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精彩荟萃 | 《红楼梦》看什么?




作者

韩乾昌

《红楼梦》怎么看,看什么,见仁见智。我的看法是风吹到哪一页就看哪一页。


这可不是随便哪本书都可以具备的读法。对于有些以故事见长的书,错过了其中一些情景的话,会导致对后文理解上的偏差。《红楼梦》则是每一章每一节都可独立成篇。

《红楼梦》当然也讲故事,但故事绝不是《红楼梦》的全部。它铺陈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场人生的悲喜集,对世情的通览,对世事轮回的思考,以及对人生终极意义的纠结与追问。


不断轮回的是人间故事,不变的是亘古的人性。红楼虽是一面穿越200年的镜子,却依然能够照出人心,照见人性隐密处的一隅。它没有写王侯将相和盖世功业,写的是吃喝拉撒与儿女情长。最平常最普通的生活才是绝大多数人生活的本来面目,才会把我们的喜怒哀乐体贴入微的嵌入其中。


《红楼梦》之所以常看常新,有生命力,在于不同年龄段看它会有不同的体悟,也能找到不同人生阶段里对应的自己。小时候看到热闹,少年时看到爱情,中年时看到人性,老年时又看到本真。看到的是过去的故事,品的却是当下和未来,思考的是说不尽的人生。


看了红楼,你是否觉得红楼里的《好了歌》放在今天依然非常妥帖?红楼里所隐喻的东西对今天乃至未来很长一个时期依然有用?红楼里揭示的某些人性深处的一个瞬间是否让你突然恻隐或者会心一笑?


——这就是它长盛不衰的根本所在。因为它讲的不单是爱恨情仇的人间故事,更揭示与探讨的是生命的轮回与亘古的人性。

好的作品会伴着读者一起长大,或者说它看着你长大。小时候看,觉得那是你心里的一个梦,长大后再看,觉得它远远的在等你,老了再看,噢,原来它一直就在那里。


而不够好的作品,当时看来很应景,但它是死的,不会成长。随着那些读者渐渐长大成熟再看,则弃之如敝履。而《红楼梦》这样的书,你在不同年龄段来看会有不同感受,会找到不同时期的自己,以及自己一步步走来留下的印记。


红楼里的爱情故事,不是以往爱情剧里的才子佳人那一套。我们看《西厢记》和“《牡丹亭》固然也会感动,有所感悟。但终归觉得看的是别人的故事,看完就完了。而捧起红楼梦来读,似乎读的是自己的人生,自己的爱恨情仇。虽然我们大多数人的生活和红楼里的王孙公子很遥远,但人情世故是类似的,透露出的文化印记是想通的,人性里的明与暗是一致的。


一般讲故事的书,必有传奇的故事,曲折的情节,情感的跌宕起伏才引人入胜,否则读不下去。可你看《红楼梦》,于故事性而言实在是平淡无奇。除了林妹妹总不干的眼泪,宝二爷的痴情意淫,男人们的蝇营狗苟,小人们的钻营算计以外,剩下大部分时间都写的是一群富贵闲人吃饱睡足以后吟诗作画,消遣时光。高兴了和花鸟说说话,不高兴了哭鼻子抹眼泪。可它读来就是吸引人。甚至200多年前的小丫头和她的心上人撒的一个娇,骂的一句话,开的一个玩笑,说一句情话,如今读来毫无违和感。

原来那时的一点小儿女情思和如今一样儿一样儿的;那时许多男人心头偷偷打着的小算盘,如今还有人在前赴后继的打着;那时的贪官污吏的嘴脸如今依然出现在画面上;甚至凤姐的吃醋撒泼也跟现在的原配打小三一个路数,还可以从凤姐那里取些经,学些手段;贾母的状态是我们每个人期待着的老了的样子;刘姥姥活似我们的某个穷亲戚;而板儿身上又何曾不见我们幼时的影子?原来,看红楼并不是看别人,而是看我们自己。

红楼的伟大之一处在于,作者从没有以自己的价值观做什么道德批判。只是近乎写实的把当时的人情世态展现给我们。于是,红楼里的每个人都是真实的,有血肉的,活着的。不像过去文学作品塑造的人物形象,好人和坏人都体现在脸上。好人好到让我们仰视,坏人坏到一无是处。可现实里的人,终究不是除了好人就是坏人。这个世界也从来不是清与浊那么分明,大多时候我们处在好与坏,清与浊的中间地带。这才是一个现实的世界和真切的人生。

与其说《红楼梦》的主线是爱情,不如说是世情。


看似简单的一茶一饭,一聚一散,无不体现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下反映的人情世故。通过刘姥姥的两进荣国府,以下看上,把王公贵族的奢华富贵与礼教规矩表现得淋漓尽致,把每个人的不同性格也立在眼前。

