挡地走来,它给红学发展已经并继续会带来重要的影响。归纳起来,“数字红学”给我们今天的学术研究带来的变化有:一是给研究提供了大信息量;二是查找资料更加简便、高效;三是改变和丰富了我们学术研究的手段、方法乃至思维方式。刘石、尹小林教授在《以数字映射古代文学经典》一文中指出:“利用大数据将以往被分裂和隔绝的事物重新连接,改变了我们对文献、文本、知识的认知路径和把握尺度。仅从字/ 词频统计这一大数据手段的微面入手,我们便已初步获得了以一种新方式探测经史、语言学、文学等领域文献的体验。”(见《光明日报》理论版,2022年3月23日)尹小林教授是《国学宝典》的创建者,这套超大型中华古籍全文检索数据库的完成,其理论与实践的探索,对我们深入认识“数字红学”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四是“数字化”在“揭示了大量偶然事件背后隐藏着的规律性,使人们能预测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大”上(陈大康《文学、数学与电子计算机》),它或许能提出出人意料的判断、结论,开拓了学术研究领域,也开阔了学术视野。

数字信息化,不仅仅对学术研究影响巨大,未来对《红楼梦》的艺术表现和当代传播的作用更大。据说,我们通过数字化虚拟世界,可以与林黛玉直接对话,也能找曹雪芹聊聊天。虚拟的大观园、虚拟的金陵十二钗、虚拟的《红楼梦》艺术世界是那样充满了魅力,让人们翘首以盼……毋庸置疑,《红楼梦》的当代传播,会以更加绚丽多彩的艺术形式展现出来,这其中数字化技术无疑是主要的推动力量,它对《红楼梦》的当代传播产生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像任何一个事物的发展都必然经历从初级到高级的过程一样,“数字红学”目前还处于一个探索和发展的过程中。在探索数字化的进程中,不能因为它存在的种种问题和局限,而否定数字化研究《红楼梦》的科学性和未来发展前景。以前和现有的某些“结论”,无论正确还是错误,都是数字化进程中必须付出的代价,都能给我们不断完善“数字红学”提供有益的经验和教训。我们对“数字红学”的到来要持有开放和欢迎的态度,为“数字红学”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

“数字红学”已经向我们走来,“数字红学”为当下的红学发展增添了许多话题,为红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领域、新的空间,从发展的眼光来看,“数字红学”的未来非常值得期待。我们寄希望于“数字红学”,寄希望于红学的未来。

最后借用一句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主题歌词,结束我的发言:

大家把手都牵起来,一起来,一起向未来!

谢谢大家!

选自2022年《曹雪芹研究》02期


更多《红楼梦》小知识、小游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红学|红楼梦研究资料库
《红楼寻色》
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探讨红学
赵建忠:新红学百年之际对《红楼梦》“作者”和“版本”研究问题的反思
文献出版·成果 | 保留原抄遗留信息,汇集版本完备齐全——《红楼梦文献集成·脂评卷》出版
陶洙伪造或陈林臆造 脂砚斋到底存在不存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