贾赦的荒淫无道与贾政的品格端方;宝玉黛玉对礼教的无视和宝钗的随分从时;晴雯的天真烂漫和袭人的温柔和顺;探春的聪敏才干和迎春的无可奈何;贾敬的求仙好道和贾珍的荒淫无耻;凤姐的精明贪酷和平儿的平和善良……

无不体现着不同的人生观念和处世哲学。书上的人又何曾不是现实里的我们。我们身在其中往往看不清脚下的路和方向,而书里的人是一个很好的镜子与参照。


甄士隐的飘然而去,柳湘莲的一冷入空门。又通过一僧一道的悠忽穿插,体现出作者对出世与入世的纠结与思考和对人生意义的追问。

于爱情而言,作者笔下的钗黛本没有高下之分或厚此薄彼,她们分别代表了作者心里的自我矛盾和冲突。一个是理想的自我世界,一个是现实的真实世界。到底该遵从内心,为我的心而活呢,还是随分从时,顺应趋势而活呢?一开始作者也是混沌的,困惑的。而这两种情爱观念又似乎是那么的鲜明对立,不可共存。于是,黛玉淌下的泪,又何尝不是作者曾流下的一把辛酸泪?宝玉梦魇以后的痴言乱语又何曾不是作者曾经的满纸荒唐言呢?宝钗的任是无情也动人何曾不是作者自己的喃喃自语呢?

在人生态度上面,又有着儒释道之间的揉杂纠葛。宝玉的近似无政府主义的虚空无我;黛玉有出离之心又执着红尘执念的纠结;宝钗出世而后再入世的担当;探春的才志与身为女儿身的无奈;妙玉身在槛外心系红尘的落寞;甄士隐的大彻大悟和贾雨村的执迷不悟……

也许这些都是作者内心曾思考追问过的问题,可惜无人能给出回答。于是他决定用笔在绳床瓦灶里,笔墨文字间,于时间和岁月的风尘里寻找答案。于是,抚今追昔,字字血泪,时而欢喜雀跃,时而嚎啕大哭,终于在一个残年的午后,他渐渐平息了,原来最终不过是万境归空,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

后来的黛玉和宝玉,黛玉和宝钗和解了。其实,何曾是与别人的和解,不过是自己与自己的和解而已。黛玉以为的对手,其实从未成为她的对手,只是来源于对未知的不自信和恐惧而已。于是,黛玉和宝钗从此以姐妹相称,理想之爱与现实之爱也和解了。这又何尝不是作者自己内心和自己的和解呢?

于情欲而言,作者用秦可卿的淫丧和警幻仙姑对宝玉的初试云雨的点化,以及因情死去的秦忠。无非是想告诉读者,所有的情不情与情情不过是尚未得悟的执念,所有的爱恨与欲念到头来不过依然一场空。

万境终归为空。

悟了这一点时,《红楼梦》的残缺也就显得不那么让人抱恨了。缺失的只是心里期待的一个故事的完整而已,但其结果开始就已注定。当我们知道结局不过是“千红一窟,万艳同悲”与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时,再追寻其中的曲折迷离,意义又有多少呢?


就像开篇的二位仙师说的:“那红尘中有却有些乐事,但不能永远依恃,况又有‘美中不足,好事多魔’八个字紧相连属,瞬息间则又乐极悲生,人非物换,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

所以,与其穷经皓首去探轶与狗尾续貂,莫不如悉心体悟其中真意。


《红楼梦》是爱情小说又是世情小说,更是哲理小说。这也是它的永恒魅力之一。因为人类到目前为止总没有摆脱关于自身的思考与追问——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将要去何方?

相信在没有找到得到共识的答案之前,人类将继续探索与追问下去。

而红楼梦本身就是关切着我们的关切,思考着我们的思考,追问着我们的追问。

它展现出来的生活状态就是我们自己的生活状态;主人公的困惑与迷茫就是我们每个人都要经历的困惑与迷茫,作者对人生意义的追问就是我们对自己的追问。

人在面对与欲望的满足与物质的把控时感觉自己很伟大,可面对浩瀚的过去和未来又是如此渺小。过去和未来对人来说是一个谜,而人本身又何尝不是一个谜?到目前为止,我们了解自己吗?人生的意义到底在哪里?作者以自己的角度做出了思考却没有给出答案,只把一本残缺的红楼梦遗落人间。

红楼梦本身的残缺与美中不足,恰好印证了人生的残缺与美中不足。也无意间契合了作者呕心沥血的苦衷。而我们如若继续对此耿耿于怀,是否代表了我们内心的欲望与执念呢?

红楼梦研究特许商城 菊花茶 小程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红楼梦》是一本奇书
寻找《红楼春趣》里的“趣”
浅谈《红楼梦》 | 古典名著
红楼梦:生日细看红楼,从出生就注定结局
《红楼梦》不是爱情小说,宝玉黛玉也不是主角,王熙凤才是大女主
闲聊《红楼梦》之林黛玉(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